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眼波才動被人猜

李清照:清淚入詞,洗凈凡塵鉛華夢 作者:邢萬軍


第三節(jié)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眼波才動被人猜

——少女李清照的思春情懷

在父母的溫馨呵護(hù)下,在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家庭環(huán)境中,在風(fēng)光秀美的湖光山色景致里,無憂無慮長大的李清照,對美的事物有一份獨特的敏銳和細(xì)膩的情感,這一切也同時培養(yǎng)了李清照感情的豐富細(xì)膩。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別的覺醒,少女李清照少了一些天真爛漫,多了一些難以言說的心事。面對春來秋去的景色,李清照漸漸變得嫻靜而更多一份婉轉(zhuǎn)的深思。閨中生活是自由的,但也不能免除少女內(nèi)心深處的寂寞?!朵较场氛f: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細(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獨處小院,獨對閑窗,春色深深,詞人領(lǐng)略了一份不可捉摸的寂寞孤單?!爸睾熚淳怼?,是詞人沒有心思、沒有情緒的結(jié)果。而重簾遮擋之后,閨中光線越發(fā)昏暗,詞人的寂寞又深了一層。這樣無言的寂苦,只好通過“理瑤琴”來排遣?!袄憩幥佟?,是少女李清照所接受的早期教育的一個方面,是她的日?;顒又?。從李清照后來的所作所為來看,她十分精通音樂,早期的全面教育為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詞人倚樓之際,還看見室外薄暮時候縷縷纏繞于遠(yuǎn)山的云絮,微風(fēng)吹拂下的蒙蒙細(xì)雨。敏感的少女立即聯(lián)想到:春色已深,春光將逝,在這風(fēng)雨之中,梨花恐怕要紛紛凋謝了。戶外景色的逐漸暗淡,春天美景的逐漸凋零,讓少女心頭那一絲絲飄忽的愁緒更加拂之不去了。一味天真爛漫,反而顯得膚淺。有了這一縷縷說不清楚的愁緒糾纏,少女李清照顯示出安閑寧靜的一面,李清照成熟了。

李清照此時會留戀自己喜愛的即將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時光的短暫,這閨中寂寞愁緒的背后,隱然飄蕩著一絲少女“思春”的情懷?!度鐗袅睢氛f: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爸瘢恐??應(yīng)是綠肥紅瘦!”

昨夜一場“雨疏風(fēng)驟”,摧殘海棠,催送春天歸去,敏感的詞人不用到戶外觀察,用細(xì)膩的心靈去感覺,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綠肥紅瘦”的狼藉景象。以淡淡的愁懷去體察自然景致的細(xì)微變化,也是由詞人的特定心境決定的。昨夜的飲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寬慰不了的私人情懷呢?結(jié)合下文對春日景色漸漸離去的著急,不難體會出少女對自己虛度閨中光陰的焦慮?!皞宿ヌm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這一份對美好青春年華的珍惜,是古往今來感情敏銳細(xì)膩的女子所共有的。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尋覓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華之時,就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絲絲縷縷的“思春”情懷,李清照也不例外。日后,李清照對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這些傷春傷懷的作品里已經(jīng)可以看出端倪來了。這首詞的構(gòu)思也十分巧妙,詞人用對話構(gòu)成情感的遞進(jìn)深入,用粗心的“卷簾人”來反襯自己的敏感細(xì)膩,將少女幽隱不可明說的情懷含蓄地展示在讀者的面前。

詞中所表達(dá)的意境,前人、今人詩詞中也屢屢涉及。盛唐孟浩然《春曉》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適的,酣恬沉睡的詩人不知拂曉已到,是處處啼鳥聲驚醒了他,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機透過“啼鳥聲”顯露出來。醒來后,詩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風(fēng)雨,于是便關(guān)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詩人聽聞啼鳥聲的欣喜,對落花的關(guān)心,都表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五言絕句著重表現(xiàn)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曉之際的舒適,語意緩緩,對“花落”的擔(dān)憂也是淡淡而來,漸見深情的。晚唐韓偓將這一番詩意改用問句表達(dá),《懶起》說:“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cè)臥卷簾看?!睂β浠ㄍ兑愿嗟年P(guān)注,但“側(cè)臥”的從容姿勢說明詩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緊張迫切。與李清照同時的大詞人周邦彥也有過類似的藝術(shù)構(gòu)思,其《六丑》說:“為問花何在?夜來風(fēng)雨,葬楚宮傾國?!蓖罗o典雅的詞人,將落花比擬作“楚宮傾國”般的美人,語意又婉轉(zhuǎn)一層。李清照的詞顯然直接從韓偓作品中變化而來。這種被他人反復(fù)表述過的詩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構(gòu)思。對話的雙方身份明確了,反襯的作用更加明顯?!熬G肥紅瘦”的比擬,令人耳目一新。小詞用語淺近平白,語意卻深沉含蓄,表現(xiàn)了花季少女的朦朧淺淡愁思。宋人對這首詞就非常賞識,《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說:“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云:(詞略),‘綠肥紅瘦’,此語甚新?!薄恫匾辉掚椤芳准硪粍t說:“李易安工造語,如《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p>

