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頭做得了司馬,高位獻得了謀劃

三國梟雄:司馬懿 作者:魏華北 著


第二章 常伴曹丕,開啟三朝元老路

曹操之死,曹丕即位,對于司馬懿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因此而有機會率兵出戰(zhàn),充分發(fā)揮了其機智和謀略,先后北定遼東,西拒巴蜀,屢立奇功,無人替代。

曹丕對司馬懿說:我在東方,您就主持西方事務;我在西方,您就主持東方事務。

低頭做得了司馬,高位獻得了謀劃

司馬懿一進丞相府,就被安排與曹操長子曹丕交游相處。

曹操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大妻丁夫人無出,妾劉氏生曹昂,早年歿于宛城,不計其中,卞夫人生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曹操受封魏王后,其他夫人、昭儀、姬妾生二十一子。曹家?guī)锥嗯畠核坪鯖]有記載,但其中有三個是到宮廷中當了貴人。

曹操教子甚嚴,期望他們都能有所成就。諸子之中,曹丕、曹植最有文才,曹彰崇尚武力,勇而無謀。

曹操最喜曹植。

曹植常常跟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不但生性機警,聰明靈異,能詩善賦,而且英武俊拔,胸懷大志。征戰(zhàn)間歇,曹操常把曹植喚到身邊,談文講武,充滿了父子親情。

開始,曹操常對人說:“植兒聰敏喜人,某寵愛至甚。不過小時寵愛,長大并不一定重用?!?/p>

后來,曹操對曹植恩寵有加,又說:“曹丕、曹彰、曹植兄弟,我以為最可定大事者,非曹植莫屬?!?/p>

司馬懿雖然并未參與其中,卻對此事有著自己的看法。他私下里幾乎堅定地認為:曹丕與曹植兄弟二人,能成大事者,乃是曹丕,而絕非曹植。原因有二:其一,曹操升為王侯,世襲爵位、繼承父業(yè)的應是長子,廢長立幼,不合乎傳統(tǒng),必然生亂,時下已有袁紹、劉表的教訓。其二,司馬懿發(fā)現(xiàn)曹植為人虛華,恃才放曠;曹丕篤厚恭謹,才智兼全。曹操之愛曹植,不是出于理智,而是為了尋求殺伐勞苦之余的親情慰藉,曹操早晚會改變主意的。對于這些,司馬懿雖然成竹在胸,但他從不向別人提及。他不是嗜好虛名之徒,不屑于在人前虛夸賣弄,也無暇穿梭往來,搬弄是非。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如何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中游刃有余,穩(wěn)步發(fā)展。所以,誰也不會注意到他有什么心思和變化。只不過他與曹丕相處得更為貼近了。

司馬懿比曹丕年長八歲。他的奇思多謀,謙謹恭讓,同樣贏得了曹丕的好感。漸漸地他們之間幾乎完全沒有了主人與屬下的關系?;蚪家按颢C,或談經(jīng)論道,或作賦吟詩,或分析時事,親近而和諧,相知更相依,勝過兄弟。

當時,與曹丕關系比較好的,除了司馬懿,還有陳群、吳質和朱鑠。四人都是才華橫溢,引人注目,他們與曹丕超凡的關系,朝野幾乎無人不知,被當時的人們稱譽為“四友”,充當著曹丕智囊和羽翼的角色。

公元211年春,曹丕升任五官中郎將,為丞相副,并設置了自己的官府,成為丞相曹操處理軍國事務的助手。

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遭人讒害,曹操又生性多疑,唯恐他為禍作亂,盛怒之下,真想把他殺了。曹丕與司馬懿關系如此密切,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不管,急忙出來求情:“父親,所謂狼顧之相,實在是有小人出于嫉妒,想要加害仲達,怎么能因此無稽之談而錯殺賢才呢?萬望父親明察?!辈懿俚闪瞬茇б谎郏瑳]有收回成命。

曹丕又急忙進言道:“當下人才匱乏,父親幾次下令求賢,愛才之名,天下相聞,如今無端殺了司馬懿,豈不讓天下欲歸附者寒心?”

曹操剛才驚怒交加,才下令斬殺司馬懿,此時轉念一想,也覺得是有些小題大做了。但他仍對此事耿耿于懷,于是下令:“免去司馬懿官職,速遣往軍中馬廄,司掌養(yǎng)馬?!?/p>

司馬懿忙跪謝不斬之恩,刻意動情地說道:“丞相宏才偉略,縱橫四方,乃國之中堅,世之梟雄,有丞相在,則必有國家之興盛。仲達實欲日日陪伴丞相,奉侍丞相。丞相之令,仲達實不敢違,但無論身居何職,身處何地,時時不敢忘懷丞相,更不敢忘懷國家?!?/p>

司馬懿說這番話,確實是出自真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退已經(jīng)不可能,進也只能依附于曹操安身立命,再沒有別的路徑可以尋求了。

“仲達,只要不忘記夜間給戰(zhàn)馬添加飼料,足矣。”不知誰大嚷了一句,左右文武官員一陣哄笑。

當天晚上,司馬懿就如令出現(xiàn)在軍中的馬廄里。

明月皎皎,夜風清清,戰(zhàn)馬不再嘶鳴。它們細細咀嚼著草料,打著響鼻,月色中的姿態(tài)溫馴而美麗,讓人想象不出它們在戰(zhàn)場奔跑廝殺的情景。

自出仕以來,日日忙碌,已經(jīng)好久沒有這么獨對蒼穹,體味人生況味了。司馬懿此時的心里倒是十分平靜,他對人生坎坷有著足夠的思想準備。畢竟沒有成為刀下之鬼,魂飛遠方。只要一息尚存,那么一切一切就都充滿著希望。屈辱和傷痛如人生旅途中的坑洼與土石,是可以邁過和跨越的。不管路怎么走,只要走下去,努力地尋求人生機緣,就一定能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正想得發(fā)呆,忽然一只手掌重重地打在他的肩上。一個衣著破爛的馬夫訓斥道:“站在這里發(fā)什么呆,還不去鍘草料!”

