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匯編,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散文集。最初只稱為《書》,至漢代始稱《尚書》,定為儒家經(jīng)典后又稱做《書經(jīng)》。它記錄了上自傳說中的堯舜,下至春秋前期,大約相當于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七世紀的歷史,主要內(nèi)容是上古帝王的訓誡、誥令,君臣之間或大臣之間的談話,以及一些遠古的傳說。
《尚書》大概成書于西周末年,其作者可能是各個時代的史官,相傳孔子曾選編過《尚書》,用以教授學生。漢代以后,《尚書》又分為今文和古文。今文《尚書》是漢文帝時由故秦博士伏生傳授的,凡二十九篇,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故稱今文。古文《尚書》是漢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故居的墻壁中發(fā)現(xiàn)的,凡四十五篇,用古篆書寫,故稱古文。西晉永嘉之亂后,今古文《尚書》相繼亡佚。東晉初年,豫章內(nèi)史梅賾獻出孔安國傳《古文尚書》,凡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后此本立于學官,宋人又把它編入《十三經(jīng)注疏》,流傳至今。但宋以后歷代學者考證,梅賾本除其中所包括的今文二十八篇外,其余都是偽撰,證據(jù)確鑿,已成定論,今被稱為《偽古文尚書》。
《尚書》多由記言、敘事等應(yīng)用文體組成。語言古樸質(zhì)直。有些篇章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段,形象生動,結(jié)構(gòu)緊湊,條理清晰,為后世散文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盤庚上[1]
盤庚五遷[2],將治亳殷[3],民咨胥怨[4]。作《盤庚》三篇。
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5],率吁眾戚[6],出矢言[7]。曰:“我王來,既爰宅于茲[8],重我民[9],無盡劉[10]。不能胥匡以生[11],卜稽曰,其如臺[12]?先王有服[13],恪謹天命[14],茲猶不常寧[15]。不常厥邑[16],于今五邦[17]。今不承于古[18],罔知天之斷命[19],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20]?若顛木之有由蘗[21],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22],紹復先王之大業(yè)[23],氐綏四方[24]。”
盤庚敩于民[25],由乃在位,以常舊服[26],正法度[27]。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28]。”王命眾悉至于庭[29]。
王若曰[30]:“格汝眾[31],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32],無傲從康[33]。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34]。王播告之修[35],不匿厥指[36],王用丕欽[37],罔有逸言[38],民用丕變[39]。今汝聒聒[40],起信險膚[41],予弗知乃所訟[42]。
“非予自荒茲德[43],惟汝含德[44],不惕予一人[45]。予若觀火[46],予亦拙謀[47],作乃逸[48]。若網(wǎng)在綱[49],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50],力穡乃亦有秋[51]。汝克黜乃心[52],施實德于民[53],至于婚友[54],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55]。乃不畏戎毒于遠邇[56],惰農(nóng)自安[57],不昏作勞[58],不服田畝[59],越其罔有黍稷[60]。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61],惟汝自生毒[62],乃敗禍奸宄[63],以自災于厥身[64]。乃既先惡于民[65],乃奉其恫[66],汝悔身何及[67]?相時憸民[68],猶胥顧于箴言[69],其發(fā)有逸口[70],矧予制乃短長之命[71]?汝曷弗告朕[72],而胥動以浮言[73],恐沈于眾[74]?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75],其猶可撲滅[76]?則惟汝眾,自作弗靖[77],非予有咎。
