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廢妃之身,重返皇宮

武則天傳 作者:宋可書 著


重返皇宮

武則天接到圣旨時并不意外,她知道遲早會有這么一天。自己的計劃正在一步一步實施。當日自己冒險在眾人面前表演了一場苦肉計,一半來自多年來受盡苦難的真情,一半來自試探。她知道自己的做法一定會在后宮引起軒然大波,結(jié)果只有兩個,一個是不了了之,一個是重返皇宮。而她堅信,自己的努力終會換來回報,那首纏綿悱惻的詩還在李治的心頭,他如何能將自己徹底忘記呢。

武則天帶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回宮的轎子,一路上,她都在眺望窗外,此時回宮的路和來時的路完全不同,轎子越走,窗外越熱鬧。武則天不由得多了一絲緊張,她思緒紛亂,太多往事沖擊著自己的腦海,過去的事情歷歷在目。

武則天回宮后參見了高宗和王皇后,武則天跪下深情款款地對王皇后和高宗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激。王皇后扶起武則天,與武則天虛與委蛇,兩人在高宗皇帝面前演了一出好戲。

王皇后仔細端詳著武則天,武則天續(xù)發(fā)不久,頭發(fā)還不過肩,但依然掩藏不住她的美麗。王皇后驚訝于武則天天生麗質(zhì),但并沒有真正地把她放在眼里。王皇后有著極其顯赫的家世背景,她出身于當時的高門大族,太原王氏。在所有世族中,“五姓七望”最有威望,王皇后的家族就在這“五姓七望”之中。而她的身后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關(guān)隴集團的大勢力。關(guān)隴集團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就興盛不衰,以長孫無忌為核心代表,發(fā)展至今更是鼎盛興旺。太宗皇帝臨終前還將王皇后與李治托付給長孫無忌等人?!拔液脙汉眯聥D,今將付卿?!薄段鋭t天傳》蒙曼。王皇后就是長期在這樣的光環(huán)下養(yǎng)尊處優(yōu),她的優(yōu)越感讓她瞧不上一個先帝不寵愛的廢妃,她只想著武則天一定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安排個位置便可相安無事。此時的武則天也心懷詭計,她想討好王皇后,把她當成自己手中的一張王牌,提高自己的地位。首先,她想搞清宮中的環(huán)境和局勢,對于武則天來說,離開皇宮四年,如今后宮的生活早已陌生,她需要重新扎根在這里,理清每一層關(guān)系,為她以后的道路奠定好基礎(chǔ)。而王皇后,正是她非常需要的老師。

扎根后宮

武媚娘進入皇宮之后,采取了順從王皇后、收買丫鬟等手段。她想營造一個乖巧溫順的婢女形象給王皇后,好拉攏王皇后,消除她對自己的敵意。面對王皇后的勁敵蕭淑妃,武媚娘也采取低調(diào)默然的態(tài)度,少言寡語,雖然蕭淑妃對武媚娘非常不滿,屢次挑起事端,但武媚娘隱忍的態(tài)度為自己贏得了良好局面。武媚娘的劣勢讓王皇后對蕭淑妃的跋扈愈加不滿,同時武媚娘借助兩人矛盾以表忠心。武媚娘抓住時機,在王皇后面前淚水漣漣,欲言又止,這樣的做法,更加加重了王皇后與蕭淑妃彼此的敵意。

武媚娘在順從王皇后的過程中,不忘拉攏王皇后身邊的丫鬟婢女,她與丫鬟婢女相處時,常常是謙卑低調(diào)的狀態(tài)。她也常常把自己得到的封賞與婢女一起分享,婢女漸漸與武媚娘親近起來。武媚娘常常深夜與婢女一起談心,多談一些自己小時候苦不堪言的經(jīng)歷,這樣降低自己的身份,博得大家同情的做法非常有效。武媚娘漸漸在宮中得了人心。

王皇后待人一向刻板嚴厲,責(zé)罰宮女也是常有的事情,宮女常常暗自落淚,每當這時,武媚娘總會上前關(guān)懷,說些寬慰體己的話,漸漸地,那些討厭王皇后的宮女都站在了武媚娘這邊。

