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序
中國近來有一種新的傾向,這是一個重要的運動,就是青年學者底對于本國的熱心探討。上一世代,他們的父老中之前進分子,對于本國底現(xiàn)狀,已騷然懷觖望。他們受了環(huán)境的激動,憬然自覺;中國倘墨守歷來底故轍,真不足以當危險而帶挑戰(zhàn)性的西方現(xiàn)代文明之敵手。我的所謂現(xiàn)代文明,指政治的倒不如指經(jīng)濟的、教育的和軍事的變動底重要。這一輩父老,當代中國青年底父執(zhí),是真正的革命分子。他們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權,他們用不可思議的速度更易了教育制度,他們用不屈不撓的精神,計劃并建立了現(xiàn)代的共和政體?;实劢y(tǒng)治下底守舊政府從未能如此迅速以完成這樣偉大的變革在這樣偉大的一個國家!
現(xiàn)代的中國知識青年,就生長于這個大變革的社會環(huán)境里頭,那時父兄們吸收了孔教的學說,習誦著孔教經(jīng)書而卻舉叛旗以反抗之。于是新時代各種學說乘時而興,紛紜雜糅,幾乎扯碎了青年們底脆弱的心靈。他們被灌輸一些科學知識,又被灌輸一些耶穌教義,又被灌輸一些無神論,又被灌輸一些自由戀愛,又來一些共產(chǎn)主義,又來一些西洋哲學,又來一些現(xiàn)代軍國主義,實實在在什么都灌輸一些。側身于頑固而守舊的大眾之間,青年知識分子卻受了各種極端的教育。精神上和物質上一樣,中國乃被動地鑄下了一大漏洞,做一個譬喻來說,他們乃從舊式的公路階段一躍而到了航空時代。這個漏洞未免太大了,心智之力不足以補苴之。他們的靈魂乃迷惘而錯失于這種矛盾里面了。
這個缺陷的第一結果是產(chǎn)生一批青年,男女二性都包括在內,但主要的是男性,他們老老實實不知道怎樣自存于自己的國家里頭,或生存于他們的國家所滯留著的一個時代中,他們大部分系留學外洋,以致忘卻了他們自己的民族底實際。這些游移不定的青年,自然很容易接受許多革命領袖的宣傳,認為所謂中國之落伍,乃出于外國的政治和物質底勢力伸入之緣故,中國底守舊,卻把世界拿來做了替罪羔羊。倘不承認中國自身前進之遲緩,那很容易大聲疾呼:倘非外國的侵略,中國在物質條件上早已跟列強并駕齊驅了呢。
這樣的結果,便是一種新的革命情緒。后來果真解脫了兩樁束縛,那是治外法權和協(xié)定關稅。可是解脫以后沒有明顯的變遷足以表明改革底良果。事實了然,向之為弱點者依然為弱點,而此等弱點又生而存在于人民底觀念中。舉例以明之,一個革命領袖往往當他地位一旦鞏固,即變成保守而腐敗起來,不殊于舊式的官僚,別種史實,其情形亦復如是。中國具有如許誠實而智慧之青年,豈竟忽略了這個實情。要知中國歷來之時局變動,實與外國不甚相干,而過去倘有甚何關系,亦很容易阻止而免除之,只消中國能及早減少一些惰性,而她的領袖減少一些顢頇的自私心理。
于是繼之以一個失望而狂熱的時期,因而增加理想的崇拜西洋熱度。列強的發(fā)皇強盛,覺得是科學發(fā)達的直接結果。這是一個幼稚的復雜心理蔓延的時機,愛國青年乃分趨二途:其一抑郁沮喪于國家之現(xiàn)狀,其一則欲掩蓋其實況于外人。關于他們的國是問題,卒無真理可得。他們于是懷恨而又艷羨外人。
倘西洋能繼續(xù)其繁榮而保持和平,中國人的心理又將若何,殊不易言。不過西洋卻未能如此順利持續(xù),也就夠了!中國人好像狠著勁兒地欣賞世界大戰(zhàn)之爆發(fā),企業(yè)繁榮之崩潰、不景氣,以及科學家嘗試挽救此等厄運之失敗,時而感到滿足,他們于是說,中國畢竟還是不壞。然而在我們眼前,分明各處都是饑荒,遍地都有土匪,彼此彼此,誰也沒有比誰好了些,照這樣說來,或許古代中國倒是不錯的,不妨追溯前代,看看中國的古代哲理如何。至少它教導了人民以恬澹、知足、樂天的德行,它教導人民享受少量的物質倘不得較大者,它調整了人生而奠定了相當?shù)姆€(wěn)健與安全的基石。近來西方研究中國問題之興趣,以及有些西方學者之羨慕中國型生活底穩(wěn)健,欣賞中國藝術哲學底高明,益使中國青年堅其自信之心。
