正文

導(dǎo)讀

李賀詩今譯 作者:


導(dǎo) 讀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小集子,是活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位青年詩人李賀的詩。這位詩人只活了二十七歲,他的生命卻是不朽的。這本小集子的出版,即是一個小小的明證。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唐時代。那是唐代詩歌在藝術(shù)上深入發(fā)展的時代。許多著名詩人,如元(稹)白(居易)、韓(愈)孟(郊)、韋(應(yīng)物)柳(宗元)、賈(島)姚(合),以及劉禹錫、杜牧,隨后還有李商隱、溫庭筠等競起爭鳴。李賀少年時,傳聞即以“長短之歌名動京師”(王定保《唐摭言》卷十),縱恣于其間。他的出現(xiàn)有如奔星長彗,引起詩壇的震動與矚目。韓愈推許在前,杜牧、李商隱揄揚在后,這些時代相同或相近的著名詩人的大力肯定,說明李賀的創(chuàng)作確實不同凡響。今天,我們倘若把全體古代詩人們在二十七歲以前的作品拿來,舉行一次評選,那么,毫無疑義的,桂冠將會落在李賀的頭上。天才詩人的稱號,他真可以當(dāng)之而無愧。

下面,我們就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先向讀者做一介紹。

李賀(790—816),唐宗室鄭王的后裔。父李晉肅,曾在邊塞上當(dāng)一個小官,去世很早。家中有母親和一個弟弟,據(jù)說還有一個姐姐,嫁在王家。李賀名義上出身貴族,號為“皇孫”,實際早已門庭破落。

詩人整個少年時代大抵都是在洛陽附近的昌谷老家度過的。到十七歲時,他辭家出外,漫游趙地,冀有所遇,歷三年,失望而返。有詩云“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xiāng)國。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客游》),記述了這一段漫游生活。①當(dāng)詩人回到洛陽時,卻有一樁意外的喜事正等待著他。大文豪韓愈和洛陽名士皇甫湜登門來拜訪!這是一種榮耀,使詩人又是得意,又是興奮。他揮筆直書道:“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fēng)。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保ā陡哕庍^》)韓愈、皇甫湜二公是慕李賀的詩才而來的。在他們贊助下,李賀重整旗鼓,滿懷希望赴長安應(yīng)進士舉。然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京城長安迎接詩人的不過是陣陣兜頭的冷風(fēng)——一些嫉妒者散播流言,說李賀父親名晉肅,以名諱論,李賀不該應(yīng)進士試。盡管韓愈親自寫《諱辯》一文,替詩人公開辯護,他終于還是被擯于名場之外。

其后,李賀居留長安,當(dāng)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凹议T厚重意,望我飽饑腹”(《題歸夢》),詩人索米王門,實為生活所逼,很不得已。在這一段時期,詩人的詩歌才華受到廣泛的稱譽。他寫的數(shù)十首新樂府流播管弦,傾動都下,王孫公子們爭相邀請他參加宴會?!跋嗳缵I仙锇?,三秦誰是言情客?蛾鬟醉眼拜諸宗,為謁皇孫請曹植?!保ā对S公子鄭姬歌》)詩人當(dāng)日的盛名,于此可見一斑。但是,這一切絲毫沒有幫助詩人仕途上的升遷。煊赫的詩名,盛唐時曾使李白得以平步青云;到了中唐,卻只能使詩人在貴族們的筵宴上做一名助興的陪客而已。一面是奉禮郎那種婢妾般被人頤指氣使的職務(wù),一面是京華中“金家香巷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綠章封事》),這種披褐潦倒與富貴逼人的強烈對比,使詩人日益陷在痛苦和失望之中。在長安過了三年,李賀終于決然辭官東歸。