武媚娘的口碑越來越好,王皇后身邊的宮女也都在王皇后耳邊說武媚娘的好話,王皇后也深感滿意,她在李治面前也常??洫勎涿哪镛k事勤勞,對自己尊敬。每當這時,武媚娘都誠懇地回答是王皇后對自己恩重如山。面對武媚娘畢恭畢敬的態(tài)度和感恩戴德的回報,王皇后暫時相信了武媚娘,正是王皇后的這種松懈,武媚娘才有機可乘。武媚娘在此期間受到李治的恩寵不計其數(shù),史書記載:“武氏多權(quán)術(shù),初,卑辭屈體以事后,后喜,數(shù)謄于帝?!蔽涿哪锞瓦@樣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既迎合了王皇后,打擊了蕭淑妃,又做得天衣無縫,皆大歡喜。

《資治通鑒》記載:“未幾大幸,拜為昭儀?!闭谶@時,天助武媚娘,武媚娘入宮后的第二年就懷有身孕,生下一個男嬰,取名為李弘。正是這個男嬰,讓李治非常歡喜,李治決定給武媚娘一個名分。母以子貴的傳統(tǒng),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武媚娘也期望著以此來翻身,面對這個男嬰,王皇后也無話可說,她對武媚娘是暗暗的嫉妒,但又無可挑剔,為了順李治的心意,她也同意給武媚娘一個名分。武媚娘從先帝的廢妃一下就升為了武昭儀,昭儀位居九嬪之首,官階正二品,直逼蕭淑妃的正一品。

武媚娘歡天喜地地成為了武昭儀,她還是一如既往地任勞任怨、低調(diào)做人。可是因為男嬰的關(guān)系,王皇后的心里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王皇后一直沒有子嗣,身為皇后,生育皇子是非常重要的任務(wù),這也是鞏固自己地位的必要手段。面對蕭淑妃的三個孩子,王皇后無能為力,她借助武昭儀打壓蕭淑妃的結(jié)果卻成了按下葫蘆浮起了瓢,武昭儀的孩子成了王皇后心里的又一個隱患。

三宮鼎立

隨著武昭儀地位的提高,兒子的降臨,王皇后對待武昭儀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王皇后意識到武昭儀已經(jīng)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武昭儀不但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地位上升,還擁有了王皇后做夢都沒有得到的子嗣。這時候王皇后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決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后悔也為時已晚。此時的蕭淑妃已經(jīng)被冷落多時,面對武昭儀這個先帝的廢妃搖身飛上枝頭變鳳凰,又氣又恨,但她毫無辦法,就在這時,王皇后前來探望蕭淑妃。

王皇后的出現(xiàn),徹底扭轉(zhuǎn)了局面。蕭淑妃茅塞頓開,她已猜到王皇后的來意,趕忙跟王皇后行大禮,并且誠摯問安。王皇后自然也與蕭淑妃寒暄,兩個失落的女人互相訴苦,王皇后雖然端著皇后的架子,可是她心里的苦水直往外流。蕭淑妃也裝著將心比心,一個勁兒地說武昭儀狐媚惑主。兩個女人的心瞬間拉近了,此時,她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打倒武昭儀。

武昭儀曾經(jīng)拉攏的宮女們此時都成了她的心腹,她強大的情報網(wǎng)馬上告知她,王皇后去見了蕭淑妃。這個消息武昭儀并不吃驚,她知道會有這么一天,只不過這一天來得有些快。剛剛晉升的她沒有喘息的機會,馬上要面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聯(lián)合,她難免有點擔心。她只有沉住氣,假裝沒有這回事,以暫時的謙卑忍讓換取時間。

第二天,武昭儀就去王皇后寢宮請安,她將自己的榮耀全歸功于王皇后的大恩大德,說到動情處哽咽落淚。王皇后表面跟武昭儀姐妹情深,暗地還在計較名分之事。武昭儀主動出擊示弱,為的是自己可以贏得更多時間。

王皇后并沒有因為武昭儀的一再忍讓而停止計劃,她和蕭淑妃聯(lián)合起來在李治面前詆毀武昭儀。蕭淑妃做得更加露骨,甚至在武昭儀面前都惡語相加,武昭儀總是畢恭畢敬地對待王皇后,但是對蕭淑妃,卻選擇以牙還牙。武昭儀常在李治面前說王皇后的好話,盡管她知道王皇后背地里如何責(zé)難她,她這么做是想讓李治認為她是個滴水之恩必涌泉相報的人,這更襯托了王皇后的心胸狹窄。李治也曾暗示過武昭儀王皇后對她有不滿情緒,可是武昭儀卻依然說,王皇后待自己恩重如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面對蕭淑妃的詆毀,武昭儀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用同樣的方法在李治面前說蕭淑妃的不是,面對這樣“愛憎分明,知恩圖報”的武昭儀,李治更加寵愛了,久而久之,李治自然對蕭淑妃更加冷落了。

