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植集 作者:(魏)曹植


潛志賦

潛大道以游志,希往昔之遐烈。矯貞亮以作矢,當(dāng)苑囿乎藝窟。驅(qū)仁義以為禽,必信中而后發(fā)。退隱身以滅跡,進(jìn)出世而取容。且摧剛而和謀,接處肅以靜恭。亮知榮而守辱,匪天路以焉通。

①從《類聚·人部·隱逸》校。

②“乎藝窟”,郭作“之呈藝”。

③“信中”,郭作“忠信”。

④此句郭作“匪徇天以為通”。

閑居賦

何吾人之介特,去朋匹而無儔。出靡時(shí)以娛志,入無樂以銷憂。何歲月之若騖,復(fù)民生之無常。感陽春之發(fā)節(jié),聊輕駕而遠(yuǎn)翔[1]。登高丘以延企,時(shí)薄暮而起予。仰歸云以載奔,過蘭蕙之長圃。冀芬芳之可服,結(jié)春蘅以延佇。入虛廓之閑館,步生風(fēng)之廣廡。踐密邇之修除,即蔽景之玄宇。翡鳥翔于南枝,玄鶴鳴于北野。青魚躍于東沼,白鳥戲于西渚。遂乃背通谷,對綠波,藉文茵,翳春華。

丹轂更馳,羽騎相過。

①從《類聚·居處部·宅舍》校。王楙《野客叢書》:“曹植、潘岳、庾闡皆有《閑居賦》,其后沈約賦《郊居》,謝靈運(yùn)賦《山居》。以居止為賦,自曹植始。今人但知潘岳有《閑居賦》,而不知潘岳之先已嘗有此賦?!?/p>

②“匹”,郭作“正”。

③“而”,郭作“之”。

④“予”,郭誤“雨”。《類聚》作“予”,是。按:“予”讀如“與”?!对姟贰盎蚋椅暧琛保崱坝辍?、“土”、“戶”;“將伯助予”,韻“雨”、“輔”;“女轉(zhuǎn)棄予”,韻“雨”;“胡寧忍予”,《四月》韻“夏”、“暑”,《云漢》韻“沮”[2]、“所”、“顧”、“助”;“顛倒思予”,韻“顧”,上去為韻。顏師古《匡謬正俗》曰:當(dāng)讀如“與”,不當(dāng)讀如“余”?!对姟贰坝琛毕ひ簟芭c”。案:此賦“起予”,韻“圃”、“佇”、“廡”、“宇”、“野”、“渚”,正合《詩》音,可為江氏《古韻標(biāo)準(zhǔn)》增一旁證。

⑤“過”,郭誤“遇”。

⑥“蘅”,各本作“衡”。

⑦“廓”,郭作“廊”。

⑧“廣”,郭作“高”。

⑨“翡鳥”,各本作“翡翠”?!墩f文》:“翡,赤羽雀也。出郁林?!薄队衿罚骸棒洌拼涠?。”《文選·鷦鷯賦》“孔雀翡翠”注:“《漢書音義》:應(yīng)劭曰:‘雄曰翡,雌曰翠?!懂愇镏尽吩唬骸涑嗌?,大于翠。’顏監(jiān)曰:‘鳥各別異,非雌雄異名也?!笔侵棒洹?、“翠”不必連文。《類聚》作“翡鳥”,是也。

⑩“茵”,郭誤“菌”。

愬寒風(fēng)而開襟

①《文選》潘岳《西征賦》注、沈休文《游沈道士館》詩注。按:“愬”與“溯”通。

愿同衾于寒女

①《文選》郭泰機(jī)《答傅咸》詩注。

慰子賦

彼凡人之相親,小離別而懷戀。況中殤之愛子,乃千秋而不見。入空室而獨(dú)倚,對孤幃而切嘆。痛人亡而物在,心何忍而復(fù)觀。日晼晚而既沒,月代照而舒光。仰列星以至晨,衣沾露而含霜。惟逝者之日遠(yuǎn),愴傷心而絕腸。

