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犯規(guī)”必須制止
懲治腐敗,加強廉政建設,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抓好的幾件大事之一。在我們后勤系統(tǒng)和單位,抓廉政建設,當前尤其要堅決制止“集體犯規(guī)”的問題。否則,由此滋生的許多腐敗現(xiàn)象就很難剎得住。
據筆者調查了解,在我們后勤的一些單位和部門,“集體犯規(guī)”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查出的各種違章、違紀以至違法事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屬“集體犯規(guī)”。不少人打著集體、單位的旗號,假為單位和集體謀利益之名,在政策和制度面前不惜“出格”、“冒險”,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被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xiàn)象,大都是打著為公家、集體的幌子大搖大擺地去闖“紅燈”的。比如,把大吃大喝、揮霍浪費、請客送禮說成為單位求人辦事迫不得已而為之;把偷稅漏稅,非法經營說成為了讓本單位“脫貧致富”;把濫發(fā)錢物說成了為應付物價上漲,給群眾“謀點福利”;把購買小汽車等??厣唐氛f成了為“工作需要”,等等。似乎一戴上“單位”、“集體”的“桂冠”,就可以無法無天,你抓住了也奈何他不得。這個問題不解決,加強廉政建設就會留下“空檔”。
任何單位、部門,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政策和有關規(guī)定、制度,這本是常識。但是,為什么有些人明知故犯,對“集體犯規(guī)”不以為恥,“露餡”之后反而振振有詞呢?這些人往往有一條“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我沒有把錢財揣入個人腰包,是為大家好”。這“理”固然站不住腳,卻也能迷惑一些善良的人。因此,反對腐敗,根治“集體犯規(guī)”的問題,首先要揭露為單位、為集體、為群眾的虛偽性,追根溯源,看看其“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比如,某些人肆意大吃大喝,請客送禮,把單位的“家底”折騰光了,把社會風氣敗壞了,黨的威信也損害了,還美其名“為集體”。請問,這到底為哪個集體?說白了,還不是自己求“實惠”,油了嘴,肥了腸。再如購買小轎車之類,名義上是為了工作,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少數(shù)人的“舒服”和“派”。一個百十人的小小倉庫,非要花十幾萬、二十幾萬買“伏爾加”、“豐田”乃至“皇冠”,難道坐“吉普”就不能干工作?由是觀之,名義為公,實則為己。退一步說,辦某些事情即使是真正為了單位,為了“集體”,那也畢竟是小團體的利益,也絕無資格不受法規(guī)約束的。其次,對“集體犯規(guī)”的單位,要堅決拿領導是問。哪個單位搞“集體犯規(guī)”,就要視情追究哪個單位領導的責任。誰點的頭,誰簽的字,誰就要擔負責任,視情給以懲處;對當事人、經辦人,也要嚴肅處理,不能因未揣入個人腰包就“赦免”?!叭狻备畈坏骄唧w人身上,只是“集體負責”,到頭來必定是人人都“溜之大吉”,許多腐敗現(xiàn)象就會屢禁不止,久治不絕。再有,紀檢、財務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履行責任,嚴格監(jiān)督。凡違反規(guī)章制度的交易、支出,事前要堅決抵制、阻擋,盡可能不讓其“生米做成熟飯”。事后發(fā)現(xiàn)的,要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或者不給報帳,或者照章處理,絕不“睜只眼,閉只眼”,更不能“和稀泥”。
筆者認為,有了這“三招”,“集體犯規(guī)”的問題就能被有效制止,由此而滋生的許多腐敗現(xiàn)象也就會大為減少。
(原載《后勤》雜志,1989年第11期,本文與劉成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