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省這個活你熟嗎

別人眼里沒有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弦歌 著


自省這個活你熟嗎

我們這個小圈子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有學(xué)歷,都“高雅”極了。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且每日三省吾身,力求更上一層樓。

恨不能把屬于女人的美好品質(zhì)變成配件,一股腦兒全掛自己身上。

聚在一起,還謙虛地交流自省結(jié)果。

A女說:“我這個人太饞,是那種典型的吃貨?!?/p>

這種說法太不老實。饞,放在五六十年前,是一件讓人羞恥的事(那會兒人們不承認自己有任何欲望包括食欲)。現(xiàn)在,時代可是變了。此種說法無非是指自己懂得享受生活,還頗有些“經(jīng)濟條件不錯”的意思。

B女說:“我不懂得溫柔。”

此女曾經(jīng)毫不吝嗇地表揚我溫柔。聽到溫柔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心里頗為受用。若有帥哥在場,更是恨不能扯起一枝青梅來嗅。但心里有點沒底:此女刻薄見長,夸起我溫柔來怎么不遺余力?

看著她那一點也不羞愧的樣子,我恍然大悟:她根本不覺得自己不溫柔是什么缺點。她能干,潑辣,巾幗不讓須眉。她指的是:我,只有靠溫柔才可以在別人手下討生活,她卻有資格等別人對她溫柔。

C女說:“我這個人懶散,不上進?!?/p>

這種說法更含蓄。這大約就是指她比較淡泊名利。她在某大國企任中層,手里有二三十號小兵任其調(diào)遣。有能力,舉重若輕,見慣了大場面。夠我等失眠半個月的事,她手一揮,云淡風(fēng)輕就辦了。經(jīng)常一副懶洋洋心不在焉的姿態(tài),不惡形惡狀,端的好看。再往深里想一層:如果她肯爭,一定比現(xiàn)在好得多。這是自我批評?這更像是標榜。

D女說:“我這個人太直?!?/p>

再說下去,“我這個人一工作起來就不注意身體”也快呼之欲出了。再者,你為什么只對可以直的人直?在你的主管領(lǐng)導(dǎo)面前,我看也是含蓄委婉,那情商,忽一下子上升好幾個臺階。

我算是真誠的:“我愛取悅別人?!?/p>

我指的是自己沒有安全感。一伙人在一起相處,我是那個怕矛盾的人,我是那種小心翼翼的、可以被別人忽略情緒的、沒用的老好人。換言之,心理不夠強大。

但細細想來,總也免不了有夸獎自己隨和的嫌疑。

咦?沒有人得出我不地道我心眼壞我刻薄我善妒我愛欺負別人的結(jié)論嗎?為什么大家宣布自己的缺點時都笑語盈盈,春風(fēng)拂面?

我覺得特沒意思。

突然心血來潮,便招呼大家:“我們也別自我批評了,聽聽別人的意見,沒準更好一些。”然后我點將,指著D女說:“你先說說我好了?!?/p>

一派大氣。

D女沉吟片刻,開始說,且說得很多?!拔矣X得你真正的問題在于:你太在乎男人對你的看法了。如今都四十拐彎了,還減肥呀、衣服呀,看本書你都是為了添點氣質(zhì)。你不能一輩子在這個事兒上徘徊,四十歲應(yīng)該有四十歲的智慧和生活內(nèi)容。那不是真正的自信?!?/p>

像挨了一記重拳。

我沒想到D女會說出這種內(nèi)容的話來,氣得靈魂出竅,暗自思忖:“嫉妒。這算什么好意,簡直就是人身攻擊!”

我像一個面癱患者,面部肌肉開始控制不住地痙攣。

拼了。

你不是直嘛,本人就陪你玩一次真性情。

我似笑非笑,一字一個小李飛刀:“你之所以把男人視為糞土,是因為在這個事兒上,你從來占不了上風(fēng)?!?/p>

這是那個從來不傷害別人的女子口里吐出的蓮花嗎?

忘了怎么收的場。

回到家里,我短暫發(fā)作的面癱慢慢恢復(fù)正常。有一個聲音思維傳感般鉆入我的心里:“她說對了?!?/p>

據(jù)說在潛意識深處,人是知道自己的問題的。那個位置,像一口枯井,里面堆放著你不想面對的不能面對的只想當它不存在的玩意兒。但在那個枯井周圍,站著敬業(yè)的保安。不,何止是保安,簡直就是皇家的御林軍。當你的意識碰觸到那個邊緣的時候,侍衛(wèi)立即過來制止:“嘿,哥們兒,到別處去轉(zhuǎn)轉(zhuǎn),這里不太愉快呢?!?/p>

一般情況下,人都愿意借坡下驢:“好吧,青天白日,后會有期?!蓖饷娲荷珴M園,誰要去探求那暗沉沉的嚇人玩意兒——人永遠是怎么舒服怎么想,趨利避害。

紅樓夢里的王熙鳳,要是一本正經(jīng)分析起自己來,估計能得出這樣的結(jié)果:我簡直就是榮國府里的勞模,天天為了這個家嘔心瀝血,連腹中的孩子也保不住。我就是太要強了,太不懂得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了!

我想王熙鳳喝著茶焚著香打著坐想一輩子,也不會想到自己那叫歹毒。

要是換了妙玉,大約會是:我竟然屈服于賈母的淫威,讓劉姥姥進觀來了。那個鄉(xiāng)下老婆子多臟呀!看來還是修得不夠,還得時時勤拂拭呢。

若是讓D女充分發(fā)揮一下她直的本色,指出妙玉的問題,應(yīng)該是:不就是個沒落戶嘛。別裝蒜了。在云端做夠了貴族小姐,體會下躺陰溝里的滋味也不錯,抬頭看天,比原來更高更開闊。

毒舌有毒舌的心理情結(jié),那是另一個要討論的主題。但,毒舌嘴里噴出來的毒液,苦得你齜牙咧嘴生不如死的同時,一定是你的一劑對癥的猛藥??上覀儗幙陕≈怖@著毒舌走。

別人,看我們的問題可是看得真真兒的。

在生活這個大江湖中,我們練就金鐘罩的同時,無奈留了一個或多個練門。

六歲的郭靖為什么一劍就殺死了黃老邪的得意門徒武林高手陳玄風(fēng)?因為刺中了他的練門。

所以,當別人一句話讓你惱羞成怒,心中默念“他嫉妒我”的時候,問題,可能就在那里。

自省,不是一件美麗怡人的事。不羞愧,不駭?shù)皿@出一身冷汗,根本就不算自省,根本沒有抵達你問題的核心。

你以為:找個充滿陽光的周末,沏一杯龍井,躺在沙發(fā)上,自省一番,確切地說是自戀一番,再站起來,精神上又比別人高了一截?

