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①
紫陌紅塵拂面來②,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③,盡是劉郎去后栽④。
①看花諸君子:指一起承召回京的柳宗元、韓泰、韓曄等志同道合者。
②紫陌:京都長安繁華的街道。紅塵:街道上人行馬馳揚起的飛塵。
③玄都觀:道教廟宇叫做觀,玄都觀在長安城南崇業(yè)坊(今西安市南門外)。當時觀中盛種桃樹。
④劉郎:作者自指。
此詩作于元和十年劉、柳等革新志士“去國十年同赴召”時。詩題中著一“戲”字,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保守勢力的蔑視與憎惡之情。
“紫陌紅塵”句,明寫長安街上車馬川流不息、行人絡繹不絕,以致塵土飛揚、喧鬧異常,暗喻朝中竊踞高位的保守派新貴氣焰熏天、甚囂塵上,以致朝野內(nèi)外政治昏暗、空氣污濁?!盁o人不道”句,用夸張手法從側(cè)面渲染桃花盛開一時,既借以影射新貴們平步青云、占盡春光,亦勾畫出凡夫俗子趨炎附勢、爭名逐利之丑態(tài),有傳神寫照之妙。落筆于“看花”,卻不寫“去”、只寫“回”,不寫被看之花如何動人、只寫看花之人如何為花所動,乃詩人措辭巧妙,匠心獨運?!靶加^”句,以“桃花”譬新貴,不惟見輕蔑之意,且亦暗示他們終將凋零殆盡,而難永葆風華?!氨M是劉郎”句,旨在揭露滿朝新貴靠當年落井下石、投機取巧,才有今日之飛黃騰達。全詩于戲謔之中寓譏刺之意,語雖俏皮,意實冷峻。因為這首詩“語含譏刺,執(zhí)政不悅”,不數(shù)日,劉禹錫又被貶為連州刺史。時隔十四年,詩人再度回京,舊地重游,又寫下《再游玄都觀絕句》,發(fā)出正義者勝利的笑聲(詳后)。
“感時江海思,報國松筠心”,朝中新貴確是“須臾而盡”的桃花,而“劉郎”心目中崇高品格的象征則為青松和翠竹。其《庭竹》詩云:
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無論是流落楚水,還是遷徙巴山,詩人都能不為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所屈,初衷長在,氣節(jié)永存,因而詩中那露滌風搖而不改青翠之色,地貧土瘠而仍有凌云之心的庭竹,豈不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全詩借對庭竹的刻畫,含蓄精煉地展示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對待環(huán)境的態(tài)度,突出了筆墨難以勾勒的詩人品格;同時,這也是一篇宣言書,它向政敵們宣告:任何“惡處”,都無法使詩人摧眉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