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前五章縷述我赴美國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國后的繼續(xù)學習,先是在馬薩諸塞州芒森城(舊譯馬沙朱色得士省孟松)的芒森學校,后來在耶魯大學(舊譯耶路大學)。
第六章從我出國八年后重返中國開始。一向被當作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個東方人變化其內在的氣質,使他在面對感情和舉止截然不同的人時,覺得自己倒像來自另一個世界似的,那不就可怪了嗎?我的情況正好如此。然而,我的愛國精神和對同胞的熱愛都不曾衰減;正好相反,這些都由于同情心而更加強了。因此,接下去的幾章專門用來闡述我苦心孤詣地完成派遣留學生的計劃:這是我對中國的永恒熱愛的表現(xiàn),也是我認為改革和復興中國的最為切實可行的辦法。
隨著中國留學事務所的突然撤銷和已經(jīng)成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先行者的一百二十名留學生的召回,我的教育事業(yè)也從而告終了。
1872年那批留學生的僅存者中,有幾人由于艱苦努力,勤奮不懈,終能躋身于中國重要的經(jīng)世之才的前列。而且正是由于他們,原先的留學事務所也復活了,雖然形式上已有變更。因此,如今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學生翩翩聯(lián)袂,從遙遠的海角天涯,來到歐美接受科學教育。
1909年11月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阿特伍德街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