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華夏有土曰巴中
一、空山情思
西南有巴國,太皞生咸鳥,咸鳥生乘釐,乘釐生后照,是始為巴人。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
有個地方,是南方的北方,是北方的南方,
這個地方,在長江的岸上,在黃河的岸上。
這個地方,有巴國的月亮,有蜀國的太陽。
這個地方,是巴人的故鄉(xiāng),是紅軍的故鄉(xiāng)。
這個地方叫巴中,像一位美麗的姑娘,
披著一件綠色的衣裳,等你在華夏中央。
這個地方叫巴中,像一位俊朗的兒郎,
搏動一顆紅色的心臟,等你在華夏中央。
——秦淵歌詞《有個地方叫巴中》
空山壩
公元2017年6月15日下午,當我結束一天的采訪后,巴中市通江縣空山鄉(xiāng)黨委書記郭治平先生,帶我去空山壩對面的觀景臺觀看空山天盆全景。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左旋右繞,到達目的地后,天已黃昏,大地一片流光溢彩。所謂“觀景臺”,就是建在半山腰公路邊酷似過去供旅人歇腳打尖的一個亭子。然而站在這兒舉目四望,一片1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盡收眼底。這真是造物主的一件精彩之作呀!盆地內(nèi)阡陌相連,田疇相通,地勢平坦,土肥地沃,正是夏時好季節(jié),萬類霜天競自由,大自然孕育出的一切,無不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田疇里一片片玉米和這里的特產(chǎn)——空山土豆葳蕤茂盛,欣欣向榮,好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卷。一座座青瓦白墻的農(nóng)舍,包括空山鄉(xiāng)政府、空山林場和空山賓館在內(nèi)的幾幢建筑,像寶石一樣嵌映在墨綠色的田疇和樹木之中,是那么安詳、靜謐,恍如世外桃源。而天盆四周,卻是層巒疊嶂,群峰環(huán)列,座座青山相連,萬頃森林如黛。在夕陽萬道金線之下,漫山遍野的綠色濃得像是黏稠的顏料,而山谷卻云蒸霞蔚,一會兒如萬馬奔騰,“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一會兒又似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會兒又如獸如仙、如禽如木,氣象萬千,變幻無窮,宛若仙境。這時,我才感到自己語言的匱乏,真不知道該用什么筆墨才能把這雄偉瑰麗的景物給描繪下來。最后,我忽然想起了偉人毛澤東兩句非常質(zhì)樸的詩:“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贝蟮乐梁?,越是質(zhì)樸的東西,越能說明事物的本質(zhì)。置身這獨特的熔巖地貌所造就的天下奇觀,就足夠激發(fā)人們的想象了!
我是應《中國作家》雜志之約,來四川省巴中市采訪他們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的,此時我已經(jīng)在平昌縣、南江縣和通江縣的崇山峻嶺中轉悠了兩個多月。巴中的山是美的,水也是美的,有些地方甚至美到了極致。因此在這兩個多月里,我的心情時時處在一種高興和新奇之中。當我置身在這個半山腰的簡易的水泥亭子中的時候,也仍然是這樣。雖然季節(jié)正是盛夏,然而空山壩因為海拔高,氣候涼爽,加上又時值黃昏,山風習習,白天的暑氣被一掃而光,所以渾身感到無比地愜意。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的一首童謠:
我從哪里來?
我從海里來!
海從哪里來?
海從天上來!
天從哪里來?
天從來處來……
也許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尋覓“我從哪里來”這個答案,連兒童也不例外。
這山這水
在《巴中市志》的“概述”中,是這么介紹這塊神奇壯麗的土地的: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北緯31°15′—32°45′、東經(jīng)106°20′—107°49′之間。東鄰達州市,南接南充市,西抵廣元市,北連陜西省漢中市。東西寬131公里,南北長166公里,轄區(qū)面積12301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地巴州區(qū)巴州鎮(zhèn),西南距成都市400公里,南距重慶市450公里,北距陜西省西安市650公里。2015年底,全市轄5個縣(區(qū))和1個省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187個鄉(xiāng)鎮(zhèn)、11個街道辦事處、、2655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795155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2986725人。
