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趙嘏《江樓感舊》)

詩意春秋伴人眠 作者:趙英 著


17.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趙嘏《江樓感舊》)

——傷心欲絕的趙倚樓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

趙嘏,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人,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年輕時四處游歷,大和七年預(yù)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南當了幾年幕府。后回江東,家于潤州(今鎮(zhèn)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后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復(fù)往長安,入仕為渭南尉。約宣宗大中六、七年(公元852、853年)卒于任上。存詩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年輕時的趙嘏,命運坎坷,屢試不第,滯留長安多年。為了自己的前途,他也曾以詩文多次干謁豪門顯貴,以求博得功名,但是都未能如愿以償。這其間,他也曾遠去南嶺、兩廣地區(qū)的幕府當了幾年的幕僚,終因感到前途無望,而返回家鄉(xiāng)。后來,趙嘏又舉家從楚州遷往潤州(今鎮(zhèn)江)居住。據(jù)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一五)記載:趙嘏曾經(jīng)安家于浙西,家有美麗女子,趙十分愛戀,沉溺其中而不醒。到了進京趕考的時候,趙嘏也想帶著她一起去,最終被詩人的母親阻止,才沒有實現(xiàn)。二人只好依依惜別,纏綿之后,約定待到高中之后必定早日回來相見。在中元節(jié)的時候,趙家的這位美麗女子也來鶴林寺游玩,善男信女都來進香,人流涌動之中,浙帥(浙西的一位軍事將領(lǐng),姓名不可考)看到了她,覺得這般美麗的女子實在世間罕有。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歷史沒有留下明確記載,只知道該女子被浙帥收入帳中了。第二年,也就是會昌四年(公元844年),38歲的趙嘏進士及第,金榜高中。還未享受高中喜悅,噩耗傳來,趙嘏得知愛妾被人霸占,心中不免痛恨惆悵。但此時仍是人微言輕,恐怕難與浙帥明斗抗衡,思來想去,寫了這首詩送給浙帥。

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云。

當時聞?wù)f沙吒利,今日青蛾屬使君。

趙嘏在詩中引用了當年番將沙吒利搶占詩人韓翃的美妾柳氏的故事,希望這將軍能夠歸還自己的美姬。此時的趙嘏已不再是普通百姓,浙帥必須有所權(quán)衡,而且自己理虧在先,事情鬧大了,自己肯定會有麻煩。新科進士,前途更是不可限量,犯不著為了一個美姬得罪他。于是,浙帥派人把女子送還給還在長安的趙嘏,并表歉意,愿意結(jié)交這位年輕俊才。恰好趕上趙嘏剛出潼關(guān),途經(jīng)橫水驛的時候,雙方迎面相遇。趙嘏見前方車轎人馬眾多,就詢問左右。仆人答道:“浙西尚書差送新及第趙先輩娘子入京?!泵兰г谵I中認出了趙嘏,趙嘏也是急忙下馬查看,果真就是夢寐思念的愛妾。二人偶然邂逅,離別愁思,思念之情,世事變幻的坎坷,多種情緒涌上心頭,二人抱頭痛哭??刹辉系?,這苦盡甘來的相聚卻帶來了更大的悲哀。美姬緊緊抱住趙嘏,哽咽的哭聲,不盡的淚水帶走了遲來的幸福,也帶走了年輕的生命。她香消玉殞,魂歸九天,再也沒能醒過來。趙嘏驟然遭此變故,悲痛欲絕,只得將美姬埋葬在橫水北面,希望愛姬在此長眠,待到來生再續(xù)姻緣。傷心欲絕、痛斷肝腸的趙嘏為他的美姬寫下了著名的《悼亡二首》:

其一

一燭從風(fēng)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雖知不得公然淚,時泣闌干恨更多。

其二

明月蕭蕭海上風(fēng),君歸泉路我飄蓬。

門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

時光流轉(zhuǎn),趙嘏年事漸高,對美姬的思念越發(fā)沉郁,深深的孤獨感縈繞心頭?!伴T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笔篱g并不缺少像你那般如花美貌的女子,但是誰都無法取代你,詩人用“如花心不同”告慰美姬,也在訴說著自己的心事,此生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無可替代。

趙嘏被任命為渭南縣尉,屬正九品下的官階,很小的官,相當于現(xiàn)在縣公安局的一個科級干部。根據(jù)《唐詩紀事》、《唐才子傳》等書記載,趙嘏一生也只當過縣尉。也許是世事變幻,已讓他無心仕途,癡情的趙嘏對美姬無法忘懷。夜幕下,趙嘏一人獨上江樓,寫下了這首七絕《江樓感舊》。

無需過多分析這首七絕,“月光如水水如天”、“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可“同來望月人何處?”近似白話的表達,將最質(zhì)樸深沉的感情噴涌而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悲痛之感。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詩人趙嘏病故在渭南縣尉的任上,時年47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