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過得去》的主題與基調,增訂版新增《蘇北筆記》《新街口外大街十九號》兩篇文章,回憶童年與青年時光。楊葵說,好文章的標準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實實寫點回憶,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經歷的,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過影響的。 楊葵出身文藝世家,1968年生于蘇北,1979年隨父母落實政策遷回北京,住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中國文聯(lián)的干部宿舍,與路翎、舒群、李準等老一輩高級文藝干部比鄰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親炙鐘敬文、許嘉璐、王富仁等名師;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圖書編輯,十幾年編輯生涯中與冰心、阿城、王安憶等數百名作者打過交道。豐富的個人經歷讓楊葵的寫作不乏素材,但他謙虛節(jié)制,不作宣泄式寫作,亦不為打工式寫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寫我心;選擇記錄的故事既非其人名聲大小,亦非與之私交深淺,只看故事有沒有意思。 【作者自述】 回憶于我,是回得去的,回去的途徑就是文字。“回得去”念著不順耳,所以改成“過得去”。其實這還是借個方便說話,哪有什么過去可以回,所謂過去,都是現在心里的過去,無不都是現在一筆一畫寫出來的,而每寫完一個筆畫,它又成了過去。如此,當然也就沒什么回得去、過得去。——楊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