“遲任有言曰[78]:‘人惟求舊[79],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80],胥及逸勤[81],予敢動用非罰[82]?世選爾勞[83],予不掩爾善[84]。茲予大享于先王[85],爾祖其從與享之[86]。作福作災[87],予亦不敢動用非德[88]。予告汝于難[89],若射之有志[90]。汝無侮老成人[91],無弱孤有幼[92]。各長于厥居[93],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94]。無有遠邇[95],用罪伐厥死[96],用德彰厥善[97]。邦之臧[98],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99]。
“凡爾眾[100],其惟致告[101],自今至于后日,各恭爾事[102],齊乃位[103],度乃口[104]。罰及爾身,弗可悔[105]?!?/p>
[注釋]
[1]盤庚:成湯的第十世孫,商代第二十位君主。他為了避免水患,復興國力,率領(lǐng)臣民遷都至殷,卻受到上下各方的反對。為安定人心,盤庚告諭臣民,言遷都之利不遷之害。其誥詞由史官記錄下來,編成《盤庚》三篇。上篇、下篇告諭群臣,中篇告諭百姓。
[2]五遷:第五次遷都。按殷商至盤庚時曾五次遷都?!吨駮o年》:“仲丁遷于隞(áo),河亶(dǎn)甲乙遷于庇,南庚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北蒙,號之曰殷?!?/p>
[3]將治亳殷:意思是將要遷都到亳殷。治,治理,這里指遷都。亳殷,地名,今河南安陽。孔穎達《尚書正義》:“下傳云:殷,亳之別名,則亳殷即是一都,湯遷還從先王居也。”據(jù)此則亳殷當屬一地。
[4]咨(zī):嗟嘆。胥:皆,都。
[5]這句是說,臣民不喜歡居住在這里。適:悅,喜歡。有:助詞,無義。
[6]率:用,因而。吁:呼,呼吁。戚:親戚,這里指貴戚之臣。
[7]出矢言:指盤庚呼吁群臣出來陳述意見。矢:陳述,傳達。
[8]爰宅:居住。爰:語氣詞,無意義。茲:這里,指亳殷。
[9]重:重視,看重。
[10]無盡劉:不至于全都受到傷害。劉:殺,這里指受到水患的傷害。
[11]不能胥匡以生:不能相互救助而生存。胥,相,相互???,匡扶,救助。
[12]卜稽曰其如臺(yí):即使占卜了又將能怎樣?《周禮·春官·大卜》:“國大遷,大師,則貞龜?!卑垂糯谂e行大事如遷徙、戰(zhàn)爭之前都要事先占卜,以定吉兇。卜,占卜。稽,稽考,問疑。曰,句中助詞,無義。其,副詞,將。臺,疑問代詞,有“何”的意思?!叭缗_”,即如何。
[13]先王:指盤庚以前的殷商諸王。服:事。
[14]?。╧è)謹天命:恭敬謹慎地遵從天命。
[15]猶:尚且。不常寧:不能長久安定。
[16]不常厥邑:不能長久地居住在一個城邑。厥,其。
[17]于今:至今。邦:國,國都。“五邦”,指從成湯立國至于盤庚已經(jīng)五次遷都了。
[18]承:繼承。古:指先王之制。
[19]罔:無?!柏柚保恢?。天之斷命:上天斷定的命運。
[20]矧(shěn):何況??耍耗?。從:繼承。烈:功業(yè)。
[21]顛木:倒伏的樹木。由蘗:樹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新萌發(fā)的枝芽?!坝伞?,樹木萌生枝條叫做由。
[22]其:語中助詞。永:永久延續(xù)。新邑:指新遷的國都。
[23]紹:繼續(xù)。復:恢復,復興。
[24]氐(zhǐ):定。綏:安。
[25]敩(xiào):教導,開導。
[26]“由乃”句:意思是,(盤庚教導百姓)服從在位大臣的命令遵守先王舊制。由,服從。在位,指在位的大臣。常,遵守。舊服,先王的制度。按,此句的注釋頗多歧義,孔穎達《尚書正義》說:“盤庚先教于民云,汝等當用汝在位之命,用舊常故事正其法度?!边@里的注釋略從其說。
[27]正:正視,尊重。
[28]此句意思是,(盤庚又告誡群臣說),你們不要有人敢于隱匿百姓所講的規(guī)諫之言?;颍腥?。伏,隱匿。攸,所。
[29]眾:指群臣。悉:全部。庭:指朝廷。
[30]王若曰:王這樣說。按,《尚書》中,臣轉(zhuǎn)述國君之言,多用“王若曰”的字樣。
[31]格:來。
