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彩插
中國工程院院士關橋
關橋北京匯文中學畢業(yè)(1952年)
關橋留學蘇聯(lián)(1956年)
關橋參加工作(1959年)
關橋畢業(yè)回國前夕與陳麗芳在莫斯科合影(1959年2月)
父親關慰祖、母親趙云章合影(1961年)
全家福父親關慰祖,母親趙云章,關美第(后右一),關橋(后中),關堰(后左二),關敦(后右二),關燁第(后左一),關柱(前中)
母親趙云章1954年當選北京市東單區(qū)人大代表
關橋與妻子陳麗芳和兒子關大立周歲時合影(1969年)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焊接專業(yè)中國留學生關橋(中),吳祖乾(右),林瑞麟(左)(1958年)
關橋在校園中的包曼塑像前(1958年)
中國留學生在莫斯科紅場歷史博物館前(1958年)(由左向右:劉泉清、呂文濤、關橋、陳麗芳、林瑞麟、吳祖乾)
關橋、陳麗芳在校牌前(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1958年)
關橋的姐弟妹六家人合影(1999年春節(jié))
關橋一家人:妻子陳麗芳(左二)、兒子關大立(右一)、兒媳王燕(右二)、孫子關彥松(中)
1989年7月,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校友與關橋等人在歐美同學會大院會見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原院長格·阿·尼古拉耶夫院士(關橋的研究生導師)
關橋與夫人陳麗芳在鏡泊湖(2003年8月)
1991年,關橋榮獲“航空金獎”
1989年,關橋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9年,關橋榮獲國際焊接學會(IIW)終身成就獎——Y. ARATA獎
2010年,關橋榮獲烏克蘭三級功勛勛章
1996年1月29日,人民大會堂,全國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大會,關橋(左五)和他的科研團隊榮獲國家發(fā)明獎二等獎。獲獎項目:薄殼結構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方法及其裝置
采用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技術效果對比:上面:鋁合金1.6毫米薄板試件,常規(guī)焊后失穩(wěn)翹曲變形嚴重,采用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方法,焊后無變形,平整如初下面:不銹鋼1.6毫米薄板試件,常規(guī)焊后失穩(wěn)翹曲變形嚴重,采用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方法,焊后無變形,平整如初
1984年,關橋(中)和研究生郭德倫(左)、曹陽(右)討論焊接熱應變云紋測試技術試驗方案
1996年,關橋(前)和研究生張崇顯(后)討論采用“熱源—熱沉”局域熱拉伸效應實現(xiàn)低應力無變形焊接
2006年4月20日,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宋?。ㄗ蠖⒃洪L徐匡迪(右二)、王淀佐副院長等一行視察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625所),觀看攪拌摩檫焊接試驗,郭恩明所長(右一)介紹試驗情況
1997年7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左一)與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馬頌德(右一)視察625所“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關橋(右二)介紹電子束焊接噴氣發(fā)動機壓氣機轉子部件
1995年11月16日,國防科工委朱光亞主任(前右四)在中國航空工業(yè)總公司張彥仲總工程師(前右五)陪同下,視察625所“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2010年6月2日,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常委擴大會上,自左向右:周濟院長、張彥仲學部主任、王永志(第三屆學部主任)、關橋(第二屆學部主任)
2010年9月28日,關橋在中國工程院前庭
2007年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關橋為科技界委員
1994年9月4日,國際焊接學會(IIW)第47屆年會在北京開幕,鄒家華副總理出席并致辭,會前關橋向鄒家華介紹貴賓
1995年6月11日,關橋作為國際焊接學會(IIW)副主席出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IIW全體會員國理事會,在主席臺上與IIW主席Timerman(左二)和IIW祕書長J. Hicks(左一)等合影
2000年7月9日,意大利佛羅倫薩,在國際焊接學會(IIW)第53屆年會開幕式上,IIW秘書長Bramat先生(中)介紹了關橋的成就與貢獻,IIW主席Braithwaite先生(左)授予關橋IIW終身成就獎(Y. ARATA獎),隨后關橋發(fā)表即席感言
2005年6月22日,在劍橋·安賓屯舉行的英國焊接研究所(TWI)年會上,TWI理事會主席曼徹斯特大學Burdekin教授授予關橋TWI最高獎——布魯克獎章
1987年5月31日,英國焊接研究所所長A.A.Wells博士邀請關橋去Woolsthorpe Mason牛頓出生地參觀,在牛頓故居前合影
2010年11月10日,烏克蘭駐華大使尤里·科斯堅科代表總統(tǒng)授予關橋院士烏克蘭功勛勛章。儀式結束后合影留念,出席儀式的有: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高建設副總經(jīng)理(右八)、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李培根教授(左五)、基礎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曉紅教授(左四)、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宋天虎教授(右六)、625所所長張軍教授(右七)、625所黨委書記王小平教授(左三)等
1998年11月27日,在烏克蘭基輔巴頓焊接研究所,在慶祝鮑里斯.巴頓80壽辰召開的“21世紀的焊接與相關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后,鮑里斯·巴頓所長(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長)接見關橋,商討進一步發(fā)展烏中雙邊科技合作關系
“高能束流加工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年會,關橋(前左四)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有徐濱士院士(前右四),吳承康院士(前左三)和馮誠研究員(后右四)
2010年4月6日,張軍所長(右五)向德國阿亨大學Ulrich Dilthey教授(中)頒發(fā)聘書,受聘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榮譽顧問教授。出席儀式的有Dilthey夫人(左五),關橋(左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