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卡岡杜亞師從詭辯學家學習拉丁文
好好先生大古杰聽了兒子的這番議論,覺得此子聰慧過人,不禁大加稱贊,對保姆們說道:“昔日,馬其頓國王菲力普見兒子亞歷山大騎著一匹烈馬,游刃有余,知道他聰明有為,因為這匹馬性情暴烈,兇頑難馴,無人敢騎。有人曾試著騎它,剛一上馬,便被掀下馬來,或摔折脖子,或折斷大腿,或跌破腦袋,或下巴摔破。亞歷山大在馬場(此乃遛馬、馴馬之處)上發(fā)現(xiàn),此馬之所以如此桀驁不馴,其實是因害怕自己的影子。因此,他縱身上馬,沖著太陽策馬飛馳,影子自然是拖在了馬的身后,馬也就馴服聽話,任由他指揮。父親發(fā)現(xiàn)兒子竟然如此聰穎,便聘請當時希臘哲人中大名鼎鼎的亞里士多德教育他。
“不是我在向你們炫耀,我剛才當著你們的面同我兒子談過那一番話之后,我就看出他很有悟性,非常的敏銳、聰慧、出眾、非凡,如果加以好生調(diào)教,智慧必將日增,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所以,我要為他延聘一位才高八斗的學者對他因材施教。我將為此而不惜一切代價?!?/p>
說話時,便有人為他推薦了一位名為杜巴爾·賀綠芬的詭辯學大博士。此人教卡岡杜亞讀方塊字母卡片,教了五年零三個月,讀到他已爛熟于心為止。接著,這位大博士又教他讀《多納文法》《法賽兒童習禮法》《泰奧多萊神學》《阿拉努斯寓言》等讀本。這段學習用了十三年六個月又兩個星期。
還必須指出,這位大博士還要求他的學生必須練哥特字體,必須將所學讀本從頭至尾全部抄寫一遍,因為當時印刷技術(shù)尚不普遍。
卡岡杜亞平時總要帶上一個巨大的文具盒,重達七千多公擔,內(nèi)裝一支巨筆,與愛奈修道院的立柱一般長短粗細。文具盒下有一只墨水瓶,由粗大的鐵鏈系著,容量足有一噸。
然后,大博士又給他講授《文義解說》,以及雜家評注,什么胡臺比斯、法斯干、特羅底特、瓜萊奧、約翰牛、畢洛紐、卜林剛
等,都入了雜家之列。這門課花去十八年十一個多月,卡岡杜亞已讀得滾瓜爛熟,提問他時,無不對答如流。可他對母親扳著指頭用拉丁文數(shù)落說,《文義解說》“什么意義都沒有”。
接著,大博士又教他讀《歷書》,學了十六年兩個月。直到一千四百二十年,老師因梅毒發(fā)作,不治身亡,此課方才中止。
這之后,家人又為他延聘了一位老師,名為若伯蘭·勃里臺,身患氣管炎,總在咳嗽。這位先生便教卡岡杜亞讀烏古基奧·艾勃拉爾編的《希臘語法》《幼學綱要》《文章辭品論》《問答集》《補遺集》《雅歌圣行集解》《席間習禮集》,塞內(nèi)加的《美德四行集》,巴薩萬圖斯著述并注釋的《安息集》
,以及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艁喿x了這些玩意兒之后,變得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說,從今往后,再也培養(yǎng)不出像他這么規(guī)矩老實的人來了。
- 拉伯雷較早的版本上,此處用的是“神學家”,1542年,作者便將之改為“詭辯學家”了。
- 《多納文法》等4本書皆為法國兒童當時的啟蒙讀本。
- 系指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流行的哥特式花體字。
- 《文義解說》是中世紀的語文課本。
- 上述這些名字系作者杜撰的,以諷刺當時的那些不學無術(shù)的所謂學者。
- 此名系音譯,意為“迂腐”。
- 上述課本都是中世紀法國的小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