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峽傳聲

魚麗之宴 作者:木心 著


海峽傳聲

答臺灣《聯(lián)合文學》編者問

一九八四年臺灣《聯(lián)合文學》創(chuàng)刊號特設(shè)“作家專卷”,題名“木心·一個文學的魯濱遜”,編者導(dǎo)言:

經(jīng)由“聯(lián)副”,木心在國內(nèi)文壇一出現(xiàn),即以迥然絕塵、拒斥流俗的風格,引起廣大讀者強烈注目,人人爭問:“木心是誰?”為這一陣襲來的文學狂飆感到好奇。

身逢動亂,木心的經(jīng)歷不平凡,成就也不平凡。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他始終堅持自我的生活理念、文學立場,像在一座孤島上一樣,不間斷地從事創(chuàng)作。因此所謂“文學魯濱遜”之說,實深含傲然雄視之情。

面對這樣一位作家,《聯(lián)合文學》滿懷驚喜。經(jīng)過長達三個月時間的籌劃和聯(lián)系,終于集木心小傳、著作一覽、木心答客問及其散文新作四帖等而成此一專卷。本卷合融木心人生觀照、藝術(shù)風情,是國內(nèi)首度最完整的呈現(xiàn)。

——摘自《聯(lián)合文學》創(chuàng)刊號

問:從今年四月您在“聯(lián)副”發(fā)表一九六六年后第一篇作品以來,短短幾個月,已經(jīng)引起國內(nèi)文壇及讀者的轟動,人人爭問:“木心是誰?”可否請您介紹一下“木心這個人”?


答:當有人問:

“木心是誰?”

我的本能反應(yīng)是:

“哪一個木心?”

福樓拜先生的教誨言猶在耳:

“呈顯藝術(shù),退隱藝術(shù)家?!?/p>

文稿上具名的“木心”,稿費支票背面簽字的“木心”,是兩個“木心”。

孟德斯鳩自稱波斯人,梅里美自稱葡萄牙人,司湯達自稱米蘭人,都是為了文學上之必要,法國文學家似乎始終不失“古典精神”。那么,我是丹麥人,《皇帝的新衣》中的那個小孩。

在遠遠的前代,藝術(shù)家在藝術(shù)品上是不具名的。藝術(shù)品一件件完成,藝術(shù)家一個個消失了。

癡心而明哲,明哲而癡心。唯其癡心,再不明哲就要燒焦了,因為明哲,沒有這點癡心豈不凍死在雪山上。

那個在稿費支票背面簽字的木心為那個在文稿上具名的木心先作這一點點介紹。

*

問:我們知道您八歲開始習畫,什么時候開始寫作?以何種文字發(fā)表?是否結(jié)集,有無計劃出版?


答:小學時代,我的作文還真不錯,我說:“姐姐,幫我開個頭!”姐姐便執(zhí)筆破了題,我說:“你這樣寫,叫我怎樣接得下去呢?”姐姐嗔道:“真笨……”她承之轉(zhuǎn)之,全文已得四分之三。我說:“唉,最后的感想最難了!”“有什么難?!彼肿焦P瑟瑟草就扔給我,我趕快稱贊:“姐姐真聰明!”看到她的笑容,便知下次求她再寫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不上學。家庭教師,當堂交卷,苦苦混到十四歲,明里五絕七律四六駢儷,暗底寫起白話新體詩來,第一首是這樣:

時間是鉛筆,

在我心版上寫許多字。

時間是橡皮,

把字揩去了。

那拿鉛筆又拿橡皮的手是誰的手?

誰的手。

從此天天寫,枕邊放著鉛筆,睡也快睡著了,句子一閃一閃,黑暗中摸著筆,在墻上畫,早晨一醒便搜看,歪歪斜斜,總算沒逃掉,例如:

天空有一堆

無人游戲的玩具,于是只好

自己游戲著

在游戲著,

在被游戲著。

又如:

畫一座琪花瑤草的無人島,

畫許多白帆向它飄

這也是膏筆的圓謊么

漸漸積多了,在嘉興、湖州、杭州、上海的報刊上發(fā)表。記得有次寄出稿件后,卜了一簽——“小鳥欲高飛,雖飛亦不遠,非關(guān)氣力微,毛羽未豐滿?!焙脜柡?!上帝挖苦我,我不再寫詩而專心畫圖了。

一九四九年,已非小鳥了,卻是鎩羽西湖,因病得閑,閉門重讀莎士比亞全集,覺得從前沒有讀過似的,覺得哈姆雷特是我兄弟似的,覺得哈姆雷特與唐吉訶德是天然的對比,覺得屠格涅夫只限于作“智”與“德”的區(qū)別,貶褒失誤,偏于自責。我便接手這樁文學公案,把它擴大了——自由主義的,希臘思潮的,如“哈姆雷特”。極權(quán)主義的,希伯來思潮的,如“唐吉訶德”。一是明智的懷疑,一是專橫的信仰,一重現(xiàn)世、快樂、審美,一重未來、苦行、義務(wù)。彼此消長起伏,居然從古到今勢不兩立。因為我年輕無知,才會真的寫了一本“哈姆雷特泛論”。從此,就此,一篇篇寫下去。某日獨游靈隱寺,又拔了一簽:“春花秋月自勞神,成得事來反誤身,任憑豪奪與智取,蒼天不福有心人。”——這次可不是挖苦而是警告了。

從十四歲寫到二十二歲,近十年。假如我明哲,就該“絕筆”。假如我有法國蘭波之才,已臻不朽。但是我什么也沒有,只有癡心一片,還是埋頭苦寫。結(jié)集呢,結(jié)了,到六十年代“浩劫”前夕正好二十本,讀者呢,與施耐庵生前差不多,約十人。出版嗎,二十集手抄精裝本全被沒收了?!皣L著文章自娛”結(jié)果是“嘗著文章自誤”,因為“頗示己志”啊,接下來就非“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不可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