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登政壇 敢作敢為
一 不畏權(quán)勢,忠于職守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地方推舉為孝廉。孝、廉原是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后來合稱孝廉。有了孝廉的資格,就可以做官了。
開始時曹操被任命為郎(帝王侍從官的總稱),接著由尚書右丞、京兆尹(相當于郡太守)司馬防(司馬懿父親)推薦,出任洛陽北部尉,正式走上仕途。
洛陽是東漢的首都,屬于大的縣城,負責查禁盜賊維持治安的尉(相當于縣尉)不止一人,分部管理。洛陽北部尉負責洛陽北部地區(qū)的治安工作,可以說是京城北區(qū)的警備隊長。由于洛陽是在皇帝腳下,權(quán)貴又多,管好治安是件重要工作,當然也是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
當時京城地區(qū)的治安情況很不好,經(jīng)常有驚變的事情發(fā)生,為了保證皇帝和高層統(tǒng)治者們的安寧,當時政府規(guī)定了京城地區(qū)嚴格的治安條例。曹操上任后,為了把治安工作搞好,忠于職守,將自己管轄的四道城門修繕完好,并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掛在城門的兩邊。然后申明禁令,凡是違反治安條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豪紳權(quán)貴,一律用五色棒打死。這樣一來還真的起作用了,在一段時間內(nèi)治安情況良好,無人敢于違犯。
過了幾個月之后,一件棘手的事情發(fā)生了?;鹿馘看T的叔父,仗著他侄兒的權(quán)勢,根本沒把這芝麻大的官曹操放在眼里。一天他違禁夜行,曹操手下的人把他拿住交給曹操處理。曹操喝問說:“你是何人?為什么違犯禁令夜間出行?”回答說:“我姓蹇,宮中的蹇碩是我的侄子?!辈懿俾牶螅瑲獾没鹈叭?,又喝道:“夜間出行,違犯禁令,當受重罰,你知道不?”回答說:“我有急事才出來。禁令是為了防止變亂,像我這樣的人,哪能有作亂之理?你不應當處罰我?!辈懿僬f:“我不管是什么人,只要違犯了禁令就要制裁,徇私枉法的事我是不能干的?!苯又惆阉旱匠情T處,當著群眾的面,宣布了他的罪行。然后毫不留情地用五色棒把他活活打死。這一來,起了殺一儆百的作用,此后,洛陽城的治安情況比以前好多了。
這件事轟動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老百姓都稱贊曹操不畏權(quán)勢、堅決執(zhí)法的行動。當然也觸動了漢靈帝身邊那些被寵信的宦官,蹇碩對曹操就恨之入骨。但由于曹操是按照治安條例辦事,輿論又多是贊揚曹操的。蹇碩欲傷害曹操可又抓不著把柄,只好慫恿有關(guān)部門把曹操升為頓丘縣令,使其離開京城。
曹操對自己初登仕途所取得的這一成功,一直不能忘懷。后來在他當了魏王之后,還特地把推薦他做洛陽北部尉的司馬防(字建公)請到鄴城來,設(shè)宴款待。在暢飲抒懷時,開玩笑地說:“建公老先生,您看我還可以去做尉嗎?”司馬防巧妙地回答說:“當時我推舉大王時,大王正適合做尉啊!”曹操聽了哈哈大笑。
熹平六年(177),曹操離開京城洛陽,去頓丘做縣令。這次做縣令的時間不長,卻也有些作為。后來曹操帶兵南征孫權(quán),臨行前勉勵他兒子曹植說:“我過去任頓丘令時,年齡才二十三歲?;叵氘敃r的所作所為,無悔于今天。”這說明曹操在頓丘令任職期間,時間雖不長,對自己的表現(xiàn)與作為還是很滿意的。
曹操出任頓丘令不久,就被朝廷召回任為議郎。議郎的職務是顧問應對,可參與時政的議論。議郎屬于閑職官,沒有具體工作,沒有實權(quán)。次年,即光和元年(178),他因事受牽連被免去官職。
原來這一年,漢靈帝聽信宦官的誣陷,廢掉了宋皇后,宋皇后的父親宋酆及其幾個兄弟被殺死。曹操的堂妹夫宋奇(強侯),因是宋皇后的同宗也被殺?;鹿賯儾讹L捉影,把曹操也牽連上了,因此將其免官。