這樣的局面就形成了三宮鼎立,以王皇后為首的一宮,武昭儀一宮,蕭淑妃一宮的明爭暗斗拉開帷幕。這三個女人各有各的厲害之處,此時占上風(fēng)的仍然是王皇后,盡管王皇后沒有李治的寵愛,可是她巨大的政治后臺讓武昭儀和蕭淑妃不敢輕舉妄動。王皇后出身高門大族不必再提,在當朝百官中,擁護王皇后的人非常之多,為首的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他們同屬一個政治體系,彼此之間利益錯綜復(fù)雜。從血緣上來講,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長公主嫁給了王皇后祖父的兄弟,王皇后的舅舅劉奭是朝廷中的中書令,這個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扳倒王皇后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武昭儀不偏不倚地處在中間位置,她比蕭淑妃略好一些。雖然蕭淑妃也是名門望族,但是她的族人在朝廷中沒有重要位置,并不能幫上蕭淑妃的忙。武昭儀此時也沒有族人在朝廷當官,但是她在后宮卻深得人心,與蕭淑妃在后宮囂張跋扈相比,武昭儀略占上風(fēng)。這歸功于武昭儀剛?cè)雽m時收買人心打下的基礎(chǔ)。

三宮鼎立的格局就這樣形成,總體來說,武昭儀還是處于劣勢,因為三宮中的兩宮已經(jīng)強弱聯(lián)合,兩宮夾擊讓武昭儀焦頭爛額,她越來越感覺,如此拖下去,只會將自己陷入絕境。王皇后可以打持久戰(zhàn),蕭淑妃可以打沖鋒戰(zhàn),武昭儀想了想,她決定逆轉(zhuǎn)局面,主動出擊。

公主之死

三宮鼎立持續(xù)了一年多,武昭儀生育了第二個孩子,這次是個公主。李治非常高興,一個皇子,一個公主,皆大歡喜。

可是武昭儀卻高興不起來,一年的拉鋸戰(zhàn)讓她身心俱疲,地位沒有提升,再多的子嗣也無濟于事。何況這次生的是個女孩。公主的降生讓王皇后和蕭淑妃心底充滿了冷笑,尤其對于蕭淑妃來說,更構(gòu)不成威脅。武昭儀天天想著對付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辦法,奈何王皇后行事嚴謹,沒有差錯,武昭儀一直找不到時機下手。

公主的降臨卻給了武昭儀一個很好的思路,她想,既然王皇后沒有把柄,那就制造把柄。于是武昭儀精心策劃了一場謀殺栽贓案,讓王皇后無法翻身。

《新唐書·后妃列傳》中記載:“昭儀生女,后就顧弄,去。”

一天,王皇后前來探望武昭儀,武昭儀給皇后請安之后,兩個人虛情假意地聊了一會兒。武昭儀覺得時機已到,便借故說離開一下,希望王皇后少安毋躁,在此等候。武昭儀就這么走了,王皇后左等右等見不到人,心里自然有些惱火,她覺得武昭儀在給自己擺架子,心里憤怒之情油然而生,她站起來,準備回自己寢宮。恰巧這時,屋里傳來嬰兒的哭聲,王皇后想起來武昭儀剛生的女嬰,她順著聲音進了里屋,看到了哭泣的小公主。王皇后看到女嬰在哭泣,本能反應(yīng)將小公主抱在懷里搖了一會兒,小公主漸漸不哭了,王皇后將小公主放下之后,便離開了。

《唐會要》記載:“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皇后離開,孩子卻死了。等李治來看武昭儀和小公主的時候,武昭儀還高興地挽著李治往屋里走,她將小公主抱起來,卻大叫一聲,摸了摸小公主的臉蛋號啕大哭起來。整個過程,李治都沒有反應(yīng)過來,他看到武昭儀抱著孩子哭起來,趕忙問怎么了,邊問邊去摸孩子。李治的手觸到孩子冰涼的身體時,他的心瞬間涼了,頭皮發(fā)麻,像觸電一般,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武昭儀邊哭邊嚷,問剛剛誰來過這里。武昭儀身邊的宮女說:“王皇后剛剛來過?!?/p>