①集中有《金瓠哀辭》云:“雖未能言,固已授色知心矣?!薄缎信мo》云:“生于季秋,而終于首夏?!贝似疲骸爸袣??!薄秲x禮》: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必非金瓠、行女也。集中《封二子為公謝恩章》云:“詔書封臣息男苗為高陽鄉(xiāng)公,志為穆鄉(xiāng)公。”后志嗣爵,苗竟無聞,豈“中殤”者即苗耶?本傳但云:“以小子志保家之主也,欲立之?!倍惠d苗名,是史闕也。從《類聚·人部·哀傷》校。

②“孤”,《類聚》作“床”,據(jù)汪本。

敘愁賦并序

時(shí)家二女弟,故漢皇帝聘以為貴人。家母見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賦。曰

嗟妾身之微薄,信未達(dá)乎義方。遭母氏之圣善,奉恩化之彌長。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職于衣裳。承師保之明訓(xùn),誦《六列》之篇章。觀圖象之遺形,竊庶幾乎皇英。委微軀于帝室,充末列于椒房。荷印紱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對床帳而太息,慕二親以增傷。揚(yáng)羅袖而掩涕,起出戶而彷徨。顧堂宇之舊處,悲一別之異鄉(xiāng)。

①從《類聚·人部·愁》校。

②“故”字,撰錄所加,當(dāng)作賦時(shí),不得云“故”也。

③《魏書·武帝紀(jì)》:“建安十八年,天子聘公三女為貴人,少者待年于國。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為皇后。”《陳留王奐紀(jì)》:“景元元年夏六月己未,故漢獻(xiàn)帝夫人節(jié)薨,帝臨于華林園,使使持節(jié)追謚夫人為獻(xiàn)穆皇后。及葬,車服制度皆如漢家故事?!薄逗鬂h書》:“獻(xiàn)穆皇后諱節(jié),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進(jìn)三女憲、節(jié)、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于國。十九年,并拜為貴人。及伏皇后被弒,明年,節(jié)為皇后。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后怒不與。如此數(shù)輩,后乃呼使者入,親數(shù)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莫能仰視。后在位七年。魏氏既立,以后為山陽公夫人。自后四十一年,魏景元元年薨,合葬禪陵,車服禮儀皆依漢制。”《御覽·皇親部》引《續(xù)漢書》:“孝獻(xiàn)曹皇后,丞相魏王操女也,名憲。建安十八年,上納操二女于后宮,皆以為貴人。明年,伏皇后薨,憲為皇后。二十五年,獻(xiàn)帝禪位于魏,憲拜山陽公夫人。”按:陳壽、范蔚宗皆云節(jié)為皇后,司馬彪云憲為皇后,未知孰是。司馬彪《續(xù)漢書》:“曹騰父節(jié),字元偉。”侯康案:“《后漢書·皇后傳》云:‘獻(xiàn)穆曹皇后諱節(jié),魏公操之中女也?!段簳と俚奂o(jì)》云:‘景元元年六月,故漢獻(xiàn)帝夫人節(jié)薨。’若騰父名節(jié),操不應(yīng)復(fù)以名其女。陳少章謂《藝文類聚》引《續(xù)漢書》,曹騰父名萌,與裴注異,恐當(dāng)以裴為正。又考《御覽》一百三十七引《續(xù)漢書》云:‘孝獻(xiàn)皇后名憲。’是不與騰父同名。但《后漢書》又以憲為操長女,節(jié)次女。諸說差互,未知孰是?!本w曾按:曹節(jié)字漢豐,南陽新野人;曹騰字季興,沛國譙人,俱見《后漢書》。騰父萌,以《類聚》所引《續(xù)漢書》為是。騰父即或與南陽字漢豐者同名,操必?zé)o復(fù)以“節(jié)”名女之事,知作“萌”是也。

