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云彬的爽直

晴耕雨讀 作者:張冠生 著


宋云彬的爽直

宋云彬(1897—1979),浙江海寧人,曾經很知名的民主人士。早年加入中共,后來是民盟成員。曾與周恩來共事于黃埔軍校政治部,與夏衍等合編《野草》雜志,與葉圣陶同奉開明書店,與胡愈之共辦桂林文化供應社。還曾為商務印書館選注《資治通鑒》、為開明書店校訂《辭通》(近300萬字),有《東漢之宗教》《王陽明與理學》《明文學史》《中國近百年史》等著作行世。

宋氏著述亦有日記。由其《北京日記》可知,他出席全國政協(xié)第一次全體會議時,特別留意他人發(fā)言,并作評價,秉筆直書,留下頗有趣的記錄。

1949年9月21日是第一次全體大會。聽過周恩來報告代表人數、毛澤東致開幕詞及各界代表講話后,他寫道:“講演詞以宋慶齡的最為生辣,毫無八股氣,可惜她不會說國語,用一口道地上海話念出來,就沒有勁了。陳毅的最簡單,也很得體。黃炎培的發(fā)言,既不莊嚴,又不生動,令人生厭。程潛之講詞文句不通,意思也平常,應考末一名矣?!?/p>

次日,第二次大會舉行。宋云彬日記中說:“今日作報告者,大都就擬定之報告書宣讀一過,所費時間不多,獨譚平山作口頭報告,一口廣東話,說來又不甚有條理,費時一點鐘,令人生倦。”

9月24日,仍為全體會議。在22位發(fā)言者中,宋云彬評價說:“陳嘉庚平時頗善講話(雖然說的是土話,必須翻譯),今天照發(fā)言稿一個字一個字念,像過去私塾先生念書,聽起來頗有滑稽之感。梅蘭芳善唱戲,但上臺讀演講詞可不成。張難先發(fā)言不落窠臼……生面別開,毫無八股氣息,博得全場掌聲。許德珩之發(fā)言稿文字不通,念出來當然也不通,儼然以學者身份登臺發(fā)言,殊令人齒冷也。救國會之發(fā)言稿,本無精彩,開頭又經沈志遠加上一段‘人民八股’,更覺無聊?!?/p>

9月25日下午的全體會議上,有20人發(fā)言。宋云彬認為:“其中以陳明仁言辭最誠懇,大可欽佩。錢昌照根據事實發(fā)議論,頗不空泛。若馬敘倫之流,大抵八股一套而已?!?/p>

9月27日下午,全體會。據宋云彬記錄,在既定的25位發(fā)言者之外,“有自己要求發(fā)言者,如羅隆基、劉清揚等。尤其是劉清揚。余笑語鄰座之吳茂孫:‘清揚如得不到這次的發(fā)言機會,將死不瞑目也。'”“討論過程中,袁翰青忽起立發(fā)言,對于中央政府組織法有文字上之修改,遂引起辯論,好出風頭者乘此時機紛紛要求發(fā)言。余有意見發(fā)表,起立兩次報號數,均為他人搶先奪去,主席周恩來問余有何意見,余謂眾說紛紜,漫無目標,余固有意見,但不愿發(fā)表矣?!?/p>

宋云彬的耿直,一向為其朋友公認,體現于其日記,對人臧否分明。1950年1月23日,他記錄說:“昨日《人民日報》載有馮友蘭《一年學習的總結》……馮君自認過去觀點錯誤,語甚爽直。近來作此類文章者甚多,要以馮君為最能說老實話者……圣陶近日偕同金燦然、周建人訪周作人。梁漱溟亦已到京,明日圣陶將偕彬然往訪。余則謂‘行客訪作客’,通例也。梁不來訪余,余亦斷斷不往訪?!?/p>

自己爽直、坦誠,往往討厭周遭的隱晦、虛假、言不由衷。再加上厭惡官場陋習,宋云彬在日記中不僅記錄,且予聲討。50年代初,他參加教育部與出版總署編審局聯合組建的中學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某日,他在一個會議之后寫出如下文字:

各處負責人作冗長之報告……凡歷四小時而畢,殊可厭惡……彬然謂他所領導之第四處工作不夠緊張,以視東北各工廠,有增加工作至每日十數小時者,頗感慚愧云云。嗚呼,此果由衷之言邪?編輯工作萬不能與體力勞動者比。每日七小時,并所謂學習一小時,誰不感疲憊者!他日彼如再發(fā)此種妄言,余必請其躬自一試,以作表率也。

即便對高層領導,宋云彬的筆也毫不客氣。某次開明書店會議,“胡愈之以出版總署署長身份登臺講話,一講就是三個鐘頭,嚕哩嚕蘇,聆之欲睡。邵力子繼胡講話,亦少趣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