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我是學生

不煩惱:我的人生哲學 作者:王蒙 著


二、我是學生

我已到了古稀之年,但仍舊愿意自稱“我是學生”。這絕不僅僅令人感動,這是追求一種學也無涯、思也無涯的人生真諦,一種洞悉宇宙無止境的人生境界。不過,本章講述的并非只是讀書。因為最好的老師是生活,最好的課堂是實踐;學習是涵蓋一切的,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學習即性格;學習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學習是一種建設一種節(jié)操一種免疫功能;學習是人生的智慧之燈。

學習是我的骨頭

學習是我的骨頭,學習是我的肉(材料與構(gòu)成),學習是我的精氣神,學習是我的追求、使命、奮斗。學習也是我的快樂、游戲、智力體操。學習是我的支撐,學習是永遠不可戰(zhàn)勝的堡壘,學習是我的永遠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是我的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

學習是我的英勇和不露聲色地對于邪惡的抵抗。正如思想是不受剝奪的,學習也是不受剝奪的。學習使我堅強如鋼刀槍不入。你可以誣陷我剝奪我控制我的人身,你無法限制我在閉目養(yǎng)神的時候背誦唐詩宋詞英語十四行詩,你無法不準我隨時復習外語單詞,你無法阻止我思考回憶分析觀察諦聽,甚至諦聽一個蠢貨怎么樣自以為是胡說八道橫行霸道滔滔不絕。這也是一種對于人性的探索和追問,是一種人生經(jīng)驗的體察,是一種學習。當一個家伙對你說不準學習的時候,這已經(jīng)提供給你一個難得的人性惡的教材,這已經(jīng)提供給你一個難得的人間喜劇,這已經(jīng)解答了你長久以來未能解答的關于人可以有多么蠢多么壞和蠢人與壞人一旦暫時掌權(quán)會有怎么樣的滑稽表演的問題。當然,你也應該盡量去理解這個壞人和蠢人的心理與動機,看看他究竟為什么那樣自以為是、那樣自鳴得意,從他身上得到借鑒、得到警惕、得到教訓,見到壞人不要只考慮他的壞,也要反問自己,換一種條件下自己會不會也做同樣的或類似的壞事蠢事?還有自己有沒有失誤疏漏,給了他或她可乘之機?

學習又是我與客觀世界的和解、協(xié)調(diào)和溝通,通過學習,我發(fā)現(xiàn)了和珍視著現(xiàn)實條件具有的每一絲可能性,調(diào)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好的理解,像斯賓諾莎說的,不哭、不笑,而要理解。在一切條件下使自己生活得充實、向上、有意義,并從而擺脫虛度年華的失望、痛苦和嗟嘆。

所以學習使我樂觀,學習使我總是有所收獲,學習使我總是不至于悲觀失望,學習使我謙虛,使我勇于并且慣于時時反省自查自律,叫作“學而后知不足”。如果自以為完美無缺,那就杜絕了學習的必要與可能。學習使我不至于先入為主、自吹自擂、關在小屋里稱王稱雄。學習還表示了我對于人類知性、對于智慧、對于文化文明與科學、對于活生生的生活的尊重和向往。截至今日,我們的知識是很有限的,我們的理性常常陷于困境,我們的自以為是的智慧時而誤導乃至自欺欺人,我們的生活里還充滿著不盡如人意的方面。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摒棄文明、摒棄理性、摒棄人生,而是要盡其所能地從人類已有的文明中,從人類與自身的已有的智慧中,從各種活生生的人生圖景、人生故事、人生經(jīng)驗中尋找接近真理、接近美善的前景。

例如醫(yī)學,當然目前的醫(yī)學遠非完美無缺,更非萬能,但是我找不到比利用現(xiàn)有的醫(yī)學更好的治療疾病的方法。說什么對醫(yī)生的話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這樣說易如反掌,但是信什么不信什么?隨機嗎?撞大運嗎?不信醫(yī)生的而信你的不可全信說嗎?算了吧,比起聽你的信口胡言,我寧愿聽醫(yī)生的話??茖W也是如此,在一個愚昧和迷信還在泛濫的國家,批判科學的不足恃,又是由一些本身的科學知識未必比科盲好太多的人文知識分子來批,我總覺得矯情。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至少我本人,以現(xiàn)代的科學醫(yī)學發(fā)展水準衡量,仍然大體屬于醫(yī)盲科盲的群體,我寧愿對科學采取敬畏的態(tài)度。