[32]猷(yóu):圖謀,打算。黜(chù):除去。乃:你們的。心:這里指私心。按,以上二句舊讀作“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汝”字屬下。
[33]無:不要。傲:傲慢。從:通“縱”,恣肆放縱??担哼@里指追求安逸。
[34]惟:只是。任:任用。舊人:指長期在位的舊臣。共政:共同管理政事。
[35]王:指先王。播告:發(fā)布公告。修:這里指所實行的政事。按一說把“播告之修”解釋為“播修告”,“之”字是幫助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亦可參考。又一說“修”字屬下,讀作“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36]匿:隱瞞。厥:其,指先王。指:同“旨”,旨意。
[37]此句意思是,因此先王很敬重舊臣。用,因此。丕,大。欽,敬重。
[38]罔有:無有。逸言:過分的言論。一說“罔有逸言”指“民言上達無有伏匿”,亦可參考。
[39]民用丕變:孔穎達《尚書正義》說:“言民用大變從化”,意思是百姓變得服從教化。
[40]聒聒(guō):孔傳:“聒聒,無知之貌?!碧脐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馬(融)及《說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卑磽?jù)此二說,“聒聒”當是愚蠢而拒絕善言自以為是的意思。
[41]起信險膚:興起邪惡膚浮的言論。起,興起。信,通“申”,申說。險,邪惡。膚,膚淺,浮夸。
[42]予:我,盤庚自稱。訟:爭辯。
[43]荒:廢棄。茲德:此種德行。這里指任用舊臣的傳統(tǒng)做法。
[44]惟汝含德:孔穎達《尚書正義》說:“惟汝之所含德甚惡?!币馑际恰笆且驗槟銈冇胁缓玫牡滦小薄0础昂隆碑斨盖啊榜倍?,指具有愚蠢而拒善自用的惡劣德行。一說“含德”二句是盤庚責備眾臣接受了他的好處卻不肯施報。又一說“含德”是指懷藏其德而不向百姓講明。皆僅供參考。
[45]惕:畏懼。
[46]觀火:比喻觀察事物清楚明白。
[47]拙謀:拙于謀略,拙于心計。這里指對于臣下過于寬厚的意思。
[48]作乃逸:意思是,使你們犯了違抗上命的過錯??追f達疏:“我若以威加汝身,汝自不敢不遷,則無違上之過也。我不威脅汝徙,乃是我亦拙謀,作成汝過也。”作,作成,使。乃,你們。逸,過錯。一說此二句讀作“予亦拙謀作,乃逸”,意為“我的謀略拙劣,則是過錯”。僅供參考。
[49]綱:提網(wǎng)的總繩。
[50]服田:從事田間耕作。
[51]力穡(sè):努力耕作。穡,本義是指收獲農(nóng)作物的勞作,這里泛指耕作。秋:收獲。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故以秋代指收獲。
[52]汝克黜乃心:你們?nèi)绻苋サ羲叫????,能。黜,除去。心,這里指私心。
[53]實德:實在的好處。
[54]至于婚友:指好處施及親戚朋友?;椋褐赣幸鲇H關(guān)系的親戚。
[55]丕乃: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丕乃,猶言于是也。”
[56]“乃不畏”句:意思是,如果不怕現(xiàn)在以及將來出現(xiàn)的大災害。乃,如果。戎,《爾雅·釋詁》:“戎,大也。”毒,這里指災害。遠邇,遠近,這里指將來和現(xiàn)在。
[57]惰農(nóng)自安:像怠惰的農(nóng)民一樣自求安逸。
[58]不昏作勞:不努力勞作?!稜栄拧め屧b》:“昏,強也。”
[59]不服田畝:不從事田間勞作。
[60]越其:于是就。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越其,猶云爰乃也?!必栌惺蝠ⅲ悍褐笡]有谷物的收獲。
[61]和:宣,宣布。
[62]自生毒:自己招惹禍害。毒,禍害,禍殃。
[63]?。何?。禍:災禍。奸宄(guǐ):指違法亂紀的事情。亂在外為奸,在內(nèi)為宄。
[64]自災于厥身:自己危害自己。災,這里作動詞,危害。厥身,其身,這里指自身。
[65]先惡于民:先于民而作惡,即引導人民做壞事。
[66]乃奉其恫:意思是,理應(yīng)遭受痛苦。奉,承受,遭受。恫(tōng),痛苦。
[67]悔身何及:自己后悔又怎么來得及。
[68]相:看。時:通“是”,此,這些。憸(xiān)民:小民。
[69]猶:尚且,還。胥:全,都。顧:顧及。箴言:規(guī)誡之言。
[70]其發(fā)有逸口:意思是,惟恐嘴里說出錯誤的言論。逸口,指錯誤的言論。
[71]制:掌握,操縱。短長之命:指生死之命。
[72]曷弗告朕:為什么不先來告訴我。曷,何,為什么。