曹操被免官后,不愿在洛陽閑居,便回到家鄉(xiāng)譙縣居住,還娶了歌伎卞氏為妻(后來為曹操王后)。
光和三年(180)六月,靈帝詔令公卿推薦通曉《尚書》、《毛詩》、《左傳春秋》和《穀梁春秋》的士人,任為議郎,曹操因“能明古學”,又被征召,拜為議郎。
議郎雖然是個閑職,但曹操不甘寂寞,想為朝廷多提些建議,使政治清明。他首先想起靈帝初年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被宦官殺害的事件,想為竇武、陳蕃申冤鳴不平。
竇武字游平,扶風平陵人。是竇融的玄孫,父親竇奉是定襄太守。延熹八年(165),長女被選送入宮,桓帝以其為貴人,竇武被任為郎中。同年冬,貴人立為皇后,竇武遷為越騎校尉,封槐里侯,次年冬天,轉(zhuǎn)為城門校尉。竇武愛惜人才,借職務之便征召不少名士為官。他為官清正,疾惡如仇,不受賄賂,妻子衣食僅保持充足而已。所得賞賜全部用來接濟太學諸生,還經(jīng)常把糧食施舍給貧民。其侄兒竇紹為虎賁中郎將,奢侈無度,竇武多次勸戒不改,他便上書要求免除其官職,竇紹才改變態(tài)度。第一次“黨錮”之禍,李膺、杜密等被宦官逮捕下獄。竇武上書桓帝,要求懲治宦官,信任忠良,明辨邪正,釋放“黨人”。結(jié)果,李膺、杜密等獲得釋放。
桓帝死后,竇武迎立劉宏為帝有功,被任命為大將軍。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桓帝時任太守、尚書令、大鴻臚、光祿勛。在光祿勛任上時,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共典選舉之事,公正無私,不偏袒權(quán)富,為勢家所誣陷,被免官。后被徵為尚書仆射,轉(zhuǎn)大中大夫,遷為太尉。他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勢。李膺等“黨人”被下獄后,他上書為之申辯,言辭激切?;傅鄞笈?,將其免官?;傅鬯篮?,竇太后臨朝,陳蕃重新得到重用,為太傅。
竇武、陳蕃不滿宦官集團的胡作非為,想剪除宦官,結(jié)果失敗被殺,并被加上“反叛”的罪名。竇武、陳蕃的作為,深得硬直派官僚士大夫的肯定和支持。
曹操經(jīng)過詳細調(diào)查了解后,認為竇武、陳蕃等死得冤枉,應該重新討個說法,以求得公正,有利于改善政治。于是他不顧個人安危,上書皇帝請求為竇武、陳蕃平反。上書中有這樣的話:
竇武等人正直為公,卻被無故陷害。奸邪之人充滿朝廷,善人的進身之路被阻塞了。
從這短短幾句話中,可以看出,曹操不僅是把矛頭指向害人的官僚,翻歷史的案,而且還針砭現(xiàn)實,對靈帝隱約地加以指責。對曹操的建議,昏庸的靈帝,自然不會采納。
曹操等了好久,也不見朝廷的回音,他不禁感嘆地說:“這樣下去,國家再也沒有希望了?!?/p>
光和五年(182)正月,靈帝裝模作樣,詔令公卿檢舉害民的地方官,予以罷免。大尉許、司空張濟接受賄賂,按宦官旨意,對那些民憤很大的宦官親屬、賓客,不予查處。反而將有政績的一些官吏制裁了。這些被冤枉的官吏,紛紛向朝廷申訴,司徒陳耽也上書靈帝說明情況,結(jié)果陳耽被宦官誣陷,反被靈帝罷了官(后死于獄中)。
曹操對許、張濟的作為,非常不滿。就在這一年的二月,發(fā)生大瘟疫,四月發(fā)生大旱,五月太后住的永樂宮發(fā)生大火,以致出現(xiàn)了不少政治謠言。靈帝相信天人感應之說,因“災異”下詔征詢政事得失。曹操便乘機在陳耽之后上書,譴責公卿舉奏不實,專門回避貴戚及宦官子弟。他們用不符合事實的話,蒙蔽“圣聽”,絲毫起不到改變時弊的作用。靈帝由于災禍仍頻,似乎有所“感悟”,不得不重視此事,將曹操的奏章發(fā)給三府(三公府衙)責備許
、張濟失職,許
還在稍后的十月被罷官。由于這次曹操抓住了時機,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上這些曹操反對宦官胡作非為的做法,表明他同硬直派官僚站的立場是一致的。一個出身于宦官家庭的青年,能夠走反宦官集團的政治道路,頗博得人們的稱贊。