學習又使我超越、超脫。學習使我遇事不僅僅關注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學習的契機,學習的漫長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事問(包括自問),每事學,于是得到了一種登高望遠氣度從容的感受,得到了一種曲曲折折地走向光明的歡喜。

學習促使人采取一個更健康的態(tài)度和方略。批判是健康的批判,不是大言欺世。痛苦是有為的痛苦,不是類似吸毒的反應。鼓舞是健康的鼓舞,不是牛皮山響。成功是清醒的成功,不是范進中舉。人生是明朗的人生,是明朗的航行,不是酸溜溜、陰森森、嘀嘀咕咕、磨磨嘰嘰的陰溝里的蠕動。學習使我得到智慧得到光明,如果沒有一下子得到,那至少也是圍繞著靠近著感受著智慧和光明。

我是學生

賈平凹有一個有名的說法,叫作“我是農(nóng)民”,他談得很真實、很切要,也很準確。

自從賈氏持此說以來,我一直考慮我能說自己是什么呢。我祖輩生活在河北省農(nóng)村,一九五八年后我前后在農(nóng)村勞動了八年以上。我自己身上可能也有農(nóng)民的某些習性存留,例如出門在外,總是怕誤了車船航班;特別愛惜糧食,寧可吃壞了腸胃也不愿意拋棄剩飯剩菜。但是我畢竟出生在大城市,成長在大城市,工作在大城市,不好說自己也就是農(nóng)民,其實說是農(nóng)民顯得質(zhì)樸,而且對一些事可以少負點責任。

我是市民?不對,我從少年時代就參加革命工作了,我?guī)缀蹩梢哉f是從來沒有過過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

有一陣子我甚至考慮干脆承認我是干部,我從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四歲半開始就取得了干部身份,擔任過大大小小的職務,甚至在新疆農(nóng)村勞動鍛煉期間還當過人民公社的副大隊長,至今仍然具有國家干部的身份。說我是干部沒有任何問題,雖然現(xiàn)時某些文藝人不太喜歡“干部”這個詞,但是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我是干部。我有一種干部的心理和習慣,好處是考慮大局,壞處是好為人師與多管閑事。而且我當干部不是為了糊口,不是為了升官,不是為了特權(quán),而是為了革命的理想,為了人民,為了解民于倒懸。

我有一位朋友,同行,一次他得到一個機會在有領導同志參加的會議上發(fā)言,他征求我對于發(fā)言內(nèi)容的意見,我建議他為青年講幾句話,他認真考慮了我的建議,過了幾個小時后,他極認真地帶幾分尷尬地對我說,他不想講這方面的問題,他說:“講了這個,讓他們年輕的上來好頂?shù)粑已??我不干?!?/p>

我欣賞他的誠實,但是他的說法仍然使我吃了一驚,我從來沒有朝這方面想過。我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思路,更不可能講出這種對于一個干部乃至知識分子來說是太厚顏的話語。經(jīng)過一次次政治運動,經(jīng)過“文革”,人們變得多么赤裸裸,多么缺乏起碼的矜持與高雅了呀。我不敢說我是多么無私多么雷鋒,我只想說畢竟我當了那么多年干部,我已經(jīng)習慣于不是從個人出發(fā)考慮問題與表述思想意見。就是說我絕對不敢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拿自私當?shù)览怼W鳛橐粋€當過干部的人,我無法離開事業(yè),離開哪怕只是一個界別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的利益來考慮來講述自己個人的私利。在我的少年時代,那種對于黨員、干部的嚴格要求與教育,畢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稱之為“童子功”。與完全與之無緣的人,或是一個在風氣不好的情況下“跑官”的蠅營狗茍者就是有所不同。

然而仍是不對了,回想自我一九四八年(新中國成立以前)入黨并作為參加革命工作起始時間計算,半個多世紀以來,具體任職的時間約十二年,其余的四十二年,或上學(兩年),或體力勞動(十三年),或“專業(yè)創(chuàng)作”(十二年),或“退居二線”(十三年),或接受審查(兩年),很難說干部的生涯貫穿著我的平生。