[73]浮言:虛浮無稽之言。
[74]恐沈于眾:按此句異解紛呈。陳夢家《尚書通論》釋為“以浮言煽惑眾民”??讉鹘庾鳌翱秩瓿聊缬诒姡械満Α?。一說,“恐”當作“惡”字,形近而訛;沈是冘(yóu)的假借字,流行之意;全句釋為“罪惡是容易流行滋長的”。又一說,“沈”通“抌”,引《說文》:“告言不正曰抌”,釋為“煽惑”。此取陳夢家之說。
[75]向邇:靠近。
[76]猶:副詞,怎么還。
[77]自作弗靖:自己做得不好。靖:善。
[78]遲任:古代賢人。
[79]人惟求舊:意思是,用人要選擇有深刻了解的舊人。
[80]暨:同,和。乃祖乃父:指大臣的祖輩父輩。
[81]胥及逸勤:在一起共享安樂一同操勞。胥及,相與。逸,安樂。勤,勞苦。
[82]敢:豈敢。非罰:不恰當?shù)膽土P。
[83]世:世世代代。選:與“算”通,計算??追f達疏:“選即算也,故訓為數(shù)?!睜杽冢耗銈兊墓凇?/p>
[84]掩:掩蔽。
[85]茲:現(xiàn)在。享:祭祀??追f達疏:“《周禮·大宗伯》:祭祀之名,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此大享于先王,謂天子祭宗廟也?!?/p>
[86]爾祖其從與享之:你們的祖先也跟著受到祭祀。按孔《傳》:“古者天子錄功臣,配食于廟?!敝腹糯熳蛹漓胱嫦葧r,讓有功之臣的祖先也同時享受祭祀。
[87]作福作災:孔《傳》:“善自作福,惡自作災。”意思是,?;驗亩际怯赡銈冏约荷茞旱男袨闆Q定。
[88]非德:指不恰當?shù)亩骰荨Ec上文非罰相對。
[89]告汝于難:把困難之事告訴你們。于,以。
[90]若射之有志:指做事要像射箭對準箭靶一樣,不可偏離。志,射箭的標志,即箭靶。
[91]侮老:唐石經(jīng)作“老侮”,輕視不敬之意。陳夢家《尚書通論》:“‘老侮’與‘弱孤’為對,皆動字;‘成人’與‘有幼’為對,皆名字?!背扇?,上年紀的人。
[92]弱孤:藐視輕忽之意。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弱孤連言,以為孤弱而輕忽之也?!庇校赫Z助詞。
[93]各長于厥居:各自長久地住在所居之地。厥,其。
[94]作猷:作出的謀劃。
[95]遠邇:遠近。
[96]用罪伐:用刑罰懲處。死:指罪惡。
[97]用德彰:用賞賜表彰。善:善行。
[98]邦之臧:國家治理得好。臧,善,好。
[99]佚罰:罪過。
[100]凡爾眾:你們大家。凡,所有。
[101]其惟致告:想一想我告誡你們的話。惟,思。又陳夢家《尚書通論》說:“命眾戚致告于眾民也?!闭J為此句是盤庚讓眾臣向眾民轉(zhuǎn)告他的話。錄以備考。
[102]各恭爾事:恭敬地做好你們各自的事情。
[103]齊乃位:整飭你們的職責。齊,整飭,整肅。位,這里指職位,職責。
[104]度乃口:閉上你們的嘴,不要亂說話。度,同“睗”,《說文》:“睗,閉也?!北澩ㄗ鳌岸拧薄?/p>
[105]“罰及”二句,意思是,否則的話,懲罰到你們自身,可不要后悔。
無逸[1]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2]。先知稼穡之艱難[3],乃逸[4],則知小人之依[5]。相小人[6],厥父母勤勞稼穡[7],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8],乃逸乃諺[9]。既誕[10],否則侮厥父母曰[11]:‘昔之人無聞知[12]?!?/p>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13],嚴恭寅畏[14],天命自度[15],治民祗懼[16],不敢荒寧[17]。肆中宗之享國[18],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19],時舊勞于外[20],爰暨小人[21]。作其即位[22],乃或亮陰[23],三年不言[24]。其惟不言[25],言乃雍[26]。不敢荒寧,嘉靖殷邦[27]。至于小大[28],無時或怨[29]。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30],不義惟王[31],舊為小人[32]。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33],不敢侮鰥寡[34]。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后[35],立王生則逸[36],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37]。