今日所顯現(xiàn)的結局,則又為古代經(jīng)典格言的反復重演,父老吃了酸果,致令兒孫為之齒軟。少年中國已經(jīng)厭倦于父兄的革命熱情,方且退而有復古之傾向,看了他們勉為十足純粹中國人的不自然底決心,樣子很是有趣;他們要吃中國的土產(chǎn),穿中國的土布,而服行中國原來的生活習慣。中國有許多歐化青年今日欲行重返純粹中國式生活,差不多是一種流行的時髦風尚而為外觀的,恰如當初他們的父輩嗜尚西裝革履、刀叉大餐而欲往哈佛大學留學,這些現(xiàn)代青年曾經(jīng)長期地穿過西裝、吃過西餐,而且曾經(jīng)留學過哈佛,又精通英國文學遠勝于本國語言,現(xiàn)在他們對于這一切都感到頭痛,而欲重返其遠祖的懷抱。
這個傾向各方面都流露著,不限于服飾和禮俗的外觀。所見于藝術與文學者當遠為重要。好像幾年前中國新小說的題材,大多描寫些戀愛問題,半西洋式的男女奸情,家庭革命,全部的調子是類乎病態(tài)的,絕非適合于中國底國情。藝術和其他文學所表現(xiàn)的內容有過之無不及。但健全狀態(tài)終于漸漸抬頭了,這是出于樸素的平民生活的健全性。知識青年開始發(fā)掘自己的群眾的內容了。他們開始明了小市鎮(zhèn)中的生活,農村里的生活,才是中國的真實而原來的生活。這種生活,欣幸地尚未沾染駁雜的摩登習氣而能保持她純潔健全的天真。他們乃開始感到欣慰,知道自己的民族尚有此偉大而結實的基礎,因而熱情地轉向這一條路線以求新的靈感。這對于他們是新穎的。它是怡情的、幽默的、值得保有的,總之,是純粹中國的。
他們底達到這個新的觀點曾獲取旁人的協(xié)助。我想他們倘踽踽獨行而無所憑借,不會有這么優(yōu)美的成績,而相助他們的便是歐美。我們西洋人不獨消極地襄助他們,呈露我們的文化的一種崩潰趨勢;我們卻積極地示以我們的根本生活力之傾向。歐美對于各種普羅運動的熱情,已使少年中國想起他們自己的普羅群眾,從而探討本國人民的非常的美質,這些人民的生活,尚保持著他們固有的純潔生活而不受世界騷攘之牽動。自然,每當困惱俶擾之際,這樣的安穩(wěn)恬靜將有力地上達于知識分子。
不過我們西方人倘要等待這些新興文藝的作家技巧成熟而能清晰正確地說明中國,怕需要長長的等待一下子——怕不是我們這一世所能等待的了。可喜尚有少數(shù)作家例外,他們的精神偉大足以保持其純潔而不致迷茫于時代的紛擾中。利用歷代積累的學識、幽默足以觀察人生的本來面目;精明足以了解自己的文化,更能了解別人的文化;智慧足以選擇他們原來固有的而為純粹真實的事物。我盼望了長久,這少數(shù)作家中或有一位替我們寫一本中國的自我說明,它必須要是一本有真價值的書,浸滿以本國人民的根本精神。屢次我翻開這一類著作,初時總是注滿了熱情和希望,但終于失望地掩卻了它,因為它是不真實的,是夸張的,蓋由于太殷勤以辯護那些偉大而毋庸辯護的特點。它是專為對外人作宣傳而寫的,所以不稱于中國底真價值。
一本闡述中國的著作,它的價值足以當?shù)闷痍U述中國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點毛病。它必須坦白而無愧,因為真實的中國人是宏偉的人民。宏偉足以坦白而稱無愧于其生活言行;它必須敏慧而明達,因為中國人的彼此內心的靈悟,敏慧明達過于其他民族;它必須是幽默的,因為幽默是中國人民天生的根性,這機敏、愉快、慈和的根性是基于慘愁的經(jīng)歷和樂天的觀念而產(chǎn)生的;它必須用流利恰當而美麗的詞句來表現(xiàn),因為中國人常重視精細和恰當?shù)拿?。只有中國人才能寫這么一本書??墒俏也幻庥窒耄壕褪侵袊撕孟褚策€沒有能寫這么一本書者。因為去尋找一位現(xiàn)代英語著作的中國作家而不致跟本國人民隔膜太遠有若異國人然,而同時又須立于客觀的地位,其客觀的程度足以領悟全部人民的旨趣,這樣的人才,不是輕易找得到的。
可是出乎不意,與歷來的偉大著作的出世一樣,《吾國與吾民》不期而出世了。它滿足了我們一切熱望的要求,它是忠實的,毫不隱瞞一切真情。它的筆墨是那樣的豪放瑰麗,巍巍乎,煥煥乎,幽默而優(yōu)美,嚴肅而愉悅。對于古往今來,都有透徹的了解與體會。我想這一本書是歷來有關中國的著作中最忠實、最巨麗、最完備、最重要底成績。尤可寶貴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國人、一位現(xiàn)代作家,他的根蒂鞏固地深植于往昔,而豐富的鮮花開于今代。
賽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