我從十九歲秋季開始寫《青春萬歲》的第一稿,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四十八年了,也許可以說我是一個寫作人吧。然而,四十八年中有二十余年我不但沒有寫作的可能,也沒有寫作的哪怕是以后寫作的心態(tài),而只有以后不寫作的心態(tài)。再說,如果說是寫作人,賈平凹也是一樣的。這里說的“我是”什么什么,不是指寫作,而是指社會身份、“前寫作”的身份,何況我歷來認定寫作是人類的業(yè)余活動,這里所討論的正是一個寫作人的社會身份、本來角色。

我恍然大悟:我的最大特點,我的貫穿平生的身份不是別的而是學生。我是學生。雖然我的正式學歷只有高中一年級肄業(yè),然而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我讀書,我補充各方面的知識,我更注意從生活中學,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個地方都是我的課堂,每個時間都是我的學期。我的干部登記表上填寫的個人出身恰恰正是“學生”二字。

當我想清楚了我是學生以后,我是何等快樂啊!這不但是一種身份,也是我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與情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我把人生當作一個學習的過程,它不是空虛的頹廢的幻滅的無意義的,而是有為的、有關注有興趣有成就有意義的。作為學生,應該是日有長進、為學日益的。它不是自命精英和自我膨脹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式的,不是超人式的霸主式的,而是寧可低調(diào)的。我愿意從學生做起,從學習思考實驗考察判斷做起。它絕對不是獨斷與專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春風化雨、惠我良多的。它不是自我作古、數(shù)典忘祖的,因而也不是爆炸式的罵倒一切與充滿敵意的,而是尊重歷史、尊重前賢、尊重不同的學問與思路,接受一切合理的新舊成果,與對同行對大眾充滿友善的。它是建設性的文化品格的體現(xiàn),它是力求接受、學到、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新觀點新角度的。它尊重理性,尊重智慧,尊重生活,尊重實踐,尊重文明。它的前提是珍惜與尊重,而不是拋棄與壓倒。它認定人人可以學習,人人有學習的權(quán)利與可能,而同時任何人也不可能終結(jié)真理、壟斷真理。它既不承認活人會成為萬能的上帝、唯一的教主,也不輕易認定與自己門派不同的其他各方是邪惡是異教徒是魔鬼。它是民主與平等待人的,它又應該是不知疲倦為何物,不知自滿自足為何物,不知老之將至的。

抱歉,這些我并沒有完全做到,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遠遠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學生,但是至少我知道了,做一個學生是多么好!

人生的“第一智慧”與“第一本源”

我愿意特別強調(diào)和討論學習的絕對性。學習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絕對的概念。為什么說是絕對的呢?因為第一,它是無條件的,什么條件下都能夠?qū)W習。有書可以學習,沒有書照樣要學習。身體好的時候要學習,躺在病榻上也要學習。一切體驗經(jīng)驗都是學習。新體驗新經(jīng)驗當然是學習,老體驗的重復也是一種學習,溫故而知新,所有的“故”里都有你未曾發(fā)現(xiàn)的新天地新可能新感覺,因為你并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股水流里。

第二,學習是自始至終的,全天候的,是與生俱始、與生俱終的。每個人每天的學習時間是二十四小時,每周的學習日是七天,沒有假期沒有休止,甚至睡眠中你仍然在記憶仍然在溫習仍然在琢磨仍然在醞釀仍然在苦惱。你的所有的夢境與無夢,香甜的與苦澀的、安穩(wěn)的與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滿足的與痛苦的睡眠經(jīng)驗都是人生體驗的一部分,都能給你以人生的啟示,都要求你更清明、更開闊、更高尚、更純熟、更身心健康,都要求你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而這樣的境界并不是不經(jīng)學習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第三,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jié)果學習的恩澤。一個人正如一個群體,歸根結(jié)底要有實力,而實力的絕大部分來自學習。本領需要學習,道德修養(yǎng)也需要學習;知識需要學習,機智與靈活反應也需要學習;做貢獻做犧牲需要學習,享受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也需要學習。健康的身心同樣是學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健康的心理活動模式的結(jié)果,也是學習的結(jié)果。學習的絕對性與學習的第一性是分不開的。

