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總序
什剎海書院坐落于北京什剎海(后海)之濱、佛教古剎文化寺旁,于2011年9月28日落成。首創(chuàng)院長由已故的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當代鴻儒湯一介先生擔任。書院順應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欲藉秀水之湖濱,找尋千古之文風,培育曠世之英才,為弘揚華夏人文成己成人匡濟天下之大道,續(xù)先賢文化之血脈,暢華夏民族之精神,大用于國家、民眾。因此,從籌建之日起,書院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
文化之興衰,關乎民生之福祉;人才之陟降,關乎社稷之昌隆。書院自覺肩負自己的歷史責任,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宏愿,以“秉承五千年中華人文傳統(tǒng)之大道,弘揚儒釋道三教圓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諸子與百家探索求新之學說,肩負新時代人類濟世和諧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覺自強之英才”為辦院宗旨,以“崇德尚智 至正中和”為院訓,以“人文關懷、身體關懷、靈性關懷、社會關懷”為教育理念,以“三教平心論”為突出特色,繼往開來,努力為推動中華文化的振興與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書院每年循環(huán)舉辦儒佛道易四季論壇、校長暨教師國學論壇、企業(yè)家國學論壇、中國傳統(tǒng)書法大講堂、教師經典研修等;集結出版了院刊、年刊、三教經典、書法教程、論壇視頻集;組織了大量的國學交流與參訪活動。目前,書院已經成為兼具教育教化、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將藏書、講學、科研、出版、展示、演出、養(yǎng)生、文化傳播、國際交流、公益事業(yè)等融為一體,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的國學研究和教育機構。在湯一介先生的親自組織下,書院組建了由湯一介、傳印、根通、樂黛云、黃心川、余敦康、王堯、陳可冀、錢遜、任法融、張尚德、方立天、樓宇烈、成中英、林崇德、金春峰、李祥霆、愛新覺羅?啟驤、陳鼓應、王殿卿、蒙培元、牟鐘鑒、楊曾文、凌孜、張繼禹、黃信陽、趙書、謝思忠、賴永海等當代鴻儒碩學組成的導師團。這些導師在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界德高望重,學術成就斐然,社會影響深遠,均是某一領域的重要開拓者或領軍人。他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中華文化的活字碑。
在湯一介先生的倡導下,書院自2012年底開始設計《什剎海書院文庫·導師口述自傳叢書》。本套叢書將完整、全面地整理什剎海書院中儒學、道學、佛學、易學、中醫(yī)、教育、心理、書畫等領域導師的一生行述。行述論及導師的家世、求學、交際、學術成就及親歷的歷史事件等。書院對導師一生行述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出版,不僅對于延續(xù)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對于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是為序。
怡學
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