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胡言亂語

此生偏愛野狐禪 作者:趙焰


第一輯 胡言亂語

宋教仁之死

中國的歷史研究者中,歷來是笨人比聰明人多得多。歷史研究要花無窮無盡的笨功夫笨手段去讀枯燥無味的書,寒燈枯坐,地老天荒,聰明人往往避之不及,都跑去讀商學院去了;剩下幾個浮躁點的,也去學外語、搞藝術去了。也因此,研究歷史的地方往往是笨人扎堆,一個比一個笨,一個比一個迂腐,很少有人有良好大局觀的,只是一味求小、求偏、求證,對于世事人心一概忽略。其實歷史就是曾經活過的現實,一個人,如果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現實生活,他了解的,就一定不是活生生的歷史,只會是字里行間的某個片段。

有一個例子似乎可以拿來佐證,那就是民國之初宋教仁被殺一案。后來那么多書籍,口口聲聲說袁世凱殺了宋教仁,其實稍稍想一想就不成立,袁世凱為什么要殺宋教仁呢?——國民黨成立之初,孫中山向袁世凱保證致力實業(yè)修鐵路,國民黨的領導人實際上是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英氣勃發(fā)的宋教仁很想在新成立的國民政府中干出一場轟轟烈烈的事業(yè)。他起草的《國民黨宣言》中明確提出:中國雖號為共和立憲,而實無強健而良善之政黨焉,因此,國民黨決心以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為根本宗旨,在中國完成共和立憲,組織志同道合之政黨內閣。在宋教仁的親自策劃和領導之下,國民黨利用強大的組織力量,在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的國會議員選舉中,擊敗共和、民主、統(tǒng)一三黨,大獲全勝,在眾、參兩院870個議席中獨占392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國民黨人的勝利,讓實際負責國民黨事務的宋教仁躊躇滿志。按照《臨時約法》建立責任內閣的規(guī)定,議會第一大黨當然組閣,其黨魁當然出任內閣總理。因此,宋教仁下一步取代趙秉鈞成為國務總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袁世凱要正式成為大總統(tǒng),正指望宋教仁在內閣中助他一力。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干嗎輕舉妄動,影響自己正式當選民國大總統(tǒng)呢?這一類的動機,想一想,就覺得不合情理了。我在《晚清有個袁世凱》中也闡明了我的看法。書同兄有一次跟我聊天,問我寫歷史是怎么對待這些疑案的。我說,把各方面的材料擺在一起,然后用人情事理來判斷。這樣的方式,就像寫波洛推理判斷一樣。袁世凱為什么要殺宋教仁?拿個理由先!

宋教仁是誰殺的?暫時還沒有定論。不過陶成章被殺的案子前些年開始真相大白——陶成章曾經是僅次于孫中山的革命黨二號人物,他是1912年1月14日被殺的,比宋教仁被殺早一年,地點也是上海。陶成章案跟宋教仁案一樣,是當時的驚天之謎。現在水落石出,竟然是蔣介石等人干的。蔣介石和王竹卿聯手去上海廣慈醫(yī)院,開槍將陶成章暗殺。蔣介石和王竹卿后面是誰?是陳其美。陳其美的后面是誰?不知道。當時的背景是:民國成立后,國父孫中山覺得黨的組織仍不夠嚴密,需要改組,加強紀律和執(zhí)行力。有兩個主要人物反對,他們認為:我們都是志同道合在一起,你不該要求組織對個人效忠,還有簽字、蓋手印之類的事。這兩人一個是黃興,一個是陶成章。黃興不贊成,就走了,未與孫中山爭執(zhí)。陶成章卻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公開罵孫,批評他,甚至公開說要倒孫。據《孫中山全集》記載,在刺陶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5日,孫中山曾致電陳其美:“萬急,滬軍陳都督鑒:閱報載光復軍司令陶成章君,于元月十四號上午兩點鐘,在上海法租界廣慈醫(yī)院被人暗刺,槍中頸、腹部,兇手逃走,陶君遂于是日身死,不勝駭異。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運動,不遺余力,光復之際,陶君實有巨功,猝遭慘禍,可為我民國前途痛悼。法界咫尺在滬,豈容不軌橫行,賊我良士?即由滬督嚴速究緝,務令兇徒就獲,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靈,泄天下之憤。切切??偨y(tǒng)孫文?!?/p>