第四,學習是永遠沒有完結(jié)之日的,一切學習一切教益,都有自己的時間、地點、課題的針對性、具體性、生命力與局限性。一切知識與判斷,都不是永遠的與無條件的。人的一切經(jīng)歷,一方面是真實的與清晰的——我并不主張人生如夢——因此是可以確定地把握的;另一方面卻又是一時一地一事的,它未必能夠代表一切時一切地一切事,而且它是或快或慢正在成為過去成為往事。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股水流中。就是說,你永遠會面臨新問題,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現(xiàn)成答案。你的判斷與知識都是由于其具體性而獲得了生命力,卻也是由于其具體性而并非長命百歲、一勞永逸。當代西哲主張科學的特點在于它是可以被證偽的,而不在于它是被證實的。這個見解確實很高明。因為一切科學法則都是通過多次實驗、測試,即用歸納法概括出來的,而即使是一百萬次的實驗與測試都得到了同樣的結(jié)果,從理論上說,也并不能排除在第一百萬零一次實驗或測試中發(fā)現(xiàn)新的情況新的數(shù)據(jù)即證偽原來的結(jié)論的可能性。這正是科學的特質(zhì)。而例如一些神學命題,則是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所以不屬于科學范疇。這樣一個思路,可以啟發(fā)我們?nèi)ンw認科學與真理的一個特點、一個品格:尋找與正視已有的一切的不足,尋求對已有的結(jié)論的突破,致力于自我批評方能自我完善,永遠處于學習的過程中,而絕對不認為真理可以夠用可以終結(jié)。這將大大開拓我們的視野,突破我們的自滿自足與抱殘守缺,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求學求知的新境界。

最后,學習是涵蓋一切的。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學習即性格,性格的自我認知發(fā)揚發(fā)揮與自我控制自我完善都是學習。學習即成就,成就即學習,使學到的東西化為成就至少是幫助自己取得成就,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或曰實習;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并認識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取得下一個更大的成就,當然更是學習。失誤后的反省,反省后的彌補的努力,暫時難以彌補狀況下的善于等待,最最惡劣情況下的從容鎮(zhèn)定,寵辱無驚,這種學習是博士后的研究也未必能夠達到的。

尤其重要的是,實踐即學習,認識即學習,思想即學習。從認識論的意義來說,一切實踐都是認識過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故而即學習。而凡是從認識論的意義上把握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都是善于學習者、有心者,另一個說法就是思想者。能夠從實踐中獲得知識、獲得認識,能夠?qū)⒅庇^的具體的零碎的活動升華為思想境界,這還不是思想者嗎?不要以為只有讀了一兩本最新譯著并作大有思想狀的人才有思想,更不要以為只有誕生在某一個特定年代,符合某個生辰八字的人才是思想者。能夠從實踐中汲取思想、觀點、原則和方法的人,難道不是思想者嗎?能夠從人生的滄桑中獲得光明的智慧的人,那才是思想者。至少我們應該同樣重視那些有能力把經(jīng)驗與感受概括為升華為思想的人。其實你只要學得稍稍深一點,就會突破死記硬背的層次而進入思想。分析、概括、聯(lián)想、啟發(fā)、尋覓、假設都是思想,至少是思想的初步形態(tài)。我們有時候稱贊一個人有思想,或者說他是有心人,便是指他善于在實踐中思考、判斷、總結(jié)、分析、探索和綜合。一個人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贊美的東西,是智慧、清明、用心、明晰、深度和實力的保證,是對愚昧、迷信、無知、糊涂、淺薄和無能的消除。學也無涯,思也無涯,樂也無涯。不要以為只有那些轉(zhuǎn)新洋名詞和港臺涇浜的人,端起精英架子來并且怒氣沖沖、怨毒嘰嘰、一腦門子陰影和別人欠他的賬單的人,還有糊涂糨糊的人才是思想者。不要以為思想者都是苦大仇深、腰上別著炸彈、講幾句皮毛常識便壯烈得如同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的人。思想不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不是作秀。愛學習就是愛思想,善學習就是善思想,愛實踐并且聰明地而不是糊涂地實踐著的人,都是思想者,至少都有可能向著創(chuàng)造性的有價值的思想邁進。

思想美麗,學習著也是美麗的

有價值的思想是美麗的,學習著是美麗的,思想著是美麗的,認識著的實踐是美麗的。提倡學習就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