司馬懿盛怒之下,欲反唇相譏,但他忍住了。

馬夫挖苦道:“你不要以為自己曾經(jīng)如何如何,一個新來的馬夫,不懂規(guī)矩,快去干完活,回來伺候大爺?!?/p>

司馬懿反倒被氣得笑了,說道:“世上竟然也有如此不知廉恥之人。我今日為馬夫,明日為將相??墒悄隳??今日為馬夫,下輩子也不過還是一個馬夫!”

馬夫大怒,拉開架勢,要決一雌雄。司馬懿覺得與這等人斗嘴,實在無聊,轉身離去了。

遠處走來一個人影,是曹丕來看他了。

曹丕安慰他道:“仲達,你受苦了?!?/p>

司馬懿慨然道:“某思則為國,想則為民,一心侍奉丞相和您,別無他念,是以胸懷坦蕩,并不覺得什么?!?/p>

曹丕說:“仲達身處馬廄之中,仍不忘家國大事,令人敬佩?!?/p>

二人不禁朗聲笑了起來。

過了一些日子,司馬懿被命令不再督管養(yǎng)馬,改為督管守軍伙食。司馬懿頗感失落,可轉念一想,又暗自喜道:“丞相尚未忘卻仲達??!”

此時丞相府中,又有一才子聲名大噪。此人姓楊名修,字德祖,博學廣覽,無所不通。府中傳聞:一日,塞北部族送來點心,名曰酥,曹操很高興,隨手在盒上寫道:“一合酥”。楊修進來看到,馬上拿起來,對眾人說:“丞相有令,命大家‘一人一口酥’,快來分而食之?!辈懿俦砻嫔虾芨吲d,連稱楊修狡詐多才,心里其實很不高興。

曹操多疑,為防止睡夢中遭到不測,常吩咐左右道:“我好夢中殺人,我睡著時,汝等千萬不要近前。”為了讓人信以為真,一天,他臥于帳中,假裝睡得深沉,并故意將被子蹬落在地。身邊一個侍從慌忙跑過來替他蓋上。曹操忽然躍起,一劍將侍從斬為兩截,然后又臥床假裝熟睡,半晌起來,佯裝震驚道:“是誰膽敢殺我身邊侍從?!”眾人實話實說,曹操痛哭不已,傳令厚葬。大家都以為丞相果然是夢中殺人。楊修卻在喪葬儀式上對著棺木嘆道:“悲哉,君乃他人錦囊之計,君死何其冤也!”曹操在旁邊聽了這話,猶如背有芒刺,坐立不安。

司馬懿聽說之后,暗暗嘆道:“此人雖然才華橫溢,卻絲毫不懂處世之道,必然短命,可惜死期不遠矣?!?/p>

公元216年夏。許昌。

朝廷內外,許多別有用心的人開始盛贊曹操。侍中王粲贊頌曹操南征北伐的詩中寫道:

……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西收邊地賊,忽若俯拾遺。陳賞越丘山,酒肉逾川坻。軍中多飫饒,人馬皆溢肥。徒行兼乘還,空出有余資。拓土三千里,往返速若飛……

群臣極力要把他推上帝王的寶座,一齊奏請獻帝:

“魏公曹操,親自披戴盔甲,率領將士,平定漢中,蕩定西陲。其勤政愛民勝過了稷神和禹王;其忠君為國之心,即使伊尹和周公也不能比及。功德卓著,可謂高如蒼天,廣如大地。而他卻掩之以謙讓,守之以彌恭,天下無不欽服景仰。魏公現(xiàn)在雖然已位在上公,也不能與其功勛德行相稱,所以各位大臣齊奏陛下,請為魏公晉爵為王。”

獻帝不敢不允,下令草制詔書,立即進封曹操王爵。

曹操屢屢謙讓之后,接受王爵,冕十二鎏,乘金銀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儀鑾,出入稱警蹕。

司馬懿心中十分明了,自己此時猶如一棵不起眼的菟絲草,淹沒于洪水之中。如不攀附大樹,恐怕再難見到陽光。那樣茍且活著,生不如死。

他暗暗地等待時機。

魏王留居鄴郡。差大將夏侯惇領三萬甲兵,在許都來往巡警,又降王旨,教長史王必總督御林軍馬。司馬懿密切注視著這一切,他深知王必為人,由他來總督御林軍,早晚必出事端。一向刻意表現(xiàn)謙恭的他,再也顧不得許多,他要乘此機遇,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同時真正站到曹操的立場上,為他做些事情,從而贏得他的理解和信任,改變現(xiàn)在的處境。

于是司馬懿急急求見魏王,稟告道:“王上,仲達素知王必嗜酒成性,處事浮躁潦草,恐怕不能任軍國大事。”

曹操斜睨著司馬懿,心不在焉地問道:“仲達,養(yǎng)馬肥乎?”

“此事非小,所以仲達才不管身處微賤,稟告王上,萬望王上三思?!?/p>

“王必與孤披荊斬棘,屢歷艱險,形影相隨。此人不但忠勇而且勤勉,心如鐵石,乃孤之手臂,國之良將。豈是得隴望蜀、得寸進尺之輩。孤心里十分看重他啊!”

曹操一番話,說得司馬懿臉色羞紅,低著頭慌忙退出。

不幾日,耿紀、韋晃等人造反,縱火燒了京城,王必果然因為酒后疏忽,未能及時平定叛亂,多虧夏侯惇遠遠望見城中火起,前來相救,方才沒有貽害國家大事。

曹操心中暗暗后悔沒有聽信司馬懿之言。

過了些日子,司馬懿又請求見魏王。

曹操對他的狼顧之相,依舊耿耿于懷,冷冰冰問道:“孤正自讀書,仲達不安心為軍兵造飯,又有何事前來煩擾?”

