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中國海洋史的理論思考

濤聲回蕩:楊國楨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文集 作者:陳春聲,鄭振滿 著


關于中國海洋史的理論思考

——兼賀楊國楨先生八十華誕

李國強[1]

海洋史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在中國學術界出現(xiàn)得比較晚,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前,中國學術界還沒有海洋史這一概念。然而,中國是一個陸海兼?zhèn)涞膰遥凇渡袝贰稜栄拧贰豆茏印返仍缙谖墨I中不乏對“?!焙汀把蟆钡挠涊d,而“海洋”作為一個詞組出現(xiàn)在中國文獻中,也超過上千年歷史。歷朝歷代文獻史籍中關于海洋的記載,既有關于中國海洋自然地理的記錄,也有關于歷代海防、海上貿(mào)易、海上航線等多方面的記述。1973年在浙江省余姚縣有一個關于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這就是“河姆渡遺址”。在出土的遺物中有五支木槳,經(jīng)碳14測年,距今7000年左右。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在7000年前已開始書寫。

無論是考古資料還是文獻史料,都深刻表明中國歷史發(fā)展與海洋有密不可分的人文聯(lián)系,這為當代中國學術界展開對海洋歷史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必要前提,也為中國海洋史的學科誕生奠定了基礎。事實上,關于中國海洋史的學科建設、學術探索,從來沒有脫離中國學術界的視野。在中國海洋史學術領域有諸多貢獻良多、值得尊敬的學者,楊國楨先生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

楊國楨先生主編的“海洋與中國”“海洋中國與世界”這兩部叢書影響深遠,不僅在中國海洋文化史學術領域具有奠基意義,而且提出了諸多有重要理論價值的學術觀點。2016年《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的出版,標志著對中國海洋文明學術體系的探索有了新進展,對中國海洋文明史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有了新收獲,一支以老帶新、功力扎實、富有開拓精神的中國海洋文明史學術隊伍正在形成。

楊先生關于中國海洋文明史的研究,可以說是他長期研究中國海洋史的理論升華。楊先生在《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第一卷《海洋文明論與海洋中國》中對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歷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對中外海洋文明的概念進行了細致解析。他指出:海洋文明不是西方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海洋文明也不是天生就是先進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共同構(gòu)成了中華多元一體的文明共同體,海洋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和有機組成部分。書中第一次提出以海洋為本位劃分中國文明的歷史分期。值得注意的是楊先生對“中國古代的海界與海洋歷史權利”和“現(xiàn)代新型海洋觀”的論述,楊先生指出:古代中國的國境海界不等于海岸線,從宋代開始中國就形成中外海域分界的主權意識,在界內(nèi)行使了巡航等主權權利?;谝幌盗锌甲C,他認為在海域使用制度的創(chuàng)設上,中國遠早于其他海洋國家,有自身的定義和特色;而海域物權觀念在中國民間形成,延續(xù)至今有數(shù)百年之久。同時還指出:宋代海上中外分界的形成,是自古以來民間自發(fā)利用和開發(fā)海洋空間和資源,發(fā)現(xiàn)和命名海島、海域和漁場,開辟東西洋航路,取得界內(nèi)捕撈和航行先占權利,進而得到官府承認和保護的必然結(jié)果。而國境海界觀念的確立,為王朝行使海域主權提供了有效依據(jù)。此外,楊先生從大陸國家體系話語的起源和認識的角度,重新認知西方的“海洋國家論”;從探究陸海關系的角度,詮釋了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明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內(nèi)涵。圍繞人海和諧、中國海洋權益、現(xiàn)代海洋發(fā)展觀、海峽兩岸海洋文化交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

通過楊國楨先生關于海洋文明論以及海洋與中國的研究,我們不難體悟楊先生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對海洋的無限鐘情、對學術的精益求精。楊先生的學術成果不僅廓清了海洋文明的基本概念,而且建構(gòu)了海洋文明的四種基本形態(tài),同時提出了“以海洋為本位的研究方法”,其理論創(chuàng)新價值和學術指導意義十分顯著,字里行間顯現(xiàn)了楊先生深厚的史學功力和對海洋史的宏觀把握,體現(xiàn)出“經(jīng)世致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代際傳承和老一代學者的責任擔當??梢哉f,楊先生崇高的學術品德、深邃的學術思想、豐碩的學術貢獻,總是能帶給我們更多新感悟和新啟迪。

在新時代開展海洋史研究,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著力于中國海洋史學科體系創(chuàng)新;要合乎學術規(guī)范,著力于中國海洋史學術體系創(chuàng)新;要順應時代要求,著力于中國海洋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楊國楨先生的學術歷程植根于對中國海洋史的不懈探索,厚實于對中國海洋史的古今通辨,奮斗于對中國海洋史的學科構(gòu)建。楊先生之所以筆耕不輟,是因為他對中國海洋有著深沉的眷戀。楊先生在中國海洋史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貢獻,與其說是他勤奮和才智的體現(xiàn),不如說是一代前輩求真務實、勤勉努力的寫照,是一代前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宏大志向的縮影。以楊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者優(yōu)良的學術品德,是我們后人繼往開來的不竭之源,我們唯有“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未來,關懷人類、面向未來”,才能使中國海洋史研究之大樹結(jié)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中國歷史研究院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成立的學術機構(gòu),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整合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推動相關歷史學科融合發(fā)展。根據(jù)組建方案,研究院下屬研究所將建立若干新的研究室,其中中國海洋史就是新建研究室,這充分表明中國歷史研究院將傾注更大力量、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持續(xù)開展中國海洋史學術研究。我們是一支新軍,需要各位專家學者多予扶持和幫助。我們將充分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全國海洋史研究力量、整合全國海洋史各類學術資源的作用,與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和科研單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海洋史研究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取得新成就。

李國強與楊國楨在會場留影


[1] 作者系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