此后,朝政越來越黑暗混亂,豪猾不法之徒越來越猖狂。曹操知道用上書的辦法是改變不了現(xiàn)狀的,漢帝國就像一座快要倒的大廈“不可匡正”了。
二 國相任上的雷厲風行
中平元年(184)二月,曹操三十歲時,醞釀已久的黃巾大起義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fā)了。使東漢帝國的統(tǒng)治陷入嚴重危機之中。
黃巾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起義。首領(lǐng)是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縣南)人張角。張角兄弟三人(老二張寶、老三張梁)用太平道的宗教組織形式,傳道治病,聯(lián)絡(luò)群眾,組織群眾,進行了十多年的秘密準備工作。太平道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8個州,信徒多到幾十萬人。
張角提出了16個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作為內(nèi)部的斗爭口號和暗號?!吧n天”是指漢朝,“黃天”是指太平道。“甲子”是指甲子年(中平元年),在這一年同時舉行起義,推翻漢朝,那就“天下大吉”了。
這次起義原計劃在三月初五,各地同時進行,由于叛徒告密,不得不提前到二月進行。起義者頭上都裹著黃巾為標記,被稱為“黃巾軍”。
黃巾大起義形勢圖
黃巾起義之后,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他們焚燒官府,釋放囚犯,鎮(zhèn)壓貪官污吏,沒收財產(chǎn),開倉放糧,給統(tǒng)治者以沉重打擊。
黃巾軍的主力集中在冀州的巨鹿、豫州的潁川和荊州的南陽,形成對首都諮陽的嚴重威脅。
為了緩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全力對付起義軍,漢靈帝宣布赦免禁錮的“黨人”,然后調(diào)兵遣將,在臨近京城的緊要關(guān)口設(shè)置都尉,加緊防犯,集中兵力分兩路去鎮(zhèn)壓。一路由北中郎將盧植前往黃河以北的冀州,一路由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前往河南的潁川。剩下的南陽地區(qū),一時派不出兵馬,只好等待他們把潁川黃巾軍鎮(zhèn)壓下去之后,再移兵過去。
出乎統(tǒng)治者的預料,潁川地區(qū)的黃巾軍,在波才的領(lǐng)導下,打敗了朱,還把皇甫嵩包圍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而南陽的黃巾軍在張曼成的率領(lǐng)下,打下了郡治宛城,殺掉了太守褚貢。
漢靈帝得知消息后,非常緊張,他想起了精明能干的曹操,任命其為騎都尉,率領(lǐng)一支人馬前去支援皇甫嵩、朱儁。
當曹操領(lǐng)兵到達長社時,正值皇甫嵩用計燒敵營,曹操全力配合率眾猛沖,很快打敗了波才軍。然后曹操與皇甫嵩、朱儁集中兵力乘勝追擊,斬殺黃巾軍數(shù)萬人。波才領(lǐng)余眾逃走。然后,朱儁奉詔移兵南陽。最后鎮(zhèn)壓了荊州的起義軍。
與此同時,盧植在冀州鎮(zhèn)壓張角軍,開始時很順利,但被監(jiān)軍的宦官誣告,被靈帝派東中郎將董卓代替。董卓進攻張角不利,靈帝又派皇甫嵩去鎮(zhèn)壓張角軍。在起義軍與政府軍進行殊死搏斗時,不幸張角病死。張梁、張寶也先后陣亡,冀州的起義軍最后陷于失敗。
黃巾軍主力失敗后,其它各地的起義軍,特別是青州、徐州的黃巾軍以及在冀州的黑山軍,仍然繼續(xù)堅持斗爭。
在朱儁、皇甫嵩分別鎮(zhèn)壓荊州、冀州起義軍時,曹操沒有去協(xié)同作戰(zhàn)。因他鎮(zhèn)壓潁川起義有功,被升遷為濟南(今山東濟南市東)國相。
曹操就任濟南相,在官階上邁了一大步。這時曹操的祖父曹騰已死,萬貫家財已歸曹嵩所有,作為曹嵩惟一合法繼承人的曹操,對于富有的家財并無興趣,他躊躇滿志地赴濟南上任了。