“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fā)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后適來?!褍x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新唐書·后妃列傳》。緊接著,李治發(fā)怒,大聲喊:“皇后竟然殺了我的女兒,她素日看不慣武昭儀,今天竟然如此歹毒做這等惡事?!蔽湔褍x只在一旁哭泣,李治一通怒罵之后,也傷感落淚,并且答應(yīng)為武昭儀找到兇手。李治內(nèi)心已經(jīng)認定兇手就是王皇后,他覺得王皇后罪不可赦,于是有了廢王皇后的念頭。

廢后之念

小公主的死引起了軒然大波,后宮之中議論紛紛,這種議論逐漸蔓延到朝廷之中。此時,廢立皇后的事情變得尤為重要。

王皇后寢食難安,百口莫辯,她曾向李治辯解,李治卻不想聽她半點分辯,每次都憤怒地呵斥她休提此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也曾勸李治理智對待此事件,可是李治已經(jīng)認定兇手是王皇后,任何人的話他都聽不進去。

武昭儀靜靜等待風(fēng)起云涌的變化,然而變化不像自己想得那樣順利。支持王皇后的人都聲稱公主之死是栽贓,極力庇護王皇后。這種呼聲恰恰來自朝廷,而不在后宮。武昭儀的勢力在后宮起不到任何作用,她干涉不到朝廷輿論,她意識到,想通過這次事件扳倒王皇后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小公主不能就這么白白死掉,她既然犧牲這么多,就要孤注一擲,將王皇后置于死地。

武昭儀意識到,自己在后宮的力量只能牽制王皇后的步伐,卻不能將她徹底消滅,于是,武昭儀把手伸向了朝廷,她希望通過朝廷大臣的力量,幫助自己改變不利局勢。

武昭儀沒有家族背景,跟朝廷大臣攀不上一點關(guān)系,她只好借助李治的手,建立自己與大臣的來往。首先,她想探探朝廷重臣的口風(fēng),雖然她知道,大部分人都會站在王皇后這邊,于是,武昭儀想用金錢、權(quán)力去賄賂這些人,讓他們站到自己這邊。

小公主之死讓王皇后非常被動,她不想坐以待斃,于是王皇后選擇了主動出擊。王皇后集合大臣散播關(guān)于武昭儀不利的言論,努力為自己昭雪,并且就小公主的死提出了質(zhì)疑。王皇后散播的不利言論導(dǎo)致大臣更加堅定地抵制武昭儀,人們開始紛紛猜測小公主的死是武昭儀一手造成,并栽贓在王皇后身上。

武昭儀面對這種言論不能再坐視不管,于是,她跟李治聯(lián)手去見長孫無忌,想從長孫無忌身上下手,扭轉(zhuǎn)不利局面。

長孫無忌對于李治和武昭儀的來訪并不感到驚訝,他知道二人為何而來,長孫無忌行禮之后,讓李治和武昭儀進屋,三個人開始寒暄。長孫無忌好酒好菜款待李治和武昭儀,卻對廢立皇后、小公主之死之事一句不提。武昭儀見狀,不停地給李治使眼色,讓李治開口。李治坐如針氈,一會兒清清嗓子,一會兒喝幾口酒,感覺想說的話始終在嗓子眼兒里卡著。長孫無忌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依舊不動聲色地跟李治說著題外話。李治終于坐不住了,他先詢問長孫無忌家中的孩子可否有在朝廷任官,并對他們加官晉爵,長孫無忌沒有回絕而是磕頭謝恩。之后三個人又坐下來,李治又說王皇后沒有子嗣的事情,又提到了小公主之死的事情。而長孫無忌只是說,小公主的案件有懸疑之處,不能肯定是王皇后所殺,就這樣把話題繞了過去。

李治和武昭儀明白了長孫無忌的立場,這也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兩人都不想放棄,既然來了,不能白來一趟。李治又讓手下把金銀財寶抬進來,擺在長孫無忌面前。李治開始從自己登基說起,感謝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大力支持,感謝長孫無忌任勞任怨、公正廉潔,感謝來感謝去,為這一筆珍寶找了個賄賂的理由,送到長孫無忌手中。長孫無忌也沒有推辭,千恩萬謝,收下了。然而長孫無忌依舊不提皇后的事情,就仿佛賞賜和廢立之事毫無關(guān)聯(lián)。

