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岑參

唐詩三百首 作者:果麥文化 出品


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岑參(約715—770),盛唐詩人,以邊塞詩聞名。

高適:約700—765年,盛唐詩人,以邊塞詩聞名,安史之亂后官至劍南節(jié)度使。

薛據(jù):生卒年不詳,盛唐詩人,在當時很有名,曾被杜甫稱為“蓋代(世)手”。

慈恩寺:長安城內(nèi)寺院,初為唐高宗紀念生母所建,后來成為玄奘譯經(jīng)處。

浮圖: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大雁塔。

摩:碰到。

馳道:長安城通向四方的主要道路。

五陵:長安城西北五位漢代皇帝的陵墓。

勝因:好的因緣。

夙:向來。

資:作用。

慈恩寺位于長安城東南,是唐代中期以后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其中浮圖雄偉高峻,是長安市民比較喜歡游覽的一處城市景觀。有唐一代,為慈恩寺浮圖而寫的詩作非常多,但岑參這一首卻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不僅因為這首詩是與另外一位偉大詩人高適同時所作,更因為詩中將慈恩寺塔的高大描寫得最為驚心動魄。

通常人們形容一座建筑的高大,總是用地面上的事物作為參照。但在岑參這首詩里,慈恩寺塔卻是“登臨出世界”的,它的階梯盤旋在虛空之上,棱角遮住了日光,尖頂刺向了蒼穹,飛鳥、宮觀這樣的人間之物無不出乎其下,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塔頂?shù)母呔?,使人脫離了凡間的視角,將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擴展到上下四方、古往今來。在這樣的視角下,人們關注的焦點,很容易就從個人事務轉移到了事關人類生存意義的宗教、哲學層面,于是詩人便自然而然引出了“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的感嘆,以與“慈恩寺”的主題相契合。跟著詩中的理路讀到此處,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縱橫捭闔的想象力背后精密的結構安排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