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
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山路彎彎,云霧繚繞。
青山環(huán)抱,綠翠蔥蔥,春意盎然,生機勃發(fā)。
就是那樣的一個上午,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日子,我們來了,匯集到離我們各自的家鄉(xiāng)千里之遙的一座鄉(xiāng)村敬老院。
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敬老院。一座普普通通的敬老院,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
就這樣,我沿著敞開的門走進去了。
紅磚紅瓦的平房,檐是綠的,窗欄是黃的,所有的顏色,都是那么的干凈樸素,院落也是干凈樸素的,空氣也是干凈樸素的,還有,最干凈樸素的是那些笑容可掬的老人。
院子并不太大,一目了然的,我沿著院子各處,走走,看看,真的沒有看到什么特別,真的不覺得這里有什么特別之處。
但是,我卻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特別特別的感受。一種很少有過的特別特別的感受。
那是一種氣息,一種深藏于大山之間、深埋于泥土之下、深隱于樹林之中,同時又四散在生活的經(jīng)經(jīng)絡絡里的氣息。從前至今,葉坪這片土地上,就一直飄蕩著這種氣息,就始終飽含著這種氣息,就不斷醞釀著這種氣息。
于是,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一磚一瓦,這里的天與地、人與物,都被這種氣息浸透了,理想的種子,在這里埋下去,又生長出來;信念的養(yǎng)料,也在這里遍布著。與此同時的一百年時間,葉坪又將它們吸納的這些氣息經(jīng)久不衰地散發(fā)開來,彌漫開來,讓它們布滿在這里的每一寸土壤和空氣中。
我跨進敬老院的大門,我知道自己跨出了莊嚴的沉重的一步,即使不多久我們就會離開,而且,我們離開后,恐怕很難再次到來。但是,這種的離開,卻是永遠的不離開,永遠地留下了自己。
即使不可能再來,但內(nèi)心里是一直想著還要再去的。
這就是這個地方的力量,這就是這個地方的奇特。
這里有一位老人,98歲的張茂釗老人。
他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失散紅軍。
失散紅軍,這幾個字,就是一部大寫的歷史,就是一段英雄的傳說,就是我們今天想要尋找回來的曾經(jīng)失落了的理想和信念。
在這里,它們從來也沒有丟失過。它們一直就在這里。
張茂釗老人的一只眼睛已經(jīng)失明,另一只眼睛視力也很差,他的牙齒基本脫落,說話不再清晰,加上鄉(xiāng)音濃重,即使把耳朵湊到老人嘴邊,也很難聽清楚他在說什么。
但是老人的臉上,卻閃現(xiàn)著心靈的光亮,顯現(xiàn)著內(nèi)心的力量和厚重。
多少年前,他失散了,他找不到那支隊伍,聯(lián)系不上隊伍中的任何一個人。他漂泊,成了一個孤獨的身影。
一個孤獨的人,在大山里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他堅信,那支隊伍一定會回來的。
所以,這個人是孤獨的,但他的靈魂并不孤獨,他的心始終和大家在一起,是那么的踏實,那么的熱切,沒有失散過,沒有荒涼過,他的心始終系在那支隊伍上,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因為很難和他交談,我們也許無法完全知曉他的內(nèi)心世界,也許不能清楚而完整地了解到當年以及這么多年來老人的經(jīng)歷,但是從老人仍然閃亮的目光中,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許許多多。
其實,我可以去請教當?shù)氐泥l(xiāng)鎮(zhèn)干部,他們能夠為老人家擔當翻譯,但是我沒有這么做。
我之所以沒有特意地去問“翻譯”,沒有去挖掘更細更真實的故事,我想,我要的可能就是這種特別的感受,感受著一位百歲老人的生命,感受他年輕時留下的印記,感受他后來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感受,感受一個年歲逝去、英雄氣息仍在的老人的呼吸和他深埋著的思想。
在一位失散的并且?guī)缀跏鞯睦霞t軍戰(zhàn)士面前,我們看到了光亮。
那一天在葉坪敬老院,我走了又走,也不知道會走到哪里去,也沒有想過要走到哪里去,但是我對于這個地方、對于這座敬老院的情懷,就是從那時候結(jié)下的,對于這里的老人的崇敬之意,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產(chǎn)生出來的。
即使我走了又走,看了又看,我也不能徹底地理解和熟悉這個地方。它所蘊涵的博大情懷,它所承載的凌云壯志,恐怕是我窮盡一生的努力也無法望其項背的。它廊上的一張舊藤椅,它檐下的一盞紅燈籠,它院里的一塊小草坪,甚至都夠讓我們用大半的人生去惦念和體會了。
我們走出敬老院的時候,許多老人站在那里,笑著,送別我們,那么的親切,那么的深情,那么的依依不舍。我無法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我只能合十鞠躬感謝,我做不了更多。
忽然想到,這片土地,就應該是出張茂釗的,許許多多的犧牲了的張茂釗和很少數(shù)的還活著的張茂釗,就是這片土地養(yǎng)育出來的。
這片土地,離我們生活的地方很遙遠。
但是它離我們的心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