司馬懿雙膝跪地,向前爬行,說道:“近日偶然聽說,王上命令胡修為荊州刺史、傅方為南鄉(xiāng)太守,仲達心里十分不安,左思右想,才再次不顧身處卑微,敢冒生死前來稟告王上。素聞胡修這人性格粗暴簡單、傅方平日驕奢淫逸,此二人都不可重用,現(xiàn)在卻統(tǒng)領大軍,駐守邊疆,只恐早晚有變。望王上慎之。”

曹操哪里肯聽,一拂手冷冷說道:“孤之用人,向來人盡其才。更何況孤之左右,個個都是賢臣良將。軍國大事,就不再勞駕仲達多慮了吧!”

司馬懿長跪在地,揖拜叩首不止,說道:“仲達之言,句句發(fā)自肺腑,萬望王上思之。”

曹操冷笑幾聲,起身拂袖而去。

公元219年,劉備又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并自立為“漢中王”,封世子劉禪為王太子。

消息傳到許都,曹操大怒:“劉備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孤勢必要殺了你。”

于是接連派兵前往征討,卻屢屢敗陣而回。鎮(zhèn)守荊州的劉備大將關羽,進攻襄、樊,掘襄江、白河之堤,水淹曹操大將于禁所統(tǒng)率的七軍人馬,并斬了大將龐德,威名大震,華夏皆驚。

曹操慌忙聚集文武商議:“孤素知關羽關云長智勇蓋世,如今據(jù)有荊州、襄陽,如虎添翼。況且近日又擒拿了我大將于禁,斬殺了我大將龐德,正在圍攻樊城,吾兵銳氣大減。倘若關羽率兵徑直來攻打許都,那將如何是好?孤欲遷都河北,暫時避避敵兵鋒芒,諸卿以為怎樣?”

文武官員有主張火速遷都,走為上策的;有說遷都示弱,銳氣更減的。爭爭吵吵,莫衷一是。曹操煩躁,怒道:“孤頭疼得厲害,都快快退下。”

曹丕知道父王沒了主意,覺得時機已到,急忙進見魏王,請求重新起用司馬懿。

曹丕懇切地說道:“司馬懿如此之才,被貶至軍中司掌養(yǎng)馬、掌管伙食,從來不曾見他有一絲不滿情緒,更未聽他透露半句怨懟之語,足可見他懾于父王之威,確乎一顆忠心對待父王。況且此人滿腹謀略,幾次獻計,幾次應驗,他人實在無法企及。兒丕以為還應重新起用司馬懿,并且委以重任?!?/p>

曹操思忖道:“司馬懿確實頗具奇才,但是為父常常以為他心懷叵測,實在擔心將來他會參與曹家大事,幾次想要殺掉他,都被你攔住了。此人又聰敏至甚,能伸能屈,絲毫不露破綻。近日來,反復琢磨,孤也覺得他如同雞肋,食之無肉,棄之還頗為可惜??!”

曹丕沉思良久,說道:“兒丕以為還是設法起用他為好?!?/p>

曹操說:“要用其才智,抑其心志,且不可疏忽大意。”曹丕十分高興,連忙點頭稱是。

于是下令重新起用司馬懿,將他官復原職。司馬懿謝過魏王和曹丕,即獻計勸止遷都。

曹操問道:“何以不可暫時遷都河北?”

司馬懿稟道:“仲達以為于禁等是被水所淹,并非威勢不強大,將士不勇猛,所以此次兵敗,于國家大計未必有什么損害。如今劉備與孫權,外表親和,其實卻很疏遠,關羽得志,孫權并不高興。王上不如立即派遣使臣去孫權那里,陳說利害,并許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令他暗暗起兵,從后面攻打關羽,那么樊城之圍不日可解?!?/p>

曹操笑了,說道:“還是仲達知孤心意,如此甚好,何必非要遷都動眾呢?”

于是召集群臣,下令道:“朝野內外,不許再言遷都之事,倘有違者,立即斬首?!?/p>

司馬懿也笑了。晚上,他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差點笑出聲來。笑得輕松,也笑得辛酸。他為自己的才智而笑,為自己的勝利而笑。在王府,隨著魏王下令,他撇著嘴角,微仰起臉,輕蔑地掃視一周。就是他們,曾經(jīng)對他幾多妒忌,幾番讒言,又幾番嘲弄。今天,他終于走出了屈辱,而且走得比原來更好,走得比他們更好。此時此刻,他的目光是那么犀利、那么有力,直至讓不少人物羞愧地低下了頭。雖然司馬懿暗暗告誡自己不要過多地表現(xiàn)出這種情緒,但對于這一陣掃視,他從內心里感覺酣暢淋漓。

為太子師,最強風險投資

曹操進封魏王,丞相府內外便更不肅靜了。

曹丕與曹植兄弟爭當世子、王太子。文武官員議論紛紛。

二子之爭,緣由起自父親曹操。他時常說起“諸子之中,最可定大事者,三子植也”。言語中流露出欲立曹植為太子的意思,曹植就不可能再無視這個金燦燦的寶座。而曹丕身為長子,自己又覺得當仁不讓。矛盾也就來了。

司馬懿也參與其中。他想要支持的當然是兩人中的勝利者。一開始,他便認定了五官中郎將曹丕。這是他現(xiàn)在生命中離不開的一棵大樹,可以說是唇亡齒寒,而且事實上更要嚴峻得多。所以他要在曹丕與曹植爭奪王位的過程中,立下功勞。

司馬懿幾次悄然勸告曹丕道:“眼下,臨淄侯曹植的才氣、聲望都與將軍您不相上下,必然會與您爭奪宗子嫡嗣之位。將軍必須多樹黨羽,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

曹丕忙問:“仲達有何良策?”

