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澤民
就在這一刻,我仿佛站在生與死的門檻上,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理解,身體向前沖著死亡,而頭卻回望,朝著生活的方向,我就要邁開的腿遲疑地抬起……將要去哪兒?去哪兒都無所謂。因為,這個將要邁步前行的人已經(jīng)不再是我,而是另一個人……
——凱爾泰斯·伊姆萊
一、一個自由了的失落者
《另一個人》出版于1997年,是凱爾泰斯·伊姆萊(Kertész Imre)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日記體小說《船夫日記》的姊妹篇,內(nèi)容取材于作者在90年代前五年所寫的日記,是對自己身份認知的思想軌跡的系統(tǒng)描記,是對自己創(chuàng)作靈感的精確捕捉,對奧斯維辛后的世界進行了反思和預言?!洞蛉沼洝返谝黄浻?961年,最后一篇是1991年;《另一個人》所寫的是1991到1995年發(fā)生的事,而《另一個人》的出版意味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邁進了哲思的新階段。
“三年了,自《英國旗》后,我沒有寫出任何敘事性的作品??磥?,與靈魂深處的游歷相比,近來我更樂于去奧地利和瑞士的湖畔旅游……”凱爾泰斯說?!读硪粋€人》,正是作家在東歐劇變后的最初五年里馬不停蹄的游歷途中寫成的。如果說,凱爾泰斯在《命運無常》、《為了未誕生孩子的祈禱》、《慘敗》等作品里一次次地驗證并宣布了一個個體的命運喪失與肉體死亡的話,那么他在《另一個人》中則作為一位“我”的合著者通過省思而宣布重生。書的副題“變形者札記”已向讀者暗示了主題。
20世紀80年代末,歐洲政局發(fā)生巨變,隨著柏林墻倒塌,冷戰(zhàn)結(jié)束,匈牙利也于1989年像捷克、波蘭等中東歐大多數(shù)國家一樣以和平方式開始了政治、經(jīng)濟體制變革,向西方向世界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國門;一夜之間,一黨執(zhí)政變成了多黨議會,公有制經(jīng)濟再難遏止私有制的蠶食,計劃經(jīng)濟更像海邊的沙堡被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沖得蹤跡全無,好萊塢娛樂片、斯蒂芬·金恐怖小說、肯德基和麥當勞更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渲染得如一片眼花繚亂的焰火,每時每刻的興奮伴著不知不覺的墮落……雖然匈牙利的變革避免了羅馬尼亞那樣的血腥,也沒有后南斯拉夫的戰(zhàn)火,但人們還是在從天而降的自由面前突然激動、緊張得茫然無措。這場變革,使每個人的面孔和心靈都發(fā)生了這樣那樣的變形,也成為凱爾泰斯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和中東歐大多數(shù)知識精英一樣,面對時代巨變,凱爾泰斯也經(jīng)過了一個興奮、憧憬、困惑、失落和省思的過程;只不過對于凱爾泰斯來說,每一寸思考,都沿著他從奧斯維辛幸存的軌跡;每一個判斷,都懷著對恐怖記憶的心悸。這場變革并沒有使作家大喜過望,他更像一只被在籠中關久了的狼,在一聲“自由了”的嚎叫之后,卻不知道該去何處?
我為什么會如此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失落?顯然,因為我是一個失落者。
和《船夫日記》一樣,《另一個人》也是通過對奧斯維辛的反思對人類、社會、民族、自我的最透徹的剖析和最大膽的表述?!拔覀儾灰?,奧斯維辛根本不是由于‘奧斯維辛的過去’而被廢除的,而是因為軍事格局的轉(zhuǎn)變;奧斯維辛之后,什么都沒有發(fā)生,我們并未因譴責了奧斯維辛而得以生存。然而,我們卻經(jīng)歷了以那些意識形態(tài)為治國之本的帝國?!爆F(xiàn)在,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的帝國解體了,隨之建立的是物欲享受統(tǒng)治的帝國,自由始終是犧牲品,思想繼續(xù)在流亡中。
1994年夏天,凱爾泰斯在從奧地利回家的途中,去邵普隆尋找他父親五十年前被押送到奧地利境內(nèi)集中營途中曾被關押過的石礦監(jiān)獄,那里曾關押過上萬猶太人。在采石場,他看到“一張演出海報上登著輕歌劇的廣告”和幾輛“來自布爾根蘭州的旅游大客車,游客們正趟著干燥的塵煙一步一滑地朝巖洞劇院入口方向艱難地走去”。凱爾泰斯像一名警察詢問這里有沒有關于大屠殺的紀念牌。對方怔了一下問是什么時候的屠殺,發(fā)生在1956年還是之前或之后?當凱爾泰斯說出“1945年”時,警察完全愣住了,“從他的表情看上去,我們好像是在尋找古波斯人的遺跡。我們走進那片絕無人跡的石頭荒野,就在這時,伴著巨大的喧嘩,歌劇的序曲在劇院的巖洞里響起?!?/p>
盡管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還立著“永遠不能忘記”的石碑,但人類仍舊如此健忘。
匈牙利著名作家、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艾斯特哈茲·彼特在談《另一個人》時說:“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令人激動的文字了。這部書的新意和精神上的刺激,蘊涵在藝術家的勇敢之中。凱爾泰斯正是憑借著這一種勇敢環(huán)視今日的世界,并且列出什么存在,什么不存在。他不恪守任何東西,既非在家的痛苦,也非所得的知識,他什么也沒有,假如他真有什么的話,那就是:一無所有。”
法國作家莫洛亞(André Maurois)曾在《拜倫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唯有拜倫,曾是拜倫的誘惑者;唯有拜倫,會嚴懲拜倫身上的拜倫;唯有拜倫——拜倫的摧毀者,將是未來世界的拜倫?!眲P爾泰斯正是通過自己半個多世紀的磨難、思考與寫作,像拜倫一樣地走過這樣一條通過自我否定而重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