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書的力量(代序)
◎謝泳
今天再版儲安平的著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儲安平早年受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很深,他在上海光華大學讀書時,直接受過張東蓀、徐志摩、羅隆基等人的影響;青年時代,他曾以胡適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后來游學英國,最為傾心的是費邊主義理論家哈羅德·拉斯基的思想。他的著作《英國采風錄》《英人·法人·中國人》近年都先后再版過,而《給弟弟們的信》卻是問世以來第一次再版。
儲安平的散文風格,有英式小品的氣息,是集知識、趣味、幽默和思想為一體的知性散文,文字簡潔而句式豐富多變。在20世紀30年代的散文寫作中,他是一個有獨特風格的作家。雖然一生以言論聞名,但在個性上,儲安平實在是更近于一個作家的人。
儲安平早年出的幾本書,我都曾親見過,其中有幾本還有收藏。比如他編的《中日問題與各家論見》,我十幾年前在太原曾買到過一冊,書品相當不錯。一九三六年四月,儲安平二十七歲時,還在開明書店印過這本《給弟弟們的信》。這本書我留意過很久,但在舊書店一直沒有遇到過,不久前才在國家圖書館查到,復(fù)印了一本。這是一本小書,不到一百頁。所謂“給弟弟們的信”,原來是儲安平虛擬的一個說法,其實是以給“弟弟們”寫信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青年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些想法。我寫《儲安平與〈觀察〉》時,還沒有找到這本書,所以關(guān)于儲安平的生平介紹中,沒有能使用這本書中的材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給弟弟們的信》書前有一句題詞:“謹獻于祖母之靈”,是作者表達對自己祖母的感激之情。儲安平少失怙恃,依賴祖母長大,所以他的回憶文章中常有一種“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的感覺。儲安平外出讀書不久,祖母也去世了。他在書中的“自序”中說:“我相信,一個人真心的在紀念著另外一個人,一切形式都是不需要的。我每次思念到我的祖母,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因為我感激她,但是我已經(jīng)沒有機會來奉養(yǎng)她,報答她所給過我的不可忘懷的恩惠。我感激她,自然是為了她將我撫養(yǎng)大了??墒俏也⒉粏螁我驗樗龑⑽覔狃B(yǎng)大了,我覺得,單單將一個人撫養(yǎng)大了,并不是一件難事,也并不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就整個的人類社會而言,一個人的長得大長不大有什么關(guān)系?我感激她,不僅是因為她將我撫養(yǎng)成了一個人,并且因為她將我教育成了一個‘人’?!?/p>
關(guān)于儲安平生平的史料,我們現(xiàn)在很不易得到。這本《給弟弟們的信》中保存了儲安平早年生平的資料線索,所以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這本書透露出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是儲安平和吳稚暉的關(guān)系。儲安平在“自序”中提到,他寫這本書的時間約在一九三二年秋天,第一個看到這些文稿的是他的伯父儲南強。不久吳稚暉和李書華到宜興游覽,儲南強把儲安平的稿子給吳稚暉看了。吳稚暉不但提出了許多意見,還為儲安平這本書寫了一篇序言。不過儲安平出書的時候沒有把這篇序言發(fā)表出來,他說:“吳先生還另外替我寫了一篇序文,吳先生在他那篇序文里,對我推譽得實在太過分,使我只覺得慚愧,承擔不起。我再三考慮,決計將那篇序文自己珍藏起來,不在這兒公開。我懇求能夠得到吳先生的原諒,至于吳先生對我的一番鼓勵之意,我自然永遠是心領(lǐng)著的?!彪m然沒有公開吳稚暉的序言,但《給弟弟們的信》中還是保留了三段吳稚暉的評語,分別是在《團體生活》《論政治人格》《行》這三篇文章后面,應(yīng)當說是吳稚暉的三篇短文,因為是夾在旁人的一本小書中,想來一般研究吳稚暉的人大概不會注意到,所以特別說明一下。
寫《給弟弟們的信》的時候,儲安平還不到三十歲,但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對現(xiàn)代政治的興趣。大體可以說,這是一本普及現(xiàn)代政治常識和道德的公民讀本,遠比一般教育青年完善人生的道德修養(yǎng)讀物有深度。儲安平自由主義的思想底色,在這本《給弟弟們的信》中已顯示得非常清晰。他在《論政治人格》一章中,把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的“節(jié)操”和西方政治中的Fair Play對比后,特別提出:“本來社會的改革都是緩進的。比如我們在選舉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認清我們未來的領(lǐng)袖;如既認清之后,我們決不再受其他勢力或金錢的誘惑。每個人有他每人的政治場合,有他所崇仰的主義與思想。我們平時也必須‘公正’地參加任何公共事業(yè),我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不引用私人,浪費公帑。即使我們要從事達到我們的政治理想,但我們的行為也必須是坦白的,光明的,負責的,而且是合理的。不是搗亂式的、暴動式的。我們必須孕成一種剛正之氣,不諛謅,不陽奉陰違,不口是心非。不要以為政途可爭權(quán)奪利,不要以事業(yè)為富貴的附庸。我們對于國事有所發(fā)言,必須是善意的批評式的,建議式的,而不是惡意的謾罵式的?!?/p>
儲安平后來從事言論工作,一直堅守從年輕時代起就養(yǎng)成的這種信念和風度。他的政論風格犀利、沉著,有激情,但從不失理性;有憤怒,但極少發(fā)過激之言,這與他青年時代養(yǎng)成的對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修養(yǎng)有很大關(guān)系。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成長道路各有不同,有天生具有自由主義氣質(zhì)的,有因知識體系轉(zhuǎn)變而成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更多是因個人處境、經(jīng)驗和挫折慢慢認同自由主義理想的。在這幾種情況中,那種天生具有自由主義氣質(zhì)的知識分子最為堅定和最為本真。在這一點上,儲安平很像胡適。
《給弟弟們的信》在儲安平著作中是較少為人注意的一種,也是了解早年儲安平思想較為重要的一本。書不在厚薄,一個青年在七十年前隨意寫就的一本小書,今天還有閱讀的價值,也顯示了書的生命。
2011年11月23日于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