別逗了。

靜靜去來,且忌喧嘩

前些日子,我的同班同學(xué)在上海聚會。

我和閨蜜都沒去。因我和她同屬于那種若在人群中走失,特別不好辨認的角色。所以我們心照不宣:去了也只是陪襯,誰沒事了給自己找不自在。

閨蜜不甘心,不去,還心癢難耐,從群里找了一段聚會視頻給我看。

畫面上那個曾是班花級別的女生,生了小孩后身材變形,胖墩墩,滿面春風(fēng),正在忘形地跳著不知名的舞。畫面很有喜劇效果,刻薄一點說,特別像大觀園里酒醉后手舞足蹈的劉姥姥。

壓抑住心中見不得人的快樂,在微信上與閨蜜對她們品頭論足。

我說:“真是不明白她。要是我,打死也不會這樣去跟大家獻丑!你知道的,除非我肯定自己能藝壓群芳,否則我可不隨便這樣露破綻給大家看?!?/p>

閨蜜說:“可我怎么看怎么覺得她挺可愛呢?!?/p>

我翻過去一個白眼:“我可不肯用這樣的可愛去取悅大家。你出了洋相,別人總是比較快樂的?!?/p>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什么都要一鳴驚人。哪怕是跟別人聊天,我也要求自己句句幽默風(fēng)趣清新脫俗,不能落了下風(fēng),最好能變成格言流芳千古。

閨蜜跟我對翻:“你想過沒有,你怎么天天那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怕出丑,她怎么毫不在意?”

閨蜜一說這樣的話,我就知道她又開始裝大尾巴狼,要跟我探討人生大道理了。

思忖片刻,便給出她標準答案。

因為我需要別人的抬舉。換言之,因為缺別人的抬舉。所以時時要把別人鎮(zhèn)住,給這個世界看看我的顏色。她不一樣,她爹的官從她記事起就比同齡人高。在她的心里,這個世界都是喜歡她尊她為大的。所以她不會張牙舞爪地向這個世界索要肯定。因為精神上沒有這個需求。

閨蜜嘆息:“是的,只有精神上不缺了,做人才能‘忘我’,才會自由自在。你說,像我們這樣的,隨時給自己踅摸機會,要用‘藝’壓別人,那樣做,真能得到我們要的肯定和尊重嗎?”

當然不能。

因為你的心里紛紛擾擾雜念重重,別人感受到的只是你的矯揉造作和散發(fā)出的令人不悅的氣息。

做人真難。

我的好朋友小艾曾經(jīng)勸我:“你不要想那么多,自自然然地做人,簡單一點,不是很容易嗎?”

不容易。

小艾是那種心境純凈的女人,被養(yǎng)育的精神條件好,像一朵小白云。整天優(yōu)哉游哉地飄,對她來說就是自然。就像女作家李娟,說出來的話,透著天真,讓人快樂,如飲甘泉。

我們不同,我們已經(jīng)掉進了污水池子,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自然地在里面練習(xí)仰泳。要想辦法跳離這個池子,還盡量少沾染一些污泥,就不得不琢磨一些技術(shù)手段。

有一種復(fù)雜,就是這么來的。

前些日子,我突然迷上了一種花花綠綠的服裝,樣式怪異像面口袋。有人給它起名:文藝范兒。

招搖了好長一段日子。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適合的服裝,自己的氣質(zhì)終于有了歸處。

跟閨蜜聊天后,我福至心靈,對奇裝異服的熱情勁兒,過了。

我跟朋友說:“從此恢復(fù)我之前的黑白灰藍?!?/p>

朋友很詫異:“這是受什么打擊了?”

打擊談不上。只是突然明白了自己對那種怪異服裝的熱情是在表達什么心結(jié)。

那種衣服有什么特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別人的眼球吸引過來是真。做了一輩子自己理想中的含蓄、內(nèi)斂、安靜的淑女,一件衣服暴露了我的不甘心:原來我是這么需要嘩眾取寵和別人的關(guān)注,那惹眼的顏色和款式無疑是精神發(fā)出的尖叫。

一個人的內(nèi)心若有問題,一張嘴便全是漏洞。沒有想到,一個不小心,一衣一食,也差點成了鏡子。

有時覺得自己的精神內(nèi)部,就像《愛麗絲漫游仙境》里那個兔子洞。要去探秘一番,真需要足夠的勇氣:那個陰暗潮濕的角落里長著什么不知名的物質(zhì)?那塊大石頭下面又壓著什么神秘玩意兒?

最終,你找到一個千瘡百孔、慘不忍睹的自己。

所以,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是,拿一塊大石,永遠壓住那個洞口,以保證外面世界虛假的繁榮和精彩。

有時想想:不要再努力表演給這個世界看了。

從美學(xué)考慮,還是把自己千瘡百孔的內(nèi)心藏一藏,別老是有意無意地向大家展覽。在沒有調(diào)適好之前,越不為人注意越好。

要學(xué)王菲那樣聰明有格調(diào)的女人:整場演唱會,除了唱歌,只說謝謝。

當然,事情總有例外。

像我那位可愛的同學(xué)。

像蔡琴。

不久前,我去看蔡琴演唱會。這個女人在場上跟大家互動得那叫一個嗨,話癆一般,可愛得不得了。據(jù)說,那樣一種狀態(tài)叫“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過,經(jīng)歷多少人間事,經(jīng)過多少次升華,才能達到那種狀態(tài)。如果有一天,你到了那個境界,也許你自己會知道。

之前,你最好: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地做事,切忌喧嘩。

窮窮富富之排列組合

說奇怪也不奇怪,我讀研究生時的小女生同學(xué),那種“二代”占的比例比一般院校要高。當然,這是另外一個社會學(xué)問題,在此不做探討。我想說的是:在那里上兩年半的學(xué),經(jīng)濟條件略差的話,沒點心理素質(zhì)還真是吃苦。

記得第一次發(fā)工資,我和朋友興致勃勃出去血拼,各買回一條色彩斑斕的床罩,并打開鋪床上,請同學(xué)一同分享喜悅。

富女A略帶鄙夷地笑:“這不是那種典型的四菜一湯嗎?”

我也大笑??刹皇锹?。草綠色的底子,中間一簇大花束,四角分別有四簇小的。按如今的眼光看,實在不夠有品位。

但我那時剛穿上軍裝,拿到一份高工資,跟貧家女嫁入豪門似的,興奮勁兒還沒下去。人若立意要高興,所有的冷水都可以忽略不計。相反,打定了主意要煩惱,給你個女王當也是照舊。

朋友有點不悅:“她難道不懂得這叫刻薄沒有教養(yǎng)嗎?”

