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炯 寧為百夫長——“神童”詩人的難釋之恨

和大唐詩人對酒當歌 作者:劉斌


楊炯 寧為百夫長——“神童”詩人的難釋之恨

心中自不平

楊炯對唐詩的發(fā)展貢獻很大,是“初唐四杰”之一,居第二位。

楊炯本人似乎對這個排位不太滿意,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蓖牧硪晃辉娙藦堈f站出來替他解釋說:“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恥王后,愧盧前,謙也?!比绱丝磥?,楊炯之語謙虛和自嘲的成分當是兼而有之。

和王勃一樣,楊炯也是個天才,十一歲就被舉為神童。公元676年,二十六歲的楊炯被授校書郎官職,這是個沒有多少實權的文職。

大抵是少年得志,脫不了要犯些恃才傲物的文人通病。其表象就在于“恨”。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楊炯的“恨”大抵有兩個原因:心中不平,既是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也有對自己處境的不滿和自勉。

他不僅說在嘴上,寫在詩里,也落實到了行動上。

“詩言志?!被蚩烧f,詩里也是最好發(fā)牢騷的地方。楊炯也不例外?!按汉迬着峄亍?《落梅花》),因春天的離去而生“恨”,不為自己,為那些深鎖閨中的怨婦,俠骨柔情,特有同情心;“終恨隔青天”(《和鄭讎校內省眺矚思鄉(xiāng)懷友》),既為別人,也為自己,友人分離肯定傷心,友情是每個人心中最值得珍視的一部分,楊炯特看重這一點。在他最有名的《從軍行》里寫道:“心中自不平!”心中不平,乃是大敵當前,邊關危急,激起了他這類熱血青年保家衛(wèi)國的斗志。對此,楊炯只得干著急,“恨”自己沒有上戰(zhàn)場的機會。

這些“恨”都不是壞事,體現(xiàn)了一個詩人的同情心、愛心和責任感。特別是他“建功欲”“功業(yè)夢”毫無遮攔的展示、呈現(xiàn),是大唐詩人們青春神采的曙光初露。

楊炯的“恨”還在于對現(xiàn)實的不滿,因不滿而傲物?!短撇抛觽鳌氛f:

炯恃才憑傲,每恥朝士矯飾,呼為“麒麟楦”?;騿栔唬骸敖窦倥梓霊蛘?,必刻畫其形覆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驢耳。”聞者甚不平,故為時所忌。初,張說以《箴》贈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稱。

說楊炯恃才傲物,在官場說“恨話”,做“恨事”。

這說“恨話”,就是不把天子腳下的官員、國家的頂梁柱們放在眼里,經常取笑他們,有時還要過分地戲耍一下他們。每當楊炯看到那些穿著官服下朝的官員,就大呼“麒麟楦”。什么意思呢?唐朝官員穿的官服是根據(jù)級別的不同,在官服上設計了不同花色且鮮艷奪目的麒麟圖案。而在演麒麟戲時,沒有麒麟,就找來一頭驢,畫一張麒麟外衣披在驢身上,拿這頭驢充當麒麟。楊炯這樣對著官員喊,這不等于在公開叫罵這些官員都是驢嗎?敢于“挑釁”朝廷眾官員,打擊面太大,樹敵太多,不久,楊炯就被擠出了長安。

被擠出長安的楊炯到浙江盈川當了個縣令,就對其下屬行“恨事”。下屬背地里干點違規(guī)之事在所難免,楊炯一旦知曉,一發(fā)“恨”,不管輕重,一律打板子。于是,楊炯得來一頂“酷吏”的帽子。他“恨官不成鋼”,卻對老百姓不“酷”,還算個體恤百姓的父母官。

楊炯作詩也有一股子“恨勁”,對唐代的詩歌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可以說,楊炯開創(chuàng)了唐代盛行邊塞詩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自他始,這個朝代的眾多文人都在他的身后肆無忌憚地歌唱,氣沖霄漢,縱橫絕蕩,恣肆縱情地把無邊的豪情、凌云的壯志寫在了紙上,寫進了詩行。李頎、王昌齡、高適、岑參、李白、杜甫、王維、李賀、杜牧……組成了一支規(guī)模龐大、聲勢浩大的隊伍,仿佛不書寫邊塞建功,不表達馳騁疆場,他們的激情就找不到揮霍的地方!他們的合力演唱成了盛世強音的一個最為悅耳的聲部,激揚,激揚,一直在我們的耳畔,在我們的心房,在我們民族走過的道路上。

在唐朝,受時代的催發(fā),那些平日里的文弱書生也習慣于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閑時紙上談兵,可看著酒后余事。但是,一旦風云際會,狼煙四起,邊事緊急,他們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就會陡生赳赳武夫的豪情,渴望能手持長劍,決戰(zhàn)沙場,去吞咽戰(zhàn)爭的血腥,去體會戰(zhàn)事的頻仍。除了王維、岑參少數(shù)幾個親自到邊關走過一遭外,其他人舞弄的,都是他們最擅長的文字武器,都只是為了打一頓爽心的精神牙祭。

當然,當朝的統(tǒng)治者也很無奈,無法滿足每一個人的愿望,無法給每一個人走馬邊關的機會,就像今天的政府無法給每一個大學畢業(yè)生一個較為滿意的工作崗位一樣,實在是一個歷史性的世界級難題。

邊塞詩固然有超強男人的超能釋放之嫌,但,真正的邊塞,真正的狼煙,真正的拼殺,沒有一點血性,沒有一股子狠勁,行嗎?我們現(xiàn)在無法苛責他們。因為,他們的豪言壯語畢竟是那個時代文人志士從心底里發(fā)出的最強音,是眾多聲音的和鳴,讓我們領略到了一個朝代的特有氣質和精神風貌,領略到了一個龐大群體人生價值的共同取向和心靈共振。

時代需要這樣的歌者——比起當下那些把雞毛蒜皮,生活鎖事都寫入“詩”的詩人,兩者的境界高度、心靈純度、詩歌格度,自有天壤之別。

楊炯們的詩歌留在了我們翹首仰望的高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