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衒之
楊衒之,生卒年不詳,活動年代主要在北魏末年至東魏,北平(今河北遵化)人。曾做過奉朝請、秘書監(jiān)、撫軍府司馬、期城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陽西北)太守等職。
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是北朝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百に{”是梵語音譯,就是佛寺。北魏一代,自孝文帝于494年遷都洛陽,佛教大興,一時洛陽佛寺達到一千多所。經(jīng)過永熙(北魏孝武帝年號)間爾朱榮之亂,北魏分裂為東魏(都鄴城)和西魏(都長安),城郭殘破,諸寺盡廢。東魏武定五年(547),楊衒之重過洛陽,追思昔日繁華勝景,面對國家的衰敗,痛心之余,追尋故跡,摭拾舊聞,寫成此書。此書描繪寺觀廟塔、載述歷史事件、刻畫人物,都頗具特色。語言駢散結合,秾麗秀逸,優(yōu)美生動,極富文學色彩。
《白馬寺》選自《洛陽伽藍記》卷四“白馬寺”條;《洛陽大市》選自該書卷四“法云寺”條。
白馬寺
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①。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里②,御道南③。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jīng)、像焉。時白馬負而來,因以為名。
明帝崩,起祗洹于陵上④。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圖焉⑤。寺上經(jīng)函,至今猶存,常燒香供養(yǎng)之。經(jīng)函時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禮敬之,如仰真容。
浮屠前,柰林、蒲萄異于余處⑥,枝葉繁衍,子實甚大。柰林實重七斤,蒲萄實偉于棗,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熟時,常詣取之?;驈唾n宮人。宮人得之,轉餉親戚,以為奇味。得者不敢輒食,乃歷數(shù)家。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牛?!?sup >⑦
【注釋】
①漢明帝:劉莊,光武帝劉秀之子(公元58年至75年在位)。
②西陽門:當時洛陽城西面由南數(shù)起的第二座城門。
③御道:皇帝的車道。
④祗洹(qí huán音齊環(huán)):中印度摩伽陀國王舍城的“祗樹給孤獨園”的簡稱,是“圣林”的意思。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園中建有精舍,如來佛在其中說法。這里指用來修行佛法的禪房。祗,也作“祇”。
⑤浮圖:梵文Buddha(佛陀)的舊譯,通常作“浮屠”,是“佛”的全稱。但也有把佛塔的音譯誤譯作“浮屠”,因此稱佛塔為“浮屠”、“浮圖”的。此處即指佛塔。
⑥柰林:果木名,俗稱花紅,亦名沙果。蒲萄:即葡萄。
⑦榴:指柰林果實。古以石榴為柰屬。一實直牛:一個果實值一頭牛的價錢。
【今譯】
白馬寺,是漢明帝建立的。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開端。白馬寺在西陽門外三里御道的南面。當時,漢明帝夢見一尊金神,身高一丈六尺,頸項和背部閃耀著太陽、月亮的光芒。這尊金神號稱是佛。于是,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去求取,才得到了佛經(jīng)、佛像。當時用白馬馱著佛經(jīng)回來,因而以“白馬”給寺命名。
明帝駕崩后,在他的陵墓上建起了一座修行的禪院。從此以后,百姓的墳上,有的也建筑佛塔。白馬寺盛佛經(jīng)的木匣至今還在,人們常常燒香供奉著它。經(jīng)匣不時大放光明,照亮了整個殿堂屋宇。因此,僧人和世俗人都來虔誠地禮拜它,就像瞻仰佛的真容一樣。
