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毀佛運動
世宗讀罷,有如醍醐灌頂,腦子被洗得清明澄澈了許多。
世宗興奮得幾乎一夜未眠,下決心接受王樸的建議。世宗準備逐條采納實施,寄望國家與民族真正的復興大業(yè),成就在自己的手上。這樣,自己就會名垂青史,傳誦后代。就算不能,至少也不會辜負手中握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世宗立即著手國家重新統一的事業(yè),顯德二年(955)五月,首先遣將攻蜀。
由于戰(zhàn)爭中軍費開支緊張,世宗一時間想出了增加國用財富的臨時性辦法,采取了果斷但也稍顯武斷的整頓佛教的措施——拆減寺院,淘汰僧尼。轄境之內的寺院被毀掉了30336座,只剩下2694座。只留了42444個和尚,還有18756個尼姑,其余全都強迫還俗。這場突如其來的整頓佛教的社會運動,致使成百萬的僧尼,一時間感到生活沒了著落,社會怨憤情緒陡然日增。
世宗還下令收繳民間銅質佛像,一并銷毀,鑄錢以充軍資。
世宗的本意,是不想使寺院成為國中之國。因為寺院越多,占地越多,國家的可耕地面積就越少。同時很多青壯年出家,致使國家的勞動力和兵源也大幅縮減。銅質佛像造多了,造錢和造兵器就缺少原料。而且,還有很多罪犯、叛亂分子、敵國奸細,以及一些地痞流氓、逃婚的、逃債的、逃避勞動的,還有社會各種閑雜人等,也都因為各自不同的種種原因,混雜在出家人中。滿地禿頭,誰是真僧?真假難辨,情況非常復雜。
世宗想要快刀斬亂麻,一聲令下,全國各地同時行動起來??赡苡行┑胤焦賳T,采用的手段也太過火,激起了佛教界的廣泛不滿和憤怒。佛教徒們紛紛在各地揚言,說這是佛教的法難來了。后世也把周世宗這次的行政行動,和歷史上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間是424—451)、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間是561—578),還有唐朝武宗皇帝李炎(在位時間是841—846)等的三次毀佛運動相提并論,稱為佛教的“三武一宗之難”。叫這樣的名字,是因為前三位皇帝的廟號中都帶“武”字,而后周的柴榮皇帝(在位時間是954—959)的廟號里,則含有一個“宗”字。
其實周世宗這次的舉動,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應該不是毀佛,而只是整頓佛教。因為當時的佛教系統太混亂了,也嚴重地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和軍事征伐。所以他才下了那么大的決心。
早在世宗準備策動這場運動的時候,朝臣中就有人想要勸阻他,對他講了毀佛不好,會給自己帶來厄運之類的話語。世宗卻回答說:“佛陀本來就是用行善來救度眾生的,如果致力于行善,那就是尊奉佛陀了。我這樣做,完全出于拯救天下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考慮,并不出于怨憎佛教。佛徒們不是經常說嘛,只要行善就是對佛祖的最大尊重。供奉佛像,那算什么禮佛?再說了,銅像是佛嗎?佛教徒們說,為了禮佛,連眼睛和腦袋都可以捐獻出來。那好了,如果我因此遭到報應,就算是我把身體捐獻給了佛陀,捐獻給了救度苦難蒼生的事業(yè)了,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可惜世宗這樣一篇豪言壯語,并沒有得到佛教徒們的諒解。我想主要不是雙方對佛陀和佛教理解上的分歧問題,而是世宗皇帝發(fā)動的這場政治運動,砸了很多人的飯碗。世宗在此后五年,因突發(fā)急癥過世了。于是,佛教徒們就借此四處傳揚,說是他毀佛遭到報應了,用這樣的話語,來發(fā)泄他們對周世宗的怨恨和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