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要觀察實物
剛開始學畫時,父親教他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并讓他每天午飯后,臨摹一幅清代末年著名插圖畫家吳友如的作品。
有一天,小悲鴻聽父親講了一個卞莊子刺虎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便想畫一幅老虎圖,但他既沒見過真老虎,也沒進過動物園或者看過動畫片,實在想象不出老虎是什么形狀,就請人幫忙畫了一只,他依葫蘆畫瓢,也學著畫了一幅老虎圖。
后來這幅圖被父親看到了,問他畫的什么。徐悲鴻有點心虛地回答:“老虎啊,您看像嗎?”父親很嚴厲地說:“這哪里是老虎啊,我看像條狗。畫畫是要用眼睛觀察實物的,你沒有看見真的老虎,怎能畫出老虎來呢?”
從此后,父親便加強對悲鴻寫生訓練,畫身邊熟悉的人物,如父母、兄弟、鄰人、乞丐等。有時,父親也帶他沿著河岸步行,引導他欣賞和觀察大自然,初生的朝霞、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潺潺流水、古樹翠竹等鄉(xiāng)間美景,都成了父子倆練習寫生的絕佳素材。
這種寫實主義的畫風也深深影響了日后徐悲鴻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曾在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美展匯刊》上連續(xù)發(fā)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歐洲美術界的現(xiàn)代形式主義藝術流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提倡繪畫的寫實性、創(chuàng)新性,并與鴛鴦蝴蝶派詩人徐志摩進行筆戰(zhàn)。
除了寫實主義方法,徐達章還常常教導兒子一句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為此,無論春夏秋冬,他每天都嚴格監(jiān)督悲鴻讀書、寫字、作畫,當日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不完成,決不允許悲鴻玩耍。有時趁父親外出辦事,貪玩的悲鴻溜出來和小伙伴們玩游戲,總要派一個人到路口望風,一旦看見徐達章的身影,趕快通風報信,四散逃離。
在父親嚴肅科學的教導之下,徐悲鴻進步神速,10歲時,已經能為父親的畫敷色,還能為鄉(xiāng)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lián),成為鄉(xiāng)鄰稱贊的神童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