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插曲
甲 短語
歌隊長 這個人憑他的辯論獲得了勝利,在議和這個問題上說服了人民。現(xiàn)在讓我們準備唱插曲吧。
乙 插曲正文
歌隊長 自從我們的詩人演出他的喜劇以來,他從沒有在觀眾面前說過他自己多么高明。只因為他的仇人們在輕于下判斷的雅典人中間誣蔑了他,說他諷刺我們的城邦,污辱我們的公民,他現(xiàn)在想要在善于改悔的雅典人面前有所辯白。他說你們應(yīng)當多多酬謝他呢,因為多虧他規(guī)勸了你們不要上外邦人的當,
不要聽阿諛的話,不要作受人擺布的傻瓜。從前,那些外邦的使節(jié)想誘騙你們,他們只要首先把你們的城邦稱為頭戴紫云冠的雅典,
這樣一說,你們立刻就顛起屁股尖坐得筆挺了,因為你們喜歡戴這頂高帽子。如果有人恭維你們,說起“油亮亮的雅典城”,
他們單憑這“油亮亮”三個字就可以要什么是什么,只因為他們在你們的身上加上了用來贊美鳁魚的形容詞!我們的詩人這樣一規(guī)勸,便給了你們許多益處,正如同你們多虧他指點出那些盟邦的人民是怎樣受我們的“民主”統(tǒng)治的。
因此他們從那些城邦給你們帶著貢物前來,想看看這位大詩人,膽敢對雅典人說真話的詩人。他這勇敢的聲名已經(jīng)遠播到四方。有一天波斯國王接見斯巴達使節(jié)的時候,他首先問他們這兩個城邦哪一個在海上稱雄,其次就問起這個詩人到底在時常諷刺哪一個城邦;他說誰聽取了他的勸誡,誰就會變得聰明強大,會在戰(zhàn)爭里必勝無疑。也就因此斯巴達人提出了和平建議,要求你們割讓埃癸那;他們并不是在乎那個海島,無非要奪去這個詩人。
可是你們決不可把他放棄,因為他會不斷在喜劇里發(fā)揚真理,支持正義。他說他要給你們許多教訓,把你們引上幸福之路:他并不拍馬屁、獻賄賂、行詐騙、耍無賴,他并不天花亂墜害你們眼花繚亂,他是用最好的教訓來教育你們。
丙 快調(diào)
歌隊長 不怕克勒翁對我耍詭計,就讓他翻出來千百套鬼把戲:我有公理和正義作我的戰(zhàn)友;決不會學他樣當場出丑—講政治,原來是懦夫;論風月,明明是色鬼。
丁 短歌首節(jié)
甲半隊 來吧,阿卡奈的詩歌之神,帶足了火的威力,又強烈、又兇猛,來到我這兒,要來勢像火花怒發(fā),令人想起一盤小魚兒正要下鍋,有的人在調(diào)鹽加醋,有的人把魚兒泡泡浸浸,攪出了五光十色,火扇一扇,橡樹木炭里哄的一陣跳出了火星。請你就這樣爆發(fā)出來,教你的鄉(xiāng)鄰一齊唱出高亢激昂的、粗聲野氣的歌曲!
戊 后言首段
歌隊長 我們這些年高的老戰(zhàn)士要責備我們的城邦:因為我們在海上拼得了多少次勝利,論理該享受老來時的奉養(yǎng),可是我們并沒有享受到,反而遭受到虐待。你們叫我們這些老英雄吃官司,受那些年輕的政客嘲笑。我們已經(jīng)不中用了,遲鈍衰弱,只有拐棍才是我們的“從不滑倒的海神”。我們老了,站在石壇前面,
說話不清楚,除了審案的烏煙瘴氣而外,什么都看不見。年輕小伙子,不擇手段,爭作了起訴人,一開頭就大張撻伐,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亂扔過來;安置好一些語言的圈套,把提托諾斯拖過去盤問,撕他、嚇他,弄得他糊里糊涂!
可憐他人老了,牙齒掉了,說話咕嚕咕嚕,官司打輸了,退下庭來,不由得老淚縱橫,對朋友們嗚嗚咽咽說:“我回去得把棺材錢花來付罰金?!?/p>
己 短歌次節(jié)
乙半隊 這不是豈有此理嗎,一把滴漏壺活活的坑了一個白頭老戰(zhàn)士?他曾經(jīng)為城邦立過多少苦功勞,流過多少熱汗,在馬拉松戰(zhàn)場上作過英雄。我們在馬拉松追趕過敵人,如今這些壞透了的家伙卻把我們追逼得走投無路,判我們有罪。事實如此,請問馬西阿斯還有什么話好說?
