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莊子·寓言》析義

文學經典與當代學術:上海大學中文系學術演講錄(3) 作者:陳曉蘭 編


《莊子·寓言》析義

張文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演講時間:2013年2月10日

地點:上海大學寶山校區(qū)A602

主持:陳曉蘭教授

題解:本文詳解《莊子》的言說方式,意旨上承《齊物論》而貫通內七篇,下啟《天下篇》而為全書之序例。全篇妙義紛呈,其中東郭子綦回應顏成子游之語,精深之至,或可當修行口訣云。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由空而言,重言由時而言,卮言由當下而言。十九即十分之九,十七即十分之七,蓋有其重合處。大多數寓言本身就是重言,而所有寓言、重言都是卮言。卮為酒杯,俯仰隨意而無心,故卮言謂非執(zhí)一守故之言,也是中正之言。郭象注:“夫卮,滿則傾,空則仰,非持故也。況之于言,因物隨變,唯彼之從,故曰日出。日出謂日新也?!彼抉R彪注:“謂支離無首尾言也?!保ā督浀溽屛摹芬╆惥霸ⅲ骸胺蜇雌鳚M則傾,空則仰,中則正,以喻中正之言也?!保ā赌先A真經章句音義》卷十四)寓言、重言僅僅為形式,而實質在于卮言。卮言者,隨物宛轉之象,得其幾也。和以天倪者,調整而達其自然之分,其幾不窮也。

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

“寓言十九,藉外論之?!痹⒀?,以講故事的方式,借助他人他事而論,意內言外,意在此而言在彼?!妒酚洝繁緜髦^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薄端麟[》:“寓,寄也?!薄坝H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背鲇谧约褐?,不如出于他人之口??蓞⒄掌┯鞯倪h距原則(principle of distance)和異質原則(principle of incongruity)。以文章而言,寄托于篇章即寓言,寄托于句段即比喻也?!胺俏嶙镆?,人之罪也?!贝思丛⒀噪[而顯、顯而隱之作用,化有為無,又化無為有,蓋不得不以間接的方式言說,亦處世避禍之舉??杀容^《人間世》論“以古為徒”:“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薄芭c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贝寺晳獨馇蠖拍лd之象,應、是則顯,反、非則隱?!墩撜Z·衛(wèi)靈公》:“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贝顺什淮_定之象,故寓言即卮言也。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

“重言十七”,老人所講的經驗之言,也是為世所重之言。重言是重復的話,同時也是重要的話?!八砸蜒砸?,是為耆艾?!币龉艁硐鄠髦裕浦篃o謂的爭論,佛教所謂“圣言量”。耆艾是德高望重之人,亦即老成持重之人?!稌けP庚》:“汝勿侮老成人”;《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薄澳晗纫?,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标劝坏韧谀晗龋晗日邞斢心晗戎?,故尊稱“先生”。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四《先生釋義》引《釋名》謂古者稱師曰“先生”,又引《韓詩外傳》:“古之謂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猶言先醒也?!薄敖浘暠灸敝^對事理的整體把握,用編織之象?!耙云谀觋取?,期望其學與年俱進,如《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藝術而言,猶孫過庭《書譜序》“人書俱老”。“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比欢褂小胺窍取闭?,是即俗語所謂“年紀活在狗身上”也。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每個人有不同他人的特點,隨著年齡漸長發(fā)展之,成競爭之象?!叭说馈本驮谟谟幸韵热?,“無人道”則為陳人,陳人為無創(chuàng)造性的人,英國作家福斯特《小說面面觀》所謂“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推其極致則成尼采所謂的“末人”(last man)。嚴復譯英國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群己權界論》(On liberty)第三篇曰:“今夫人倫之所以貴,而于人心為美無度者,必非取其殊才異稟,磨而刓之,使渾然無圭角,而同于人人也,固將扶植勞來,期其各自立而后已。若無損于他人應得之權利乎,雖縱之于至異無害也?!保▏缽妥g名著叢刊,商務印書館,1981,68頁)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因以窮年。

支離其言,得其機以接引人。和以天倪乃最上一乘,惟精惟一,蓋不度度之?!耙蛞月堋?,慢慢地無心引出,此無窮?!耙蛞愿F年”,漸漸地度過人生,此有窮。以無窮合于有窮,故化人化己,兩無所盡。《易·系辭上》曰:“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金剛經》曰:“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天下篇》曰:“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迸c本篇寓言、重言、卮言的次序不同,恰成相對之象。蓋本篇述其體,《天下篇》致其用也。