④《呂氏春秋》:“湯命伊尹作《大護(hù)》[3],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备哒T注:“《大護(hù)》、《晨露》、《九招》、《六列》,皆樂名也。”《晨露》、《九招》、《六列》之樂,蓋《大護(hù)》之樂別曲名也。據(jù)此,《六列》殆猶周之《關(guān)雎》,乃湯時(shí)《房中樂》也。

⑤《錦繡萬花谷續(xù)集》:“劉向《七略別錄》曰:‘臣向與黃門侍郎歆所?!读信畟鳌?,種類相從為七篇,以著禍福榮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畫之于屏風(fēng)?!?/p>

⑥“皇英”,郭作“英皇”。按:《漢書》班婕妤賦云:“美皇英之女虞兮。”《列女傳》:“娥皇為后,女英為妃?!苯韵取盎省焙蟆坝ⅰ敝C,作“英皇”非也。“英”,于良切?!对姟贰邦伻缢从ⅰ保崱靶小?、“翔”、“將”;“美如英”,韻“方”、“桑”、“行”。

⑦“增”,郭本誤“憎”。

【丁評】“故漢”二字史筆;又《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yáng)天惠”,指太祖。“皇佐”二字,凜然臣子之分,皆詩史也。《魏志·蘇則傳》稱,子建為漢帝發(fā)喪悲哭,深為其兄所猜。是其不忘故漢,有隱痛焉。使陳思得嗣建統(tǒng),豈有篡漢之事哉!

愁思賦

四節(jié)更王兮秋氣悲,遙思惝恍兮若有遺。原野蕭條兮煙無依,云高氣靜兮露凝衣。野草變色兮莖葉稀[4],鳴蜩抱木兮雁南飛。西風(fēng)凄悷朝夕臻,扇箑屏棄絺绤捐。歸室解裳兮步庭前,月光照懷兮星依天。居一世兮芳景遷,松喬難慕兮誰能仙?長短命也兮獨(dú)何愆!

①曾慥《類說》:“《紀(jì)異記》:鄴西愁死岡者,本陳思王不為文帝所容,于此悲吟,號‘愁思岡’,訛為‘愁死’?!睆摹额惥邸と瞬俊こ睢沸!!稌n·歲時(shí)部·秋》、《御覽·時(shí)序部·秋》作“曹植《秋思賦》”。

②“秋”,郭誤“愁”。

③“惝”,各本作“倘”[5]。王荊公《與呂望之至八功德水》詩李璧注引曹植《愁思賦》:“遙思惝恍兮若有遺?!薄队[》同。

④《御覽》無此句。

⑤“衣”,郭作“璣”。“兮”字,《御覽》無,《類聚》有。

⑥《書鈔》“云高”句、“鳴蜩”句作《秋思賦》。

⑦“悷”,郎計(jì)切。

⑧據(jù)《御覽》補(bǔ)。

⑨“短”,郭作“壽”。

九愁賦

嗟離思之難忘,心慘毒而含哀。踐南畿之末境,超引領(lǐng)之徘徊。眷浮云以太息,顧攀登而無階。匪徇榮而愉樂,信舊都之可懷。恨時(shí)王之謬聽,受奸枉之虛辭。揚(yáng)天威以臨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顧,心懷愁而荒悴。念先寵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雖危亡之不豫,亮無遠(yuǎn)之君心。刈桂蘭而秣馬,舍余車于西林。愿接翼于歸鴻,羌高飛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向一絕而不還。傷時(shí)俗之趨險(xiǎn),獨(dú)惆悵而長愁。感龍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竄江介之曠野,獨(dú)渺渺而泛舟。思孤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豈天監(jiān)之孔明,將時(shí)運(yùn)之無常。謂內(nèi)思而自策,算乃昔之愆殃。以忠言而見黜,信無負(fù)于時(shí)王。俗參差而不齊,豈毀譽(yù)之可同?競昏瞀以營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朋黨而妒賢,俾予濟(jì)乎長江。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繼懷,怛慘慘而情悗。曠年載而不回,長去君乎悠遠(yuǎn)。御飛龍之蜿蜒,揚(yáng)翠霓之華旌。絕九霄而高騖,飄弭節(jié)于天庭。披輕云而下觀,覽九土之殊形。顧南郢之邦壤,咸蕪穢而倚傾。驂盤桓而讓路,仰御驤以悲鳴。紓予袂而收涕,仆夫感以失聲。履先王之正路,豈淫徑之可遵。