庚 后言次段
歌隊長 天地間還有公理嗎?和我同年歲的圖庫狄得斯,那個已經(jīng)駝了背的老頭兒,落在油嘴滑舌的起訴人刻菲索得摩斯的手里,也就是在斯庫提亞蠻荒野地里,受盡了苦楚。我看見老頭兒叫那個弓手給作踐得稀里糊涂,我真是傷心,還揩過眼淚呢。
憑地母起誓,我敢說他如果還是當年的圖庫狄得斯,那么,就是對這位女神他也不會輕易容忍啊,他會首先摔倒十個歐阿特羅斯,
然后大吼一聲,喝倒三千個刻菲索得摩斯,他還會把那個弓手的六親九眷全都射死。如果你們還不肯讓老年人安靜,那就規(guī)定訴狀要分開:凡是對年老人起訴的應(yīng)該是年老的、掉了牙齒的;凡是對年輕人起訴的應(yīng)該是浪蕩子、饒舌兒和克勒尼阿斯的兒郎。
從今后讓老頭兒放逐老頭兒,或是沒收他的財產(chǎn),如果他已經(jīng)逃亡在外;讓年輕人放逐年輕人,或是沒收他的財產(chǎn)。
- “插曲”的原意是“上前”,指人物退場后歌隊上前來和觀眾直接談話。
- “人民”指觀眾和歌隊。狄開俄波利斯的演說只說服了乙半隊,但他同拉馬科斯的一場爭辯卻把甲半隊也說服了。
- “詩人”原作“歌隊導演人”。那早期的戲劇詩人除了親自導演歌隊和演員而外,還得親自擔任主角。阿里斯托芬的第一部喜劇《宴會》是公元前427年演出的。
- “外邦人”大概特指戈耳癸阿斯(Gorgias),他是勒翁提翁(Leontion)的使節(jié),于公元前427年來求雅典人幫助他的城邦對抗緒剌枯賽(Syracousai)。
- “頭戴紫云冠的”是忒拜詩人品達洛斯(Pindaros)贈給雅典城的特別形容詞,因為雅典的落霞很美麗。雅典人因此特別愛紫羅蘭花。忒拜人當日為雅典所敗,因而遷怒于自己的詩人,罰了他一筆錢;雅典人卻加倍補償了詩人,還為他在雅典城立了一座石像。
- “油亮亮的”含有“光榮的”和“多油的”二義,因為阿提刻出產(chǎn)橄欖油,故云“多油的”。
- 意即雅典城在壓迫那些盟邦。這句話刺得觀眾心痛,再說下去是很危險的,因此詩人便往后退,講些笑話。
- 埃癸那(Aigina)在雅典南方。這海島于公元前455年左右為雅典占據(jù),淪為屬地。斯巴達人曾經(jīng)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要求雅典人退出這海島,雅典人反而把島上的人完全趕走,把土地分配給自己的移民。阿里斯托芬可能在那時候分得一塊那島上的土地,一說他和埃癸那人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
- 一口氣念完。這六行詩是很著名的,并且經(jīng)過改編,成為希臘和羅馬時代很流行的歌詞。
- 希臘水手很害怕那滑溜溜的海水,因此他們出海前要向海神祈禱,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叫作“從不滑倒的海神”。
- 指法庭里的石壇。或解作“石級講臺”,指公民大會會場里的講臺。
- 提托諾斯(Tithonos)為晨光女神所戀,她曾經(jīng)替他向天神求得長生,但沒有料到他會變老,老而不能死。此處泛指一個極老的人。
- 滴漏壺是法庭里計時之器。
- 馬西阿斯(Marpsias)可能反對過救濟那些窮苦的老戰(zhàn)士。
- 這兒所說的圖庫狄得斯(Thucydides舊譯作“修昔的底斯”)是一位政治家(并不是那位寫內(nèi)戰(zhàn)史的歷史家),他反對伯里克理斯,于公元前444年被逐出境。那次控告他的是兩個年輕人,其中一個是刻菲索得摩斯(Cephisodemos),另一個是歐阿特羅斯(Euathlos)。他們兩人竭力攻擊那老頭子,使他一句話也回答不出來??谭扑鞯媚λ股砩嫌兴箮焯醽喲?,因此這里有“斯庫提亞蠻荒野地”的比喻說法。斯庫提亞在黑海東北方。
- 因為刻菲索得摩斯身上有斯庫提亞血液,所以歌隊長把他當作一個“弓手”。
- 以角力為喻。歐阿特羅斯這名字含有“優(yōu)秀的比賽者”之意。
- “克勒尼阿斯(Cleinias)的兒郎”指阿喀比阿得斯(Alcibiades),他是一個很美貌的浮華少年,后來繼克勒翁成為主戰(zhàn)派的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