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故曰無言”,此闡發(fā)《齊物論》之旨,亦莊書之要義。蓋明物與物論不齊,息物論則齊物,故曰無言也?!盁o言”猶《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而下文“言無言”則更深,蓋明物與物論之齊,不齊亦齊,言其無言,言即無言,成兩行之象?!敖K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此自覺覺他之象,亦自解后世之難,《外物》曰:“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參觀《維摩詰經·觀眾生品》:“言說文字皆解脫相?!鄙塾骸队^物外篇》論先天圖:“吾嘗終日言,未嘗離乎是?!?/p>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物必有其來歷,故“有自也而可”;有來歷必有其限制,故“有自也而不可”。昔人所謂“圣人不帶風土”,此已化其自。馬克思自稱:“我是一個世界公民。”(對保爾·拉法格說,見《回憶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第69頁)亦屬化其自。然未能得其自者,必不能化其自,故需就路還家也?!坝凶砸捕弧保泊嬖诘亩际呛侠淼?;“有自也而不然”,凡存在的都是可以改變的。

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

此段與《齊物論》略有異同。彼強調“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此由“有自也”之可不可、然不然衍出。而“有自也”即道之行,可不可、然不然即物之謂,故異而又同。“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惡乎可,可于可。惡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鄙w由兩邊立說,執(zhí)著一邊者非是?!胺秦囱匀粘觯鸵蕴炷?,孰得其久!”物固多方,言亦多方,卮言日出,亦屬“涌現”(aufgehen),和以天倪者,絲絲入扣也。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萬物皆種也”,蓋萬物各有其類,各有其“是”?!耙圆煌蜗喽U”,蓋有其周期變化,禪(metamorphosis)者,代也?!笆甲淙舡h(huán),莫得其倫”,此與科學不同,科學可得其倫,玄學莫得其倫?!笆侵^天均。天均者,天倪也?!碧炀q平衡,天倪者幾也。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相應于《論語》之言五十,此言六十,蓋儒家之學偏重五十以前,道家之學偏重六十以后?!墩撜Z·為政》曰“五十而知天命”,《述而》又曰“五十以學《易》”,而此重視“六十而耳順”,蓋由外返內。六十花甲,體氣已周,故“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六十以前,其學外內雙修,六十以后,外內已通。朱熹所謂“聲入心通,無所違逆”(《論語集注》),故可稱“圣”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鼻f子曰:“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鬃釉疲骸蚴懿藕醮蟊?,復靈以生。鳴而當律,言而當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押?,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孔子勤志服知也?!被葑又^由勤奮努力而來。勤志,不斷激勵;服知,身體力行。然而莊子不同意,“孔子謝之矣”,他早已超越了此一層面;“而其未之嘗言”,孔子未嘗言,莊子發(fā)展之,故代孔子立言。以后世王陽明“朱子晚年定論”為喻,此可當莊子“孔子晚年定論”?!胺蚴懿藕醮蟊?,復靈以生?!薄按蟊尽奔蠢献铀^“樸”(substance),“復靈”即《易》所謂“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尚書·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傍Q而當律,言而當法”,他的言論和律法相當,雖然看起來正確,卻還是務外?!袄x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贝笄疤嶂疚茨芮逑锤蓛簦碛善鋵嵍际强梢缘寡b的。“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薄笆谷四艘孕姆保樅跞饲槎怪?。“而不敢蘁立”,蘁,逆。此《周易·系辭上》所謂“吉兇與民同患”,《老子》第七章謂“后其身而身先”。郭象曰:“我順眾心,則眾心信矣,誰敢逆立哉!吾因天下之自定而定之,又何為乎!”此注大體是,而“誰敢逆立哉”非,因“不敢蘁立”當指己,即《詩·小雅·小旻》所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象,而不是對百姓“振之以威怒”也。“定天下之定”,順乎人心的意愿而定天下,定天下也就是治天下?!傍Q而當律”云云否定之,“使人乃以心服”云云肯定之?!耙押?,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此為發(fā)自內心之贊嘆,亦即莊子保存孔子之象,故或云莊子為儒家后學也。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后仕,三千鐘而不洎,吾心悲。”弟子問于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彼視三釜三千鐘,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p>

