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后期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yù)期程。
秋風(fēng)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武則天天授年間(690-692),詩人任校書郎,曾兩度奉使入蜀。此次本已計劃歸京(武則天時以洛陽為首都)的日程,卻因故推遲,寫下這首名篇?!昂笃凇笔锹浜笥谠媱潥w期的意思。
“客心爭日月”兩句是背景交代,是說作者在蜀中的公事已抓緊辦完,正打算如期返回洛陽?!翱托摹敝缚途赢惖刂摹!盃幦赵隆敝竿瑫r間競爭,指抓緊辦好公事,以免推遲歸期。“來往預(yù)期程”是說入蜀與返洛的日期和行程,是早就安排好了的。十個字非常簡潔,把詩人當(dāng)時面臨的客觀情況,心里的籌劃掂量,都寫進(jìn)去了,而且字字入律。“爭”字,“預(yù)”字,照應(yīng)題面,是唯恐“后期”也。按,詩人返回洛陽的時間,原定在當(dāng)年秋前。有詩為證:“歸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張說《被使在蜀》)
常言道:“計劃快不如變化快。”不料突然情況發(fā)生變化,使作者秋前回到洛陽的希望落空了。然而詩人并不這樣直說,而換了一種說法,也就是變了個形,或做了一個包裝?!扒镲L(fēng)不相待”二句,憑空設(shè)計出一個同伴“秋風(fēng)”,埋怨“他”不肯等“我”一等,竟自丟下同路的伙伴,自個兒先回洛陽去了。這就把本來無情的秋風(fēng)加以人格化,借怨秋風(fēng),間接抒發(fā)了因回京計劃落空而生的惆悵。“后”字從對面托出,一句不正說,所以為妙。又,秋風(fēng)本按時而起,無所謂“先”“后”,只為詩人“后期”,方見秋風(fēng)“先至”,可見肌理之細(xì)。
本來“蜀道后期”,不干秋風(fēng)的事。詩人偏偏扯上“秋風(fēng)”,按捺“日月”,甚是無理。然“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嚴(yán)羽)。換言之,詩有無理而妙者,如此詩是?!短圃妱e裁》點贊:“以秋風(fēng)先到,形出己之后期,巧心浚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