此后,詩人在家鄉(xiāng)過著隱居生活。二十七歲這年,病逝家中。李賀曾經(jīng)娶親,但夫人先他病逝,沒有遺下子息。②在詩人逝世十五年后,杜牧談到其家中情況時說:“賀復(fù)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yǎng)恤問?!蹦乔樾问鞘稚n涼的了。

李賀短短的一生,與中唐社會許多貧苦知識分子一樣:掙扎于下僚,困躓于生活,最后默默地死去。然而,這是作為一個貧苦讀書人的李賀,僅是李賀微不足道的一面。至于作為一個詩人的李賀,他卻是杰出的天才、不朽的歌手!在短暫的二十七年里,他用自己的整個生命來歌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他其實是生活在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的,李商隱曾經(jīng)寫下這樣的描述:

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恒從小奚奴,騎距驉,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始已耳?!鄙蠠襞c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李賀小傳》)

詩人日常之精勤與用心之專就是這樣。臨終之時,他留下親自刪定的詩歌二百三十三首。他把自己的生命在這些美麗的詩歌中保存著,一直保存到今天。

李賀的詩,在我國詩歌幾千年的歷史上是一個頗有點兒神秘的存在。它那想象的離奇荒誕,意境的陰森詭譎,形象的紛紛總總,造句的險拗奇崛,猶如一枝色彩稀有、形態(tài)獨特的鮮花,吸引著人們觀賞,激起人們的驚嘆。李賀的詩,又是一個青年人在獨自選擇的山路上摸索前進的記錄。他的部分詩歌詞意晦澀,多堆砌典故辭藻,不無形式主義的傾向。如杜牧早已指出過的,比之楚騷“理雖不及,辭或過之”。盡管如此,詩人那個時代的面影仍然曲曲折折地反映在這二百余首詩歌中。詩人的正義和熱情,也時時同電光石火般的詩句一齊迸閃而出。

李賀的詩,從內(nèi)容來劃分,大約可分為這么四類:神怪詩、諷喻詩、抒情詩及其他。

神怪詩,以描寫鬼神怪異為題。這一類作品數(shù)量不算多,大約十來首。然而它們卻占據(jù)重要的位置。李賀最著名的詩作中,一半以上是屬于這一類的。后世詩評家稱李賀為“鬼才”,稱李賀詩為“鬼仙之辭”,其源蓋亦出于此。我們竟可以說,這一類詩是李賀詩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這里,我們挑選幾首最著名的來看一看:

《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首詩的內(nèi)容,如詩序介紹,本來是一件史實。李賀抓住其中帶有傳奇色彩的銅人下淚的細節(jié),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他從銅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的全新的角度,來重述那件史實,結(jié)果創(chuàng)造了一闋膾炙人口的神話詩,不但極為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史實,并且使其中含蘊著的興亡之感獲得濃烈的抒發(f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千古名句至今為人所引用。

《蘇小小墓》。此詩本是寫一片墓地景色以及詩人憑吊之情的。但是當(dāng)詩人異想天開地喚出一個美麗的精靈在其間活動之時,這死氣沉沉的墓地就驀然平添了種種幻覺,墓地上的一草一木,一風(fēng)泉一磷影,都躍躍欲生(是精靈的“生”)。詩人把可愛的與可怖的徑直糅合在一塊兒,那撼動人的力量,決不是一幅客觀景物的描寫能夠相比擬的。

《秋來》。這是詩人為同自己一樣貧苦不遇的知識分子鳴不平的抒情之作?!巴╋L(fēng)驚心壯士苦,衰燈絡(luò)緯啼寒素”,環(huán)境的凄涼已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而“雨冷香魂吊書客”——在詩的后半段中詩人更引入神怪,“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情景?。∩窆值倪\用大大增強了詩人悲憤欲絕之心情的表現(xiàn)力量。它的傳誦千載不是偶然的。

《老夫采玉歌》。這是一首揭露采玉工人悲慘命運的詩。詩人的同情是深厚的,詩人的譴責(zé)是激烈的。然而詩人的藝術(shù)手法卻是神怪的:“老夫饑寒龍為愁”、“杜鵑口血老夫淚”,神怪,而益見深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神怪,而益見激烈。這是很高明的浪漫主義手法!