我仔細回味了一下,A的笑確實有點尖銳。

后來相處久了,發(fā)現(xiàn)A實在是有點過于高貴。她眼里揉不下沙子,任何“不高貴”的事兒都讓她難以忍受:誰晚飯舍不得吃菜,誰護膚品只舍得用郁美凈,誰的秋褲還是媽媽自己縫的……都是她跟同類在一起時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我懷疑這些事實成了她快樂的主要來源。

也不都這樣。

富女B,是那種爺爺奶奶小時候都用保姆的家庭。她自己,也是被人尊著敬著長大的,反正是那種即使說“何不食肉糜”你也不覺得奇怪的女孩。

那次,我邊把玩她的護膚品邊說:“姐姐看看你用的是什么高級東西,也開開眼界?!盉甜甜地笑:“姐姐不需研究這個,別人擦了這樣的護膚品也調(diào)和不出你那樣的好臉色?!?/p>

我當然知道自己不是真的就吹彈可破傾國傾城之貌了,但多年以后回味這漂亮的話,不免感慨:無論說什么都永遠照顧別人的感受和體面,這是怎樣的一種修養(yǎng)和氣定神閑。

看來,同樣是富人,富的方式還是略有不同。

最近讀紅樓,讀到賈母帶劉姥姥逛園子那一章,又有了新的滋味。

話說賈母一行人到了櫳翠庵,妙玉奉茶。給賈母用的茶杯,是一個五彩泥金小蓋鐘,當然是那種珍奇得不得了的東西,在當時也差不多是古董級別。

妙玉是沒落的大家小姐,但氣派比賈府的正牌小姐還大。

賈母待劉姥姥,閨蜜一般,吃完半盞,便遞與她:你嘗嘗。劉姥姥一口吃盡,說了些外行話供人笑了一番。

吃完茶,妙玉就吩咐:那個小蓋鐘,不要了。她嫌這個貧婆子臟。

年輕的時候,我特別羨慕妙玉的“高潔”。高,是那種不把任何好東西放眼里、見過世面的派頭。潔,是不染塵埃的態(tài)度。

四十歲以后再讀這個橋段,卻覺得:每一個修行的人,如果修出的全是這樣的“高潔”,可就不是事兒了。

再來說說寶玉這個真正的貴公子。他是悲憫的,賠笑勸妙玉把杯子送給劉姥姥,讓她賣了度日,否則白放著也是瞎了。

此時妙玉的回答驚死個人:幸而那杯子不是我吃過的,若我吃過的,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給她。

無論年輕時還是現(xiàn)在,讀到這里我總是卡一下,再一次試著搞懂妙玉的邏輯:劉姥姥用了你嫌臟也就罷了,你用過的東西,貧婆子咋就不能碰?這只杯子難道會穿越,被劉姥姥用過后,再回到過去的時間里去惡心潔凈的你?

我不得不問了:一個人的潛意識里到底有什么,才會讓她高貴得都沒有邏輯了?

窮富,分物質(zhì)上的窮富和精神上的窮富。

物質(zhì)上的窮富,一目了然。而大家常說的窮富,也大多是這一種。

精神上的窮,指的是:一個人內(nèi)心是“缺”的狀態(tài)。反過來,精神上的富有,自然是自己覺得“不缺”。

排列組合起來分配到人身上,一共就有四種。

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富有。代表人物:賈母,賈寶玉。

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貧窮。代表人物:趙姨娘。

以上是兩種較自然的狀態(tài),讓人較容易理解的狀態(tài)。

最讓人玩味的,是另外兩種。

物質(zhì)上貧窮而精神上富有。代表人物:劉姥姥。

大觀園里,她弄各種笑話給大家取樂,還配合著小丫頭們出演被取笑的角色。鴛鴦給她賠不是,她答:姑娘說哪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心,有什么惱的。她滿足,豁達,大氣,不自卑,她心中一切都很了然。如果此時她想起自己的尊嚴來,那就是真窮了。

在英劇《唐頓莊園》里,司機先生娶了伯爵家的三小姐。每次下樓吃晚餐,他堅決不穿配合晚宴的禮服,牢牢記著自己作為一個勞動人民的尊嚴。一個人若認為自己的尊嚴需要維護,其實是在下意識里把自己置于了下風(fēng)。

幾年后,司機的哥哥去唐頓莊園拜訪,固執(zhí)地要和仆人一起吃午飯不上主人的餐桌。司機平靜地跟哥哥說:我不允許你無視我岳母的好意。

看到這里,我感嘆:司機先生,他終于在精神上不自卑了。他不再糾結(jié)所謂身份差別,而是更多地關(guān)注人與人之間的情意。他富了。

當然,最不容易辨認的,是最后這一種:物質(zhì)上極致豐富,精神上卻是“短”的,是“缺”的。

這種人,有一個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每碰到“貧賤”一點邊,就忙不迭地跟其劃清界限。一個人,在嫌棄什么的時候,被嫌棄的這個東西,一定跟他的生命扯著干系。

說到底,富有,最終還是指精神上的。

我們總想借由物質(zhì)上的富有到達精神上的富有,但這兩者之間的距離,比我們想象的遠。

那些讓你痛苦的事兒

朋友介紹給我一家賣女裝的網(wǎng)店。

權(quán)且不說衣裳,我先被美麗的店主迷住了。

美麗里有妖嬈,妖嬈里有純真,純真里還有一絲知性。仔細研究她的嘴巴鼻子、眉梢眼角,也沒有哪一處更特別一些。但不知怎的,就是有味!

那些樣式像大口袋、顏色俗艷的衣裳只要一罩在她身上,像變戲法一般,讓人覺得生活里全是美好。

她的營銷思路很特別,除了賣衣服,她還對人進行精神引導(dǎo):她有公眾號,有微博,淘寶網(wǎng)頁上也有她的碎碎念。內(nèi)容包括她英俊的老公,可愛的兒子,還有她那浪漫的每月出游的生活。

我這半個學(xué)心理學(xué)的竟然被她催眠了。覺得只要買了衣服,人就會變得像網(wǎng)店圖片上那樣顛倒眾生。衣服貴點就貴點吧。因為你買的不只是衣服,還是一種美麗的生活方式,以及附贈的無窮無盡的良好的自我暗示。

我很喜歡這個女人,也因為自己能真心喜歡一個同性而自我感覺不錯。

抱著“蘋果”,無論是坐公車、睡覺前、銀行排隊,反正只要是有閑,我都要點開網(wǎng)頁,刷刷她那美麗的臉,看看她精致的小嘴里又吐出了什么蓮花。

偶爾,還互動一下。

不知從哪天開始,我跟她有一點熟了。一熟起來,我便不知不覺地對她每天的生活開始反感:天天這么炫耀,癮頭也太大了吧。

后來,出版社約她出一本書。在她開始快快樂樂每天選出自己一部分文字貼出來的時候,我的反感達到了最高點。

我輕飄飄地跟家里人說:“她以為這個世界上什么好東西都是她的?沒這個道理嘛!”

家里人淡定地說:“她終于挑戰(zhàn)到你的優(yōu)越感了吧?”