司馬懿深得儒家經(jīng)義,頗知“為人處世”之道,出主意道:“臨淄侯雖然才貫華夏,學高八斗,然而卻恃才傲物,率性行事,目前雖有名望,卻終究不會長久,難以成就帝王之業(yè)。將軍當避其長,擊其短,以德服人。要崇尚并發(fā)揚仁德氣度,為學、修行、立德,深深地磨煉自己,朝夕不輟。久而久之,則必然魏王看重,群下歸心。”

曹丕如釋重負,頻頻點頭。司馬懿又針對曹植的弱點,屢屢進言道:“將軍且記,無論何時,都不可失亂父子綱常,違背了作為人子的正道常禮。同時,您可派人賄賂王上身邊侍從,讓其平時在王上面前多言您之德行,并及時通報消息?!?/p>

曹丕、曹植各有自己的羽翼,許多智囊人物也樂得從中周旋。曹丕的支持者,除了“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之外,還有毛玠和賈詡。曹植身邊主要有楊修和丁儀、丁廙兄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粗略一算,前者均為政客,后者都是才子。只要看到將來這些人物分別是何處境,就不難想象參與其中絲毫無異于一次人生賭博,也就不難理解他們何以要費盡心機參加這場豪賭。

楊修、丁儀最耐不住性子,二人啟奏魏王道:“丞相既然已經(jīng)受封王爵,就應該早立世子,加封魏王太子。臣等以為臨淄侯曹植詩彩華章,眾人仰慕,可立為宗子嫡嗣?!?/p>

曹操此事尚未考慮成熟,猶豫片刻,說道:“二卿所言,正合孤意。不過植為三子,丕為長子,容孤再作計議?!?/p>

曹操曾經(jīng)詢問賈詡道:“孤欲立后嗣,卿以為當立誰?”

賈詡笑笑,并不回答。

曹操急忙問道:“卿何故不作回答?”

賈詡說:“臣忽然想到袁本初父子、劉景升父子,所以沒有即刻回答王上?!?/p>

袁本初即袁紹,劉景升即劉表,二人均因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爭執(zhí),甚至戰(zhàn)亂,一直到大敗于曹操手中。所以,賈詡此言一出,曹操立即會意。

曹丕、曹植都依照他人的計謀行事,竭力討得魏王賞識。曹操每次親自領兵出征,丕、彰、植、熊諸兄弟都遠遠送行。曹植聰明多才,舉筆成章,常常即席賦得美文華章,對天吟誦,贊頌父親功德卓著,昭彰日月。曹操十分高興。曹丕卻不言語,自顧涕泣叩拜,依依惜別,情真意切,惹得左右眾人無不受到感染,為父子惜別而覺得感傷。時間長了,曹操開始疑心曹植為人有些花巧乖張,心地誠實不如曹丕。

一日,曹丕有事需要商議,急忙請心腹朝歌長吳質議事,又唯恐他人看見,于是把他藏在盛絹帛的大簏中,隨車馬接進府中。

這事早被相府署倉事主簿、曹植的密探得知。楊修立即稟報了魏王。

曹操十分惱怒,呵斥道:“如此下作,會有什么好事,來日便把吳質擒拿了來?!?/p>

次日,楊修又見車馬拉著大簏入府,慌忙報告曹操。曹操立即派人截住馬車,打開大簏,細細搜查,可是里邊除了絹帛,并無半個人影。曹操問楊修如何解釋,楊修無言以對。曹操因此大大懷疑楊修有謀害曹丕之心。

原來,曹操發(fā)怒的消息早就有人報告了曹丕,曹丕急忙請教司馬懿,才想出這個既可消除魏王疑慮,又大大不利于楊修的妙計。

曹操為了試探兩個兒子的才能,命令曹丕、曹植分別出東、西門,卻又秘密安排軍兵不要放他們出城。

曹丕到東門叫門不開,只好返回稟告魏王。魏王嫌其愚鈍,很不高興。曹植先請教楊修,楊修說:“臨淄侯奉魏王之命出城,誰若阻攔,立斬。”

曹植受到阻攔,果然揮刀斬了門吏,出了城門。曹操聽到消息,十分高興,正要召曹植來問,卻有人悄然稟告道:“這些都是楊修教的?!?/p>

曹操聞言大怒,罵道:“楊修豎子,安敢教唆孤之愛子!”

一次,曹植與楊修飲酒方酣,突發(fā)奇想,于是攜帶酒肉,乘坐魏王車輦,徑直出了司馬門。眾人都以為是魏王出府,慌忙跪在道路兩旁遠遠迎候,等走近了才知道是魏王三子曹植。曹操大怒:“我無事不出此門,是為了取信于諸侯。豎子如此無禮,倒不如把他殺了?!北娙丝嗫鄤褡瑁讲帕T休。曹植從此失寵。

曹丕被立為魏王太子。為了給太子掃清道路,幾個月后,曹操于軍中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并將他的首級高高懸掛在營門之外。這一年,楊修年僅三十四歲。

楊修之死,讓司馬懿頗感痛惜。他又想起了少府孔融。二人都不是一般人物,可惜孔融死于迂腐執(zhí)拗,楊修死于率性放曠。蒼天賦予人的稟性,真就那么難以更改嗎?好在自己個性既不似孔融,也不似楊修。

思緒紛亂的司馬懿又想念起了哥哥司馬朗,他已于兩年前因病猝然逝去。當時司馬懿聞聽這一兇信,心如被掏空了一般,痛楚不已。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哥哥曾對他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兩人又同在丞相府做事,他的離去,讓司馬懿心里頓然感覺缺少了某種依托。好在堂兄司馬芝和胞弟司馬孚都已來朝中為官,雖不能常見,但早晚總算有個照應。

生命就如江河之水,一刻不停地流逝。也有的甚至如同天上的流星,倏忽一閃,即無蹤影。驀然回首,已經(jīng)走過了人生三十六個春秋,身在亂世,雖然沒有大的波折,卻也算得上坎坷。先師孔子說:“三十而立?!闭雇麑恚烤购螘r才能有如虎豹,往來驅馳呢?