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壽[38]?;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39]?!?/p>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40],克自抑畏[41]。文王卑服[42],即康功田功[43]?;杖彳补?sup>[44],懷保小民[45],惠鮮鰥寡[46]。自朝至于日中昃[47],不遑暇食[48],用咸和萬民[49]。文王不敢盤于游田[50],以庶邦惟正之供[51]。文王受命惟中身[52],厥享國五十年。”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53],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54],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55]:‘今日耽樂[56]?!朔敲褙?sup>[57],非天攸若[58],時人丕則有愆[59]。無若殷王受之迷亂[60],酗于酒德哉[61]!”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62],胥?;?sup>[63],胥教誨,民無或胥诪張為幻[64],此厥不聽[65],人乃訓之[66],乃變亂先王之正刑[67],至于小大[68]。民否則厥心違怨[69],否則厥口詛祝[70]?!?/p>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71]。厥或告之曰[72]:‘小人怨汝詈汝[73]?!瘎t皇自敬德[74]。厥愆[75],曰:‘朕之愆?!嗜魰r[76],不啻不敢含怒[77]。此厥不聽,人乃或诪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78],不永念厥辟[79],不寬綽厥心[80],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81],是叢于厥身[82]?!?/p>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于茲[83]?!?/p>
[注釋]
[1]本篇是《尚書·周書》中的一篇。相傳是周公所作。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輔佐武王滅商。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七年還政于成王后,害怕成王貪圖安逸,故作此篇,加以告誡。篇題“無逸”,即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之意。
[2]君子所其無逸:意思是,君子居于官位不可貪圖逸樂。所,處所,引申為居官之義。一說“所”是語助詞,無義。亦可參考。
[3]先知稼穡之艱難:先要了解農(nóng)耕勞作的艱難。稼穡,種植谷物曰稼,收獲曰穡,合稱泛指農(nóng)業(yè)勞作。
[4]乃:才,再。
[5]小人:指一般百姓。依:通“隱”,痛苦,艱難。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依,隱也,謂知小人之隱也?!吨苷Z》‘勤恤民隱’,韋注曰:‘隱,痛也?!∪酥[,即上文稼穡之艱難,下文所謂小人之勞也。云隱者,猶今人言苦衷也?!?/p>
[6]相:看。
[7]厥父母:他們的父母。厥,其,他們的。
[8]乃:副詞,卻,反而。
[9]乃逸乃諺:于是只知貪圖逸樂,粗野不恭。乃,于是。諺,通“喭”,粗暴無禮的樣子??追f達《尚書正義》:“《論語》曰:‘由也諺?!V則叛諺,欺誕不恭之貌。”一說“諺”,當從《漢石經(jīng)》作“憲”,欣樂之意。亦可參考。
[10]誕:放縱不羈之意。
[11]否則侮厥父母:于是就輕侮他們的父母?!胺瘛迸c“丕”通;丕則,即“于是就”之意。又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說:“《漢石經(jīng)》否作不,不則,猶于是也。言既已妄誕,于是輕侮其父母也?!币嗤?。按一說此二句讀作“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則字釋為法則,否則即不循法則。亦可參考。
[12]昔之人:這里指上了年紀的人。無聞知:無知無識,指老年人只知勞苦,而不知道享受逸樂。蔡沈《書集傳》:“古老之人無聞無知,徒自勞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p>