武昭儀心中非常惱火,可是她又不得不佩服長孫無忌,到底是老江湖,什么場面都見過,這樣淡定和從容,讓她沒有可乘之機。可長孫無忌越是這樣,武昭儀越想要拿下他?!吧霞罢褍x皆不悅而罷?!薄顿Y治通鑒》。武昭儀心里已經(jīng)知道今天是拿不下長孫無忌了,只有來日方長。于是她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跟李治說先回宮去,來日再探望國舅。于是李治和武昭儀一無所獲地走了。長孫無忌目送著二人離去的馬車,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長孫無忌知道,武昭儀就要行動了。

《資治通鑒》記載:“昭儀又令母楊氏詣無忌第,屢有祈請,無忌終不許。”武昭儀回去之后,也沒有停止對長孫無忌的攻勢,她讓自己的母親楊氏去跟長孫無忌長談。楊氏一向指點武昭儀為人處世的方法,武昭儀遇到難題之后,就請楊氏出馬幫忙。長孫無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任何方法他都只淡淡一笑,立場沒有絲毫轉(zhuǎn)移。

武昭儀看到長孫無忌沒有突破口,只好扭轉(zhuǎn)方向,實行別的計劃。然而在她心里,已經(jīng)把長孫無忌狠狠地記了一筆。

昭儀之心

武昭儀發(fā)現(xiàn),僅僅用之前拉攏人心的手段是不行的,這樣的伎倆只能在后宮通行,因為那是女人的天下。女人容易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打動。武昭儀現(xiàn)在面對的是朝廷重臣,是一群智勇雙全的男人,他們經(jīng)歷的比后宮女人要多,眼界自然也不同于后宮的女人,尤其是長孫無忌這樣的重臣。

如何拉攏朝廷重臣,在朝廷之上樹立自己的支持者已經(jīng)成為武昭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目前的朝廷重臣都站在王皇后一邊,沒有人支持武昭儀。武昭儀想,朝廷重臣之間的利益跟后宮嬪妃之間的利益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必然有黨羽之爭,幫派之別。武昭儀在后宮爭斗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有所積累,她很快想出一招,只有讓朝廷重臣知道皇帝心中的天平是在武昭儀這里的,那么自然有人會為了利益選擇站到武昭儀這邊。只要有第一個人敢站出來,就重賞,對于反對武昭儀的進行打壓,利用皇帝的威信,不久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站出來跟隨武昭儀。

李治經(jīng)過上次探望長孫無忌的事件后,自尊受挫,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權(quán)力受到威脅和束縛。廢立皇后的事情因為這次的碰壁漸漸變成了皇權(quán)與朝臣權(quán)力抗衡的事情,事情的轉(zhuǎn)變讓李治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廢立皇后的家事變成了權(quán)力抗爭的國事,李治偏要跟長孫無忌較真。本來李治與武昭儀只是感情上的盟友,李治對武昭儀的許諾和提拔全是因為感情,而這次事件,卻讓他在政治上傾向了武昭儀,排斥了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guān)隴集團。

武昭儀抓住時機旁敲側(cè)擊,她不斷暗示李治,千萬不要大權(quán)旁落。武昭儀列舉了史上無數(shù)被臣子篡位的案例,她婉轉(zhuǎn)的表達卻深深刺激了李治的神經(jīng)。借助這不滿的情緒,武昭儀開始慫恿李治貶罰關(guān)隴集團的成員,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正當李治拿捏不準先拿誰開刀時,武昭儀又命手下報告李治,王皇后與她母親柳氏合謀“厭勝”?!昂髴植蛔园?,密與母柳氏求巫祝厭勝。事發(fā),帝大怒,斷柳氏不許入宮中,后舅中書令柳奭罷知政事,并將廢后,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固諫,乃止?!薄杜f唐書》?!皡拕佟笔枪糯囊环N巫術(shù),人們通常用紙做出一個小人,在小人身上寫上某個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再在上面扎針。王皇后的寢宮被搜出來小人,并且上面寫著皇上的名字,這可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王皇后知道這件事后,如五雷轟頂,她拒不認罪,并且委屈痛哭??墒且磺卸紵o濟于事,證據(jù)已經(jīng)被搜出來,王皇后無可辯駁。

