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老舍和他的作品 作者:胡金銓 著


第五章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袁世凱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條”,全國憤慨。

那年九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原名《青年》),提倡“新文化”,介紹“新思想”。

年底,袁世凱嫌大總統(tǒng)不過癮,接受“擁戴”,要當“皇上”。

第二年(一九一六年)正式“登基”,結果天怒人怨,眾叛親離,鬧了不到三個月,折騰死了。

時局像“走馬燈”似的,一幕一幕地換。北京的老百姓照舊完糧納稅,反正“帝制”和“共和”都差不多。

那年老舍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由校長方還的推薦,當了北京方家胡同市立小學校長,才十七歲①。

十七歲還是個大孩子,去負責國家基本教育行政重任,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簡直有點“荒唐”。可是那時候剛廢止私塾沒幾年,全國都改成洋式“小學堂”,教育行政人才缺乏,無論如何,老舍是正規(guī)師范學校畢業(yè)。機緣巧合,這個大孩子就當了小孩子頭兒。

這是老舍有生以來第一個職業(yè)。同時也把家庭的重擔由母親手里接過來。他必須兢兢業(yè)業(yè),保住這個飯碗。

老舍規(guī)規(guī)矩矩地做了三年小學校長??伎兲貎?yōu),由當時的學務局派到江浙考察教育②。對他來講,這是一種榮譽。我想他當時一定相當興奮,因為有機會能到“南邊”去見見世面。

就在老舍南下的那年(一九一九年),如火如荼的“五四運動”開始了。由北大等十幾個學校的學生發(fā)起示威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后來全國響應,連安分的北京人也卷入了這個大風波。

三月底,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對德和約簽字。

十月十日孫中山宣布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年底,毛澤東在湖南辦《湘江評論》③。

瞬息萬變的“時局”,對老舍的影響并不太大,他在《我怎樣寫〈趙子曰〉》④里說:

……“五四”把我與“學生”隔開。我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里面,我已作了事。是的,我差不多老沒和教育事業(yè)斷緣,可是到底對于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磻虻臒o論如何也不能完全明白演戲的……

這話,依我看,他有點兒言不由衷。

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對老舍有多大影響,我們無法知道。但作為一個青年知識分子,面臨這么大的一個運動,當然不會無動于衷。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他對于當時的社會一定感到不滿。既“不滿”,為什么又沒有什么行動呢?

我看主要是為了“生活”,得來不易的職位,不能憑一時沖動,就把飯碗砸碎。還有,“五四”各校代表決議,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lián)合會”,沒有小學師生的份兒。老舍是小學校長,以他“北京人的性格”,絕不會“上趕著”去參加。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他是“北京??人”。北京人永遠安于現狀,不做“過激的事情”。五四運動是“革命”和“造反”的行為,北京人絕不會參加。所以他只限于“不滿”,或者“彷徨”。

同時,老舍并沒有一定的政治理想,或篤信任何學說,所以就無從為某種理想或學說去奮斗,而成為一個革命者。他寫過一篇叫《習慣》的文章,敘述任何一個主義、一種理論都不能使他永遠相信。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場電影,或者和朋友談一席話都能改變他的整個思想。而生活習慣則不易改變:如抽煙、喝酒和種花之類。

他的理想是什么呢?在《我怎樣寫〈趙子曰〉》里邊,他說:

……我自幼貧窮,作事又很早,我的理想永遠不和目前的事實相距很遠,假如使我設想一個地上樂園,大概也和那初民的滿地流蜜,河里都是鮮魚的夢差不多。貧人的空想大概離不開肉餡饅頭,我就是如此。明乎此,才能明白我為什么有說有笑,好諷刺而并沒有絕高的見解。

老舍不但沒有什么固定的“理想”,而且也不大喜歡好高騖遠的人,在《我的理想家庭》⑤里,他說: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講戀愛,講革命,講志愿,似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簡直想不到組織家庭——結婚既是愛的墳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漢的累贅。及至過了三十,革命成功與否,事情好歹不論,反正領略夠了人情世故,壯氣就差點事兒了。雖然明知家庭之累,等于投胎為馬為牛,可是人生總不過如此……

這些話可以代表老舍對做人的看法。在《一筒炮臺煙》⑥中的關進一、《鐵牛與病鴨》⑦里的王明遠都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公民”。他們的特點是身體健康,愛國家,孝父母,做人本分,做事規(guī)矩,助人克己,大節(jié)無虧,小節(jié)馬虎……

在《大悲寺外》⑧里的黃先生,《駱駝祥子》⑨里的曹先生都是老舍心目中的好人。而丁庚和阮明一類的青年都是“披著革命外衣”的壞蛋。依老舍的看法,三十歲以前的革命者多出于赤誠,上了年紀就變成了“吃革命飯”的,而拿美麗的理想去奴役別人的自私自利者。

總之,老舍理想中的“標準公民”和當時“修身”教科書里講得差不多。

注釋:

①羅常培:《我與老舍》。

②同上。

③吳民、蕭楓合編:《從“五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北京:新潮書店,1951年版。

④老舍:《我怎樣寫〈趙子曰〉》,載《老牛破車》,上海:人間書屋,1937年版。

⑤老舍:《我的理想家庭》,載1936年11月16日《論語》第100期。

⑥老舍:《一筒炮臺煙》,載《老舍選集》,香港: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

⑦老舍:《鐵牛與病鴨》,載《趕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4年版。

⑧老舍:《大悲寺外》,載《趕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4年版。

⑨老舍:《駱駝祥子》,載1936年3月至1937年5月《宇宙風》第25至41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