佛塔前,柰林、葡萄都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枝葉繁茂,果實很大。柰林的果實重達七斤,葡萄比棗還大,味道都非常鮮美,在洛陽是最好的。果實成熟的時候,皇帝常常派人去摘取。有時還賞賜給宮女,宮女得到了,又轉贈給親屬,當作珍奇的美味。得到的人舍不得立刻吃掉,輾轉相贈,竟經(jīng)過好幾家。京城里流傳的諺語說:“白馬甜榴,一實值牛。”
洛陽大市
出西陽門外四里①,御道南有洛陽大市,周回八里。市東南有皇女臺②,漢大將軍梁冀所造③,猶高五丈余。景明中④,比丘道恒立靈仙寺于其上⑤。臺西有河陽縣⑥,臺東有侍中侯剛宅⑦。市西北有土山、魚池,亦冀之所造,即《漢書》所謂“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者⑧。
市東有通商、達貨二里。里內(nèi)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資財巨萬。有劉寶者,最為富室。州郡都會之處皆立一宅,各養(yǎng)馬十匹。至于鹽粟貴賤,市價高下,所在一例。舟車所通,足
跡所履,莫不商販焉。是以海內(nèi)之貨,咸萃其庭,產(chǎn)匹銅山⑨,家藏金穴⑩。宅宇逾制,樓觀出云;車馬服飾,擬于王者。
市南有調(diào)音、樂律二里。里內(nèi)之人,絲竹謳歌,天下妙伎出焉。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為《壯士歌》、《項羽吟》?。征西將軍崔延伯甚愛之?。正光末?,高平失據(jù)?,虎吏充斥,賊帥萬俟丑奴寇暴涇、岐之間?,朝廷為之旰食?,詔延伯總步騎五萬討之。延伯出師于洛陽城西張方橋,即漢之夕陽亭也?。時公卿祖道,車騎成列。延伯危冠長劍,耀武于前,僧超吹《壯士》笛曲于后,聞之者懦夫成勇,劍客思奮。延伯膽略不群,威名早著,為國展力,二十余年,攻無全城,戰(zhàn)無橫陣,是以朝廷傾心送之。延伯每臨陣,常令僧超為《壯士》聲,甲胄之士莫不踴躍。延伯單馬入陣,旁若無人,勇冠三軍,威鎮(zhèn)戎豎?。二年之間,獻捷相繼。丑奴募善射者射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慟,左右謂“伯牙之失鐘子期?,不能過也”。后延伯為流矢所中,卒于軍中。于是五萬之師,一時潰散。
市西有延酤、治觴二里。里內(nèi)之人多釀酒為業(yè)。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罌貯酒,暴于日中,經(jīng)一旬,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醉而經(jīng)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于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鴻賓赍酒之藩?,路逢賊盜,飲之即醉,皆被擒獲,因此復名“擒奸酒”。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墮春醪?!?sup >?
市北有慈孝、奉終二里。里內(nèi)之人以賣棺槨為業(yè),賃車為事?。有挽歌孫巖,娶妻三年,妻不脫衣而臥。巖因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毛長三尺,似野狐尾。巖懼而出之。妻臨去,將刀截巖發(fā)而走,鄰人逐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邑被截發(fā)者,一百三十余人。初變?yōu)閶D人,衣服靚妝?,行于道路,人見而悅近之,皆被截發(fā)。當時有婦人著彩衣者,人皆指為狐魅。熙平二年四月有此?,至秋乃止。
別有阜財、金肆二里,富人在焉。凡此十里,多諸工商貨殖之民。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金銀錦繡,奴婢緹衣?,五味八珍,仆隸畢口。神龜年中?,以工商上僭,議不聽金銀錦繡。雖立此制,竟不施行。
【注釋】
①西陽門:當時洛陽城的正西門。
②皇女臺:《水經(jīng)注·穀水》:“應劭曰:‘明帝永平五年,長安迎取飛廉并銅馬置上西門外平樂觀。今于上西門外無他基觀,惟西明門外獨有此臺,巍然廣秀,疑即平樂觀也?!盅裕骸逝蓺懧裼谂_側,故復名之曰皇女臺?!?/p>