王皇后就這么被抓了起來,關(guān)入大牢。此事一出,整個朝廷更是吵得沸沸揚揚,大部分人都指責(zé)李治被沖昏了頭腦,“厭勝”之事雖大,卻是個陰謀,因為王皇后實在沒有動機這樣做,以王皇后的尊貴身份,怎么可能做這樣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呢??墒敲鎸Ψ亲h,鐵證如山,大臣再怎么叫囂也無濟于事。此時的李治,也無暇顧及夫妻情分和事情的真實性,他心里更多的是對王皇后的厭惡,對大臣們的反感,對長孫無忌等人干涉的強烈不滿。他已經(jīng)忽略了事情原本的面貌,而是針對這個事件,強烈有力地提出廢掉王皇后,改立武昭儀。

宮中波瀾

廢后之事加緊提上了日程,“公主之死”和“厭勝”之事的矛頭直接指向王皇后。這兩件大事的沖擊非常之大,波及了王皇后身后的大批王公貴臣。

王皇后形勢的不利首先影響到了關(guān)隴集團,曾經(jīng)八大柱國的代表人物都與關(guān)隴集團息息相關(guān)。最先受到打擊的當然是王皇后的舅舅劉奭,他與王皇后有直接的親屬關(guān)系,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事件中,劉奭選擇逃跑,他主動向李治提了辭呈,卸官走人。

然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依舊不同意廢掉王皇后,但是長孫無忌深知大勢已去,他選擇默然,不表態(tài)。在李治上朝的時候,長孫無忌總是借身體原因不上早朝,李治也明白長孫無忌的意圖,他更希望長孫無忌這樣做,盡管他不同意,但是他選擇棄權(quán),反而少了一層阻力。

隨著劉奭的辭官,一批不得志的官員便借這個機會想向上爬,他們看到李治廢后決心堅定,知道王皇后大勢已去,新的時代將由武昭儀開啟。此時,大批不得志的朝廷官員開始倒向武昭儀,以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等為代表的文臣開始公然站在武昭儀這邊。

許敬宗等人長期被長孫無忌壓制,在朝廷上不能放開手腳。長孫無忌非常鄙夷許敬宗,《舊唐書·列傳三十二》記載:“初,虞世基與敬宗父善心同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時為內(nèi)史舍人,備見其事,因謂人曰:‘世基被誅,世南匍匐而請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許敬宗的父親許善心早年被宇文化及所殺,而許敬宗為了活命苦苦哀求宇文化及不要殺死自己。就這樣許敬宗茍延殘喘地躲過了一劫,后來許敬宗參與了李密的瓦崗寨起義軍,瓦崗寨起義軍所向披靡,但最后因為內(nèi)部矛盾重創(chuàng)而屢戰(zhàn)屢敗,最后投降唐朝。然而許敬宗這一段不光彩的過去人盡皆知,文人向來把風(fēng)骨看得比命都重,所以,許敬宗在大家眼里一直都抬不起頭。小公主事件和“厭勝”事件讓許敬宗等人嗅到了先機,他們很快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面,他們甘愿為了日后的仕途與長孫無忌一搏,不搏永世不得翻身,搏一搏,興許可以永享富貴。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guān)隴集團和以許敬宗、李義府為首的昭儀派激烈地進行口水戰(zhàn),先是由許敬宗等人不斷上書,抨擊王皇后的“惡行”,昭儀派將他們的文采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直接將王皇后抨擊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篩子”。長孫無忌派也毫不示弱,韓瑗等大臣更是追著李治不斷上書納諫,上朝時也口若懸河,大肆宣揚王皇后德行高尚,因被奸人所害而無法昭雪。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治非常頭疼,他有些把控不了局面,兩邊的人實力懸殊,關(guān)隴集團一直處于優(yōu)勢,可是自己卻是希望許敬宗等人占得上風(fēng)。武昭儀此時卻換了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她知道,再這樣爭吵下去依然毫無結(jié)果,廢后已經(jīng)非常困難,改立自己為皇后更是難上加難,既然如此,不如放慢腳步,一點一點來。于是武昭儀決定,讓李治將自己立為皇后的事情先擱置一下,用一個封號——宸妃,來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宸妃在唐朝后妃制度中并沒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個妃位是制度規(guī)定好的,此時冒出一個“宸妃”這讓關(guān)隴集團等大臣不能接受。武昭儀自創(chuàng)“宸妃”,為的就是突顯自己的地位,雖然她暫時無法攀登皇后的寶座,但她依舊與眾不同。

