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賭桌上的反思

三本書主義 作者:盧新華


賭桌上的反思

想寫這個題目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我還在洛杉磯一家大賭場做發(fā)牌員的時候。

美國賭場發(fā)牌員的薪資,主要靠小費。我和許多同事一樣,上了牌桌后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關心每副牌小費的有無和多寡。然而,我卻有過一次噩夢一樣的晚上,在牌桌上一連發(fā)了差不多10 副牌都是讓一個猶太小伙子贏,以至于他的面前很快就堆滿了籌碼。但這位猶太青年卻在眾目睽睽下堅持一毛不拔,以至于桌上的客人后來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紛紛提醒他:“你應該給小費的,他們可是以此為生呢?!彼犃?,開始時不吱聲,只是低著頭堆他的籌碼,但終于抬起頭堅決地道:“不,我要是給了,會帶來霉運的。”

于是,從那個晚上起,我便開始比較認真地思索猶太人的問題了。我對于猶太人其實并不陌生。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猶太人,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莎士比亞和巴爾扎克等大作家的作品里也有不少猶太人,只不過比較多的是銀行家、高利貸者、不法商人和吝嗇鬼罷了。也曾聽說猶太人做生意如何了得,差不多控制了整個美國的經(jīng)濟命脈,并對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施以了難以估計的巨大影響。而猶太人和猶太民族這種做生意的天賦究竟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后來聽說這是他們從小就加強教育的結果。小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有一天,父親在孩子出門前,忽然塞給他一枚銅板,叮嚀他到周末回家時必須讓它變成至少兩枚。這個小孩開始時很苦惱,不知道如何去“增值”,后來終于想到用這枚銅板去超市買了一些便宜的糖果,到學校后再加價賣給那些一時嘴饞的同學……所以,僅就商業(yè)活動而言,猶太民族的教育無疑是十分成功的。那位猶太青年在牌桌上不肯付小費,從“唯利是圖”的商業(yè)觀點出發(fā),原也無可非議。問題是如果每一個客人都如此效仿的話,賭場大概也就無法再招到發(fā)牌員,并會關門大吉,而那位猶太青年也就無法再去賭桌上贏錢了。故商業(yè)活動除了“唯利是圖”外,似乎還應該“有錢大家賺”。否則,至少會像那位猶太小青年一樣,后來在桌上遭到越來越多人們的白眼和唾棄。

這樣,從猶太人忽然聯(lián)想起我們中國人,竟發(fā)覺這兩個民族很有些相像。諸如過日子精打細算,特別重視家庭等。但更重要的還是彼此一百多年來都遭受過刻骨銘心的外族的凌辱和欺負。相較于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遭受的劫難,中國人對近現(xiàn)代史上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以及日本軍隊的侵略,恐怕也記憶猶新。故在悲情傾訴、苦難意識和情結方面,兩個民族即便不能同氣相求,也很可以惺惺相惜的。而追蹤作為中華民族很重要一部分的美國華人史,也同樣充滿了悲情和苦難的訴求。但我?guī)啄昵皡s意外地在一本叫作《美國華人發(fā)展史》的書籍里,了解到這樣一件史實,當年通過“排華法案”時,一位白人律師曾在國會這樣作證:“……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墮落、腐敗和罪惡,就有臟、亂、差……”這些話初聽起來很有些歧視的味道,讓人很懷疑會是種族主義者自命不凡的夸大其詞和惡毒攻擊。然而,當我冷靜地加以分析時,卻發(fā)覺這些話倒也不全然是誣蔑。至少說到“臟、亂、差”,今天我們隨便到美國各地的“中國城”去走一走,大概就會發(fā)覺此言不虛。那么,墮落、腐敗和罪惡又是從何談起呢?原來,當年來美的華工,多是些年輕力壯的單身漢,因為所受的教育有限,又有著大中國的天朝心態(tài),故很難也很少有人想真正融入美國社會,多數(shù)人都是抱持淘金發(fā)財后,衣錦還鄉(xiāng),買地買房,娶妻娶妾,光宗耀祖的想法的。因此,當腰袋里揣滿了“金子”后,為了消遣和發(fā)泄,漸漸地就有人辦起了妓院,開起了鴉片館和賭場,逐漸把一個好端端的社區(qū)弄得烏煙瘴氣……當然,就這點“腐敗、墮落和罪惡”,我想白人大概至多也就是對你有些輕視,并嗤之以鼻罷了,還犯不著興師動眾去搞什么排華法案。重要的事實在于:有一天,當所有的白人工人正在鬧罷工,要求種植園主將周薪從二元五毛提高到三元時,卻發(fā)現(xiàn)大量的華工在和種植園主暗通款曲,周薪兩元也做。這在無形中便搶走了許多白人工人的飯碗,也破壞了他們的罷工運動,故才引起了白人世界的公憤……

