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翱游四海求其凰
——奈何爾當了真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翱游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鳳兮鳳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于悲。
——西漢·司馬相如《鳳求凰》
大凡說起鳳求凰,第一概念就是求愛?!而P求凰》素來是琴曲中的名曲,幼時學琴撫琴,只知該曲曲調(diào)雋永,初始淺緩,有徐徐道來之意,漸入佳境,音階高昂,一時猶如飛流直下的瀑布,噴涌而出,接著是婉轉(zhuǎn)波折,隱隱含有淡淡的憂傷。
年紀大些,再次撫琴,會有感:最初撫此曲的人,一定帶著三分忐忑、三分憂郁、三分期盼和一分歡喜。有滿心的啟盼,也有忐忑不安的局促,甚至還有對求愛若不成的淡淡哀傷,但這一切都阻止不了對于想念之人熱切的愛。
又會想,若司馬相如遇見的不是卓文君,僅僅是一個木頭美人,怕也聽不懂他那一曲《鳳求凰》之深意吧。司馬相如,何其幸也,遇見了一個才貌雙絕的女子,那般的高潔。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定親年代里,習慣了盲婚啞嫁,一個讀書人遇見一個相貌、舉止、才情都相當?shù)呐?,是多么的不易呀。拋開世俗,拋下一切,私奔而去,該是如何的震撼呀。
一個是文采斐然、相貌俊朗的翩翩書生,一個是勝過仙姬、琴文非凡的才情佳人,所謂郎才女貌,千百年來也不過如此。直到如今,多少女子心內(nèi)沒有奢望盼望過這么一個才貌無雙的郎君呢?
只是說起司馬相如,突然有些不知該如何下筆了。這個男人,想來會讓人有些咬牙切齒的愛,愛他之才華,他之樣貌,也恨,恨他的三心二意,恨他的不懂珍惜。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他由京師、梁國宦游歸蜀,應(yīng)好友臨邛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當?shù)仡^號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才貌雙全,精通音樂,青年喪夫寡居。一次,卓王孫舉行數(shù)百人的盛大宴會,王吉與相如均以貴賓身分應(yīng)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相如精通琴藝,請他彈奏,相如就當眾彈了兩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動文君。“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p>
接著,不事生產(chǎn)的兩人,花光了所有的錢銀,素布粗衣,借了司馬族內(nèi)兄弟的錢,開起一家酒肆,鬧得遠近聞名,轟動不已。逼得極好面子的老丈人不得不出手相助,奉上銅錢百萬,仆百個,并將嫁妝一并給足。兩個人過上了撫琴作賦的逍遙生活。童話故事一般會在這個時候噶然而斷,所謂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可是現(xiàn)實不是故事,童話只是童話而已。
司馬相如因一篇《上林賦》,很快仕途得意,風光無限。
男人往往是這樣,一旦功成名就,劣根性就會不自覺地冒出來。翩翩佳公子,盛名滿朝,知交天下,漸漸就生出了尋花問柳的閑情來了,聲色犬馬自然強過空守一人,即便是才貌雙絕如文君,也不過是漸漸變成了明日黃花,最后成了一顆心口的朱砂痣。
當漸漸長大,不再少女情懷后,再細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忽覺得不再似最初的向往和震撼?,F(xiàn)實便是如此,生活就要妥協(xié),不論當初做了怎么樣驚世駭俗之舉,最后要承擔的也還是自己。司馬相如這樣的男子,本就不是被束之人,他有自負的容貌,有驚世的才華,怎會沒有二心,即便是一輩子不出軌,不代表從來不曾想過。
思想出軌和行為出軌,在我看來一樣可惡。雖然卓文君的《怨郎詩》、《白頭吟》、《訣別書》,換回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司馬相如終究是選擇回來,選擇永遠地陪在文君身邊。一生只守得了她一人,幸福與否,怕除了兩人,便是誰也不知了吧。
司馬相如,寫得一手好賦,后來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首,但是他又不僅僅會寫賦,還極聰明善變通。
家徒四壁,能讓富家女卓文君和他夜奔,雖然苦了一陣子,最后逼得岳丈不得不出手相助;一篇《長門賦》,犀利地探出了陳阿嬌幽怨凄婉的心,感動了陳阿嬌,亦感動了世人,雖喚不回武帝的心,卻為司馬相如贏得了一筆不菲的財富,同時卻沒有因《長門賦》而觸怒武帝。遣小妾,回轉(zhuǎn)心意,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大定力——世人在唏噓司馬相如的才華橫溢之時,未嘗不會贊他一聲有情有義,只可惜,這樣的有情有義,背后卻是另一個女人的傷情傷懷,這又何嘗公平?
“君不見豪富王孫,貨殖傳中添得幾行香史;停車弄故跡,問何處美人芳草,空留斷井斜陽;天崖知已本難逢;最堪憐,綠綺傳情,白頭興怨?!?/p>
“我亦是倦游司馬,臨邛道上惹來多少閑愁;把酒倚欄桿,嘆當年名士風流,消盡茂林秋雨;從古文章憎命達;再休說,長門賣賦,封禪遺書?!?/p>
這幅在四川邛崍文君井旁的對聯(lián),百千年來依舊見證著文君與相如那段傳奇曲折的愛情……然而這份愛情,千回百轉(zhuǎn),亦需要一個女子堅定不移的守護,以及另一個男子同樣報以的深情,還算好,司馬相如終究不是負心薄情之人,否則恐怕,只有一曲《鳳求凰》,再無后來卓文君才情驚人的三封家書了。
斯人已云亡,過往種種也不過一粒漂流在歷史長河里的塵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