曹丕在兄弟“太子之爭”中的勝利,也是司馬懿、陳群等智囊和黨羽的勝利。司馬懿也被擢升為太子中庶子。他隱約感覺到在自己未來的仕途上開始閃耀著亮光。

魏王曹操卻沒有料到這場兄弟之爭竟會持續(xù)多年,直至曹植郁郁而死。魏王駕崩之后,曹丕秉政,為鞏固政權,他迅速剪除曹植黨羽,殺掉了丁儀、丁廙兄弟。曹植多次被貶,三遷封地,生活簡陋不堪,精神壓抑難耐,在曹丕、曹叡父子的迫害下汲汲無歡地度過了11個春秋,于公元232年死后臨黃河葬于山東東阿魚山。同樣受到迫害的還有任城王曹彰、白馬王曹彪等家族成員。

曹植痛苦而矛盾的情緒,在他的詩中得到了較好的反映?!镀卟皆姟分袑懙溃?/p>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贈白馬王彪》中寫道: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郁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

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曹丕每自吟誦《七步詩》,也禁不住潸然淚下。

兄弟成仇,緣起于魏王曹操。諺語說:“貧不學儉,卑不學恭。”兄弟之爭,并非出于本性,實在是形勢使然。曹操雖然是曠世奇才,亂世梟雄,一生成就大業(yè),但他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卻優(yōu)柔寡斷,釀成禍根。兒子曹彰是個勇武之人,雖然也為沒能立為太子而懷恨在心,但他終究采取了退卻的態(tài)度。假如曹操及早阻遏曹植,那么他就會早早失去了窺望之心,楊修等也不會因為參與其中而招致大禍了。再就是曹丕、曹植身居高位,追隨者如云,正如《贈白馬王彪》詩中寫到的,是小人讒言,搬弄是非,離間了骨肉親情。

曹丕、曹植二人太子之位的爭端,足以讓司馬懿“領略”到權欲者面對權力時的狂熱,以及政治斗爭的殘酷性。雖然他自己就參與其中、沉浮其中。

司馬懿曾獻計勸阻曹操遷都,并結好孫權,讓東吳牽制關羽,以解樊城之圍。曹操采納之后,一切果然都依照此計進行。

孫權派遣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遭到拒絕,正在生氣之時,忽報魏王使臣到。孫權忙令進殿。

使臣對孫權說道:“如今劉備大將關羽統(tǒng)率大軍屯駐襄陽、樊城,妄自尊大,自以為天下無敵。希望主公早日進兵襲擊關羽,魏王可以割江東荊州、襄陽之地為主公封爵。”

孫權聚集文武商議良久,對使臣說道:“請回復魏王,關羽大軍屯駐襄、樊,荊州必然空虛,我即日發(fā)兵奪取荊州,擒拿關羽?!?/p>

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二人平日都怨恨關羽目中無人,所以對戰(zhàn)事消極應付。孫權用計謀輕易襲取了荊州,又暗中派人引誘二將。同時曹操派大將徐晃援救樊城。關羽不能取勝,回兵江陵??上Ы暌驯粚O權大將呂蒙占領,關羽軍隊潰散,敗走麥城,亂軍之中,關羽、關平父子被俘,后被孫權殺害。

孫權命令用木匣盛了關羽首級,派遣使者連夜趕路送到洛陽。曹操聞聽,非常高興,暗暗想道:“司馬懿之計果然高明,如今非但我許都無憂,而且借助孫權之手,殺了關羽,消除了我胸中塊壘?!彼⒓凑偌奈浯蟪?,同到大殿。曹操欣然說道:“孤用妙計,與關羽大戰(zhàn)于樊城,卻讓孫權襲擊其后,而今關羽已死,孤再無憂慮,夜來可以安睡了?!?/p>

忽一人出班奏道:“丞相,孫權送來關羽首級,這乃是移禍之計?!?/p>

曹操看時,原來是司馬懿。于是問道:“仲達,此言何意啊?”

司馬懿道:“當年,劉備、關羽、張飛最初舉事之時,曾于桃林之中,對拜結交,誓同生死。多年來,三人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如今孫權殺害了關羽,懼怕劉備復仇,所以才將關羽首級獻給丞相,好讓劉備以為孫權乃是受您的指使才殺了關羽,從而使劉備遷怒于丞相,不去攻打孫權,卻倒戈前來伐魏。他倒坐觀鷸蚌之爭,伺機行事。”

群臣唏噓,都贊嘆司馬懿想得細致。曹操說道:“仲達所言,正是孤之所想。那么孤當如何破其計策呢?”

司馬懿道:“此事容易得很。丞相可下令用香木雕刻關羽軀體,與其首級相接,盛殮之后,以大臣之禮厚葬。劉備知道后,必然感激您對關羽的情義,而更加痛恨孫權,全力向東征討。那時,您再坐觀二虎之爭,尋機以圖大事,豈不更好?”

曹操大喜,即刻傳令依計行事。

不幾日,孫權又遣來使臣上書:

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主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群下納土歸降矣。

曹操看罷,沉思了一會兒,忽然大笑道:“這小子是想要把孤往爐火中推啊。”

侍中陳群、大將夏侯惇等早就看透魏王心思,都乘機奏道:“漢室久已衰微,丞相功德巍巍,天下莫不崇仰。孫權稱臣歸附,這正是天人相應,異氣齊聲。丞相應該順人應人,早正大位?!?/p>

司馬懿篤信儒教,有忠君思想,但也眼見漢祚已盡,群臣又都奉勸曹操登基皇位,只好也進言道:“自古以來,能救民眾于水火,為百姓所歸依者,就是生民之主。丞相戎馬三十余年,功德昭昭。漢朝國運已終,現(xiàn)在十分天下,您已有其九,卻一直恪守臣節(jié),朝野上下無不欽服。您應該畏天知命,順應民意,早正大位,還在疑慮什么呢?”