我研究生時有一位同學(xué),長得也是相當標致。在她發(fā)現(xiàn)我的相貌不會給她造成威脅,而我發(fā)現(xiàn)她的聰明不會給我造成威脅時,便做了朋友,經(jīng)常一起出雙入對。

不知怎的,人在成熟以后交的朋友就沒有一起長大的那樣純真。

一次,我先生開“一汽佳寶”去學(xué)校接我,被她發(fā)現(xiàn),我就不開心了好一陣子。因為我之前一口一個“我家的車”,卻沒提過車型。

畢業(yè)后,因工作原因,迅速離開了那個圈子,跟她的關(guān)系,在心理上就慢慢地淡掉,好多年沒聯(lián)系了。

前一陣子,據(jù)傳她的先生剛剛成了上市公司的老總。

我沒太放在心上。什么事情口口相傳,最后的樣子總是邪乎得很,離事實真相謬之千里。

可沒過多久,她開始在朋友圈頻頻出鏡。且突然想起了我們曾經(jīng)的友誼,不停地@我。

我研究了一下她的照片:小黑裙精致剪裁,足以出席任何一種檔次的聚會。手里拎的那個白色的包包,即使在照片里,我也看出那價格不菲。

我不屑:都什么年齡了,只知道追求名牌,書白念到肚子里去了。

這時的我,喝粗茶,著粗麻,跟一伙子文藝女中年混著,逍逍遙遙,自自在在,正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質(zhì)頗為滿意的時候。

沒想到她不打算放過我,竟然打了電話來。

談話被她引導(dǎo)著,不噓寒,不問暖,話題直指雙方的經(jīng)濟情形。我打了太極,她并沒有探聽清楚我的底細。她描述給我的,可全是一些生活細節(jié):上海的洋房,英式下午茶,鞋子的數(shù)量。

我跟平時廝混的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說到此事,憤憤道:“那天打完電話,我下決心以后不再聯(lián)系她了。又不是懷念舊情,專門說這些有什么趣味?我跟她的價值觀,真是相差太遠了?!?/p>

我說得理直氣壯。因為我真心認為:我現(xiàn)在過的是高質(zhì)量的素凈的日子,我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我不要不好的東西滲透進來。

朋友提醒我:“如果心真的素凈了,何必生這么大氣?”

……

很喪氣是不是?原來不是因為周圍的人不可愛。你所有的不適、不爽、煩惱,原因竟然全在自己身上。

再想想,也好。

幸虧在自己身上,你才可以大刀闊斧地對自己進行修改,才有解決的可能。不然,可真是束手無策了。

因為旁人在這個世上存在,沒有義務(wù)保證你的舒適和幸福。

愛自己

1

近些年,那些心理學(xué)、靈性學(xué)書籍告訴了我這樣一句話:人,要先學(xué)會愛自己。

因為,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愛別人的質(zhì)量絕不會高。甚至,根本是披了愛的外衣的挾持或者交換。

只有好好地愛自己,不缺了,自身即是一個完滿,你的愛自然會滿溢。僅僅那些溢出的愛,就足夠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受益。因這樣的愛不需回報。這樣你的人際圈子才會進入完美的良性循環(huán)。

2

有了這句護身符,那事情可方便多了。

做了半輩子乖乖女,動輒要看別人的鼻子眼睛,此后你盡可以請他們涼快著去,恭請自己在主角的位置落座。

好不痛快。

心情略有不妥就點開淘寶,給自己淘了一柜子廉價衣服。

逼他陪我到處旅游。

不要做飯,去外邊吃,一家一家,各種口味,蜻蜓點水。

不收拾房間,物質(zhì)世界不干凈又何妨,心內(nèi)干凈才是上佳。

該寫篇小文交稿子了……開玩笑!哪里能勉強自己?這種事情還不得遂自己的心哪。沒靈感!當然不如多看看胡歌小哥兒更開心。

跟別人有了,再也不肯委屈自己動輒暗自思省包攬過錯。當然自己好的,別人是壞的,自己有情有義,別人狼心狗肺。

差點就寫出這樣的文字: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干凈地活著。

我就用這樣的方式,轟轟烈烈愛了自己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赤日炎炎,心內(nèi)荒荒,午睡醒來,對著鏡子,眼睛發(fā)直,嘴巴發(fā)干,面目呈現(xiàn)些微猙獰,活脫脫就是一個坐在洞底口吐棗核的裘千尺。

3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樣的問句:

如果你是異性,你會不會愛上現(xiàn)在的自己?

最跌宕自喜的回答是:想都不敢想!哪有那福氣呀!除非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我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去拯救銀河系也比愛上鏡子里的這個人容易些。

4

你知道了嗎?

愛自己,不是放縱自己,不是喂養(yǎng)自己的欲望(欲望跟小孩一樣見風(fēng)就長胃口老變),是要愛上自己。

5

在任何一個場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獨處的時候),你都須是得體的美好的,自己最滿意的。即使在菜市場碰到多年不見之初戀情人,也可以落落大方地走過去說哈羅,而不是沒處躲沒處藏,猶自怨恨自己衣著不夠得體指甲不夠干凈頭發(fā)不夠清香,簡直就是晚節(jié)不保。

君子慎獨,最美好的樣子是為了呈現(xiàn)給自己看。

這是愛自己。

朋友路過要來家里坐坐,嚇得跳起來直呼你晚些到,簡直是突擊檢查衛(wèi)生嘛。

瞬間明白,這叫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借別人雙目,看到自己凌亂的人生。不體面,不足為外人觀,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活著,原來自己不值得被珍重對待。

客人來了,隨時窗明幾凈。室內(nèi)井然有序有生機,處處擺設(shè)盡顯主人用心,每一件器物都充滿情意。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fēng)雅。照樣是貴氣。

這是愛自己。

看到外教會溜著墻邊走,怕自己聽不懂他突然從口內(nèi)噴出的一串奇怪的音符,這個情形須改善。因為那種姿勢實在不美。

用刷微信的時間,多聽聽正宗的美音。專注。一個人專注學(xué)習(xí)的樣子特別美內(nèi)心特別幸福。不要急著馬上變成女神可以把英語說得流暢且充滿格調(diào),也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說學(xué)英語只是打發(fā)時間,不要騙自己這叫與世無爭脫俗超然。

這是愛自己。

每天寫一些東西。人活著就要做事。你看看哪個胖蜜蜂會說:富了,今天不用出去采蜜。

這是本能。

我的一個朋友說:“我不做事會發(fā)慌。為了不慌,我只好接著跳進名利場。我只能按我當前認為最有意義的方式生活。即使有了陶淵明的境界,還是跟做不做事無關(guān)。”

不是說一定要功成名就,干凈利落做事的本身,就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最大的情意和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

這是愛自己。

待人有禮。世間有一條法則:你最終會嘗到你送給別人的滋味。待別人有禮是對自己最大的看重。

與人糾結(jié),不能急著把原因嫁禍別人,他人那部分責(zé)任自是須他人擔(dān)當,你要思省的永遠是自身。如果老是得到“我只是太善良了”的結(jié)論,則永遠沒有改變此前糟糕境遇的可能。要把照妖鏡的方向?qū)首约骸?/p>

這是愛自己。

6

最后我想悄悄地問問你:親愛的,這樣高質(zhì)量地愛過自己之后,有沒有覺得自己仿佛是在污泥一樣的世界里,出落出來的一朵不染纖塵的白蓮花?

別人在你面前,會不會自慚形穢?

