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蕨粑

媽媽的味道 作者:巴陵 著


蕨粑

俗話說“蕨粑好吃根難挖”,挖蕨根是個體力活,舂蕨根也是個體力活,想吃蕨粑是件不容易的事。對于美好難得的食物,還是有無數(shù)的執(zhí)著者在堅持。農(nóng)村有句取笑人的話,叫吃蕨粑,形容人的奸詐狡猾、偷工減料的行為。我以前無法理解。

蕨為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兩百至一千二百米的林莽、山野及向陽山坡灌叢、荒山、草坡,土生;根莖長、粗壯,橫生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葉于每年春季從根狀莖上長出,幼時拳卷,成熟后展開,有長而粗壯的葉柄,葉片輪廓三角形至廣披針形,復(fù)葉,革質(zhì),羽狀分裂;用葉上的孢子繁殖,孢子囊棕黃色,在小羽片或裂片背面邊緣集生成線形孢子囊群,被囊群蓋和葉緣背卷所形成的膜質(zhì)假囊群蓋雙層遮蓋。全世界共十三屬三百二十余種,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有三屬一百二十余種,僅石松有毒。

最早的文學(xué)作品集《詩經(jīng)》,就有蕨的記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山有蕨薇,隰有杞桋”。《詩經(jīng)·陸璣疏》云:“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莖黑色,可食如葵?!?/p>

春天,萬物蘇醒,蕨爭相吐露嫩芽,長出的嫩薹俗稱蕨菜,呈紫色或褐綠色,頭頂?shù)S色、呈龍爪狀,散發(fā)著山林氣息,鮮香脆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稱。婦女們挑著籮筐、背著背簍、唱著山歌,奔走在崇山峻嶺。她們采摘鮮嫩的蕨菜,一天可以采摘幾十斤甚至上百斤蕨菜,賣給來鄉(xiāng)下春游的城里人嘗鮮,或者把蕨菜曬干后寄給城里的孩子們,或者用開水燙過,浸泡成酸菜后販運到菜市場。蕨根是許多野獸越冬的主糧,野豬、土豬、刺豬冬天都愛拱吃蕨根。根狀莖富含淀粉,經(jīng)過舂、洗、沉淀等加工便可獲得淀粉,其營養(yǎng)價值不亞于藕粉,可食用,還可用做釀酒的原料。蕨粉和水成稀糊,用油煎成塊,即為蕨粑。蕨可全株入藥,有去暴熱和利水濕等功效。

挖蕨曾經(jīng)只是深山老林里生活的人群的勞作,在二十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很多人因為口糧不足,他們只有上山挖蕨根來填飽肚子,所以在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有挖蕨根的記憶。提起挖根打蕨,他們無不搖頭,一聲嘆息。挖蕨人常說的一句話是“根那根,三尺深,挖一鋤,哼一聲”。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蕨粑救了無數(shù)人的性命,也有很多人倒斃在挖蕨的路上。往后直到一九七八年,我的老家每年冬天都有人上山挖蕨,甚至形成一種種蕨的風(fēng)潮:蕨根挖出來之后,蕨根上的嫩芽及嫩苗被摘下來,重新埋到地里,等待第二年的繁殖和生長。我們方家人多,父親共兄弟姊妹十人,六男四女,父親年紀(jì)較小。冬天除了開荒墾地,就是一家人上山挖蕨。爺爺是個勤勞的人,天剛亮就扛起挖鋤、簸箕進山。我們住在深山老林邊沿,好在不要走多遠就有蕨可挖。餓了他吃個煨紅薯充饑,渴了到山溪里喝口溪水,從早上挖到天黑,要挖一兩擔(dān)簸箕,最少一百斤,有時可以挖兩三百斤。他把蕨根挑回家,洗去泥巴挑出雜根,連夜把洗干凈的蕨根放在石塊上捶打成細渣或放在石碓里舂成糊狀,再用清水在木缸里過濾洗粉,沉淀后為潔白的蕨粉,倒掉水,刮取蕨粉,一百斤蕨根只有不足十斤蕨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