兩漢時期沿襲秦朝的郡縣制,同時把一部分郡縣封給王侯,稱為王國、侯國。東漢時王國封區(qū)相當于一個郡,被分封的王,只能享有封區(qū)的賦稅收入,沒有行政治民權(quán)。國相是中央政府派到王國管理政事的官吏,職位與郡太守相同。曹操由縣一級的官升到郡一級的官,這樣就使他大有用武之地。他決心運用手中掌握的實權(quán),按照自己的理想,大干一番,將這一地區(qū)治理好。
濟南國管轄的縣有10多個。曹操上任后,了解這些縣的令、長(大縣稱縣令,小縣稱縣長),大多數(shù)是上依附權(quán)貴宦官,下勾結(jié)地方豪強,貪贓枉法,魚肉鄉(xiāng)里的能手。而前幾任國相,明知這些地方官為非作歹,也不敢加以干涉和處置。曹操經(jīng)過詳細調(diào)查了解情況后,就上書朝廷,一舉將縣令、長罷免了8個。這樣一來,大小官吏無不震恐,一些犯法有惡行的人,為了逃避制裁,還逃入外郡躲起來。于是濟南地區(qū)的社會治安大為好轉(zhuǎn)。
另外,在青州地區(qū),地主、商人、官僚們立祠廟祭祀祖先的風氣很盛,他們以此標榜祖宗的“功德”,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西漢初年,齊悼惠王之子、朱虛侯劉章,因誅除諸呂(呂后勢力)有功,在文帝二年(前178)被封為城陽王,死后,后人為他立祠奉祀。青州諸郡轉(zhuǎn)相效仿,修祠廟祭祖,成了風氣。祠廟修建得越來越多,篤信鬼神的事越來越盛,濟南地區(qū)更為厲害,當曹操上任時,祠廟竟達到六百多處。
祭祀功臣,懷念祖先,本來是件好事,按照國家典章規(guī)定建的祠廟,按照禮制的內(nèi)容進行祭祀活動,這是被允許的。但濟南的這些祠廟多數(shù)并不是按典章建立的,屬于“淫祠”(濫設(shè)的祠廟)。更不是按照禮制的規(guī)定進行祭祀,而是大搞奸邪鬼神之事,這屬于“淫祀”。更有甚者,一些有錢的商人地主,大搞排場,他們坐著只有大官才能坐的車子,穿著只有大官才能穿的衣服,并有藝人唱唱跳跳,吹吹打打,以標榜祖宗的所謂“功德”,借以抬高自己的身價。特別是商人地主和地方官吏竟然把這些祠堂當做迎神賽會、詐騙錢財?shù)膱鏊?。他們在建立祠廟進行祭祀的活動中,大搞攤派,使老百姓叫苦不迭。至于老百姓因迷信出于自愿或被迫到祠廟進香、上供,這更是經(jīng)常性的負擔。這樣,“淫祀”(不合禮制的祭祀)之風,刮得越來越厲害,老百姓也就變得越來越窮苦。而歷來的國相,也不敢去禁絕這種濫設(shè)祠廟和濫搞祭祀的活動。
曹操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就大刀闊斧地將這些“淫祠”全部摧毀,并嚴禁官民不準再搞“淫祀”活動。禁令一出,震動很大。此后,再也沒有人敢提“奸邪鬼神”之事了。在此基礎(chǔ)上,繼曹操之后為濟南相的人,都推行這一政策,致使“淫祀”之事不再出現(xiàn)。
罷貪官、毀淫祠,這是曹操上任國相二年中燒的兩把火。正當曹操雷厲風行要燒第三把火時,中平四年(187),朝廷調(diào)任他為東郡太守的命令下來了。
三 以退為進的策略
曹操接到東郡太守任命后,考慮這次調(diào)動雖然不是降級,但與自己在濟南的所作所為觸及了權(quán)貴勢力有關(guān)。他深感在“權(quán)臣專朝,貴戚橫恣”的情況下,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整頓吏治,使政治得以清明,社會得以安定,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照樣繼續(xù)干下去,很可能遭受打擊報復,甚至會給家庭帶來不堪設(shè)想的后果;如果去迎合權(quán)貴們的意愿,與他們同流合污,這又違背了自己的志向。
為了避開權(quán)臣貴戚對自己剛露出的鋒芒,為了等待時機再顯身手,曹操決定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以健康狀況不佳為由,上書辭退了東郡太守官職,回到故鄉(xiāng)譙縣去了。