曾子求祿以養(yǎng)親,心情經歷了兩次變化。初仕僅得三釜,但父母享受到了,故樂。再仕增至三千鐘,但父母已亡故,故悲。不洎,未趕上。洎,及也。曾子孝之至,而有其感情波動,弟子疑其“可謂無所縣其罪乎”,應該說找不出什么過失吧??h通懸。仲尼說,(有樂有悲),早已被掛礙了呢。夫無所懸者,蓋已成懸解,故哀樂不能入也。彼指無所懸者,盡其所能以養(yǎng)親,“視三釜三千鐘,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三釜三千鐘,蓋消息乘除之象。后世程子有曰:“雖堯舜之事,亦只是如太虛中一點浮云過目。”(《河南程氏遺書》卷三)

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來,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p>

此節(jié)敘述進道之順序,由《齊物論》南郭子綦和顏成子游問答引申,可與《大宗師》“南伯子葵”節(jié)相參?!耙荒甓啊狈趴v,“二年而從”收斂,“三年而通”平衡?!墩撜Z·子路》狂者、狷者以及中行之士,可以相應三者?!耙荒甓啊睒O要,蓋十五志學之時,已含三十以至七十以后境界。此實為突破之象,為詩作文所謂“寧可如野馬,不可如疲驢”(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引)是也?!岸甓鴱摹鄙w已感受此事之難。一年乃《論語·述而》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二年在實踐中遭遇障礙,乃漸知《雍也》“堯舜其猶病諸”之象。釋氏所謂“一年二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天邊”,亦屬此象。于是降心而從,重回學地,其極致乃顏回之“終日不違如愚”(《論語·為政》)。“三年而通”,貫通野、從,已知所以裁之(《論語·公冶長》),以得其中道?!八哪甓铩?,蓋三年解決了心理問題,故四年能排除內心干擾而及物。以莊學而言,必達此階段方可稱唯物,而前此言唯物者,皆唯心也。“五年而來”謂感應。此可當《大學》“格物”之理,鄭玄注:“格于善者來善物,格于惡者來惡物?!比簧茞合嗖顑H一線之間,《尚書·多方》:“唯狂克念作圣,唯圣罔念作狂”,當自知自明之。“六年而鬼入”為大關節(jié),未至六年不能達此境,達此境而未能化解,則前功盡棄,故宜萬分警惕之?;鈩t進入“七年而天成”,“天成”者,自然而然,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鞍四甓恢啦恢?,蓋已見及《大宗師》“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熬拍甓竺睢保q《大宗師》之“攖寧”,攖寧者,攖而后成者也。又“大妙”可當《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庇卺屖袭斢捎X滿而回向自覺覺他,《法華經·方便品》所謂“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是也。

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

此段極其重要,乃莊學關鍵之一。歷代于此的句讀,幾乎沒有一種完全相同。筆者衡量既久,確定以此處為善。生為始基,有為積累消耗,所謂“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彥周詩話》引羅隱詩),故死也。由有為,故死;由私其生,故有為(郭象注);故勸公,以化其私。私、死通,化其私,亦即化其死。死也,有自也,故當沿途追索以探求生命起源(我從何處來)。此為極深之指點,得其自而化之,乃與造物爭權,故后世道家有云:“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七言絕句之五十四)。德里達有云:“每個人的解構都是獨一無二的”(2002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演講)。死,(陰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方可達成大妙。死不言陰而生言陽者,可當扶陽抑陰。不用對偶,于文法言,乃求單行之氣,且得頓挫之力。

又此節(jié)或以為顏成子游之言,或以為東郭子綦之言,或徑以為錯簡。以義理而言,當以東郭子綦為是,未標言說者之名,乃隱也。蓋顏成子游修行已成象,東郭子綦敘口訣以作印證,而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未作南郭而作東郭有深意,錯簡無礙此解(參見拙稿《南郭子綦的姓名變化及其進步路線》)。

而果然乎?惡乎其所適?惡乎其所不適?