巴中歷史悠久,建置久遠。東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始置漢昌縣。北朝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首置巴州。南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難江縣。西魏大統(tǒng)中(535—551年)置諾水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更諾水縣為通江縣。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更難江縣為南江縣。之后,縣、郡、州幾經(jīng)更替,數(shù)次分合,清乾隆元年(1736年),四川設五道,巴中屬川北道保寧府,不轄縣,通江、南江縣和巴州獨立并存。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1932年12月—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境內(nèi)設有1省、2道、2市、8縣蘇維埃政府。1946年11月,巴中縣屬地分設平昌設治局。1948年,平昌設治局升縣,正式分治,境內(nèi)的巴中、通江、南江、平昌四縣同屬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qū)。1950年后歸屬達縣專區(qū)(地區(qū))。1993年7月,巴中地區(qū)成立,巴中縣改稱巴中市。巴中地區(qū)轄巴中市(縣級)、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2000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巴中地區(qū),成立地級巴中市,轄三縣一區(qū)(縣級巴中市改為巴州區(qū))。
巴中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構造形跡以褶皺為主,境內(nèi)西北為龍門山北東向褶皺帶,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皺帶。北部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為中切割低山、淺切割低山,南部為丘陵,沿河兩岸及臺狀山頂有平壩。最高海拔為北西部南江縣光霧山(2507米),最低海拔在南部平昌縣黃梅溪(268.3米)。境域山脈自大巴山西段與米倉山復合部南麓,入境山脈主要有36支,沿川、陜省界逶迤南下,直接或輾轉從東、東北、北、西、西南五面延伸入境域,分成百余個走向不一的支脈,綿亙?nèi)?。境?nèi)河流屬渠江水系,河流、溪溝從北向南,呈樹枝狀,匯入巴河后,轉東南方出境匯入渠江。受地表水流強烈侵蝕和切割,致使嶺高河深,溝壑縱橫。以垂直線發(fā)育為主的河流呈樹枝狀層布,具有“V”“U”形河流特征,在洪水期落差大,水能蘊藏量豐富。市境屬四川盆地中、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16.5℃—17.7℃,年均降雨量928.8—1217.5毫米,年均日照1088.5—1545.8小時,無霜期260—280天。
巴中資源豐富,物產(chǎn)富饒。有耕地16.67萬公頃、園地8.03萬公頃、牧草地3.84萬公頃、水域3.14萬公頃。水力資源蘊藏量81.42萬千瓦,可開發(fā)量41.7萬千瓦。礦產(chǎn)資源豐富,分布呈北富南貧趨勢,已探明可供開采的礦產(chǎn)資源有煤、鐵、金、石墨、大理石、石膏、花崗石、霞石、天然氣等29種,其中,煤炭儲量6190萬噸,天然氣儲量1100億立方米,磁鐵礦8355萬噸,霞石礦2100萬噸,花崗石10億立方米,大理石2億立方米。生物資源多樣,主要喬、灌木樹種有78科308種,古樹名木73種6442株;林業(yè)用地59.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57%。有中藥材2000多種。有全國著名的肉用山羊新品種南江黃羊,有稀有樹種“巴山水青”。四縣區(qū)均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商品牛、商品豬和商品羊基地。農(nóng)副土特產(chǎn)品達500多種,其中南江大葉茶“云頂綠芽”獲國家金獎,通江“天崗銀芽”獲泰國羅馬銀獎,通江銀耳清代即為皇室貢品,現(xiàn)已開發(fā)二十多個系列產(chǎn)品,通江縣為著名的“中國銀耳之鄉(xiāng)”。巴中市巴州區(qū)的川明參,南江縣的金銀花和核桃,通江縣燈影牛肉亦享有盛名。
……
巴中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巴中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光霧山·諾水河。光霧山深藏于大巴山、米倉山襟懷之中,流水一泓,迂回穿流其間,山色空蒙,水光瀲滟,峰回路轉,極盡幽深曠達之致。每年秋季,漫山霜葉紅遍,層林盡染,游覽者絡繹不絕。景區(qū)轄區(qū)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核心景區(qū)7個、360多個景點,植物種類2300多種,野生動物195種,被有關專家譽為“國畫風采,原始荒美”,有“彩林第一山”“中國紅葉之鄉(xiāng)”之美譽。諾水河素有“溶洞之鄉(xiāng)”的美譽。共有300多個可供旅游參觀的地下溶洞,“諾水洞天”就集中了123個,它們或臨清溪,或處絕壁,有的需匍匐而進,有的要潛水而入,洞內(nèi)可游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牛角嵌、獅子洞、宋家洞、樓房洞、中峰洞等48個,洞中景觀大都保持著原始風貌。中峰洞,又名佛光洞,分上、中、下三層,十大景區(qū),36條支洞,72重迷宮,108般奇景,集雄、偉、壯、美、險、秀、奇、幽于一體;阡陌縱橫,狀如蛛網(wǎng),峽谷深淵,氣勢磅礴,乳牙石林、琳瑯滿目;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沿有景,景景妙絕,堪稱“天下第一洞”。