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差點被開除的跳級生
南開的啟迪和磨礪使葉篤正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但對他影響更為深重的或許是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帶給他的沖擊……
南開中學時期的葉篤正
葉篤正的學習成績在兄弟姐妹中一直是出類拔萃的。在完成了初一的學習后,葉篤正本應和弟弟葉篤成(方實)一同升入初二??梢幌蛞獜姷娜~篤正總覺得自己是哥哥,和弟弟讀同一年級似乎不是很光榮。于是,他便利用兩個月的時間,突擊自學,完成了中學二年級的功課,直接考入了初三。這一年是1931年,葉篤正15歲。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秋天,一場前所未有的民族浩劫降臨到了中華大地。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制造了著名的柳條湖事件,并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fā)動襲擊,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日軍又在隨后幾天內侵占了中國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qū),并由此揭開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而此時的國民黨政府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恥暴行,則采取了賣國政策,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撤至山海關內,使得日本侵略軍得以乘虛而入。短短三個多月,中國東北全部淪于日寇的鐵蹄之下,3000多萬東北同胞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慘遭蹂躪涂炭,從此淪為亡國奴。
國土的淪喪,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滿腔熱血的青年學生們更是義憤填膺,愛國抗日學生運動逐漸向高潮發(fā)展。中國各階層人民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掀起了規(guī)??涨暗目谷站葒?。人們紛紛走出校園、工廠,涌上街頭,高舉愛國標語,高喊抗戰(zhàn)口號,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不抵抗”的賣國行徑,紛紛要求槍口對外,一致抗日。
1934年10月,華北運動會在天津舉行。在開幕式上,南開大學和南開中學學生組織了龐大的拉拉隊,數(shù)百人整隊坐在主席臺對面斜坡看臺上,用黑色和白色方巾布旗,組編成“勿忘國恥”“勿忘東北”“收復失地”等標語,表達南開師生的抗日情緒,有的同學還現(xiàn)場散發(fā)了抗日傳單。在主席臺上就座的日本領事當場提出抗議,擔任大會總指揮的校長張伯苓先生當即予以拒絕,說群眾活動無法干預。日本領事遂通過該國政府向南京政府進行交涉,南京政府教育部電令張伯苓對學生們進行約束,避免事態(tài)擴大。張伯苓便把拉拉隊負責人找來,對學生們說:“你們這件事辦得討厭,討厭得好,希望你們以后繼續(xù)這么討厭!”學生們心領神會,知道校長是支持他們的愛國行動的,更加堅定了抗日信念。
年輕的葉篤正自然也投入了其中。在此過程中,這位性格內向的少年經歷了他人生從未有過的磨難:他游過行、請過愿、挨過打、蹲過班房,也曾差點被學校開除……
張伯苓先生雖然很支持學生們的抗日行動和愛國思想,但本著對學生人身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他不希望學生到校外去,以避免無謂的犧牲。張先生認為,游行、請愿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而如果學生被打了、被抓了之后,就會是學校的問題,學校還得去找他們,去救他們。所以,他嚴格限制學生出去游行。
可年輕氣盛、愛國熱情高漲的學生們卻沒有想那么多,他們并不理解校長的苦心,也不會去考慮事情后果會是怎樣。他們不滿學校的做法,覺得實在憋屈,就決定集體到校長室去請愿,葉篤正當然也在其中。
校長室里,憋著一口氣的同學們情緒激動,據(jù)理力爭??墒菭巵頎幦?,卻不知什么原因,同學們一個個都走了,就連最后去的學生都回去了,只剩下一個學生還在那里義正詞嚴地說個不停,這個學生就是葉篤正。
葉篤正的過激行為終于激怒了一向溫和的張校長。張校長氣得直拍桌子:“我從事教育這么多年,還從沒見過像你這么不明事理、不知好歹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我教不了,也管不了了,你就等著被開除吧!”
那時的葉篤正面臨畢業(yè),而且成績優(yōu)異,許多老師都認為他必將成為國之棟梁。教授西洋史的韓化信老師,是位溫和正直、理性冷靜的學者,他經常教學生應該對時事怎么看,深受學生的愛戴,在學界也頗有名望。韓老師和其他幾位老師都極力保葉篤正,才使得葉篤正免于被開除的處分。
從路見不平,被關進警察署,到積極投入學生運動,再到不計任何后果,獨自面對校長,一向被認為性格內向的葉篤正也說不清楚為什么自己那時會有這樣的勇氣。他也確實沒有想得太多,只是覺得這件事應該去做,于是就不顧一切地去做了。
“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墻不回頭?!边@句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固執(zhí)、死心眼,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堅持,或是執(zhí)著。而葉篤正卻是一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人,只要認為自己是對的,只要真理在自己手中,他就要堅持,就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