了解到這些,我的心情是很沉重和壓抑的。我沒有權利,也不愿意就此去批評我們的先人。他們囿于當時的國情和國力,苦于沒有讀書受教育,在異國他鄉(xiāng)謀生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讓我感慨的是,今天大量曾經(jīng)受過很好教育的海外游子們,其精神面貌和人文素質(zhì)比較起我們的先人們來,似乎也并沒有太大的改觀。就說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賭場吧,因為發(fā)牌員收入相對較高,故國人干這一行的也趨之若鶩。但由于牌戲的不同,限額的高低,領班分派怎樣的“路線”,常常會對每個發(fā)牌員的小費收入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于是,為了能分到一個比較好的“路線”,國人們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巴結起領班來。開始時只不過是在逢年過節(jié)或者領班生日時送上些小禮物。后來便開始送金首飾、名酒或者紅包……以至于個別本來很清廉的白人領班,在這樣一種競相“行賄”的氛圍中,也漸漸把守不住,終因濫權和受賄而被公司解雇。

我不了解當今國內(nèi)的許多貪官們都是怎樣一步步走上貪瀆的不歸之路的,但我相信,因為國人潛在意識里總是崇尚“禮多人不怪”,“拿錢好辦事”,故古往今來,從上到下已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神龍不見其首,亦不見其尾的“行賄”大市場。生活在這樣一個有些變質(zhì)了的文化土壤中,——不是我有意要替一些貪官污吏辯白,一個人要想一生清清白白,不拿不取,不賄不貪恐怕很難。所以,貪污腐敗作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它也反映出我們的文化和精神的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而且,決不是危言聳聽,改革開放再好再多的成果,如果不能達成國人人文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和改善,很容易就會毀于一旦,付之東流。

古今中外的哲人們都十分重視反思。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崩献诱f:“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币d也說:“為什么看見你兄弟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事實上,生活中挑剔和指責別人總是要比“反躬自問”容易和簡單得多。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眼球都朝外長著的緣故。比如,我們看日本大和民族的缺點和毛病就很清楚。他們的領導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我們就怒火中燒,義憤填膺??扇毡救瞬豢戏词?,不肯道歉,固然很讓我們沒面子,可對它自己國家的進步和發(fā)展又有什么幫助呢?君不見日本右翼勢力逞一時之快,要為侵略戰(zhàn)爭翻案,把曾遭受過戰(zhàn)爭摧殘和蹂躪的鄰國都得罪了,哪還有威望去充當亞洲的領袖或代言人呢?

故反思的利益和好處很顯然地總是返還給反思者自身的。別的個人,別的民族,尤其是那些曾和我們有過類似遭遇的個人和民族,常常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照出我們自身尚未意識到的種種病灶。因此,我們可以斷言:一個能夠時時、事事反思自己的人,就能走比較遠一些的路;一個肯于時時、事事反思自己的民族也一定會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得感謝那位許多年前在牌桌上不肯給我小費的猶太青年。沒有他,我就不可能經(jīng)常固執(zhí)于“反思”,也不會努力來寫這樣一篇在我看來多少還有些意思的文章。

原載山東《齊魯晚報》2005年5月5日副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