武昭儀為什么要讓李治封自己為“宸妃”?古代的后妃制度很嚴格,名字的設(shè)立都是有嚴格意義規(guī)范的?!板贰睘楸睒O星所在位置,常用于指宮殿、王位,也用作帝王代稱。這樣有意義的稱號正彰顯了武昭儀不滿現(xiàn)狀、努力向上的野心。

朝廷力量

昭儀之心人盡皆知,武昭儀因為不能被立為皇后退而求其次地表達自己的欲念,她并不怕天下人知道她的雄心壯志,因為她有充分的把握,她堅信自己會勝利。

冊封武昭儀“宸妃”的事情又有人出來阻撓了,阻撓者依舊是關(guān)隴集團的那幾個代表人物。他們不斷上書抗議,將自己一肚子的文墨傾灑在紙上,說祖宗的規(guī)矩不可改,后妃之位自有祖制,不可隨意變更云云。此時的武昭儀已經(jīng)忍無可忍,她不能容忍自己一退再退,她想,這次一定要一爭到底。因為武昭儀的不讓步,和高宗皇帝的強硬態(tài)度,武昭儀終于得到了“宸妃”的稱號。根據(jù)《舊唐書》的《高宗傳》和《武則天傳》的確切記載,武則天最后進號“宸妃”。

身為宸妃的武則天依舊沒有放棄皇后的寶座,她更加大膽,不再退縮遲疑,她開始跟隨李治上朝,躲在簾子后面偷偷聽政,全面掌控朝廷信息,并且不斷讓許敬宗、李義府等人上書,公然與韓瑗、褚遂良等人作對,以此激怒韓瑗等人,從而找到把柄以治其罪。

機會就這樣來了,一次早朝,李治再次舊案重提,希望武宸妃可以立為皇后。朝廷重臣依舊是老調(diào)子,而支持武則天一派的人不斷蠱惑人心,不斷發(fā)表激昂言論,褚遂良情緒激動,一怒之下,跪在李治面前大呼:“武昭儀昔侍先帝,大眾共知,今若復(fù)立為后,豈不貽譏后世?臣今忤陛下意,罪當萬死?!薄段鋭t天》,這一激奮的話甚是刺耳,李治心里非常不痛快??纱藭r,褚遂良的怒氣并沒有消,他在地上狠狠地磕了幾個響頭,把頭都磕破了,又說:“今將朝笏敬還陛下?!?/p>

這一番話和一系列動作讓李治非常下不了臺,他更加憤怒,命左右將褚遂良趕出宮殿。就在這時,簾子后面?zhèn)鱽砦鋭t天的怒罵聲:“何不撲殺此獠!”——《新唐書·褚遂良傳》

武則天這一聲怒吼,大家才發(fā)現(xiàn)她竟然躲在一旁聽政。此時朝廷更是議論紛紛。也正是武宸妃這一聲怒吼,將廢后立武的事情公開化、強硬化。武則天作為當事人,已經(jīng)深入其中,她是注定要做這場斗爭的贏家。

褚遂良就這樣被貶官,被流放到潭州任都督。褚遂良一走,局勢更加危急,關(guān)隴集團的大臣明顯感覺到皇上要動真格了。與關(guān)隴集團對立的武則天派又積極行動起來,李義府開始游說朝廷里的文武百官,拉攏中間派,希望以此能擴大自己的勢力。

李義府也是一個不得志的文官,他才華橫溢,卻兩面三刀,人稱“笑里藏刀”。可見此人城府之深,頭腦之靈活。但他因為跟長孫無忌有瓜葛,一直被長孫無忌排斥,常年不能出頭。恰巧在這時,他又被長孫無忌抓到把柄,貶往偏遠的壁州當官,李義府非??鄲?,又沒有辦法。一個叫王德儉的人給李義府出了個主意,他慫恿李義府去投靠武則天,這樣武則天和皇上一高興,就可以將他留下?!顿Y治通鑒》記載:“上欲立武昭儀為后,猶豫未決者,直恐宰臣異議耳。君能建策立之,則轉(zhuǎn)禍為福矣?!崩盍x府只好死馬當活馬醫(yī),去找了武則天和高宗,在兩人面前慷慨激昂地表了一番決心。堅定站在武則天這邊,為武則天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這一招還真是管用,李義府終于被留了下來。武則天此時也需要用人,需要人支持她,于是兩人一拍即合,形成同盟合作關(guān)系。李義府終于抓住了時機,他與許敬宗等人相互勾結(jié),聲勢浩大地擁護武則天,很快就成了武則天的心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