那你可就走火入魔了。

這個世界沒有那么臟。

你的外面沒有別人。

這點微妙,我希望你能懂。

嫉妒前來拜訪

那天跟朋友閑聊,聽到一位半生不熟的朋友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富人區(qū)買了房子。

我快速收拾笑容往臉上堆,同時,心里一股怪異情緒襲來,與準備好的笑容賽跑,飛快往臉上蔓延。還好,笑容搶了先機,控制了臉部肌肉,我聲音甜美:“真替她高興!”

如果你是個細心人,一定能從我眼睛里瞅出端倪。

說這種話時,我一般是瞇著眼睛的,顯得特別開心。

因要掩蓋一些東西,我的開心往往很夸張。是呀,假的就是假的,誰知道哪個尺寸最適度。

我替她高興。

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天使,但那個天使不是我。如果能天天為別人高興,這個世界就變成天堂了: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天之驕子走進清華北大,你一定高興壞了,自己的孩子去學(xué)挖掘機技術(shù)也無妨;美國四年一次大選,總有人能當選總統(tǒng),那豈不樂得失眠,自己的媳婦剛被村主任欺負了也沒事;天天有人擠進福布斯排行榜……

嫉妒前來附身,我特別沮喪。

嫉妒這個東西,太不體面了。人寧可承認自己懶,脾氣暴躁,甚至承認自己壞(壞有時是魅力的代名詞)……但都不肯承認自己嫉妒。

我也不傻。若問起嫉妒這個問題,也準備了標準答案:“我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從來不跟別人比。”若對方是相熟的朋友,還嘚瑟著加上一句,“在嫉妒這個事兒里,本人永遠是那個賓語!”

痛快是真痛快。

可是因為世界上有“相對”這個怪東西,你我都知道“永遠作賓語”只是個意淫罷了。

至于“比較”這個動作,我們還是承認了吧。

社會心理學(xué)早就給出了你我都不喜歡的答案:人最初的沖動,就是將自己與周圍任何一個人比較,以此來測量和認識自己的能力。

比較分兩種:上行社會比較和下行社會比較。

如果你希望自己時時進步、升級,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舒適區(qū)(或者說為了跟自己過不去),你會跟那些社會地位、收入高于你的人比較,這叫作上行社會比較。

相反,如果你想讓自己感覺自信,騙自己開心,你當然會跟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生病的、社會底層的人比較,這叫作下行社會比較。

人最習(xí)慣的,是跟那些與自己教育背景接近,社會經(jīng)歷接近,交往比較多的人比較。

于是,嫉妒來了。

你也許會說:“我只跟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有進步就好!”聽起來很完美,可是對不起,這跟下行社會比較是一回事。

這可如何是好?

誰要嫉妒了?又不是我請它來的,是毫無防備地被它附了體。

誰不知道這種情緒傷的只是自己的身子。人家那個“賓語”或許壓根不知你心里正在進行的黑匣子操作。而且,你的這種情緒坐實了“他比你強”這個事實。如果唯心主義哲學(xué)也有一些合理性的話,你的這種下意識沒準還給“他比你強”這個事實添了一鏟子物質(zhì)上的土!她竟然有可能在這個事情里受益。

停!

停得了嗎?

它是一種狀態(tài)不是一個動作好嗎?

小時候,老師家長就這樣給我們碎碎念的:不要嫉妒,要替別人高興,這是美德。

真簡單。

我也試過。

讀書那陣子,我跟好友妍妍比得死去活來:比身材,比名次,比誰的頭發(fā)長,比追求者的數(shù)字……然后有一天,她搞定了我們倆同時暗戀的男生,我鎩羽而歸。

嘗過那種滋味,我覺得自己真的可以給嫉妒下定義了,那就是:自己失敗了,也不盼對方好。

人生的唯一期盼就是:他什么時候甩了她?

那個時候,我受過的教育開始發(fā)揮作用:我試著把那種怪感覺吞下去,在心里開辟一間黑暗的小屋子,把它關(guān)進去,鎖上,丟掉鑰匙!然后,強迫自己執(zhí)行淑女程序:祝福她,為她高興。

我把自己騙了。我感覺還不錯。做一個高尚的人的感覺真的很好。

前年,我寫一個離婚故事。寫到一半,我赫然發(fā)現(xiàn)描寫的女主角就是以妍妍為原型……

原來嫉妒從未消失。

嫉妒這個東西,藏在人的潛意識里,像水里的氣球一樣,遵循嚴格的物理定律時時準備浮出來,需要很大的心力才能把它壓下去,消耗了多少本該用于享受生活的能量。

我的好朋友小艾,有她獨到的面對此事的方式,貌似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線曙光。

那天,她在我博客的某文章里俏皮地評論:我心慌地判斷此文要上《讀者》了!

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別致的表達方式,一下子在屏幕這廂樂得喘不過氣來。是啊,看到別人好事將近,總是比較心慌的嘛。

而這種貌似見不得人的“心慌”,一旦置于陽光底下,突然覺得那么幽默風(fēng)趣,這種語文效果絕不是美麗的文字能達到的。

后來,“心慌”二字就成了我們朋友間表達欣賞對方文字的暗語,還發(fā)展出諸如“我要得心臟病了”“我已經(jīng)心肌梗死了”“我死去活來好幾次了”等升級版,大家咯咯笑作一團。

要接納自己那個陰暗面。

嫉妒來了,好好感受下又何妨。美食的滋味權(quán)且有酸甜苦辣咸,情緒的滋味你又何必忙著只品嘗叫作“幸?!钡哪且环N?

試一試,哦,嘗過了。然后,把它置于陽光下。

何必把它捂起來,任其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滋生出你自己都預(yù)料不到的物質(zhì)。太陽曬一曬,清風(fēng)吹一吹,保不齊一下子就煙消云散了。

在微信里,我挺好的

我不知道大家都這樣,還是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癥狀。在朋友圈,每發(fā)完一條微信,我都會借別人的眼睛一遍一遍地去體會它。當然,這個別人,是圈里我特別看重的人。

開通微信,相當于自己給自己鋪塊紅毯子派自己做明星,獨個在上面搖曳生姿,并在意念里顛倒眾生。

那天,我心血來潮,從頭到尾瀏覽一遍自己一年來發(fā)出的微信,看看自己到底炫出點什么花樣。

出游。包括江南、陽朔、四川。當然,為了給圈里朋友一個交代,如今正籌劃出個國。

一些似是而非的智慧句子。有原創(chuàng)的,也有改頭換面剽竊別人的。如今要做女神,當然要有內(nèi)涵有氣質(zhì)。而氣質(zhì)是什么變出來的?當然要往腹內(nèi)塞些詩書充數(shù)。

美照。長袍大袖,文藝而知性,經(jīng)過柔光處理,連自己的媽媽都認不出來。

有時,我還會放上一些搞怪的丑照片,只有一盤野菜一個大饅頭的晚餐,以及偶爾的自嘲,以免聰明人看出我真正的居心。

不過言下之意還是很明顯:本人,生活愜意,有智慧,有美貌……

看到這里,我開始流汗:人人都要“脫俗”給人看,所以“俗”了。

其實,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真的是美得冒泡泡,樂都來不及,要招別人嫉妒這個事兒(據(jù)說中國人大都在從事讓人嫉妒的偉大事業(yè)),一般就樂忘了。就算想起來,也會心存敦厚。是呀,自己幸福了,就特有心情希望別人也幸福。