李賀的神怪詩,繼承《楚辭》的浪漫主義而產(chǎn)生。我們由上面數(shù)例可見,詩人的繼承決不是皮毛的仿效,不僅僅是字句上的擷取。在那《山鬼》《招魂》式的“鯨呿鰲擲、牛鬼蛇神”后面,包含著深刻的藝術(shù)理解。李賀的神怪詩,是把《楚辭》之浪漫主義與唐詩之圓熟技巧相結(jié)合的一個最成功的范例。

諷喻詩,以唐代現(xiàn)實中的社會矛盾作為素材,而以古樂府和新樂府的形式出之。這類詩在李賀的作品里占了將近一半篇幅,又是其中較富思想性的一部分。詩人充分運用比興和歌謠的手法,巧妙地諷刺丑惡,熱情地謳歌美好,激越地指斥不平。這些詩,兼有民歌的清新明快、形象生動和格律詩的錘煉精粹、針線縝密,結(jié)合兩方面的優(yōu)點,在唐代樂府詩中獨樹一幟。但是,由于詩人年紀輕、閱歷淺,加之對藝術(shù)形式稍嫌刻意追求,這些詩比起同時代詩人白居易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著名的諷喻詩,就顯得膚淺、含糊和無力。盡管如此,詩人的愛憎是分明的,他對統(tǒng)治階級腐敗的譏刺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在在都堅持了樂府民歌反映現(xiàn)實、針砭時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茲舉數(shù)例,并略加分析:

《官街鼓》。這首詩借詠官街鼓為題,毫不客氣地痛斥了唐憲宗服食求仙的愚妄。詩人指出“從君翠發(fā)蘆花色”——人由少年到老年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可抗御的。更進一步說:“幾回天上葬神仙”——甚至天上仙人也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這種徹底的否定,對妄求長生不死的人真是當(dāng)頭棒喝。在方士煉丹正大行其道的當(dāng)時,這實在是異常清醒和勇敢的。諷刺“好方士,求神仙”是李賀諷喻詩中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從《仙人》的“書報桃花春”到《神弦》的“神嗔神喜師更顏”,詩人的抨擊可說是不遺余力。在中唐,“神仙”已經(jīng)成了統(tǒng)治階層腐敗的象征,“鬼魂”實在是廣大人民痛苦現(xiàn)實的縮影。李賀則是第一個賦予這兩者以象征意味的浪漫主義詩人。

《牡丹種曲》。這是諷刺長安的“牡丹熱”的。揭露統(tǒng)治者們的驕奢淫逸,是李賀諷喻詩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白居易有一篇名作《買花》,寫的也是長安的“牡丹熱”。把二者作一比較是頗有意思的?!顿I花》運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在寫出“家家習(xí)為俗,人人迷不悟”的“牡丹熱”之后,詩人尖銳地指出:“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寫詩的目的很明白,手法樸實通俗,充分體現(xiàn)了樂府詩的特點。《牡丹種曲》則從頭至尾都在描述:一連串優(yōu)美生動的形象,如同電影里不同距離、不同角度的鏡頭,使人應(yīng)接不暇。詩人的目的是可以意會的,即在于諷刺。然而這諷刺并不明確,也不很尖銳。過分地注重美,因而削弱了諷刺的力量。這正是李賀的諷喻詩的特點,同時,也可以說是它的弱點。

《梁公子》。這首貴公子索贈的詩,卻藏著詩人的機智。它將嚴謹?shù)恼路ㄅc樸素的造句相結(jié)合,既富于民歌的明快,又不乏格律詩的洗煉,以典故寫景而不著用典的痕跡,恭維之中又含蓄著諷刺,達到了一種相當(dāng)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想來那位梁公子得到此詩一定洋洋自得,而不會覺察其中深沉的諷刺意味的罷!李賀的五言詩,是融合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與唐代五言律詩而成的。這類作品兼有形象豐富、諷刺含蓄、格調(diào)優(yōu)雅的特點。

