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兼通鑄英才

思源·北美 作者:姜斯憲 編


中西兼通鑄英才

交大今天的發(fā)展可謂蒸蒸日上,若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走國際化的道路,我想必須要廣納賢才。當時我們上中學時,南洋模范、大同中學出來一批很有名的學者大家,這些人都很厲害,學校要盡量常有聯(lián)系。還要邀請一些名人到學校去演講,去勵志,與學生直接接觸,這樣效果也會很好。同時,交大一直有“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人才就一定要培養(yǎng)基礎厚的人才,在他們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讀很多書,掌握很多知識,厚積薄發(fā),以后工作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康繼隆接受母校采訪

此外,我還想談談中西文化的問題。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的文化不斷地向我國輸入,當時有一邊倒的傾向,宣揚全盤西化??墒俏鞣轿幕胁蝗际呛玫?,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希望國家能夠大大地推動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就要取優(yōu)補劣,去粗取精,更好地為中國文化服務。不知道現(xiàn)在國內(nèi)有沒有辦書院的想法,當時唐文治老先生在無錫辦了一個國專,弘揚國學,這樣就非常好。為什么都要留學西洋呢?原來去國外是學習科學,現(xiàn)在有些偏頗了,什么都到國外去學,這就給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弘揚帶來了困難。如今,我們說完全回到孔老夫子的年代,也不對,時代不同了,但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定要繼承,一定要發(fā)揚,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中國精神融入到學生的品格之中,才能培養(yǎng)出中國真正的人才。

康繼隆與母校采訪人員合影(前排左起:紀凱風、康繼隆、歐七斤,后排左起:盛懿、施艷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