再想出一千種詞兒也說不完學習的意義、學習的益處、學習的絕對性。

人生還會有許多困惑、許多悖論、許多一時看不清說不明左右為難進退失據(jù)之處。有時候一個成熟的人無法但又必須立即做出決定或立即表示臧否。當你面臨選擇的痛苦的時候,你可以更有把握地去學習,用學習和思想撫慰你的焦慮,緩解你的痛苦,啟迪你的智慧,尋找你的答案。學習歸根結(jié)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識,通向光明,通向正確的抉擇。它同時通向快樂,通向勝利,通向精神的家園精神的天國。學學這,再學學那吧;看看這,再看看那吧;聽聽這,再聽聽那吧;這么想想,再那么想想吧,勾畫出一個又一個的草圖,再細細地修改和完成它們吧,你將避免沖動,避免極端,避免剛愎自用,避免出爾反爾,避免無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虛,避免消極悲觀,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世界還有些混亂,乃至你一時以為是天塌地陷的時候,在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才好的時候,你至少,你完全能夠?qū)W習,甚至那一切困惑造就的是你學習的迫切、學習的饑渴、學習的針對性與學習的切膚之感。這不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最好時機嗎?在你一時受到誤解、受到打擊、受到歪曲、受到封殺,而你一時又無什么辦法可想,無法改變你的處境的時候,安心學習吧,補課吧,學習你在順利情況下欲學而沒有時間學的那些表面的冷門知識吧,這是天賜的強化學習月或強化學習年的開始,你理應得到更多的學分,取得更高的學位。

生活:最好的“詞典”與“課本”

讀書是學習。學習材料對我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學習維吾爾語,我首先依靠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省(那時自治區(qū)尚未成立)行政干部學校的課本。我從那本課本上學到了字母、發(fā)音、書寫和一些詞一些句子一些對話。另外靠的是《中國語文》雜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期,此期上有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民族研究所朱志寧研究員的一篇文章《維吾爾語簡介》。后一篇文章我讀了不知道有多少遍,學一段,用一段語言,就再從頭翻閱一遍朱先生的文章,就獲得了新的體會。有時聽到維吾爾族農(nóng)民的一種說法,過去沒有聽過,便找出朱文查找,果然有,原來如此!多少語法規(guī)則、變化規(guī)則、發(fā)音規(guī)則、構(gòu)詞規(guī)則、詞匯起源……都是從朱先生的文章里學到的啊!朱先生是我至今沒有見過面的最大恩師之一。當時林彪講學“毛著”要“活學活用,急用先學,帶著問題學,立竿見影……”,說老實話我倒沒有以此法去學習“毛著”,我確實是以此法學習了“朱著”。不是朱德同志的著作,而是朱志寧研究員的“著作”,他的一篇簡介,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是的,學習的方法是書本與實踐的結(jié)合。我常常從根本上去追溯人類的語言是怎么學的。一個嬰兒,不會任何語言,靠的是聽,百次千次萬次地聽,聽了之后就去模仿,開始模仿的時候常常出錯,又是百次千次萬次地實踐之后,就會說了。會聽在前,其次會說,再次才學文字。就是說,學語言一要多聽;二要張口說,要不怕說錯;三要重復,沒完沒了地重復;四要交流,語言的功能在于交流,語言的功能在于生活,一定的語言與一定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一定的語言與不同的人的不同與共同的表情神態(tài)含意聯(lián)系在一起。語言孤立地學不過是一堆符號而已,就符號記符號,太無趣了,所以太難了。語言與生活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學,就變得非常生動非常形象非?;铎`活現(xiàn)多彩多姿。比如維吾爾族人最常說的一個詞“mana”,有的譯成“這里”,有的譯成“給你”,怎么看也難得要領。而生活中一用就明白了,你到供銷社購物,交錢的時候你可以對售貨員說“mana”,意思是:“您瞧,錢在這兒呢,給您吧?!笔圬泦T找零錢時也可以說“mana”,含意如前。你在公共場合找一個人,旁人幫著你找,終于找到了,便說“mana”,意即“就在這里”,不含“給你”之意。幾個人討論問題,眾說紛紜,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起立發(fā)言,幾句話說到了要害,說得大家心服口服,于是紛紛贊嘆地說:“mana!”意思是:“瞧,這才說到了點子上!”或者反過來,你與配偶吵起來了,愈說愈氣,愈說愈離譜,這時對方說:“你給我滾蛋,我再也不要見到你!”于是你大喊“mana”,意即抓住了要點,抓住了對方的要害,對方終于把最最不能說的話說出來了。如此這般,離開了生活,你永遠弄不清它的真實含意。

與“mana”相對應的詞是“kini”,“kini”像是個疑問代詞,你找不著你要找的人時,你可以用“kini”來開始你的詢問,即“kini,某某某哪里去了”。會議一開始,無人發(fā)言,你也可以大講“kini”,即“kini,請發(fā)言啊”。這里的“kini”有誰即誰發(fā)言的意思。你請客吃飯,賓客們坐好了,菜肴也擺好了,主人要說:“kini,請品嘗啊?!币换锶讼铝舜筇锘蛘吖さ鼗蛘哌M入了辦公室,到了開始工作的時間了,于是隊長或者工頭或者老板就說:“kini,我們還不(開始)干活嗎?”這樣,“kini”既有疑問的含意,也有號召的含意。那么“kini”到底怎么講怎么翻譯最合適呢?這是一切字典一切課本都解決不了的?!発ini,有條件的,我們不到維吾爾族兄弟姐妹里邊去學語言嗎?”