李賀詩,體兼風(fēng)(樂府民歌)騷,別裁唐格。以上兩大類,內(nèi)容上以繼承為主,形式上以出新為主,故較為成熟,完美之作亦較多,是李賀詩的精華所在。

抒情詩,絕大多數(shù)都是抒發(fā)沒有出路的苦惱,而顯得較為單調(diào)和悲涼。如果不是青春的活力逼射出頑強的渴望之光,事實上有時就變得可怕(如《傷心行》)。然而它們不是頹廢的。好比是荒野的狼嗥,雖則單調(diào),雖則悲涼,但時時顯露出野性的力量。試看,“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壺中喚天云不開”,“世上英雄本無主”,這是多么兀傲的反叛精神!如果說,在長安應(yīng)試時期,詩人還抱著“欲雕小說干天官,宗孫不調(diào)為誰憐”的幻想的話,那么,經(jīng)歷過長安的三年仕宦生活之后,這個幻想就徹底地破滅了。在隱居最后幾年寫的《南園十三首》中,詩人發(fā)出“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質(zhì)問,即可窺見他對于追求出路的絕望。然而,與此同時,詩人卻更堅定地走自己選擇好的道路——“尋章摘句老雕蟲”——把畢生精力和心血獻給詩歌藝術(shù)?!吧崮嫌兄窨皶?,老去溪頭作釣翁。”詩人一生的最后時刻,他的志尚愈加堅定不移了。清人龔自珍寫過一首詩:“荒村有客抱蟲魚,萬一談經(jīng)引到渠。終勝秋磷亡姓氏,沙渦門外五尚書?!彼偨Y(jié)了這么一條社會規(guī)律:一個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不管他多么微不足道,終究要比那些只會作威作福的統(tǒng)治者在歷史上更為大家所記念。李賀,就是其中的一人。

李賀的抒情詩名作不多,但其中《開愁歌》《浩歌》《長歌續(xù)短歌》《莫種樹》等,都是相當(dāng)出色的。

其他還有一部分詩,主要是酒席歌筵上的應(yīng)景之作,其內(nèi)容離不開飲宴、歌妓一類的描寫,典型的作品如《許公子鄭姬歌》《花游曲》。這類詩一般都顯得情調(diào)庸俗,格調(diào)不高,流于“齊梁體”的艷冶萎靡一路。一部分詠人詩、詠物詩,思想性不強,但設(shè)想奇麗,煉字精警,風(fēng)格獨特,有如音樂家的即興練習(xí)曲、畫家的寫生素描,別有一種藝術(shù)上的特殊價值。《李憑箜篌引》《春坊正字劍子歌》《唐兒歌》《楊生青花紫石硯歌》《還自會稽歌》等,均是此中佳構(gòu)。

最后來談?wù)劺钯R詩的選編及注釋情況。

李賀詩篇,在唐代諸名家中所存不算太少,而且質(zhì)量甚高。這是詩集曾經(jīng)李賀本人親自刪定的緣故。從杜牧作的序中知道,李賀詩能夠如此完整地保存其精華,實在是一件偶然的幸事: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時,舍外有疾呼傳緘書者。牧曰:“必有異。”亟取火來,及發(fā)之,果集賢學(xué)士沈公子明書一通,曰:“我亡友李賀,元和中義愛甚厚,日夕相與起居飲食。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數(shù)年來東西南北,良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復(fù)得寐,即閱理篋帙,忽得賀詩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與賀話言嬉游,一處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觴一飯,顯顯然無有忘棄者,不覺出涕。賀復(fù)無家室子弟得以給養(yǎng)恤問。嘗恨想其人,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與我為賀集序,盡道其所來由,亦少解我意?!?/p>