曹操這一大膽反常的舉動,使朝中人士大為不解,一個三十三歲的青年,風華正茂,仕途也算順利,正是大展雄才之時,竟居然辭官不做,實在是不可思議了。其實,曹操的這一舉動,是思前想后,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曹操回到家鄉(xiāng)后,沒居住在少年時候居住的地方,而是在譙縣城東50里的僻靜處,蓋了一座幽雅的書屋,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射獵健身,文武并進,積蓄力量,以圖再展。
曹操想過一段不問政治的清靜生活。他不問政治并不是不關(guān)心政治,他隨時都在關(guān)心政局的發(fā)展變化。他想要過清靜生活,但生活卻不讓他清靜。他在家鄉(xiāng)生活了才一年的時間,就有人來干擾他了。
原來,冀州刺史王芬聯(lián)合策士許攸、陳蕃的兒子陳逸、道教法師襄楷、沛國人周旌等,密謀政變,打算趁漢靈帝北巡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舊宅之機,用武力挾持靈帝,誅除宦官,為陳蕃等人報仇。然后,廢掉靈帝,另立合肥侯為帝。他們決定拉曹操入伙。因為曹操有正義感,有號召力。所以派人給曹操送來了密信。
曹操讀罷密信后,心情很不平靜,他仔細考慮之后,覺得此事不妥,給王芬等人回信明確表示:
廢立帝王的事,是天下最不吉祥的。古時候的人有權(quán)衡成敗、計算輕重而這樣做的,那就是伊尹、霍光了。伊尹懷著對國家最大的忠誠,依據(jù)輔宰的權(quán)勢在眾官之上,所以他要進要退,要廢要立,能夠想到做到。到了霍光,他受遺詔委托輔政的重任,憑借有聲望重臣的地位,內(nèi)靠太后秉政的威勢,外靠眾大臣的同心協(xié)力,事情成功如同摧枯拉朽那樣容易?,F(xiàn)在各位只看到事情的容易,卻沒有看到今天事情的困難。各位估量一下,合肥侯的顯貴比吳王劉濞、楚王劉戊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出如此不尋常的事情,想希望必定成功,不是很危險的嗎?
曹操的看法是正確的。從當時主客觀條件上來說,王芬等人確實不具備像當年商朝掌權(quán)者伊尹放逐太甲、西漢大將軍霍光廢立昌邑王劉賀的情勢,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王芬等人是由地方發(fā)動的政變,無法一開始便控制朝政,就是一時取得成功,也容易受到中央集合力量的圍剿,像西漢景帝時的吳、楚七國之亂那樣大的規(guī)模最后都失敗了。王芬等人以一個冀州之地,想搞成這樣一件大事,當然是屬于輕舉妄動的冒險行為。
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然如同曹操所料,王芬沒有取得成功,落了個舉家自殺的結(jié)局。
在對待王芬政變這一重大政治事件上,曹操對靈帝沒有采取“愚忠”的態(tài)度,去告發(fā)他們。王芬等人敢于去拉曹操入伙,也是對他的心態(tài)有所了解。曹操不是不想改善朝政,如果通過廢立皇帝能有利于國家,取得積極效果,這也是他所希望的。但是,沒有一定把握的冒險盲動,是他所不取的。
其實,在第二次黨錮之禍和黃巾大起義之后,一些正直憂國的官僚和士人,對宦官專權(quán)非常不滿,對漢靈帝已經(jīng)失去了希望。想搞政變的不只是王芬一伙。
當皇甫嵩大破黃巾起義軍之后,信都令閻忠勸皇甫嵩說:“天道無親疏,老百姓跟著有能力的人走,智者應當把握機會發(fā)展,不應當受制于昏君。將軍應當順應時勢,舉兵推翻這個搖搖欲墜的漢朝,登上皇帝寶座。如今宦官專權(quán),無惡不作,向一個像朽木的王朝效忠,在昏君手下做事,是很難保持長久的。將軍功高蓋世,一定要受到讒臣的忌惡,如果不早日設(shè)法采取行動,后悔就來不及了?!?/p>
皇甫嵩聽罷閻忠的話,有些害怕,連忙搖頭說:“您的這一建議,是叛逆不忠,會闖出大禍來的。為人臣的應該守其臣節(jié)。即或我受到讒臣陷害,最多不過被罷官返鄉(xiāng),仍然可以保持忠臣之名。您的這一反常之論,絕不敢信從?!?/p>
皇甫嵩雖然拒絕了閻忠的建議,但并沒有將此事告發(fā)朝廷。
