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
說起北京的文化,最鮮明的就是“爺”。以姓氏說,張爺,李爺,王爺;以歲數(shù)論,大爺,二爺,小爺;以面目說,俊爺,丑爺,黑爺;以形象論,窮爺,臟爺,邋遢爺;以謀生手段論,倒?fàn)?,板兒爺,兵爺,官爺;以爺來評論人,則會說,像個爺,不像個爺??偠灾l要想研究北京文化,“爺”是繞不過去。
由此我想起一段往事。因家世,我跟啟功先生較熟。我出了第一本書,給啟先生送去時,為寫贈語,犯了難。啟功比我祖父小七歲,是同事。比我大四十多歲,算爺爺輩。我父親稱呼他大叔,我從小稱他爺爺??沙鰰鴷r我也近四十了,感覺用小時稱呼不大合適??煞Q先生,又覺生分。于是還照小時稱呼題了。果然,啟先生一看就說,咱們不用這稱呼。咱們這么著。一會兒我拿個刀片兒,刮掉一個爺字,我就成了啟爺,就是張爺、李爺、馬王爺?shù)囊馑肌9?/p>
又想起馮遠(yuǎn)征的夫人梁丹妮。她曾在《光明日報》撰文說,一次她接了人藝的一個活兒,演一個風(fēng)騷的小妓女。上來張口就是這兩句:“爺,咱干的是燈影里的活兒,您老人家怎么這大清早兒就把咱提溜起來了?”北京話里,說您老人家,不是說你歲數(shù)大,而是說你有“份兒”,有影響,跺一腳能震半城。還有把“的”字念四聲,念“的哥”“的爺”,形容某人有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氣勢,比老人家更上一層樓。
總之,北京的文化,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