③梁冀:東漢順帝梁皇后之兄,官至大將軍。奢侈驕橫,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后為桓帝所殺。
④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晏枺?00—503)。
⑤比丘:梵語,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僧。道恒:后秦時的高僧。
⑥河陽縣:漢舊縣名,北魏無此縣。
⑦侍中:漢代為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備應對顧問的官。晉、南北朝時代是門下省的長官。侯剛:字乾之,上谷人,以善烹飪得官,歷任武衛(wèi)將軍、衛(wèi)尉卿、侍中等職。
⑧“采土”三句:見于《后漢書·梁冀傳》。二崤: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北,有東崤、西崤,故稱“二崤。”
⑨銅山:漢文帝曾把蜀地嚴道縣的銅山賜給鄧通,準許他私自鑄錢,于是鄧通錢通行天下,其富無比。事見《史記·鄧通列傳》。
⑩金穴:東漢光武帝郭皇后弟郭況,官大鴻臚。帝數(shù)幸其第,“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況家為金穴”。事見《后漢書·郭皇后紀》。
?《壯士歌》:疑即《隴上歌》。西晉末年,陳安據(jù)秦州,自號秦州刺史。后為前趙劉曜所圍攻,敗死。當?shù)厝俗鳌峨]上歌》哀悼,其辭有“隴上壯士有陳安”?!俄椨鹨鳌罚阂杉础栋紊礁琛?,項羽在垓下被劉邦所圍困時作,其辭有“力拔山兮氣蓋世”。
?崔延伯:博陵(今河北安平)人。英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為持節(jié)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討萬俟丑奴時戰(zhàn)死。
?正光:北魏孝明帝年號(520—524)。
?高平:高平鎮(zhèn),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縣。
?萬(mò音莫)俟(qí音其)丑奴:高平鎮(zhèn)人,原為胡琛部將,孝莊帝建義元年(528)自稱天子。永安年間,被爾朱天光所擒。涇:涇州,治所在今甘肅涇川縣北。岐:岐州,治所在今陜西鳳翔縣南。
?旰(gàn音干)食:過了應吃飯的時間而進食,用以表示憂勞。旰:日晚。
?夕陽亭:《元河南志》卷二:“夕陽亭,城西。又按,晉賈充出鎮(zhèn)長安,百僚餞送于此,自旦及暮,故曰夕陽亭?!?/p>
?戎豎:指敵人。戎:泛指少數(shù)民族。豎:輕蔑之稱,猶言“小子”。
?伯牙之失鐘子期:春秋時伯牙善鼓琴,鐘子期是其知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事見《呂氏春秋·本味》。
?河東:郡名,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地區(qū)。
?季夏:夏季的最后一個月,即六月。
?赫晞(xī音西):氣候炎熱。
?永熙:北魏孝武帝(元修)年號(532—534)
?南青州:在今山東沂水縣。毛鴻賓:北地三原人,善騎射。明帝時為北雍州刺史,轉南青州刺史。后鎮(zhèn)潼關,為高歡所擒,憂恚而死。
?醪(lāo音牢):醇酒。
?(ér音而)車:喪車。
?靚(jìng音凈)妝:濃妝艷抹。
?熙平:北魏孝明帝年號(516—518)。
?閣道:樓房間架空互連的通道。
?緹(tí音提)衣:用赤黃色綢緞做的衣服。
?神龜:北魏孝明帝年號(518—519)。
【今譯】
出了西陽門四里,御道的南邊是洛陽大市,周圍八里。市東南有一座皇女臺,是漢朝的大將軍梁冀建造的,至今還有五丈多高。景明年間,道恒和尚在臺上修建了靈仙寺。臺西面是河陽縣的官衙,臺東面是侍中侯剛的住宅。市西北有土山和魚池,也是梁冀建造的,就是《漢書》里所說的“挖土筑山,仿照崤山狀貌,在小小的十里范圍之內(nèi)堆成了許多小山坡”。