英語也是一樣。英語不僅是一種達意符號,也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文化、一種邏輯性、一種生活方式?,F(xiàn)在有所謂逆向英語以及瘋狂英語的教學,只要把有關的商業(yè)性炒作的因素剔除,它所提倡的那種從生活中學、貫耳音、大膽地講大膽地聽大膽地用、錯了也不要緊的精神,那種學英語講英語的自信,那種重視口語的態(tài)度,以及那種學一門外語時的如醉如癡如發(fā)狂的態(tài)度,都是正確的和必要的。

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是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與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過程,是一個文化的過程。你不但學到了語言符號,而且學到了另一族群的心態(tài)、生活方式、禮節(jié)、風習、思維方式、文化的積淀。用我國文學工作上的一個特殊的詞來說,學習語言就是體驗生活、深入生活。

把語言學活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這也是一種觀念一種精神境界。不僅僅在用中學和在學中用,而且到了一定程度,用就是學,學就是用,善學者是不可能嚴格區(qū)分何者為學何者為用的。我們將兒童學話叫作咿呀學語,其實也可以說那是咿呀用語。做任何事情都抱一個學習的態(tài)度,也就是抱一個謹慎負責的態(tài)度、動腦筋的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不斷提高的態(tài)度,一個津津有味、舉一反三、舉重若輕、融會貫通的態(tài)度。這樣,學習態(tài)度與工作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學習精神與工作精神,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就高度結(jié)合起來了。

學無涯思無涯其樂亦無涯

并非僅僅語言學習是這樣,把一門學問看成一群人的生活和勞作的成果,看成一種生活的記錄和方式,看成人的智慧、經(jīng)驗、追求、痛苦和快樂的集中體現(xiàn);把學問的探求與生活的探求結(jié)合起來;把學習的過程當作一個生活的過程;把對于工具理性的追求變成對于一種價值的體認;把奮斗、受苦、奉獻的過程同時當作一個走近真理、享受世界與人生的全部美麗、探知宇宙與生命的全部奧秘的過程,這時候,你的學習與你的生活工作將是怎樣不同啊。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它大體上同樣適合于讀一本長篇小說,讀一本哲學或史學書,甚至是數(shù)學書。它大體上同樣適用于科學實驗科學研究。

沒有比從一本長篇小說里發(fā)現(xiàn)自己熟悉的人性的證明更令人激動的了,從愛情故事里聯(lián)想到自己的或親朋好友的愛情經(jīng)驗(包括某種情感的萌芽未發(fā)展成愛情者);從荒誕不經(jīng)的冒險故事里感受到生命的挑戰(zhàn),傾聽自己的怦然心跳;從作者的大段抒情里感受到人生的激情和難分難解的悲歡;從作家的思考里聯(lián)想到自身的處境與自己的答案。這樣的讀書根本用不著死記硬背與生吞活剝,用不著頭懸梁與錐刺股。

同樣,從理論的論證里可以找出自己的經(jīng)歷與見聞的脈絡,可以撥開思想認識上的迷霧;從一道數(shù)學公式里可以設想到先行智者的嚴密的思維邏輯和追根溯源、反復驗證、達到顛撲不破的境地的過程與樂趣。學習是一種發(fā)現(xiàn),學習是一種探秘,學習就如破案,自然界與人生的秘密隱藏得撲朔迷離,就像不容易一時偵破。而當你從自然、歷史、社會、人生中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隱蔽的真情,從前人的成果中了解了這種真情,你將會像破了一個大案一樣充滿欣喜,欲罷不能!