[13]中宗:即商王太戊(又稱大戊、天戊、中宗),是帝太庚之子,雍己之弟。在位七十五年。又,王國維根據(jù)甲骨資料考證,認為中宗當是帝祖乙。詳見《觀堂集林》卷九《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xù)考》。
[14]嚴:莊重。恭:謹慎。寅:恭敬。畏:戒懼。
[15]天命自度(duó):以上天之命自我衡量。度,忖度,衡量。
[16]治民祗(zhī)懼:恭敬謹慎地治理人民。祗懼,敬慎。
[17]荒寧:怠惰自安。
[18]肆:所以。享國:在帝位。
[19]高宗:即帝武丁,是帝小乙之子。在位五十九年。
[20]時:指武丁為太子時。舊:《史記》作久。按《史記集解》引馬融說:“武丁為太子時,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勞苦于外,與小人從事,知小人艱難勞苦也?!?/p>
[21]爰暨小人:指經(jīng)常與下層勞動人民在一起。爰,于是。暨,與,同。又周秉鈞《尚書易解》說:“暨,蓋劜之借,《說文》:便,惠也,古文作劜。爰惠小人,與下文‘惠鮮鰥寡’同義?!贬尅棒摺睘椤盎蓊櫋?,亦可參考。
[22]作:及,等到。
[23]亮陰:帝王居喪期間,沉默不語,一切政事皆聽從冢宰安排,稱為亮陰。
[24]不言:指不問政事,不輕易發(fā)表言論?!墩撜Z·憲問》:“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三年?!?/p>
[25]其惟不言:正因為他不輕易說話。
[26]言乃雍:所以說出話來就和順當理。雍,和,和順當理。
[27]嘉靖殷邦:使殷國和美安定。嘉,美,善。靖,安定。
[28]小大:泛指上下臣民。一說“小大”指小大政事,孔安國《傳》:“至于小大之政,人無是有怨者,言無非?!?/p>
[29]無時或怨:沒有人怨之。時,通“是”,指高宗。或,有。
[30]祖甲:武丁之子,祖庚之弟。在位三十三年。
[31]不義惟王:《史記集解》引馬融說:“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廢長立少不義,逃亡民間,故曰‘不義惟王,久為小人’也。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蔽?,為。
[32]舊為小人:指祖甲長久生活在民間之事。舊,久。
[33]保:安定?;荩簮圩o。
[34]鰥(guān)寡: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這里泛指孤苦無依之人。
[35]自時厥后:從此以后。時,通“是”,此。
[36]立王:在位的君王。生則逸:生下來就耽于逸樂。按此句下重言“生則逸”,曾運乾《尚書正讀》說:“生則逸,一語已足,兩言之者,周公喜重言也?!堵逭a》‘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亦此類?!?/p>
[37]惟耽樂之從:指一味追求過分的享樂。惟,只。從,追求,追逐。
[38]罔:無。克:能夠。壽:長壽。
[39]或四三年:即“或三四年”。孔安國《傳》:“高者十年,下者三年,言逸樂之損壽?!?/p>
[40]周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原來居住在豳(今陜西旬邑西),至商末,由于受到戎狄的侵擾,他率領(lǐng)族人遷至岐山,規(guī)劃土地,設(shè)置官吏,使周族逐漸強大。王季:周太王少子,文王之父,名季歷。古公卒傳位于季歷,季歷卒傳位于文王。
[41]克自抑畏:指能夠謙虛謹慎地治理政事。抑,謙虛自抑。畏,謹慎。
[42]卑服:微賤的衣服??装矅秱鳌罚骸拔耐豕?jié)儉,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蔡沈《書集傳》:“卑服,猶禹所謂惡衣服也?!晕耐跤谝路?,所性不存,而專意于安養(yǎng)斯民也。卑服,蓋舉一端而言,宮室飲食自奉之薄,皆可類推。”都以此義立說。一說“卑服”指從事卑賤的勞動,亦可參考。
[43]即康功田功:從事安民養(yǎng)民的事業(yè)。即,就,從事。康功、田功,蔡沈《書集傳》:“康功,安民之功。田功,養(yǎng)民之功?!卑础翱倒Α钡慕忉岊H多歧義,孔《傳》、孔《疏》、蔡《傳》都釋為安民之功,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認為指營造房屋之事,又有釋為平整道路之事或開墾荒地之事者。這里從蔡《傳》之說。