大市東面有通商、達貨兩個里。里內(nèi)的人都靠手工藝、屠宰和做生意為生,擁有的家資財產(chǎn)成千上萬。有一個叫劉寶的人,是最大的富戶。他在全國每一個州郡的首府都修建了一座住宅,每處住宅都飼養(yǎng)十匹馬,至于他所經(jīng)營的鹽、糧食等貨物的貴賤,價錢的高低,在各處都一樣。凡是船車所通、人所能到達的地方,無處沒有他做的買賣。因此,四海之內(nèi)的各種貨物,全都會聚在他的庭院,他的財產(chǎn)足以和經(jīng)營銅山鑄錢的鄧通相匹敵,他的富有比得上家有金穴的郭況。他的宅第豪華的程度超過了朝廷規(guī)定的等級,亭臺樓閣高聳入云,車輛馬匹、衣冠服飾,可以和王侯相比。
大市南面有調(diào)音、樂律兩個里。里內(nèi)居民,都擅長演奏和歌唱,天下技藝高超的樂工、歌妓都出在這里。有一個叫田僧超的,善于吹笳,能夠演奏《壯士歌》、《項羽吟》。征西將軍崔延伯非常喜歡他。孝明帝正光末年,高平鎮(zhèn)失守,虎狼般的官吏充斥其間,叛賊首領萬俟丑奴在涇州、岐州之間燒殺搶掠,朝廷上下為此憂心忡忡,食不甘味,詔令崔延伯率領五萬步兵、騎兵去討伐叛賊。崔延伯從洛陽城西面的張方橋,也就是漢代的夕陽亭出兵。當時王侯公卿為崔延伯餞行,出征的車馬排列成行,崔延伯頭戴高冠,佩著長長的寶劍,威風凜凜地走在前面,田僧超在后面吹起《壯士歌》,聽到的人,懦夫也會變成勇士,武士則更想有所作為。崔延伯智謀超群,威名早已傳遍天下,為國家效力,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因此朝廷上下對他出征寄予厚望。崔延伯每次臨陣作戰(zhàn),常常讓田僧超吹奏《壯士歌》,披甲戴盔的士兵們聽到后,無不爭先恐后,沖鋒陷陣。崔延伯單槍匹馬沖入敵陣,旁若無人,他的勇敢在三軍之中無人能比,他的威名鎮(zhèn)住了敵人。兩年之間,捷報頻傳。萬俟丑奴召募善于射箭的人射死了田僧超,崔延伯痛惜萬分,非常悲傷,旁邊的人都說“俞伯牙失去鐘子期的悲痛,也不過如此了”。后來崔延伯被流箭射中,死在軍中。于是那五萬軍隊,一下子就潰散了。
大市西面有延酤、治觴兩個里。里內(nèi)的居民大多以釀酒為生。河東人劉白墮最善于釀酒。夏末六月,正值炎夏酷暑,他用瓦缸盛酒,放在太陽底下曝曬,經(jīng)過十天,酒的味道一點都不變,喝了這酒,會覺得芳香醇美而醉倒,過一個月都不會醒。京城里的朝廷顯貴出去做郡守或到封地去,大多不顧路途遙遠,帶著它饋贈人,甚至超過千里,因為它是從遠道來的,所以被稱作“鶴觴”,也叫做“騎驢酒”。永熙年間,南青州刺史毛鴻賓帶著酒去上任,路上碰到盜賊,盜賊喝了這酒就醉倒了,全都被捉住了,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擒奸酒”。江湖好漢中流傳的諺語說:“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墮春醪?!?/p>
大市北面有慈孝、奉終兩個里。里內(nèi)的居民以賣棺材、出租喪車為生。有個專門以唱挽歌為職業(yè)的人,名叫孫巖,娶妻三年了,他的妻子從不脫了衣服睡覺。孫巖覺得很奇怪,等到她睡著時,偷偷地解開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她長著毛,約三尺長,像野狐貍的尾巴。孫巖很害怕,就把她休掉趕出家門。妻子臨出門時,拿刀把孫巖的頭發(fā)割掉,然后跑了。鄰居們?nèi)プ汾s她,她變成了一只狐貍,追也追不上了。這事發(fā)生后,京城里被割掉頭發(fā)的人,有一百三十多個。開始,狐貍精變成女人,穿著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路上走,那些看見了,想親近她的人,都被割掉了頭發(fā)。當時,凡是哪個女人穿了漂亮的花衣服,人們都指責她是狐貍精。熙平二年四月發(fā)生這件事,直到秋天才平息下來。
另外還有阜財、金肆兩個里,富人住在里面。這十個里,住的大多是經(jīng)商做生意的人。家財千金的人家一戶連著一戶,高大華麗的樓臺一座對著一座,重重疊疊的大門打開后,縱橫交錯的閣道四通八達,互相能夠登高望見。各種各樣的金銀首飾、錦繡衣服,連奴婢都能穿戴;來自五湖四海的山珍海味,連仆役們都能嘗到。神龜年間,因為工商業(yè)者的享受超過了制度,朝廷決定不準他們戴金銀首飾,穿錦繡衣服。雖然建立了這種制度,最終卻沒有得到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