你真能達成九年之大妙嗎?參看《人間世》:“而果其賢乎?”既無所自,亦可無所往,無所不往?!兑住匪^“利有攸往”、“利涉大川”,邵雍《觀物吟》:“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p>

從“而果然乎”至“若之何其有鬼邪”,所有問句,都未標示主名?!岸奔础盃枴保纱送普?,此節(jié)依然是東郭子綦對顏成子游之言,且?guī)в歇毎仔再|,反復演繹,渣滓盡化。

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

此含天地人之象,《易·坎彖》:“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薄疤煊袣v數”,參觀《論語·堯曰》“天之歷數在爾躬”?!暗赜腥藫保瑸槿祟惢顒又圹E,“據”乃國家、城邦之類的區(qū)劃。日月星辰在天,人在大地上休養(yǎng)蕃息,此皆自然之象。

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無以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命運乃終始之理。不知道未來,怎么可以說無命呢?不知道過去,怎么可以說有命呢?鬼神乃相應之理。前句參觀《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贝擞幸韵鄳:缶鋮⒂^《老子》六十章:“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贝藷o以相應。

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卷七:“造化之妙若此。吾人則當以其所知養(yǎng)其所不知,信其有而不敢蔑其無,又知其無而不敢執(zhí)其有,則世出世法,不外是而得之矣?!?/p>

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發(fā),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鹋c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有待者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

此段亦見《齊物論》,然彼略而此詳。彼罔兩問景,乃單獨探詢,故景答之。此眾罔兩問景,有圍攻之象,故景反唇相譏。括撮,束發(fā)?!八阉岩病?,無心運動之貌;“奚稍問也”,還用得著問嗎?奚,何。“予有而不知所以”,我只是這樣運動,不知道為什么?!坝瑁杓滓?,蛇蛻也,似之而非也?!蔽沂穷愃朴隍杓?、蛇蛻那樣的東西,還不如它們有形質。蜩甲,蟬所脫下的殼?!盎鹋c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有了火與日我就成形,遇到陰與夜我就消失。“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有待者乎!”我固然不得不依賴彼,而那些不得不依賴我的,又怎么說呢?!氨藖韯t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往來,消息之象;強陽,當運之象。“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景有待而罔兩亦有待,彼此皆然,而強陽為不確定。你不回頭看看自己,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太奇怪了。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标栕泳硬淮稹V辽?,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閑,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過?!?/p>

南之沛、西游于秦,乃道者之游動,與《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是同是異?可參詳之。陽子居與老聃的問答,亦出現于《應帝王》。邀于郊,至梁而遇,蓋半道偶合,猝然而遇,其象全出(兩人里面的東西都亮了一亮,俗語“照面”尚含其義)。試比較《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薄笆家匀隇榭山?,今不可也?!标栕泳拥臓顩r,老子一瞥之下,已完全透徹。“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請回家侍奉,乃尊師之象。仰天而嘆,乃老聃之出機,不答而問己過,乃陽子居之應。應對無誤,“不可教”翻為“可教”,故引出下文的開示。又南之沛、西游于秦、至梁,是之謂周、秦、漢。此極敏感,所謂“詩人為時代之觸須(antennae)”(龐特語,見錢鍾書致胡喬木)是也,蓋有領先指標存焉。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标栕泳榆A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zhí)席,妻執(zhí)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你這樣飛揚跋扈,誰敢走近你呢。宣穎曰:“睢睢,仰目;盱盱,張目,皆傲視貌?!保ā赌先A經解》卷二十七)“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參見《老子》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此即《史記·老子列傳》老子戒孔子之語:“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薄熬绰劽?!”良馬見鞭影而行,陽子居根器甚利,稍得點撥已完全明白?!捌渫病?、“其反也”云云,幡然醒悟,得“和光同塵”之象,可比較《應帝王》“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王維《積雨輞川莊作》:“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又陽子居即楊朱,楊朱“為我”,有“經濟人”之象。蓋承認人人有其私,而人人得遂其私,乃公矣。

  1. 試列出數家標點,以供對比:郭慶藩《莊子集釋》:“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弊ⅲ骸蛾I誤》引張君房本其下有私字。(中華書局,2012)鐘泰《莊子發(fā)微》:“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保ㄉ虾9偶霭嫔?,2002)劉文典《莊子補正》:“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保ㄔ颇先嗣癯霭嫔?,1980)王叔岷《莊子校詮》:“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保ㄅ_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參見崔大華《莊子歧解》列出的標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754—755頁):1.“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3.“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生有為,死亡勸,皆以其死陰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