但若是自己不肯定自己的生活,當然就希望別人來肯定一下——退而求其次也是好的。

真的生活,仿佛并沒有微信里呈現(xiàn)的那么美。

就說旅行這件事。

在經(jīng)濟比較拮據(jù)的時候,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我的夢想。有一點小錢,有一點小閑,穿上美衣,行走在天地間,無論書還是影視都暗示我們這是一種比較上檔次的生活方式。

可真的去實施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樣旖旎浪漫。

怎么說呢,這簡直是我的一個不能出口的秘密。

有文化的人都口口聲聲訴說著自己如何在旅途中心情飽滿,如何心靈自由,如何有精神上的收獲。難道我肯承認自己不是文化人?這輩子沒有名沒有利,必須要抓住“文化”這倆字,如果可能,我愿意把它貼腦門子上支撐自尊。

可我在人文景點,穿行在如潮的人流中,我心中涌動不出跟景點配套的人文情懷。如果強迫自己去醞釀……又不是為了考試,何必這么不自然。

人人都說美景能陶冶人的心靈,能暫時讓人放下現(xiàn)實的枷鎖,可自然景點對我也不靈。逃開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心情并不輕松。

住在風(fēng)景秀美的青城山,躺在床上。外面是微風(fēng),細雨,薄霧,滿眼的青翠欲滴。這樣的情境該是做了神仙也不換吧?不。平時,你可以用忙碌對抗那些你不愿面對的不想面對的或者干脆當它不存在的事。現(xiàn)在好了,你終于被它俘獲了。

老樹在漫畫中配詩:何時了卻身邊事,空山獨坐到五更……請注意順序。空山獨坐,不是了卻心頭事的方式。只有了卻了心頭事,空山獨坐才具真正的魅力。

我興致盎然地實踐著大家認為幸福的生活方式,心里并沒有那么幸福。把這樣的東西放在微信上,讓別人以為我是幸福的,才是事情的最美妙之處。

再說那些貌似智慧的句子。

不知從哪天起,我變得特別喜歡讀一些哲學(xué)的書,苦苦思索,然后約人來紙上談兵。

我當然清楚這肯定不是因為我天生比別人高大上,而是因為我生活里比別人多了困惑和解不開的難題。如果你有過困惑,就會知道這個詞聽著高級實際并不好玩。有困惑,就需要尋求答案自救,那些話就是這么來的。

而之所以把這些話寫下來,主要是因為那個“惑”還沒有“釋”,否則,拈花微笑就可以了。

于是順水推舟,化腐朽為神奇,用困惑幫自己刷一下存在感,用困惑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不同就是好的。誰甘心自己就這么一輩子沉淪于灰色的蕓蕓眾生之中。

至于上美照,我想每個四十拐彎的女人都會有我這樣的惶恐吧。

據(jù)說,年輕時美貌的女子老了反差就會格外大??赡阋詾槲覀冞@些姿色平庸的,對變老就那樣渾然不覺?

年輕的時候,搶不了風(fēng)頭,勸自己:不著急,少女的時候雖不能脫穎而出,或許忽然有一天,“P”上才華、氣質(zhì),風(fēng)水總有轉(zhuǎn)到我這里的時候吧。

怎么也不肯相信:自己這輩子還沒做一次主角,就全過去了。而且,美女長成美老太太,丑女長成丑老太太。

不甘心。墨鏡,“P圖”,遠遠地,姿態(tài)妖嬈,催眠自己也催眠別人:還早著呢。

如果評論里有不和諧的噪音,立即得出結(jié)論:她嫉妒我!

……

看到這里,恍然大悟。

我發(fā)現(xiàn):微信里精心呈現(xiàn)出來的美好,恰恰是生命的缺失、遺憾和漏洞。

那些大段大段聲情并茂的句子,到底是要說服別人還是為了說服自己?

有時候,生命中的事情,反著看,反而更接近真相。

好日子或苦日子

心血來潮,我總會拉住好朋友,繪聲繪色地向?qū)Ψ矫枋鑫沂畮啄昵暗囊欢稳兆樱俏乃嚢?、煽情版還是普通版全看我當時的心情。說完以后,便悄悄觀察對方的表情,并與我預(yù)期的結(jié)果進行對比,看看有什么出入。

那年我歇完產(chǎn)假去上班,發(fā)現(xiàn)崗位被一位新來的領(lǐng)導(dǎo)親戚擠掉,下崗的風(fēng)險一下子擺在眼前。

我從小不是按公主的標準養(yǎng)大的,所以既不敢拍案而起,也不敢拂袖而去,只是不知所措。

那位領(lǐng)導(dǎo)看我可憐,便好心地在保衛(wèi)科給我謀了一個位置。我聽話地去了。我跟領(lǐng)導(dǎo)的心就都有了著落。

對我這種臉皮不算太厚的人而言,跟那些姐姐們教我的“天天跑領(lǐng)導(dǎo)辦公室去哭并天天去他家吃飯”相比,這種選擇更有可操作性。領(lǐng)導(dǎo)則是既辦了壞事心里也從此不用愧疚。

我那會兒跟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天天一起坐在公司的大門口。到了夏天,辦公地點便挪到大楊樹下。我曬得手黑腳黑,臉上也跟樹影一樣斑駁??搭I(lǐng)導(dǎo)的親戚裊裊從我面前走過,心里羨慕得像看到皇室的人出巡。

一次,碰到一個半仙,去我們公司買鋼筋,湊過來對我恭維道:“小姑娘,看你印堂發(fā)亮,將來的命運不會太差,是可以去坐辦公室的?!?/p>

嗚嗚……能去辦公室,在我的人生里,就算抬舉了是這個意思不?

先生畢業(yè)于一所體面的大學(xué),同學(xué)們大多就職于研究所或者各個大學(xué)。我心虛地問:“你們同學(xué)要問你老婆在做什么工作,你如何應(yīng)對?”

他豪邁地說:“我大不了還說你在財務(wù)科吧!”

