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又生
前幾天去錄制《得月街》節(jié)目,途經(jīng)電視臺大院,突然發(fā)現(xiàn)樹下草地已綠,仔細一看,有地菜,還偶見馬蘭,心里一陣高興。
地菜、馬蘭,我太熟悉,也太喜歡吃了。現(xiàn)在菜場里都有得賣,哪怕是冬天,大棚里都有種植的,隨時可以買來做著吃。但我還是喜歡土地里自然長出來的,那樣做出來的菜品更香、更鮮、更好吃。
小時候我家住在北大路靠近姚江邊,出門就是體育場,后面是江濱公園,大片的青草地上長滿了地菜和馬蘭。課余時間或休息的日子,我會和同學一起去挑地菜和馬蘭。
第一次挑來的地菜,是與鄰居家的公公婆婆一起炒年糕吃的。公公婆婆的子女大多在外地,身邊無孫輩,他們就把我當成孫女一般疼愛。他們見我挑來地菜,煞是高興,馬上把地菜洗凈切碎,把年糕切成絲,這樣炒出來的年糕,地菜黏附在年糕上,更入味。眨眼間,年糕絲炒好了,香氣撲鼻。地菜的清香,年糕的軟糯,構成了這一道無比匹配的佳肴。祖孫三人分享著這份美味,幸福溢于言表。
等我再大點,我知道地菜的學名叫薺菜,具有健脾利尿、明目除濕、降壓止血、健胃消食的功效——喔,看來薺菜不但味道好,還有許多藥用價值。
據(jù)我所知,地菜是江南人喜愛的食材。在我們家,地菜就有好多種做法。比如,地菜切碎與豬肉相拌做餡子來裹餛飩、糯米湯團,放了地菜的豬肉餡除去了油膩,更加美味;地菜豆腐羹,再加點香菇,豆腐中融入了野菜和香菇的醇味;地菜蠣黃羹,菜香與海鮮的結合,使這道菜更加鮮美絕倫;地菜香干絲豬肉絲餡的春卷,是寧波人的春節(jié)必備菜肴,用油將其炸成金黃色,以此比作金條,寓意來年財源滾滾;地菜筍絲肉絲炒年糕則是寧波人最愛的美食之一,從會吃飯的小孩到牙齒掉落的老人,都喜歡吃。
馬蘭與地菜一樣,一粒籽跌落進了泥土,便隨遇而安,只要有水有土,便可宜地而生。中國人吃這些野菜的歷史很長,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相關記載,馬蘭清熱解毒、利濕消食,對咽喉腫痛、產(chǎn)后瘡瘍也有一定藥效……馬蘭炒豬肝還能治夜盲癥、降血壓呢。
寧波人最傳統(tǒng)的吃法就是馬蘭拌香干。把馬蘭在滾水中汆熟,切碎,水不能擠太干,否則就不好吃了,放鹽、味精、白糖少許,用麻油拌勻。如能放一些炒熟去衣的花生粗粒,更是錦上添花。
野菜,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