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義士程嬰:士人的力量來自何處
義士,恪守大義、篤行不茍的人?!拔渫蹩松蹋w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左傳》)“義士非禮不動,不為貧而易操,不為賤而改行。”(漢·劉向《列女傳》)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大夫謀殺國君的事不稀見。當(dāng)然,春秋時期人們的宗法觀念極強,大夫恪守血緣等級決不會篡位。這是作為貴族的傳統(tǒng),也是周朝長達八百年的原因。
這也導(dǎo)致了國君宗親、大夫與大夫之間,上演了一場場把控君位、比權(quán)量力的爭斗。
故事發(fā)生在晉國,早年國君晉靈公殘忍驕縱,就被大夫趙穿殺死了。趙穿另立國君的一位親人、晉襄公的弟弟為新國君。到了晉景公三年(前597),晉國大夫屠岸賈掌任了司寇大權(quán),回過頭來要尋找弒君主謀,追究殺死靈公之過。結(jié)果,罪名加在了趙盾身上。趙盾是趙穿的宗親,這個時候趙盾已死,于是兒子趙朔和趙同、趙括、趙嬰齊等趙氏宗族全被誅滅。只有趙朔的妻子幸免于難,因為她是晉成公之姊,在宮中避禍。朔妻時已身懷六甲,如果生男,則趙氏不滅。因此,保趙氏和滅趙氏的兩方,都盯住了這個尚未出生的遺腹子。代表趙家參加這場遺腹子保衛(wèi)戰(zhàn)的是兩個門客:一個叫程嬰,一個叫公孫杵臼。
1.門客與趙氏孤兒
程嬰(?~前583),春秋時晉國少梁邑(今陜西韓城)人,晉卿趙盾的門客。門客,又稱食客,是春秋戰(zhàn)國盛行的一種職業(yè)。門客與主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一種知遇品格。當(dāng)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貴族收留并供養(yǎng)投奔到門下的奇士異才為門客,而門客會為主人出謀獻計,服務(wù)效勞,有的甚至以命供驅(qū)遣。
趙家主人被誅殺時,趙家門客親親高于尊尊,抵命拼死者有之。程嬰、公孫杵臼兩人沒死,門滅之后碰巧相遇。公孫杵臼問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sup>不久,趙妻生下個男孩。大夫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一次搜查沒有找到,以后一定會再來搜,怎么辦?”
公孫杵臼曰:“立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吾為其易者,請先死?!?/p>
為了保護孤兒,公孫杵臼交給程嬰做“立孤”那件最難的事情;自己赴“死”,公孫“為知己者死”,榮耀著為主知遇而死的美名;而程嬰養(yǎng)育孤兒,逃避追殺,更要在十幾年里,一直背負出賣恩人、朋友和遺孤的丑惡名聲。接下來,二人采取了調(diào)包之計,將趙氏孤兒藏匿在首陽山中。程嬰主動向屠岸賈“告密”,說出了公孫杵臼帶著“趙氏孤兒”的隱匿之處。為了說服屠岸賈,程嬰提出以索要千金為價。屠岸賈答應(yīng)了,程嬰領(lǐng)路,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公孫杵臼當(dāng)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是一個小人:“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蓖腊顿Z令將孫杵臼和孤兒一同殺死,“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p>
這一隱忍就是十五年。到趙武行了冠禮,孤兒已是成人。這時,將軍們又站在程嬰、趙武一邊,反過來攻打大夫屠岸賈,誅滅了屠岸家族。晉景公重又把原屬趙氏的大夫爵位封地賜給趙武,一切光復(fù)原貌。接下來,程嬰做了一個悲壯的選擇:
他對趙武說:“當(dāng)初下宮事變,人人都能尋死赴難。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趙氏的后代。如今趙武你已經(jīng)承襲祖業(yè),長大成人,恢復(fù)了原來的爵位。我呢?我要到地下向趙宣子和公孫杵臼報告去了?!壁w武叩頭啼哭,持求程嬰留下,允諾會報答他一直到死。程嬰堅拒,說當(dāng)初公孫認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復(fù)命,人們就會以為我的任務(wù)沒有完成。之后,程嬰自殺,以盡義士之名實。
春秋戰(zhàn)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在關(guān)系混亂的社會中,士人們“不為君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努力復(fù)興的是西周社會文化價值。
2.門客與門客文化
先秦門客流品蕪雜,既有破落貴族,也有底層游民。春秋前,“學(xué)以居位曰士”,貴族修養(yǎng)和宗法血緣決定了士。到了戰(zhàn)國,社會能力受重視的程度超過了血緣等級。“以筋力用者謂之人,人求丁壯;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士貴耆老?!?sup>
普通人憑“才智”致用就可成為士。這樣,早先貴族之外的農(nóng)工商人,學(xué)道藝、習(xí)武勇的人,也躋身士階層。戰(zhàn)國門客,也是士人的一個來源和構(gòu)成。像程嬰原本職業(yè)行醫(yī),也投身士人行列。戰(zhàn)國時期,各國貴族興起一股養(yǎng)士之風(fēng)。齊國孟嘗君,舍家棄業(yè),做起了恩主,養(yǎng)數(shù)千食客,不分貴賤,待遇相同。恩主身居將相之位,家事、國事處理,以門客發(fā)揮作用。門客的作用是強大的,潛在的,充滿智慧的,也是多元化的。孟嘗君曾在秦國被囚,是門下一名“雞鳴狗盜”之徒助之脫離險境;趙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平原君門客毛遂“迫使”楚王與趙國結(jié)盟,出兵解危;為解救趙國的燃眉之急,信陵君門客出謀劃策,竊取兵符,率兵救趙。凡此種種,人主對其門客無不禮遇謙恭。求士,禮士,乃至驕?zhǔn)渴且还晌幕L(fēng)氣。
反之,“良禽擇木而棲”。門客依附恩主求富貴、取尊榮,更求人生功業(yè)。門客一是明理重義;二是才智蓋人;三是勇敢不怕死,自然也有與主人等量齊觀的資格。晉大夫智伯的門客豫讓就曾寄身過三位以上的人主,獨為智伯之報趙襄子仇之深!原因在于,“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sup>
把我當(dāng)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把我當(dāng)作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
類似豫讓、程嬰這樣一些門客士人,身心漂泊無定,有了“親其親、長其長”熟人社會的精神歸屬,有了“不掩人之美”、“有死名之義”的名分榮譽,就自然形成了門客之士巨大的力量來源。一句話,不為求真,只為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