李賀詩據(jù)這里說共二百三十三首,未提及增補,但現(xiàn)存則有二百四十二首。多出之?dāng)?shù),當(dāng)系偽作摻入。我們這個選本收入六十首,約占總數(shù)四分之一。李賀詩已經(jīng)詩人自己刪汰,如今再作“刪汰”,實在不是一件很隨便的事。我的辦法是,先將公認的名作概行選入,庶免遺珠之憾。然后,方以己意選錄。李賀詩,其成就主要在藝術(shù)上,故我將藝術(shù)標準放在一等重要的地位。另外,基于上述的對李賀詩的認識,內(nèi)容上側(cè)重于神怪詩與諷喻詩,抒情詩與習(xí)作詩(暫且如是稱謂)則酌情選錄,而應(yīng)酬詩選入最少,這是因其不僅內(nèi)容庸俗浮泛,藝術(shù)性往往也不高。

李賀的詩,歷來認為難于索解。過去的注家,以清人王琦的注本為最善。不單注引翔實,而且解釋矜慎,識見精深。相形之下,頗有一些注家不求甚解,斷章取義,信口瞎說,于幫助讀者理解詩的原意一無補益,應(yīng)予批駁。而批駁之法,莫過于立己之說。因此在這個選本的注釋過程中,特地重視了這一個方面。對于每一首詩,我力求逐句串解,首尾貫通,自圓其說。這一工作,自然離不開前人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是王琦的成果。至于我所立說的效果如何,則是須待讀者閱讀后去下判斷的了。

這個選本在串解方面采用了與其他選本略為不同的方式——白話詩翻譯。這本是一條最吃力不討好的路。況且,為了幫助初接觸李賀詩的讀者掌握詩中遣詞造句的用心,借以更深入地了解李賀詩的藝術(shù)手法與特色,譯詩是按原詩句子的順序逐句對譯的。這就使工作的進行碰到很大困難。一首譯詩之成,至有十?dāng)?shù)易其稿而終不能差強人意者。其中辛苦,只有自知。至于效果,除卻自承笨拙之外,是別無可以解脫的話的。所幸選本終于完稿,并且有少年朋友閱后,覺得此種形式于他尚有趣味。倘于讀者諸君亦能如此,則是我所額手稱慶,喜出望外的了。

【注釋】

①李賀在二十歲之前漫游燕趙之間凡三年。這一事實可從詩中找到明確的指證:《浩歌》中有“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之句,可知此詩寫于游趙時期。又詩中云“二十男兒那刺促”,可知此時詩人大約在二十歲?!犊陀巍分杏小袄献髌皆汀耆ムl(xiāng)國”的話,可知李賀游趙至少三年?!妒镜堋分杏小皠e弟三年后,還家十日余”的話,可知李賀游趙正是三年。因為李賀客居長安也是三年,會產(chǎn)生疑問:此詩是否作于長安去官之后?我們從詩集中知道當(dāng)奉禮郎三年期間,李賀不止一次回家探望,足能排除這一疑問。

②李賀之曾婚娶,今人葉蔥奇辨之甚確,茲不贅。唯他的夫人早逝,葉氏尚未涉及,謹證之如次:《題歸夢》中有“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之句,即“愁似鰥魚夜不眠”意也。李賀若非兼有此身份,斷乎不會用這典故的。由此可以推知其夫人之早逝?!妒紴榉疃Y憶昌谷山居》中有“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之句,可知在李賀游宦長安時,他的妻子得了一場相當(dāng)重的病。大約由此一病不起。合《題歸夢》來看,她約莫死于李賀游宦長安的第一年?!赌N樹》這首詩是詩人在家中寫的。從詩的情調(diào)和沒有明言的愁情,我疑心它是悼亡之作。這樣去理解,“獨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便似乎暗示了他夫人的逝世是在秋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