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淚千行:中國歷代懷親詩 作者:


前言

感情是人人都有的,抒發(fā)感情的詩可并不是人人都會做。詩人之所以稱為詩人,我以為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把人人都有的感情,化為語言的藝術形象,在讀者那里產(chǎn)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心理感應。我從小喜歡文學,起因也就在于文學作品中有我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有我所體驗到而又表達不出的感情,它開闊了我的眼界,滋潤了我的心田。它使我驚異,使我激動,使我狂喜。隨著年紀的增長,文學作品越讀越多,但我對文學作品的這種感受,卻始終是我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動力。從事古代文學的研究,常常是追逐作家的生活蹤跡,去找出他們創(chuàng)作沖動的來源,去印證他們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而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在閱讀作品過程中首先想到的是作品給了我什么啟迪,表達了哪些我本來長久郁積于心而無由一吐為快的思想感情,這常常是我在經(jīng)過閱讀作品興奮之后產(chǎn)生了研究這些作品的愿望,形成了研究的題目和大體構想。在我選注這本懷親詩選過程中,我所注意的也還是這一點,是我選詩的重要標準。

在一個人的生活道路上,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兒女,常常伴你同行,一同經(jīng)歷著生活的風風雨雨,一同品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同揚起理想的風帆,一同澆鑄著事業(yè)的基礎。懷親詩選所包括的就是抒發(fā)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夫妻之間,在共同承受這一切的時候所產(chǎn)生的思想感情的詩篇。這類詩所抒發(fā)的,特別是親子之愛、夫妻之愛,是人性最初、最自然的表現(xiàn),它構成文學的永不枯竭的主題之一。在我國從兩千多年前的《詩經(jīng)》開始的詩的長河中,懷親詩以它的純真和圣潔,激動著世世代代讀者的心靈,讀著這些詩會使人沉浸在愛的溫馨中,讓人的靈魂得到凈化。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詩人們在抒發(fā)自己對親人感情的時候,也蘊含著他們對社會的思考,在懷親詩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對不公正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和抨擊,詩人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心。越是偉大的詩人,越能看到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把親親之情的抒發(fā)和社會問題的思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顯現(xiàn)了他們胸懷的博大和感情的崇高。我以為這正是我國古代懷親詩的重大特色之一。但不可否認,由于長期封建思想的影響,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詩人,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令人討厭的封建道德倫理的說教,它與今天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們的思想感情是格格不入的,這是在閱讀這些作品時應該注意的。

選入這里的懷親詩,除了《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以及所謂“蘇李詩”,都是有主名的作品,我所持的標準是:他們創(chuàng)作這些詩時,必須是以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為基礎的,是他們自己親身的感受,我所強調的是詩人抒發(fā)感情的真實性。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沒有選張衡的《同聲歌》、朱慶余《閨意獻張水部》這類有比興意味的作品,也沒有選如薛道衡《昔昔鹽》、王昌齡《閨怨》這類由男人所寫的婦女題材的作品。

我愿把這本小書獻給遠離家鄉(xiāng)游子的親們,并以此表達一個游子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誠摯的祝福。

費振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