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若格局方正,便是十四行詩

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 作者:[美] 托馬斯·福斯特 著;王愛燕 譯


4 若格局方正,便是十四行詩

每隔幾節(jié)課,我就會在課堂討論中問學生一個問題,我們討論的詩用的什么形式?第一次的正確答案會是:“十四行詩?!钡诙吻『眠€是:“十四行詩?!辈虏碌谌文兀繉α?,真聰明。說白了,我認為對絕大多數(shù)讀者來說,十四行詩是他們唯一需要知道的一種詩體。首先,大多數(shù)人終其一生無須精研詩歌,而許多詩歌形式又須深入分析方可辨別。再者,世上的十九行詩實在數(shù)量有限,我們往往無緣得見。而另一方面,自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十四行詩在任何時代都有人寫,迄今仍在詩人和讀者中暢行不衰。最妙的是,它樣子好認。其他形式的詩需要有標記幫助你辨認。你用不著多聰明就會知道埃茲拉·龐德的《六節(jié)詩:阿爾塔福德》(1909)是首六節(jié)詩,但我還是很感激他標明了詩體。我們會注意到這首詩別致之處,他在六節(jié)每節(jié)結尾都用了同樣的六個單詞,但誰知道這東西叫什么呢?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判斷西奧多·羅特克《蘇醒》(1953)是首“十九行詩”,但大多數(shù)讀者沒有掌握這一知識,也不需要掌握。難道你一眼認不出二韻疊句短詩,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我考慮的正是這一點,所以,除非這場討論激起你投身詩海的雄心壯志,我們還是只講十四行詩好了。原因只有一點:別的詩體不像十四行詩那樣題材豐富,那樣無處不在,那樣變化多端,篇幅又那樣小巧可愛。

我第一次告訴學生某首詩是十四行詩時,一半人都恍然大悟似的嘆息著說對啊對啊(他們經常是知道答案的,卻不敢說,以為我另有玄機),另一半會問我,你怎么這么快就知道呢?我告訴他們兩點。首先,這首詩我課前讀過(當老師是要備課的,預習對我很有用,當然對學生也有用);其次呢,因為我注意到詩的形狀,就數(shù)了數(shù)有多少行。什么形狀?他們問。這個嘛,我答道,很想賣個關子,讓這一刻充滿懸念——是正方形的。你瞧,十四行詩妙就妙在它由十四行組成,幾乎每行總是五步抑揚格。我現(xiàn)在還不想把音步原原本本講給你,免得你聽得頭大,只說大多數(shù)詩行每行十個音節(jié),其他的也都差不多。英語中十個音節(jié)的長度和十四個詩行的高度差不多:正方形。

那好,棒極了。這樣我就可以認出一種詩體了,你說??蛇@有什么用呢?我多少也同意這話。我認為為欣賞而讀詩的人總是應該先讀詩,根本無須注意其形式或文體。他們不該先數(shù)數(shù)這詩有多少行,或如果押韻的話,看看每行的結尾,找找它的韻腳,就像讀小說的時候不要先偷看結尾一樣:你只需要享受閱讀的過程。但是在品嘗完最初的樂趣之后,還有其他的樂趣,其中之一就是看看詩人是如何在你身上施展那些魔力的。一首詩可以用很多方式迷住讀者:意象的選擇,語言的樂感,思想內容,巧妙的文字游戲。如果這種魅力來自十四行詩的話,至少部分答案就在于形式。

你可能以為,一首只有十四行的詩只能達到一種效果。你說得對:十四行詩不可能有史詩的規(guī)模,也不會像史詩那樣主線之外又有副線,很難敘述一個情節(jié)復雜的故事。但你的話也不全對:十四行詩可以做到兩點。實際上,我們可以把一首十四行詩看作兩個意義單位,它們當然緊密相連,但中間發(fā)生了某種轉折。詩在形式上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與兩個意義單位密切對應。自16世紀初開始,十四行詩就在詩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它分為幾大類,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變體。但大多數(shù)的十四行詩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八行,另一部分是六行。彼得拉克體的十四行詩里前八行(八行組)用一種韻式聯(lián)系在一起,后六行(六行組)用另一種韻式結合在一起。而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傾向于把詩分為四段:第一個四行(或叫四行組),第二個四行,第三個四行,和最后只有兩行的一組,叫對句或偶句。但即使在這里,前面的兩個四行組也有意義上的統(tǒng)一,后面的四行組和最后的兩行組亦然。莎士比亞自己經常在詩尾的對句中申明本詩主旨,但這兩句也經常和第三個四行組密不可分。所有這些術語,雖不是物理名詞,可誰又能說一首詩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呢?有時候,尤其是在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時期,那些意義單位會稍有出入,比如八行組里的意思沒說完,于是延伸到第九行,可詩的基本結構還是八行/六行。要搞明白怎么回事,還是舉個例子吧。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是19世紀后期一位名氣不大卻值得注意的詩人。她的哥哥但丁·加百利·羅塞蒂比她更出名,他是前拉斐爾派藝術運動的領袖,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下面是她的詩《柳林回聲》(約1870)。我建議你們朗讀一遍,以充分體會其樂感:

他與她,凝望一泓碧水,默默無言,(a)

雖未手相牽卻是心相通,(b)

水際倒映出梨花般愁容,(b)

依依難舍的心緒,漲滿離別的池畔;(a)

兩雙眼,交望著水中的容顏,(a)

