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名人簡介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1452年4月15日,列奧納多·達·芬奇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小鎮(zhèn)降生。孩童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喜歡歌唱和繪畫,擅長演奏七弦琴和長笛,有“繪畫神童”的美稱。
14歲時,達·芬奇被父親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維洛基奧,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造型藝術。在這里,達·芬奇結識了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20歲時,達·芬奇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在其師《耶穌受洗》圖中,達·芬奇雖然只畫了一個天使,卻立刻嶄露頭角,一時好評如潮。8年后,他開辦了個人畫室,創(chuàng)作的作品已經明顯超越了老師和當時的同輩。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創(chuàng)作進入了高潮期,開創(chuàng)了屬于他自己的米蘭時代,《最后的晚餐》便是他在這一時期的最負盛名之作。
盡管如此,達·芬奇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他的一生可謂顛沛流離,直到晚年才在法國定居下來。
沒過多久,這位藝術大師即與世長辭了,終年67歲。
成就與貢獻
達·芬奇在繪畫方面的杰出貢獻是世人皆知的。他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chuàng)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
壁畫《最后的晚餐》《安加利之戰(zhàn)》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中的三大杰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也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此外,達·芬奇還致力于科學研究,他在天文、物理、醫(yī)學、建筑、軍事、水利方面均有建樹,表現出非凡的才能。
地位與影響
達·芬奇被后世認為是天才,他一方面熱心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對自然科學進行探索。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成就最高的三位。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后的第二次高峰,繪畫方面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則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yōu)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如是說。達·芬奇無疑是人類有史以來僅有的杰出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