曹操掃視左右,笑道:“想我曹操戎馬多年,一心侍奉漢朝,力圖一統(tǒng)天下。雖然有些功德,然而位至于王,名聲、爵位已高到極點,不敢更有別的企望。古語說:‘施于有政,是亦為政?!热衾咸煺娴挠幸庥谖?,那我就做周文王吧?!?/p>

司馬懿這才將孫權上書的本意挑明,說道:“孫權稱臣歸附,其意在于讓丞相舉兵討伐劉備。丞相可以將計就計,即如其意,為其封官賜爵,并命令他抗拒劉備?!?/p>

曹操點頭稱是,即刻表奏獻帝,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南昌侯,領荊州牧。

這時又有人出班奏道:“荊州新得,州城及附近百姓全都是劉備子民,還有在潁川屯田的群眾,因為靠近東吳賊寇,經(jīng)常有閑散之人為禍作亂,不能歸附?!?/p>

曹操有些不耐煩,輕描淡寫地說道:“那就想辦法把他們都遷往別處?!?/p>

司馬懿卻急忙說道:“不可。荊楚之地容易動蕩,難以安定,現(xiàn)在關羽大軍新破,一些為惡之徒正藏竄觀望,如果下令移民,必然有傷善者之意,而那些暫時離開避難的人也就再不敢回來。如此一來,荊楚之地不就荒疏了嗎?”

曹操覺得有理,于是下令,安撫當?shù)匕傩?,對為禍作亂之徒多加管制引導。

司馬懿注意到曹操正在竭力掩飾自己的痛苦,果然是他的頭風病又犯了。他終于忍耐不住,揮手示意,大家盡皆散去。司馬懿卻跟著進了曹操的內室。

曹操坐立不寧,不再掩飾,說道:“孤頭風病又犯了,疼痛已極,難以忍耐。”

司馬懿道:“丞相頭痛,仲達心中也不能安寧。容我去請?zhí)t(yī)來?!?/p>

曹操似乎自言自語,斷斷續(xù)續(xù)說道:“太醫(yī)又有何用?當年,名醫(yī)華佗為孤診病,竟然消極怠慢,我懷疑他別有所圖,才下令把他殺了。后來,孤之愛子倉舒病重,因為無人能治而夭亡。想人生處事,為何要如此多詐!”

司馬懿沒能想出應對之語,所以沉默著,沒有言語。

時值寒冬,天上零星飄起了雪花。曹操專注地凝望著窗外,又獨自嘆道:“孤今年已經(jīng)五十六歲。披肝瀝膽,一生戎馬,整肅法治,識拔人才,意欲奉天子以令諸侯,蕩滌賊寇而一統(tǒng)天下。然而朝野之中,依舊有不少人在與我作對?,F(xiàn)在我心只寄托于史官書寫,后世評判?!?/p>

司馬懿說道:“王上運籌演謀,鞭撻海內,奇功盛德,遠遠盛過周文王啊!”

曹操忽然轉過臉來,逼視著司馬懿,問道:“仲達對孤,果能忠乎?”

司馬懿慌忙撲倒在地,連連叩頭。“仲達本來身處僻遠,才智短淺,全是仰仗大王識拔,才有今日。仲達忠于丞相,萬死不辭?!?/p>

曹操說:“仲達快起,孤深知仲達之忠也?!?/p>

司馬懿拜辭曹操出來。飄飛的雪花擊打在他的臉上。天色陰沉,薄雪的地上清晰地留下他一串細瑣的腳印,仿佛也在和主人一道反復揣摩猜測。風卷雪花吹來,司馬懿接連打了幾個寒戰(zhàn)。他知道,魏王病重,非同尋常,恐怕大去之期不遠了。

公元220年,正月。洛陽。

冰天雪地,北風呼嘯。魏王宮內,肅穆凝重,陰氣沉沉。

魏王曹操不再臨朝。他病得越來越重了。忽一夜,曹操又夢三馬同槽而食,心中十分不安,天一破曉,即傳令賈詡、陳群、司馬懿等身邊近臣來到病榻前。沒等幾人問安完畢,曹操就急忙問道:“孤向日曾夢見三馬同槽,懷疑是馬騰、馬休、馬鐵父子三人為禍。方今馬騰已死,昨夜又夢見三馬同槽,孤心十分不安,不知此夢到底主何吉兇?”

司馬懿聞聽曹操發(fā)問,心里一驚。他立即由三馬同槽之“槽”想到了魏王曹操之“曹”,由三馬同槽之“馬”想到了自己復姓“司馬”之馬。他也覺得這夢怪異。但他非常擔心曹操也會忽然這樣聯(lián)想,萬一這樣,自己也就大禍臨頭了。他慌忙低下了頭,緊張地等待下文。

這時,就聽賈詡向前解釋道:“祿馬,乃是吉兆。祿馬歸于曹,丞相又何必疑慮呢?”

曹操說道:“如此甚好。孤心安矣?!?/p>

司馬懿這才悄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又過了兩日,曹操覺得氣沖上焦,雙眼模糊,知道所剩時間不多了,便召集曹洪、陳群、賈詡、司馬懿等近臣來到病榻前,說道:“孤恐怕大去之期到了。各位都與我生死與共,相伴多年。今天召集你們前來,是想以后事相囑托?!?/p>

大家急忙說道:“丞相不要多想,好好將養(yǎng)身體,不日便會康復的?!?/p>

曹操搖了搖頭,良久說道:“孤縱橫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今后再也不能和卿等相處了。太子曹丕,篤厚恭謹,可以繼承父業(yè),愿卿等竭力輔佐他。”

大家泣不成聲,斷斷續(xù)續(xù)說道:“請丞相放心?!?/p>

曹操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溘然長逝。

曹操一生崇尚節(jié)儉,不事浮華。彌留之際,他曾把各個侍妾叫到身邊,囑咐道:“我死之后,你等要勤習女工,多織絲履,賣之可以得錢養(yǎng)活自己。”

曹操還遺令說:“天下尚未安定,喪葬務必儉約,不要依照古代繁縟的禮節(jié)。安葬完畢,大家都要脫掉喪服,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入殮時要給孤穿平時的衣服,不要在墓穴里掩埋金玉珠寶陪葬?!?/p>

