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制造
《精品購物指南》制造出來的讀者
在地鐵搖擺,像麥浪。
手攜《知識分子》第五期的知識分子
在外國思想里挺立,像一棵稗子。
“指南”頭版,紅歌星照耀著工體
宛如紅太陽照耀著天安門廣場。
三十年前向日葵們的后代
激動的脖子圍繞著鎂光燈旋轉。
《井岡山戰(zhàn)斗報》換成了網(wǎng)絡和晚報
被饑渴的眼睛掃描。
文字傳到心靈就變成了思想
供大腦咀嚼,把行為指導。
那個用進口手槍進行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發(fā)現(xiàn)拉不開槍栓,對不準目標。
而他的鄰居和老婆被打印成一篇社論
對他蝌蚪形的念頭嗤之以鼻。
年輕人穿著范思哲、格瓦拉的頭像招搖過市
被姑娘們熱愛,被傻子們高價購買。
思想工廠晝夜不停地生產(chǎn)著另類
像價格不等的三文魚罐頭,供階級們消費。
200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