知犯君之招咎,恥干媚而求親。顧旋復(fù)之無軏,長自棄于遐濱。與麋鹿而為群,宿林藪之葳蓁。野蕭條而極望,曠千里而無人。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終身?寧作清水之污泥,不為濁路之飛塵。踐蹊徑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見失群之離獸,覿偏棲之孤禽。懷憤激以切痛,若回刃之在心。愁戚戚其無為,游綠林而逍遙。臨白水以悲嘯,猨驚聽而失條。亮無怨而棄逐,乃余行之所招。

①此篇擬《楚辭》,與《九嘆》、《九思》等同,蓋假靈均以寄慨?!稘h藝文志》云“屈原賦”,思王亦稱賦也。“野蕭條以極望”六句與《九詠》相同,本是一文,而傳寫異名耳。唐人類書所載諸賦多刪截,此篇文字較多,亦非完本。從《類聚·人部·愁》校。

②“眷”,郭誤“卷”,張炎作“睠”。

③“顧”,《類聚》作“愿”,據(jù)注本。

④郭作“亮無遠(yuǎn)君之心”。

⑤“舍”,郭誤“含”。

⑥“羌”,郭作“嗟”。

⑦“向”,郭作“響”。案:“向”與“響”通?!兑住は缔o》:“其受命也如向?!薄肚皾h書·賈山傳》:“天下向應(yīng)?!?/p>

⑧“惆悵”,各本作“悵望”。

⑨“泛”,郭作“沉”。

⑩“愍”,郭作“改”。

“怛”,郭作“惟”?!皭帯保瑥堁鬃鳌巴怼?,注:“一作‘怛慘慘而情悗’?!薄额惥邸纷鳌巴臁保?dāng)是“悗”字之誤。《玉篇》:“悗,惑也?!?/p>

張炎注云:“‘年’,一作‘十’?!?/p>

“霓”,郭作“電”。

“傾”,各本誤“頓”。

“讓路”,郭作“思服”。

“紓”,郭作“行”,張溥誤“紆”,今從《類聚》。“收”,郭作“長”。

“干”,郭作“于”。

“軏”,《類聚》作“軌”。

六句與《九詠》篇同?!拔邸保鳌俺痢?。

“徑”,各本作“隧”。

“若”,郭誤“苦”;“刃”誤“忍”。按:“若回刃”者,猶陸云所云“肝懷如割”是也。

“而”,郭作“以”。

【丁評】楚騷之遺,風(fēng)人之旨。〇托體楚騷,而同姓見疏,其志同,其怨亦同也。文辭凄咽深婉,何減靈均。〇正則之旨,如見其心。

娛賓賦

感夏日之炎景兮,游曲觀之清涼。遂衎賓而高會兮,丹幃曄以四張。辦中廚之豐膳兮,作齊鄭之妍倡。文人騁其妙說兮,飛輕翰而成章。談在昔之清風(fēng)兮,總賢圣之紀(jì)綱。欣公子之高義兮,德芬芳其若蘭。揚(yáng)仁恩于白屋兮,逾周公之棄餐。聽仁風(fēng)而忘憂兮,美酒清而肴甘。

①此鄴中西園娛賓之作。“公子”指子桓也。從《初學(xué)記·禮部·饗宴》校。

②二句據(jù)《初學(xué)記·帝戚部·王》“曲觀”注補(bǔ)。

③《初學(xué)記》無“兮”字。

④《初學(xué)記》無“兮”字。

⑤“而”,郭作“以”。

⑥“甘”,郭誤“干”。

愍志賦并序

或人有好鄰人之女者,時(shí)無良媒,禮不成焉。彼女遂行適人。有言之于余者,余心感焉,乃作賦曰:

妾穢宗之陋女,蒙日月之馀暉。委薄軀于貴戚,奉公子之裳衣。竊托音于往昔,乞來者之不從。思同游而無路,情壅隔而靡通。哀莫哀于永絕,悲莫悲于生離。豈良時(shí)之難俟,痛予質(zhì)之日虧。登高樓以臨下,望所歡之攸居。去君子之清宇,歸小人之蓬廬。欲輕飛以從之,迫禮防之我拘。

①從《類聚·人部·別》校。

②“媒”,徐作“謀”。

③四句據(jù)《書鈔·禮儀部·婚姻》補(bǔ)。

④“乞”,郭作“迄”;“者”作“春”。

⑤“拘”,郭誤“居”。

歸思賦

背故鄉(xiāng)而遷徂,將遙憩乎北濱。經(jīng)平常之舊居,感荒壞而莫振。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嗟喬木之無陰,處原野其何為?信樂土之足慕,忽并日而載馳。

①子桓《臨渦賦序》云:“建安十八年至譙,余兄弟從上拜墳?!贝速x云“故鄉(xiāng)”,亦指譙也。從《類聚·人部·別》校。

②言去譙郡而北歸也?!氨薄?,郭誤“他”。

③“而”,郭作“之”。

靜思賦

夫何美女之嫻妖,紅顏曄而流光。卓特出而無匹,呈才好其莫當(dāng)。性通暢以聰惠[6],行孊密而妍詳。蔭高岑以翳日,臨綠水之清流。秋風(fēng)起于中林,離鳥鳴而相求。愁慘慘兮增傷悲,予安能乎淹流?

①從《類聚·人部·美婦人》校。

②“嫻妖”,郭作“爛妖”。

③“兮”,郭作“以”。

④“流”,各本作“留”。案:“流”與“留”通?!对姟贰傲麟x之子”,《爾雅注》作“留離”?!昂酢?,郭作“以”[7]。

慰情賦

黃初八年正月雨,而北風(fēng)飄寒,園果墮冰,枝干摧折。

①《書鈔》原本《歲時(shí)部·寒》。嚴(yán)可均云:“‘八年’,當(dāng)是‘六年’?!?/p>

宴樂賦

烏鳥起舞,鳳皇吹笙[8]。

①《書鈔·樂部·笙》。

神龜歌舞異俗[9],猨戲索上尋橦。

①《書鈔·樂部·倡優(yōu)》[10]

感時(shí)賦

惟淫雨之永降,曠三旬而未晞[11]。

①《文選》鮑明遠(yuǎn)《苦熱行》注。

悲命賦

哀魂靈之飛揚(yáng)。

①《文選》江文通《別賦》注。

思?xì)w賦

何層云之沉結(jié)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累注兮,心憤悁以凄毒

①吳棫《韻補(bǔ)·五質(zhì)》“毒,痛也”引曹植《思?xì)w賦》。

[1] “聊”,原誤作“聯(lián)”,據(jù)《藝文類聚》及各本曹集改。

[2] “沮”,原誤作“阻”,據(jù)《詩經(jīng)》改。

[3] “護(hù)”,原誤作“濩”,據(jù)《呂氏春秋》改。

[4] “草”,原誤作“莫”,據(jù)《藝文類聚》及各本曹集改。

[5] “各本”上,原衍“徐”,據(jù)文意刪。

[6] “惠”,原誤作“慧”,據(jù)《藝文類聚》及各本曹集改。

[7] “‘乎’,郭作‘以’”,原誤作“‘以’,郭作‘乎’”,據(jù)郭云鵬本曹集改。

[8] “鳳”,原誤作“風(fēng)”,據(jù)《北堂書鈔》改。

[9] “俗”,原誤作“容”,據(jù)《北堂書鈔》改。

[10] “部”,原誤作“郭”,據(jù)《北堂書鈔》改。

[11] “晞”,原誤作“歸”,據(jù)《文選》李善注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