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 子夜吳歌:樂府題,相傳為晉朝女子所創(chuàng),共有春、夏、秋、冬四首,這一首是其中秋季的部分。
◎ 搗衣:古代制作秋衣之后需用力捶打,使之柔軟可穿。
◎ 玉關:玉門關,此處指邊關。
◎ 良人: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樂府詩的主題常常是隨題目而固定的,一般選擇了某個題目,作品就必須圍繞這個題目原有的主題來寫,不能越界。但是李白的樂府詩有一個特點,它們常常能將樂府中一些表現(xiàn)私人情緒的常見主題,不著痕跡地上升到對人類普遍境況的悲憫。這首《子夜吳歌》就是如此。
秋風乍起,天氣轉(zhuǎn)寒,家中的妻子開始為邊關的征夫制作御寒的冬衣。為了能在更冷的時節(jié)到來之前把征衣送到丈夫手中,妻子只能在月色下連夜搗制衣物,希望快點做成。這種“秋夜搗衣”的意象在樂府詩中非常常見,但大多局限在某一位思婦身上,李白卻以照耀萬家的月亮做引子,將這種懷念征夫的思緒擴展到長安城的千家萬戶中間,形成一股更加雄渾悲壯的、連凜冽的秋風都吹之不盡的力量,給讀者帶來更加強勁的情感沖擊。
在這樣的情感沖擊下,我們更能夠體會到戰(zhàn)爭給百姓帶來的廣泛而深刻的傷害,也就更加容易對李白在詩歌末尾所說“良人罷遠征”的盼望產(chǎn)生理解和共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