保存較好的隋唐石窟造像有65處、610窟、1.2萬余軀。其中,南龕、西龕、水寧寺龕石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江縣千佛巖石窟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志的介紹未免有些抽象和枯燥。我這是第二次來巴中,第一次來大約是20世紀90年代初,那時巴中市和達州市還在一口鍋里舀飯,我被渠縣縣委組織部借調(diào)到該部從事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市委組織部要拍攝一部反映當時下派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專題片,把我抽去寫作腳本,我和攝制組一起來到巴中。雖然那次巴中之行來去匆匆,最多只能算是走馬觀花,但巴中的山、巴中的水還是強烈震撼了我?;貋硪院螅弥貞c出版社要再版拙著《蒼涼后土》,我便根據(jù)那次巴中之行的感受,為拙作畫蛇添足地加了一個“楔子”,這樣描寫了巴山巴水:
不知是在幾億萬年前,造物主一個不經(jīng)意的惡作劇,把這里隆成了一片巍峨的高山。這是真正的滄海變桑田呀!你只要看一看那崔嵬高聳的山體中,偶露崢嶸的一塊塊溜圓光潔的鵝卵石;只要看一看那陡峭嶙峋的怪巖里,夾雜著的一層層只有海底才有的珊瑚石,你就會相信造物主的力量。
這山,叫作大巴山。
不知你是否對山產(chǎn)生過一種崇敬與畏懼?如果沒有,你應該到大巴山里走一走。
你什么時候去巴山,從哪兒去,采取哪種方式去,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一進入巴山,你首先會被巴山的氣勢所懾服。你目之所及,都會是山:大山,小山,氣勢雄偉的山,玲瓏秀氣的山,群峰環(huán)抱、眾星拱月的山,一峰獨秀、卓爾不凡的山,大山接小山,小山靠大山……你看見了么?你一定看見了。當崢嶸陡峭的山峰和縱橫交錯的溝壑,相互咬噬著起起伏伏的時候,這連綿千里的巴山,難道不是一幅凝固了的海浪嗎?你一定會贊成我的觀點。仍然會相信億萬年前那海的精靈,還活在這凝固了的重巒疊嶂中。
你要去找這不死的大地之魂嗎?順著逶迤的群山往里走吧。你要有足夠多的信心走巴山的小路。那小路似真似幻、輕柔靈秀地繚繞在群山之中,有時候,你看見它在云端深處斷了,但你切不要以為那就是盡頭。當你轉過一個山頭,那云梯似的小路又像煙縷一樣,在山那邊蜿蜒起伏。這是沒有盡頭的路,盈滿古老的故事,又生長著希望的羽翼,交織著嚴峻與溫柔。你說你走不下去了,你要與這怨鬼般的小路分道揚鑣了。然而,就在這時,你聽見前面?zhèn)鱽砹艘魂嚫呖杭ぴ降摹皢燕馈馈类类馈钡暮奥?,群山震蕩,萬壑回應。那不是演唱,卻抑揚頓挫,驚心動魄。你順著喊聲看去,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在那蜿蜒伸展的小路盡頭,有幾雙赤著的大腳,在緊張有力地與那山路怨鬼般地糾纏。你看見他們背上背負著的如小山似的東西,你以為他們就要倒下去了??墒牵斈愕哪抗怆S他們遠去,看見他們消失在云端里以后,他們的腳步還是那么堅定,那么實在。好了,你爬上了一座山峰,山風給你送來了稼禾和泥土的氣息。有點淡淡的甜,咸咸的澀,酸酸的腥,還有點兒像是泔水缸似的餿。你舉目四顧,終于在兩山的皺褶間,看見了一片被稱為“壩子”的田野。這“壩子”委實太小了。那田,像彎彎的月牙,一溜一溜摞疊上去。那地,像圓圓的撮箕,一塊一塊鑲嵌在累累亂石中。雖然是那么不起眼,但你卻感到了土地的存在,就像感到你身邊的大山真實地存在一樣。在一彎狹窄如帶的田里,你看見了一位耕耘的老人。那頭上變色的頭帕,那古銅色的赤裸的上身,那青筋畢露的手臂,還有那頭同樣蒼老得瘦骨嶙峋的老牛,以及介于牛和人之間那把已經(jīng)開裂的拱背犁,使你覺得時間仿佛倒流了幾個世紀。如果你再仔細一點看,你還會發(fā)現(xiàn)在耕田的老人旁邊,那位鋤地的農(nóng)婦你同樣看不清她的面目,可是,那把在陽光下閃著銀輝的月亮鋤,也許會給你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時,你看一看他們屋檐下那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看一看他們壩子中那一堆堆小山似的洋芋,聽一聽他們?nèi)锬且宦暵曍i牛的歡叫,你就會知道他們的日子,不光只有山的沉重,還有花一樣的歡樂。
或許你不愿再與繚繞的山路糾纏了。你聽見了叮咚作響的水聲,你的精神為之一振,你就順著那歡快的音符往外走吧!你尋到了那音符的源頭,不過,卻是那么孱弱,一咕嘟一咕嘟地,好似螃蟹冒泡泡??墒?,你看見了千百萬個這樣的“泡泡”,從一個個石罅中冒出來,匯在一起,抱成一團,終于形成了溪。你看見這樣無數(shù)條溪流,從層層疊疊的群山中流出來,又消失在層層疊疊的群山之中。在不舍晝夜的流淌中,它們漸漸長大長肥了,變成了河。它們沒有筋骨,卻能撞斷樹木;沒有利齒,卻能咬寬河床。它們流出了巴山的性格和節(jié)奏——殘崖斷壁處,它發(fā)出如雷的怒吼;跌宕起伏處,它卷起飛濺的浪花,只有在一馬平川的地方,它才會靜若處子,映現(xiàn)著無垠宇宙中的白云蒼狗……你就順著這樣的河走了出來。你走過了前河,中河,后河,南江河,通江河……這些曲曲折折的河流,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便是一條浩浩蕩蕩的大河了。
這水就叫作巴河……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神奇的巴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