兩顆心,在渴慕中悸動,(b)

各自品味著必嘗的苦痛,(b)

徘徊于人世分離的苦海邊緣。(a)

水面,睡蓮伴著睡蓮,水底(c)

戀戀難分,兩張晝思夜念的臉,(d)

千般不舍,萬般流連,終是凝噎無言:——(d)

風乍起,面影動蕩隨漣漪(c)

一會兒合而為一,一會兒又如此遙遠:(d)

恰如兩顆心,合在一起,唉,又如此分離。(c)

這首精美小詩自有其妙處,且十分符合我們的目的。一則因為詩中既無“爾”“汝”之類的古語,又無別扭的省略,故而我們躲過了一般古詩向可憐的現(xiàn)代讀者拋過來的讓人暈頭轉向的炸彈,真是萬幸。再者,我自己是羅塞蒂迷,也愿意讓更多人迷上她。

這首詩乍看并不方方正正。你說得對,但是也差不多,正像眼睛最初看到的那樣。那第一個問題:這首詩有多少句子?注意我問的不是多少行,當然是十四行,但是句子呢?答案是兩個。此處我們感興趣的是一首詩最基本的意義單位。詩行和詩節(jié)是詩歌的必要構成,可如果一首詩尚有可觀之處,它的基本意義單位應是句子,所有文體皆是如此。正因如此,讀詩時你若在每行結尾處都停頓,結果就會不知所云:不錯,它是論行布局,但寫起來還是論句子的。第二個問題:如果不數(shù)的話,你能猜出第一個句號應該落在哪一行嗎?

對了,在第八行結尾。八行組是一個獨立的意義單位。

羅塞蒂在這里要做的就是建構句子,以表達她的含義,所以這些句子的組織要符合她的心意。她的押韻方式有點別具一格,因為她決定在八行組中的每個四行組重復韻式:abba abba。然后她給六行節(jié)又選了同樣不同尋常的韻式:cdd cdc。而在以上兩例中,押韻形式都強化了基本的概念,即前八句表達了一種意思,后六句表達了另一種與之相聯(lián)系的意思。在八行組中,她創(chuàng)造出一幅靜態(tài)的畫面,一對戀人面對一件即將發(fā)生的事情。一切都說明他們的分別迫在眉睫,詩中多次使用“際”“緣”“畔”之類表達“邊緣”的詞,暗示這對戀人的別離近在眼前。然而,雖然他們惶恐不安,充滿“渴慕”和“苦痛”,但表面上看,一如水面,平靜無波。內心深處,他們心潮起伏,但表面上不露聲色,竭力克制,因為他們不是對視,而是“交望著水中的容顏”,他們不是凝視戀人,而是望著戀人在水中的倒影。不能直視戀人,暗示他們的離別之痛。想想納西索斯的神話——他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要去擁抱它,結果溺水而亡——所以與水有關的意象也可能進一步預示著災難。但是依然沒有外在的跡象泄露他們內心的感受。可在六行組中,一陣微風吹皺池水,一片漣漪瓦解了小心翼翼控制好的意象,暴露了水面上平靜的睡蓮掩藏的內心情感波瀾。水,“分離的苦?!?,曾經把兩人在影子中結合,此時卻使他們分離。前八行中的預兆,到后六行變成了現(xiàn)實。

這里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宣言。是的,這不是最偉大的十四行詩,但我們可以說,這是十四行詩的絕佳范例。羅塞蒂對內容進行巧妙組織,在這種頗為嚴苛的形式局限之內,講述了一個交織著渴望與遺憾的人類情感故事。這首詩的美,部分在于其小巧的外殼與其包含的巨大情感以及同敘事場景之間的張力。我們不禁擔心故事有沖破容器的危險,當然它從沒有沖破。容器,也就是十四行詩的形式,實際上已成為本詩意義的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么形式很重要,也是教授們注意形式的原因:因為形式可能確實有意義。是不是每首十四行詩都只有兩個句子構成?不是,那多乏味啊。是不是所有的十四行詩都那樣押韻?不是,而且有的可能不押韻。有一種詩叫素體十四行詩,“素體”是指它的詩行不押韻。但是,詩人選擇寫十四行詩,而不是別的形式,比如約翰·彌爾頓的史詩《失樂園》,那不是因為他懶。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是談吐機智的才子,他曾為寫了封長信而道歉,說:“我實在沒時間寫封短信?!笔男性娕c此類似,寫短詩花的時間要多得多,因為與長詩相比,短詩需要盡善盡美。

我以為,我們要理解所讀作品的特點,這樣才對得起自己,也要注意詩人經營篇章的良苦用心,如此方不有負詩人。所以,展卷之際,關注一下詩的形式吧。

  1. Sestina,也譯作六合詩,一種押韻極其精巧復雜的詩體。共有39行,包括六個每節(jié)六行的主干詩節(jié)加一個三節(jié)詩行的跋;第一詩節(jié)開始使用的六個尾詞貫穿全詩;從第二詩節(jié)開始,每一詩節(jié)的第一行的尾詞與上一詩節(jié)最后一行的尾詞相同,每一詩節(jié)第二行的尾詞與上一詩節(jié)第一行的尾詞相同;在第七部分也就是三節(jié)詩行組成的跋中,這六個尾詞都要出現(xiàn)。
  2. 西奧多·羅特克(1908-1963),美國詩人,曾因詩集《蘇醒》和《遠方的田野》兩次獲得普利策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