這樣朦朧淺淡的愁思,在李清照其他一些游賞景物的小詞中也時時流露。《浣溪沙》說: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寒食清明,春光融和,春風(fēng)和煦。這是閨中少女一年中最忙碌、最歡快的季節(jié),可以招呼女伴一起踏青出游,或斗草比試,或蕩秋千嬉戲。江梅雖已凋殘,楊柳又是依依,景色秀麗宜人。然而,一絲拂之不去的愁緒繚繞于詞人的心頭。從清晨玉爐沉香的裊裊殘煙里,從依戀“山枕”而久久回味的昨夜夢境中,少女淡淡的愁思隱約可見。春日里,有什么事情能令性情活潑歡快、生活自由自在的李清照發(fā)愁呢?大約就是到了性別覺醒年齡少女的思春情懷了。昨夜的夢境恐怕也與這樣一位心目中的如意郎君有關(guān)。詞人不明明白白地將愁緒的具體所指道破,少女有少女的害羞、矜持,詞人只是通過黃昏時刻、疏雨稀落、打濕秋千如此一幅迷蒙的畫面,將深藏心底的愁緒略略說出。待字閨中、到了嫁娶年齡的李清照,由于這一份少女的思春情懷,少了一些早年的雀躍,而顯得嫻靜成熟。

李清照畢竟是開朗活潑、大膽率真的,她很少也不愿意受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對少女內(nèi)心最羞于啟齒、最隱秘的那份思春情感,有時竟然脫口而出?!朵较场氛f: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寫一位獲得愛情滋潤因而顯得熠熠生輝、艷麗照人的青春少女幽會前后的情感體驗。期待幽會時的喜不自禁、幽會后的寄信重約再見日期,都說明這次幽會給女主人公帶來非常甜蜜的感受。上片寫幽會前少女的動人情態(tài):面如芙蓉,清麗秀美,掩飾不住的內(nèi)心喜悅化作滿臉燦爛的笑容。尤其是斜靠在“寶鴨”香爐上默默回味愛情的甜美時那秋波一轉(zhuǎn),更是將心底的秘密暴露無遺?!把鄄ú艅颖蝗瞬隆币痪?,得歷代評論家的賞識,清人田同之稱其“真色生香”(《西圃詞說》)。思春少女嬌媚、多情的神態(tài),被詞人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下片寫幽會回來之后的情思。滿臉的“風(fēng)情”韻致,說明這位少女還沉浸在幽會的甜蜜之中。才分手不久,立即對意中人思念不已,分別的愁恨便陣陣涌來。于是,少女將這“嬌恨”寫入信箋,寄予對方,焦急地重約在“月移花影”的朦朧美好夜晚再度相見。詞人非常巧妙地將筆墨落在幽會前后的期待與回味之描寫上,而將幽會的過程輕輕地放過。既含蓄隱約,又細(xì)膩深入地寫出思春女子情感體驗、情態(tài)表現(xiàn)的豐富多彩。因為幽會時的喜悅與幽會前后的情感微妙變化相比,反而顯得單調(diào)。

李清照本人是否真正經(jīng)歷了這樣一場甜蜜的幽會,還值得商討?;蛟S這僅僅是李清照借題發(fā)揮的題詠之作,然其中必然滲透了李清照的個人情感體驗,或者說是她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封建衛(wèi)道士往往由于這首詞的感情寫得過于流露而否定其為李清照的作品,這正是不理解李清照大膽率真、獨立自信的個性而造成的誤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