[44]徽柔懿恭:指周文王對待百姓善良溫厚、極為恭謹。徽,美、善。柔,溫厚,和藹。懿,美。
[45]懷保小民:愛護安定百姓。
[46]惠鮮鰥寡:恩惠施及孤苦無依之人?;?,恩惠。鮮,善。
[47]自朝至于日中昃(zè):即從早到晚之義。日中,日正中,即中午。昃,日西斜,傍晚。
[48]不遑暇食:沒有空閑時間吃飯。遑,閑暇。
[49]用:以。咸和:諧和。
[50]文王不敢盤于游田:孔《傳》:“文王不敢樂于游逸田獵。”盤,樂。游,游樂。田,田獵。
[51]以庶邦惟正之供:指只讓各國進獻正常的賦稅,不橫征暴斂。以,使。庶,眾。正,賦稅。供,進獻。
[52]受命:接受天命,即君主之位。中身:中年??住秱鳌罚骸拔耐蹙攀叨K,中身,即位時年四十七?!?/p>
[53]繼自今嗣王:從今以后即位的君王。
[54]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不要過分地沉溺于觀賞、安逸、游樂、田獵之中。
[55]無皇:不要自我寬縱。皇,通“遑”,寬假,寬縱。
[56]今日耽樂:意思是,只在今日暫且享樂一下。蔡《傳》:“毋自寬假曰:今日姑為是耽樂也。”
[57]乃非民攸訓:意思是,這不是用以教導百姓的做法。攸,所。
[58]非天攸若:意思是,這不是順應(yīng)天命的行為。若,順。
[59]時人丕則有愆:這樣的人就會有過錯。丕則,于是。愆,過錯。
[60]無若:不要像。受:商紂王名。
[61]酗于酒德:酗酒為樂,干出種種惡行。德,這里指兇德。蔡《傳》:“酗酒謂之德者,德有兇有吉,韓子所謂道與德為虛位是也。”
[62]胥:相互。訓告:勸告,訓誡。一說,訓,誠也;訓告,即以誠相告。亦通。
[63]?;荩簮圩o照顧。
[64]胥诪(zhōu)張為幻:相互欺誑詐惑。孔《傳》:“诪張,誑也。君臣以道相正,故下民無有相欺誑幻惑也?!被?,相互詐惑?!墩f文》:“幻,相詐惑也。”段玉裁《注》:“詭誕惑人也。”
[65]此:這些,指引述的勸誡之言。
[66]人乃訓之:人們就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訓,順。
[67]正:通“政”,政治。刑:法,法度。
[68]小大:指大小各種法令。
[69]否則:同“丕則”,于是。厥心違怨:其內(nèi)心充滿怨恨。違,恨。
[70]詛祝:詛咒。蔡《傳》:“厥心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厥口詛祝者,怨之形于外也。為人上而使民心口交惡,其國不危者,未之有也。”
[71]迪哲:通達明智。迪,導,這里引申為通達。哲,智。一說“迪哲”指蹈行圣明之道,孔《傳》:“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臨下?!币嗤ā?/p>
[72]厥:句首助詞?;颍河腥?。
[73]詈(lì):罵。
[74]皇:用同“況”,更加。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況,滋也;益也?!稌x語》曰:‘眾況厚之?!衷唬骸褡釉恢辛?,況固其謀也?!f《注》并曰:‘況,益也?!?,亦滋也。古通作兄,又作皇?!本吹拢壕瓷鞯滦小?/p>
[75]厥愆:意思是,對于人們誣妄指出的過錯。蔡《傳》:“其所誣毀之愆,安而受之,曰:是我之愆?!庇挚住秱鳌氛f:“其人有禍,則曰我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笨住妒琛罚骸盎蚋嬷?,小人怨汝詈汝,其言有虛有實。其言若虛,則民之愆也。民有愆過,則曰我過。不則彼為虛言而引過歸己者,湯所云,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倍f亦可參考。
[76]允若時:確實像這樣。允,誠,確實。時,通“是”,這樣。
[77]不啻不敢含怒:意思是,不但不敢心懷怨怒,[而且還希望經(jīng)常聽到,以了解自己政事的得失]。按此句下似有省略??住妒琛芬嵭疲骸安坏桓液?,乃欲屢聞之,以知己政得失之源也?!笔÷圆糠謸?jù)鄭玄說補足。
[78]則若時:如果像這樣。
[79]不永念厥辟(bì):意思是,就不能念念不忘為君之道。辟,天子,君主。這里指為君之道。一說辟指“法度”,亦可參考。
[80]不寬綽厥心:不能使自己胸懷寬大。
[81]怨有同:天下之人會共同怨恨。
[82]是叢于厥身:意思是,把怨恨集中到你的身上。叢,聚集。
[83]嗣王:指成王。嗣,繼承。監(jiān)于茲:以此為鑒戒。監(jiān),同“鑒”,鑒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