曹操謚號“武王”,葬于高陵。

史官擬《曹操行狀》云:

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陣,意思安閑,如不欲戰(zhàn),然及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用法竣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jié)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削平海內。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夜則思經(jīng),登高必賦,對景必詩,深明音樂,善能騎射,曾在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頭。及造宮室器械,無不曲盡其妙。是以遂成大業(yè),開闡洪基也。

當朝之中,司馬懿所敬服的唯一的一個人,就是曹操。

司馬懿與曹操的性格迥然不同。曹操善詩能賦,善飲能武,善騎能射。他胸懷寬廣,個性豪放,集儒家、道家、法家諸種精神于一身,而且還不乏文人的浪漫情懷。司馬懿待人外表謙和,內心嫉忌,他喜怒不溢于言,恩怨不露于行,能夠忍辱含垢,善于巧施機謀,行為處事深得儒教精髓,卻又稟性寬松解放,率性自然,敢于自嘲。

但兩人都是求生存于亂世之中,建功業(yè)在沙場之上,所以處世謹慎,多思、多慮、多疑、多謀,有榮有辱,有善有惡,有威逼,有退讓,這些方面,卻是極其相似的。

巨星隕落,天下舉哀。

司馬懿也極其悲痛,一方面哀痛丞相之死,另一方面為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而擔憂。他與陳群、賈詡等大臣,以大局為重,盡心處理喪葬以及其他事務,并且報知曹丕,將魏王靈柩由洛陽遷往鄴郡,使得內外整肅,上下安定。

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現(xiàn)為中庶子,二人早就商定好擁立新王的策略。

靈堂之上,司馬孚起身而出,說道:“魏王既薨,天下震動,當早立繼承之王,以安眾人之心,穩(wěn)定天下?!?/p>

群臣連連點頭稱是。

“王室內外,多人想要爭奪此位,更何況東吳、西蜀盡皆窺伺中原,一旦有什么變故,則江山社稷難保?!?/p>

大家正自商議,忽報華歆奉詔從許昌飛馬來到鄴郡。漢獻帝下詔封曹丕為魏王、丞相、冀州牧。

曹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叩拜起居。

曹丕登位之后,對有功人員大行封賞。并在心腹近臣的協(xié)助之下,竭力清除敵對勢力。

曹操死后,曹丕繼位,對于司馬懿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因此而有機會率兵出征,充分發(fā)揮了其機智和謀略,先后北定遼東,西拒巴蜀,屢立奇功,無人替代,地位也越來越顯赫,直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朝中擅權,威逼帝王,儼然又是一個曹操在世。

以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時光作計量,短短半個多世紀,歷史就出現(xiàn)了驚人的反復,一切歷歷在目,猶如再現(xiàn),這實在不能讓人不驚嘆、不悲哀!

隱忍是個好脾性

曹丕繼承王位之后,司馬懿覺得心里輕松多了。在魏王府,環(huán)境對他來說也確實變得越來越寬松。他不必像在曹操面前那樣過分謹慎,甚至常常感到惶恐不安。有過與太子的朝夕相處,有過在曹丕繼嗣方面的出謀劃策,他雖然并不因此而覺得勞苦功高,但曹丕對他卻是十分的信任和欣賞,所以,有些事便可以通融,甚至可以商量。

而且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命運已經(jīng)緊緊地與魏王曹丕的命運維系在了一起。曹丕已經(jīng)是事實上的“天子”,登基皇帝之位,指日可待,他不可能對此熟視無睹。他的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為漢朝將終而不安,畢竟自家世代為漢臣,食漢祿;另一方面漢朝確實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天下已然歸魏,應當慶幸自己已經(jīng)歸在魏王麾下,并且可以游刃有余,有所作為。

父王新喪,大權初立,曹丕的心里十分不平靜。事態(tài)紛亂如麻,究竟應該從何處著手?他在屋內來回踱著步子,忽然吩咐左右道:“速把司馬懿召來?!?/p>

司馬懿奉命進殿拜見曹丕。

曹丕說:“剛才有人來報,說鄢陵侯曹彰率十萬大軍,徑直前來鄴郡索詢先王璽綬。曹彰武藝高強、雄壯勇猛,領兵打仗,堪任大將,一旦謀反,后果不堪設想,多虧諸位大臣曉之以禮,動之以情,方才回到鄢陵自守?!?/p>

司馬懿道:“鄢陵侯挾兵前來奔喪,未必沒有二心,只是見到諸位大臣已經(jīng)歸心于您,您的權威遠非他所能及,所以才突然改變主意,將兵馬交割于主上,自回封地?!?/p>

“如此下去,終究令人心懷隱憂啊。”曹丕仿佛自言自語。

又問司馬懿:“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二人竟然不來奔喪,孤派遣了兩位使臣前往問罪,卻不想四弟曹熊懼怕罪責,自縊身死。三弟曹植每日與兩個狂放文人丁儀、丁廙兄弟飲宴作樂,狂悖無禮,常常以先王曾經(jīng)欲立曹植為太子而不平,出言不遜,辱罵于孤。不知仲達作何感想?”

司馬懿道:“昔日楊修多負才名,先王卻尋機把他殺了,那就是為了幫助您剪除敵對,掃清道路啊。丁儀、丁廙乃一時文士,巧舌如簧,善于鼓動吹風,做事又不計后果,早晚必然為害,留之何益?”

