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適:母親教會我做人

大師的童年:講述老舍、梅蘭芳、齊白石等大師們的童年故事 作者:鹿鳴 著


胡適:母親教會我做人

胡適(1891—1962年),安徽績溪人?,F(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國臺灣地區(qū)中央研究院(位于臺北南港)院長等職。

如果不是胡適,或許我們現(xiàn)今還在使用艱深的文言文。1917年,年僅25歲的留美博士生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推行白話文,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最年輕的領袖之一。

當大家都還在束手束腳學寫白話文時,胡適又先走一步,出版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受到熱烈追捧,不過數(shù)月,銷售一空。

作為思想自由的學者,胡適曾被國人捧至云霄;因為隨蔣介石赴臺灣,也一度被踩到腳底。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灣去世,留下遺言:“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并且歡迎之至?!?/p>

這就是胡適,一個一生都在追求獨立與自由的學者。時間過了近半個世紀,讓我們重新回頭來看看,他究竟經(jīng)歷過怎樣的成長歷程?

父親的遺囑

胡適的祖上,大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家的茶行生意,由高祖輩開始,到胡適這一代已經(jīng)有150年的歷史。不過胡適的父親胡傳,倒是家族中少有的讀書人,相傳是胡家百多年來出的第二個秀才。1891年12月,胡適在上海出生時,胡傳剛由江蘇調(diào)任淞滬厘卡總巡。兩個月后,又被派往臺灣任職。在臺東直隸州知州任上,因備戰(zhàn)中日甲午海戰(zhàn),軍務繁忙,胡傳腳氣病發(fā)作,不治身亡。此時胡適僅三歲零八個月。

胡適與父親共同生活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短的幾年光陰,卻給他的人生帶來了重要影響。胡適的父母屬于典型的老夫少妻,她的母親馮順弟,是個樸實純樸的農(nóng)家女孩,嫁到胡家時還不到17歲,比丈夫胡傳小了整整30歲。倆人盡管歲數(shù)差了一輩,但感情十分融洽,胡傳在百忙之中,常常用毛筆在紅紙上寫幾個大字,教馮順弟讀寫。胡適出生后,很受父母寵愛,不滿3歲時,便跟著父母一塊讀書識字。有時父親太忙,便先教會了母親,然后由母親擔任助理教師,教胡適認讀。一年后,他們因戰(zhàn)事離開臺灣時,母親認得了近千字,胡適也認了七百多字。

父親在臨死之前兩個多月,給胡適母親寫了一張遺囑,上面只有幾句話:“穈兒(胡適小名)天資頗聰明,應該令他讀書!”這寥寥十幾字的遺囑,既是對母親的叮嚀和囑托,也滿含了父親對胡適的期望。

除了遺囑,父親還留給胡適兩部自己編寫的書。一部是四言韻文《學為人詩》,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第二部書名叫《原學》,是一部略述哲理的書。這兩部書也是胡適念私塾時的教科書。因為是父親親筆書寫的,多年后,胡適都一直保存在身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