當然,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躊躇滿志辭職出來快三年了,生意依然穩(wěn)賠。

存折上的數(shù)字只有四位了,且千位上的那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沒有下降空間。無奈,我們退掉所租房子,全家搬到我媽媽那里。五十四平方米的房子里,住著:我爸,我媽,我二妹,我們一家三口。

以上的版本接近煽情版。

每每聽完我的故事,坐在對方的人臉上總是會露出三種表情:悲憫,敬佩,或者是兩者的混合。最后那種最是氣象萬千稍縱即逝。感情強烈的還要配合上拍大腿的動作,感嘆一番。文藝一點的說法:我們曾經(jīng)那樣度過生命中最長的寒冬;現(xiàn)實一點的說法:我們的生活就是一部勵志劇。

無一例外。

引得我最后總是哧哧地笑,可見大家多么容易陷入人造的戲劇氛圍。

真實的情形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那會兒確實要付不起房租了,但那年小妹正好上了大學(xué),騰出一小間房子,我們就理所當然搬了進去。

這是我們結(jié)婚后初次住進有暖氣的房間。

一歲半的兒子發(fā)現(xiàn)可以在冬天穿一身秋衣秋褲,興奮得非要躺在地板上睡覺。

先生的生意雖然沒有起色,但每個月總會拿回一些可憐的生活費來。給我錢的時候,豪爽得像一個土豪:“媳婦,去趕集吧,想吃什么買什么,去血拼吧?!?/p>

至于我看大門的工作,除了臉皮薄,怕碰到熟人之外,還是蠻開心的。

話說,我和跟我搭伴的半大老頭,每天的工作是這樣的:一人一份報紙,讀完了交換。然后,他騎自行車繞庫房一圈。再然后,我騎自行車繞庫房一圈。再然后,就開始熱午飯了。

我媽將我的午飯準備得很豐盛。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飯盒茄子炒青椒,上面再塞上兩只雞腿,或者兩塊大排骨。家里只有我爸一個人的退休金,這樣的日子也不知我媽怎么變出來的。

然后,跟半大老頭聊天,他經(jīng)常逗得我前仰后合。

說了這么半天,我想表達的是:朋友眼里的“苦日子”,在我看來,好像,并沒有“苦”到別人想象的那個份上。

因為那時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以后會考上軍校的研究生。那時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意會慢慢趨向穩(wěn)定。這樣水準的日子,我們是有可能過一生的。

換句話說,那會兒我還是劉姥姥,不知道自己會變成賈母(當然這個比喻有點過?,F(xiàn)在充其量算是拿到賈府周濟銀子后的劉姥姥),所以小心靈還沒有變得那么弱不禁風(fēng),要多皮實有多皮實。

誰會天天跟自己過不去?當然能有本領(lǐng)變出一套價值觀,說服自己眼前的日子最幸福最合理。換句話說,自然是怎么樂怎么來。

不過,要是已經(jīng)領(lǐng)略過賈母的日子,再變回劉姥姥的生活,事情會怎樣?

這樣的一件事里仿佛含著一個幽微的哲學(xué)問題。

劉姥姥和賈母,誰的快樂來得更容易一些?

前些日子,我讀了陳思呈的一篇文章,文章題目忘了,但有一句話,被我奉為經(jīng)典:我還可以活得更“×絲”一些。

我覺得這句話里有說不出的智慧。

你只能像妙玉一樣把自己放到云端,還是可以跟劉姥姥一樣躺在陰溝里也無妨?

這是生命個體的一種能力,跟你的真正的外部世界無關(guān)。

你不覺得躺在陰溝里抬頭看天,世界更高更廣闊?也就是說,你擁有了更多快樂的可能性?

所以說那種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怕那種日子。

還記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嗎?

賈母為什么那么喜歡劉姥姥?比較大眾的解釋是:劉姥姥的存在反襯了賈母的幸福。因為幸福是需要旁觀者的,而劉姥姥扮演了這個旁觀者的角色。

我卻在這段情節(jié)里讀到了另外一層意思:劉姥姥何嘗不是完成了對賈母的救贖。

智慧如賈母,不是不明白富貴如浮云這個道理。如果有一天,賈府敗落,淪落到社會底層,她賈母,最次也不過是像劉姥姥一樣生存吧。而劉姥姥,這樣一個鮮活、生猛、有生命力、快快活活的存在,是不是傳達給了賈母一種嶄新的生命體驗?

好日子,苦日子,都是人刻板地定義來的吧。

淡泊

前些日子,幾個江南朋友北上旅行。我一時興起,便加入她們,到北京會合,一起逍逍遙遙奔往壩上。

這是一伙趣味相投的女人:不涂脂,不抹粉,不奢華,不爭,不搶,統(tǒng)一著低調(diào)樸素的棉麻衣裙,一個賽一個脫俗。

那天晚上,我們都喝了點酒。人在草原上,心放得也開,躺床上擠在一起,打算一本正經(jīng)暢談一下人生。

當時的情形看起來很滑稽。

葉子拋出一個話題,問大家到底對名利怎么看。

這還用問嗎?請看我們的氣質(zhì),那里邊寫著答案。

我們都是一副這樣的派頭:雖然天下人熙熙攘攘爭先恐后多數(shù)變成這兩個字的粉絲,我們對它卻是視而不見的。甚至有點像對待病菌的態(tài)度,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它玷污我們作為一個上士的清高。

好像名利是只鬼,無處可去,隨時要向我們撲過來附身似的。

也許是喝了點酒,身上無形的繩索啪啪地解除,我的人變得自由自在,說話也開始天馬行空:“我覺得,名利是天底下最性感最美麗的東西,有了它,你便可以很方便地擁有其他你喜歡的東西?!?/p>

葉子逗我:“它能換來感情嗎?”

我笑:“難道沒有名利的人擁有感情更方便?”

阿瑞對我嗤之以鼻:“你不是最欣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高士嗎?還給自己起個筆名叫采菊。”

“那是騙自己!”我說:“名利是好東西,但得到它的姿勢會有點不好看。其實姿勢不好看我也能忍,哪里那么嬌氣。關(guān)鍵是姿勢不好看了也不一定能搶到,這個風(fēng)險我就不愿意去冒了。于是我告訴自己我淡泊。淡泊在精神境界上是高的。在物質(zhì)上若有所失,當然要在精神境界上做文章來彌補?!?/p>

“我心中最理想的情形其實是這樣的:在態(tài)度上淡泊它,客觀上最好還能得到它。說心里話,活了大半輩子,也嘗過不少東西,就是不知道名利是什么味。是麻辣,還是清甜?就這么一場人生,誰不愿意什么都試試。”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天天擺著淡泊的姿勢,淡泊之前不擁有它,淡泊之后它也不來,是不是顯得有點可笑呀!”

有些好朋友經(jīng)常勸我,別凈是講這些二百五的話糟蹋自己。沒事了就拿個小手術(shù)刀對著自己亂解剖一氣,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己五毒俱全,十惡不赦。

我不這么認為。

你不能在心里開辟暗室,把那些你不喜歡的不愿面對的對自己不利的都一股腦兒堆進去,大門一關(guān),暗鎖一下,外面倒是干凈體面了,可你那些無名抑郁無名煩躁是從哪里來的?

相反,沒事了應(yīng)該經(jīng)常打開那個小屋,把里面一些東西揪出來,太陽一曬,成了齏粉。風(fēng)一吹,散了。

從此,你才得真正自在。

阿瑞問:“你的意思是說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淡泊這回事?”