按照孫中山電報的內容來看,孫中山似乎對蔣介石刺殺陶成章一事不知情。不過據《孫中山在日活動密錄》記載,“二次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到了日本,立即拜訪孫中山。從6月13日到8月31日,孫中山與蔣介石共見面29次,其中蔣介石去東北還離開了日本一個多月,8月17日又開始見孫中山。兩人可謂形影不離、情投意合。李敖在《蔣介石評傳》中說蔣介石暗殺陶成章是孫中山、黃興指使的,蔣介石“不過為孫黃一派的大陰謀,扮演了一個小角色”。李敖這人才高八斗、才華橫溢,但心思不正、劍走偏鋒。他的說法,姑妄聽之。

《萬象》2010年9期、10期張耀杰文《宋教仁案的歷史現場》對宋教仁一案有詳細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宋教仁案的第一嫌疑人是陳其美。文章說:“應夔丞在宋教仁案中所扮演的,既不是暗殺行動的最高決策者的角色,也不是暗殺行動的操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中央政府與上海國民黨之間,專門收集用來嫁禍于中央政府的情報信息和證據材料的雙面間諜的角色。具體操作執(zhí)行暗殺行動的,是應夔丞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任諜報科科長時的一等科員吳乃文,及其同伙王金發(fā)、陸惠生、拓魯生、陳玉生、馮玉山、張漢彪等人。吳乃文等人所執(zhí)行的顯然不是來自應夔丞的命令,而是更高層的陳其美等人的命令。在上海地區(qū)擁有最大份額的軍政實力和情報系統(tǒng)的前滬軍都督陳其美,所扮演的既是偵破宋教仁案的總指揮,同時也是制造這樁謀殺案的第一嫌疑人的雙重角色?!瓏顸h方面在處理宋教仁案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個基本策略,是依次推出或者說是拋出比較低端也比較邊緣的武士英、王阿發(fā)、應夔丞、馮玉山、鄧文斌、張秀泉、陳玉生、陸惠生等人,而把真正了解真相的核心人物吳乃文、王金發(fā)、陳其美等人,隱藏在見不得陽光的暗箱幕后。宋教仁案經過公審公堂連續(xù)七次的依法預審,所遺留下來的最大的疑點和盲點,就在于原、被告雙方配合默契地避免了武士英和應夔丞的當庭對質。這樣一樁并不十分復雜的謀殺案,只要把已經抓捕歸案的武士英、應夔丞、陳玉生,以及參與或見證謀殺活動的陸惠生、張秀泉、鄧文斌、王阿發(fā)、何海鳴等人拉到一起當庭對質,便可以真相大白。但是,國民黨方面所需要的顯然不是宋教仁案的真相,反而是通過真假難辨的輿論宣傳,來針對袁世凱、趙秉鈞及中央政府實施道德上的妖魔化,進而退出憲政民主的制度框架挑起發(fā)動號稱‘二次革命’的國內戰(zhàn)爭?!?/p>

關于宋教仁之死,現在的人似乎已不太關心了。我前些日子看完《萬象》那篇文章之后,曾經在微博里發(fā)了一個帖,表示自己的震驚。令人尷尬的是,幾乎無人回應此帖。人們大概都在關心物價房價上漲、小三奪權之類的事了吧?實際上人們還是應該回頭關注一下此事的:民國之初,政體改革摸著石頭過河,搞民主憲政,搞共同執(zhí)政,那些大佬一個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努力克制。孰料宋教仁事件發(fā)生,孫中山第一個起來“抄家伙”,于是大家都接二連三地“抄家伙”。此后大伙都不遵守規(guī)則,也坐不到一起來了。袁世凱死后,更是沒有能控制住局面的人了,樹倒猢猻散,一蟹不如一蟹,軍閥都動輒抄家伙,把政壇搞得如流水席一般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