曹丕會意,當即命人火速趕到臨淄,將丁儀、丁廙兄弟全家老小并其宗族,還有曹植府下大小官屬全都斬首,又貶曹植為安鄉(xiāng)侯。

在極力剪除敵對勢力的同時,曹丕下令對有功之人,大行封賞重用。任命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曹丕從小嗜好彈棋,曾作《彈棋賦》,反復吟味,興趣盎然。司馬懿伴隨太子之時,常常與之對弈。近來,曹丕心中煩悶,司馬懿觀察得知,便命人從民間找到兩位彈棋高手,送入王宮,朝夕陪伴魏王下棋。

一日,曹丕宣司馬懿、賈詡、陳群等入宮,一邊切磋棋藝,一邊商討治國方略。

正與曹丕對弈的是司馬懿。

曹丕說道:“今日我召集眾卿前來,并非只為對弈,其實是想要問計于諸卿啊。我如今新即王位,欲求法令一新,有所作為,眾卿有何良策,盡管講來?!?/p>

司馬懿左手輕捻下頜,右手捏弄著棋子兒,琢磨著魏王的心思。他首先說道:“臣以為漢朝昔日之盛,天下矚目,如今之所以衰微至此,朝廷暗弱、宦官弄權是主要的原因。大魏欲求興盛,并存之久遠,必須以此為戒?!?/p>

有司馬懿開了頭,賈詡也忍不住在旁邊緊接著說道:“仲達之言甚是。國家昌盛,用人是根本。大王應親賢臣,遠小人,采納忠言,不聽讒佞,使得政令暢通,民心歸附?!?/p>

曹丕顯得有些興奮,連連頷首,說道:“二卿所言極是。孤正是希望卿等袒露心扉,說些為政之道,也好引以為鑒?!?/p>

坐在一側的陳群仿佛受到了鼓舞,連忙奏道:“而今窺伺王權者,均是大王兄弟宗族,所以您應該對他們時時戒備,加以貶抑。而異姓大臣眾心歸服,對您忠心耿耿,又都才情各具,可以重用。”

陳群之言,在司馬懿聽來,頗有些道理,更何況于自己有利,他看了看曹丕的臉色,緊接著說道:“陳群之言,聽起來逆耳,實則忠臣諍言,王權之爭恐怕在大王宗族內部還沒有結束?!?/p>

司馬懿善于察言觀色,揣摩別人心理。他與曹丕下棋,總是有進有退,有輸有贏,贏時恰到好處,輸時也恰到好處,這樣既能讓曹丕高興,又能不顯得刁鉆逢迎,贏得他的信任。此時,司馬懿終于輸?shù)袅俗詈笠活w棋子,曹丕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又“贏”了一盤棋。曹丕興奮地說:“眾卿之言,字字珠璣,令孤今日茅塞頓開。孤要舉行宴會,與大家開懷暢飲,廣納良謀,以謝眾卿。”

夜來,魏王府宴會大廳內,燈火通明,佳麗如云,笙歌弦舞,觥籌交錯,一番盛世景象。

席間,司馬懿率先與魏王敬酒,盛贊王上才德,并進言道:“自赤壁之戰(zhàn)以來,天下已成魏、蜀、吳鼎足之勢,局勢相對穩(wěn)定。大王是否應當考慮減少征戰(zhàn),休養(yǎng)生息?”

曹丕道:“先王在時志在統(tǒng)一天下。而今天下依然分裂,吳、蜀均有侵犯中原之心,我們還要以先王遺志為念,所以征戰(zhàn)殺伐之事,恐怕難以免除?!?/p>

司馬懿又道:“上古時代,黃帝、堯、舜都善于廣泛征求意見。黃帝常常專程到明臺,悄悄聽取賢人的議論;堯、舜在道路旁邊修建草屋,以便聽到行路百姓的談話。所以您應該廣開言論,招賢納士,依靠士族,以德化民?!?/p>

曹丕常常希望自己做個明主,以名垂青史。他十分推崇漢文帝有圣賢之風,想要效法漢文帝寬仁玄默,以德化民。他經(jīng)常像今天這樣,聚集文武,商討國事,王宮內外,洋溢著寬和民主的美好氣氛。這令他尋找到了許多極好的治國之道。有進言主張減輕刑罰的;有主張降低賦稅的;有提倡節(jié)儉的;有提議關心民眾疾苦的……曹丕都悉心聽取,并擇其善者而從之。但是曹丕卻沒有想到,他的寬厚仁愛的背后,卻蘊藏著某種危機。他對待別人缺少了父親的那種挑剔忌刻、多疑多慮。司馬懿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才得以重用,并充分顯示和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才漸漸有了將來的勞苦功高,身居高位,直到后來培植起了司馬集團的勢力,最終充當了曹魏政權的掘墓人。

曹丕對司馬懿是越來越信任了。

這年,曹丕吸取東漢由于宦官、外戚擅權造成政權長期不穩(wěn)定的教訓,對宦官、外戚在政治上實行限制。他下令:“凡后宮宦官擔任官職,不得超過各個官署的署令?!辈堰@項命令刻錄于黃金做成的簡策上,收藏于石室之中。

曹丕下令廣泛征詢官民意見,他說:“朝廷各部門的官員,都要盡到規(guī)諫的職責。將帥們談論軍務、軍紀,朝臣們議論國家制度,地方長官報告政務,士大夫們考察六藝,各方的政績我都要親自審看?!?/p>

曹丕還下令說:“近幾年天下不安,征戰(zhàn)頻仍,聽說還有許多戰(zhàn)死的士兵沒有被埋葬,我對此很憐憫?,F(xiàn)命令各郡、各國預備棺材,把戰(zhàn)死的士兵送回家中,由官府安排祭禮,加以厚葬?!?/p>

其仁德寬厚之風,漸為天下所知。

有群臣的鼎力協(xié)助,曹丕即位不久,即法令一新,天下整肅。遠近各方威懾于中原的武力,傾慕于君王的美德,紛紛前來投靠。貅貊單于、焉耆王、于闐王等邊地民族分別派遣使者前來進奉貢品。揭竿起義、占山為王的鄭甘、王照率領部眾歸降朝廷,曹丕還將他們封為列侯。吳主孫權派遣使者前來進奉貢品。蜀國大將孟達率領部眾歸降魏國。氐人武都部落首領楊仆率領部落歸附魏國,并向內遷到漢陽郡定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