我敬重苦學者,我更愿意多講學習的樂趣,我特別欣賞米盧的對于“快樂足球”的倡導。只有不可救藥的杠頭(故意鉆牛角尖、攪死理、與人抬杠即強詞辯論者)才會覺得有必要提醒足球教練和運動員光快樂不行,還得苦練??鞓泛涂嗑毷腔パa的,又分別屬于兩個不同層次。從總體上說,學習掌握一種本領,從必然王國一步步進入自由王國,收獲新思想新知識新境界新覺悟新成績,當然是最快樂的事,快樂是成功的表現(xiàn)。而在此過程中是要克服許多困難回應許多挑戰(zhàn)付出大量心血乃至體力的,這當然又極艱苦。這大致與毛澤東論述戰(zhàn)略上藐視戰(zhàn)術(shù)上重視的道理是有共同之處的。戰(zhàn)略上是敢于勝利一定成功的,無須恐懼畏縮;戰(zhàn)術(shù)上是隨時有危險有曲折的,豈可掉以輕心?

學習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建設,從挖地基做起,直到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成功了一片又一片風景。學習是一種精神的漫游,它擴大你的精神空間與容積。學習還是一種對于有限的生命的挑戰(zhàn),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宇宙和時間。不是莊子所說的“殆矣”,而應該是“壯哉”!學習是一種堅持、一種固守、一種節(jié)操、一種免疫功能。在學習中絕對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假冒偽劣,不能裝腔作勢,不能吹牛冒泡,不能糾合起哄,不能拉幫結(jié)伙,也不能奴顏婢膝、奉承討好、媚俗媚雅。學習者,至高至強至清至明復至艱復至樂也。

在宇宙隧道里前行的智慧之燈

即使是最最抽象的哲學與數(shù)學的論述,也體現(xiàn)了智慧的魅力和光輝。智慧有一種自信,有一種雄心,有一種光明,它不承認黑暗,不承認失敗,不承認混亂和無序。理性在宇宙的隧道里按部就班地前行,一步一個腳印。理性頑強地伸展著自身,撥開重重迷霧,打破層層堅冰,照亮了這一部分,又照亮那一部分。在哲學原理數(shù)學原理后邊你會發(fā)現(xiàn)怎樣的智慧與深沉、勇敢與堅韌,還有是怎樣和諧與完滿的美!

人生是有許多快樂的,智慧的運用與智慧的勝利,人生之至樂,人性之至喜。當你冥思苦想人生的一個問題、翻譯上的一個問題、一道數(shù)學證明或作圖題,當你做了幾十幾百次實驗都沒有取得你堅信必然會取得的那個成果的時候,四顧茫茫,杳無蹤跡,上下求索,左右碰壁,奔突疲憊,幾近絕望。突然,你好像得到了一點啟發(fā),這啟發(fā)并非直接,這由頭并非針對,然而你聽到了一聲佛音,你看見了一泓水洼,你聞到了一股香氣,你打了一個噴嚏,有個影子在你眼前一閃,有塊云彩在你頭上的天空一現(xiàn),你忽然明白了,你忽然換了思路,你似乎找到了另一條大路,你才知道,你上來就弄錯了,你誤導了你自己,你走進了死胡同?!翱嗪o邊,回頭是岸”,起死回生,轉(zhuǎn)悲為喜,全在一念,一陣靈光照亮了你的周圍,一條明路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八面來風,春雨滋潤,九重宮闕,豁然貫通,一通百通,一順百順,天光明艷,智光如電,于是得心應手,俯拾即是,勢如破竹,氣如長虹,瀟灑飛揚,意氣風發(fā),渾然一體,無不了悟,這是何等的快樂!

我還要說,智慧是一種美,智慧的品格是清明,是從容,是犀利,是周到,是輕松——舉重若輕;又是嚴肅,是用心,是含蓄,是謙遜,是永遠的微笑,是無言的矜持,是君臨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適與秋水的澄靜,是絕對的不可戰(zhàn)勝、不可屈服。學識也是一種美,學識是高山,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包容,是鯤鵬和參天的大樹,是彌漫無邊的風,是青草和花朵,是永遠的郁郁蔥蔥,是永遠唱不完的歌。愛惜智慧和學識的美麗吧,雖然愚蠢永遠仇視智慧,無知永遠仇視有知,不學無術(shù)永遠仇視學而有識,不明事理永遠仇視讀書明理。還是讓智慧者愛學習者原諒并且?guī)椭切┯薮罒o知而又自以為有兩下子的可憐蟲多多少少地聰明一些再聰明一些,讓仇視智慧的愚人們最終服膺于智慧的光輝之下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