我說:“倒不可以下這樣的結(jié)論。我覺得這世界上有真淡泊之人,但我肯定,這個人不是‘看起來很淡泊’的那個。這個人應(yīng)該只是平常模樣,這樣的人會淹沒在人群中,你不會注意到?!?/p>

……

突然想起金庸老先生所著《神雕俠侶》。

在結(jié)尾處,有一段有趣的情節(jié):大家推選天下五絕。黃老邪等人想逗一逗老頑童,便在各個一流高手都有了自己的席位之后,提議將黃蓉列為五絕之一,壓根兒就沒有提老頑童一個字。

誰知老頑童天真爛漫,胸中沒有半點心機,他癡迷的是武功本身,永遠只是一個字“玩”。至于席位座次、江湖地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他對黃老邪等人的提議竟是渾然未覺。

一輩子傲氣的黃老邪這次真服了,笑道:“我黃老邪對‘名’淡泊,一燈大師視‘名’虛幻,只有你卻是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們高出一籌了?!?/p>

也是。

如果胸中根本沒有“名利”這兩個字,你“淡泊”的又是什么呢?

在這個聰明的世界里,笨笨地活著

聰明實在是一個值得推敲的詞。

在聰明——愚笨的坐標系里,抱著那根豎直的坐標軸,抬頭望,愛因斯坦牛頓加一大串光鮮亮麗無名氏。低頭瞧,又是一大串面目模糊加上先天不足者。

如果把全人類都算上去,每個人瞧見的風(fēng)景,大致都差不多罷。

當有人夸你“真聰明”的時候,大約是指,你的位置居于坐標系的零點以上?

真含糊。

但不影響一個人覺得自己特聰明。

可能是我的家人無師自通心理學(xué),我就被暗示成了一個聰明小孩。

不用掰手指算出十以外的加法,背一首長一點的唐詩,唱了一首跑調(diào)的歌,都能得到大力的掌聲。

我的人格就此塑造完成,開始聰明給他們看。

其實無非就是在農(nóng)村的小學(xué)里顯得伶俐些,初中的成績足以上任何一所高中,無須父母在升學(xué)的時候抓狂。

到此時,我家人的樸素鼓勵教育對我而言,讓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非常方便。我對應(yīng)試這一套很熟練。而這個社會的系統(tǒng)設(shè)計就是便宜著這樣的人。

可事情永遠不是只有一面。

大多時候,“優(yōu)越感”是“聰明”的標配。尤其是一個“對自己的聰明很自覺”的人。

如果聰明能讓人方便,優(yōu)越感則不然。

有優(yōu)越感(聰明產(chǎn)生的那種)是什么情形呢?

要達到同樣的目標,需要比別人省事些,否則就覺得吃虧;付出同樣的努力,必須脫穎而出,否則會郁郁不樂;天生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愛情婚姻家庭……),什么都該有最好的,至于為什么,也說不明白;看到任何自己在意的領(lǐng)域里比自己強的人,總覺得對方在耀武揚威;特別不喜歡有優(yōu)越感的人;對任何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下意識地持貶低的態(tài)度(這是維護自己優(yōu)越感的一個強大的保護機制);形象點說,就是建筑一圈堅固圍墻,自己在墻內(nèi)驕矜自持。若是墻外有桃花、杏花等嶄新事物探將進來,立刻打個稀爛,當它不存在。堅決維持自己臆想的坐標系中,派給自己的那個較高的位置!

這是我三十歲之前大致的生活情態(tài)。

金庸作品里講:若是中了劇毒,七步之內(nèi),必有解藥。

我的解藥與我甚至不到七步之遙。

我兒子。

這個孩子跟我太不像了。

天生不要強。

每次去接他,總是最后一個慢悠悠出來;若是一個人回家,在路上玩來玩去,踢踢石子,研究下青苔,逗逗螞蟻,十分鐘的路程要用半個小時。我同學(xué)有一次碰見,贊嘆:頗有老莊之風(fēng)。

我暗暗著急:老莊誰都可以做,出人頭地才難。

我特別特別奇怪,為什么這孩子,還沒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就開始在這世間悠游。我估計他也特別奇怪,為什么媽媽非要壓過別人,才能松一口氣。

他的困惑應(yīng)該更有道理。

好在,我是一個溺愛孩子的媽媽。也就是說,雖然我千不甘萬不愿,終究還是不肯對他頤指氣使,破壞我們母子相處時那珍貴的快樂。還有,這個“普通”,從我兒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我又覺得可以接受甚至覺得有一些可愛了。

經(jīng)由兒子,我試著把“優(yōu)越”和“不優(yōu)越”做一次調(diào)和,努力模糊兩者之間的界限。

并第一次意識到,優(yōu)越可能只是一個癥狀,而不是一個優(yōu)秀人配套的特征。

一次,跟一位老師訴說我跟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老師說,你兒子只需一個饅頭,就飽了,于是很快樂。你需要十個饅頭,才能很快樂。你覺得那九個饅頭的差別,是你的優(yōu)秀呢,還是你的局限?或者說,是你內(nèi)在的缺失?

是從這句話開始醍醐灌頂?shù)摹?/p>

這個時候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

維持優(yōu)越感確實曾經(jīng)讓我暗自用力,得到過超出平均值的饅頭,但是成本呢?

就說當下我正在進行的英語學(xué)習(xí)。

如果有同學(xué)比我說得流利,出了風(fēng)頭,我會心煩意亂;如果一段時間過后,效果不佳,我會心煩意亂;坐在電腦前學(xué)習(xí),分分鐘對我來說都是煎熬,心煩意亂計算著產(chǎn)出和成本的比率是否合算,是否符合一個聰明人的行為模式。那個“我要的結(jié)果”折磨得我痛不欲生,幾欲放棄。

先生在合適的時間說出合適的話:你忘了《道德經(jīng)》所言,絕圣棄智、絕巧棄利嗎?

說來也怪,《道德經(jīng)》我也讀了多遍,這個時候“絕巧”二字就那樣通順地到達我的心里。

也許這就是佛家講的機緣?

那天晚上,我試著訓(xùn)練自己,放下“智巧”二字。

效果神奇。

心靜了。

原來這種感覺不是自暴自棄。

反正我是笨的,是拙的,所以我不急著出落出來。就這樣傻傻地學(xué),用比別人更長的時間,看看它能呈現(xiàn)給我什么妙處。如果沒有也無妨,反正我是傻的,是笨的,沒有也是應(yīng)該的。

因是傻的笨的,那就好好地跟英語玩一玩吧??赡軟]有結(jié)果,那就好好體會一下過程,把自己融進去。不急著駕馭它,駕馭是個粗暴的動作,只是,跟它樂一樂。就像兒子在放學(xué)路上的悠游。

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笨拙”的妙處。

有那么一個瞬間,我真切體會到了,這個不明所以的優(yōu)越感,只是捆綁在我身上一根無形的繩索。它阻礙我獲得物質(zhì)層面的進步也就罷了,可如果高墻外的世界才是“大自在”呢?

桂花的香和菱角的香

我和先生同時對心理學(xué)感興趣,都是半瓶子醋的水準??沼啵覀z經(jīng)常切磋一下應(yīng)對某種情感障礙的招式。多數(shù)情況,我會略勝他一籌。某次,讀了張德芬的一本書,發(fā)現(xiàn)他的處理情緒的方式竟然跟專家不謀而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