曹操和皇甫嵩一起鎮(zhèn)壓過黃巾起義,又都對朝政不滿,曹操很可能知道這件事。皇甫嵩對閻忠的事不告發(fā),曹操對王芬的事自然也沒有必要告發(fā)了。后來,閻忠參加了涼州韓遂等人的武裝叛亂,憂憤死去。
韓遂是西北地區(qū)軍閥,中平二年(185),擁兵與邊章等反叛朝廷。攻打右扶風郡,朝廷派車騎將軍張溫、破虜將軍董卓往討。在美陽縣(今陜西武功西北),打敗韓遂、邊章軍,韓遂、邊章敗走榆中縣(今甘肅蘭州東),漢蕩寇將軍周慎率軍往討,被打敗。中平四年(187),韓遂殺邊章和北宮伯玉,擁兵十余萬,進圍隴西郡,隴西太宗李伯如投靠韓遂,將前來討伐的涼州刺史耿鄙殺死。耿鄙手下的將領(lǐng)馬騰也舉兵反叛,與韓遂聯(lián)合,進攻漢陽郡,聲勢浩大。以長安為中心的三輔地區(qū)(即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受到嚴重威脅。一時間天下騷動,朝廷震恐。
與此同時,在北方幽州,原中山國相張純與原泰山郡太守張舉及烏桓族大人丘力居等聯(lián)盟起兵,反叛朝廷,殺死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余萬,屯兵肥如(今河北遷安東)。張舉稱天子,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然后移書各州郡,宣稱張舉應當代漢為帝,命令漢天子退位、公卿大臣奉迎。
面對地方叛亂和黃巾軍余眾的不斷起事,東漢的最高統(tǒng)治者,采取了兩項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一是改州刺史為州牧,一是建立西園新軍。
原來,秦漢的地方政府實行的是郡縣制。漢武帝開始設(shè)置十三州,以州刺史負責所屬郡縣的監(jiān)察工作,州刺史無治民權(quán)和兵權(quán),州也不是地方一級的行政機構(gòu)。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掌管宗廟禮儀)劉焉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建議把重要地方的州刺史改為州牧,給予領(lǐng)兵治民之權(quán)。選派皇帝宗親重臣以居其任,朝廷接受了這一建議,以劉焉為益州牧,以太仆(掌管輿服車馬)黃琬為豫州牧,以宗正(掌管皇族之事)劉虞為幽州牧。這樣,在中央與地方郡縣之間,便多了州一級的行政機構(gòu)。州牧權(quán)力的加大,助長了以后官僚地主武裝的割據(jù)和混戰(zhàn)。
緊接著,在這年八月,靈帝為了加強守護京師、保衛(wèi)皇室的力量,組建一支新軍,在西園成立了統(tǒng)帥部,設(shè)置八校尉統(tǒng)領(lǐng)。西園新軍可以說是禁衛(wèi)軍團,以備隨時應付可能出現(xiàn)的動亂局面。靈帝選中了宦官蹇碩,武官袁紹,也選中了曹操。曹操被任命為八校尉之一典軍校尉之職。其他的幾個校尉是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方,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
曹操自己說他原來有個理想是:為列侯當將軍。進西園新軍當將領(lǐng),是他實現(xiàn)這一志向的極好機會,典軍校尉這一任命,對曹操的誘惑力太大了。他不得不結(jié)束“隱居”生活,懷著激動的心情,進京上任了。
曹操能打入皇室核心武裝,并任要職,連大宦官蹇碩也要同他共事。這說明他在仕途上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在一定意義上是他以退為進策略的成功。這種成功主要是由于他本人才能突出,在政治舞臺上已經(jīng)樹立了好的形象,博得了好的名聲。當然也和他祖父、父親的作用和影響有關(guān)。
曹操重登政治舞臺,開始了新的征程。但政局多變,前途多艱,盡管如此,他總是以強者的姿態(tài)去迎接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