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賀知章

唐詩指津 作者:張志勇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

其一

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鄉(xiāng)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訓詞釋典】

①偶書:隨便寫的。偶,偶然,隨便。

②少小離鄉(xiāng):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xiāng)。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xiāng)時已年逾八十。

③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萬首唐人絕句》《唐詩品匯》作“家音”。難改:沒什么變化。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fā)。衰(cuī):疏落。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發(fā)卻已疏落、減少。

④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不認識。

⑤笑問:笑著詢問。笑,《全唐詩》一作“卻”,一作“借”。

⑥消磨:逐漸消失、消除。

⑦鏡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余里。賀知章的故鄉(xiāng)就在鏡湖邊。

【析文賞藝】

這兩首詩是賀知章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八十六歲時辭官回鄉(xiāng)之后所作。從詩人三十七歲舉進士出門做官,到此時距他離開家鄉(xiāng)已有近五十個年頭了。人生易老,歲月易逝,世事易變,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心中的無限感慨全部賦予詩中。

第一首詩寫詩人初還鄉(xiāng)的所見所感。第一句言說自己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還是青壯年,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F(xiàn)在,再次站到曾經(jīng)熟悉的土地上時,已經(jīng)是垂垂老矣?!吧傩 焙汀袄洗蟆毕鄬Γ半x鄉(xiāng)”和“回”相對,表現(xiàn)出詩人老來還鄉(xiāng)的傷情之意。第二句說自己的口音并沒有改變,可是毛發(fā)卻已經(jīng)稀疏、脫落,這樣的自己,故鄉(xiāng)還會認識嗎?第三、四句緊接著就寫到兒童們看見自己果然不認識,還笑嘻嘻地詢問詩人從哪里來。孩童們那么小,肯定不會認識離家近五十年的詩人,處于好奇隨口問了一句“您是從哪來的呀?”無心的問話聽在詩人耳中卻猶如霹靂,更加為自己的年老頹衰和不為家鄉(xiāng)人所識感到悲傷。全詩在兒童的問話中結束,詩人并沒有給出回答,正是沒有回答,讀者才可以想象一個老人站在村口,面對問話的兒童老淚縱橫的情景,“少小離鄉(xiāng)老大回”的傷情因此表現(xiàn)得更加綿長,經(jīng)久不絕。

第二首詩是第一首詩的后續(xù)。告別讓人傷心不已的孩童們,詩人找到了自己的家。好在親鄰好友仍有人在,通過交談,了解自己離鄉(xiāng)多年,家鄉(xiāng)的人和事都發(fā)生了變化,在感慨離家久歸之后,又引發(fā)了對世事無常的慨嘆。詩人又說“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再次強調自己離家近五十年的事實?!敖鼇砣耸掳胂ァ眲t飽含了詩人濃濃的感情,要說的感慨之話太多,只能用這一句概括了。第三、四句詩人描繪了一下自家門前的景色,出門還能看見鏡湖,水波一如從前,可是“惟有”二字又表明從前的其他人事都已經(jīng)消磨殆盡,看著這舊時湖波,更加感到世事滄桑、人事易變。

兩首詩蘊含了詩人的真情實感,樸實無華,不事雕琢,完全是自然的流露,即使沒有體會過背井離鄉(xiāng)之情的人,在讀完這兩首詩后,也會被自然地引入到詩境之中。賀知章的這兩首詩完美地詮釋了藝術源于生活的道理,并且只有發(fā)自肺腑的詩才能真正地感動人。

【論世知人】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與包融、張旭、張若虛合稱“吳中四士”。證圣元年(695)中進士。初國字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經(jīng)宰相張說舉薦,進入麗正殿修書,官為太常少卿。十三年(725)遷禮部侍郎,又任集賢院學士,充當皇太子侍讀,官至工部侍郎。二十六年(738),遷太子賓客,兼任秘書監(jiān)。天寶三年(744)上疏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回鄉(xiāng)不久后就病逝,享年八十六歲。賀知章的詩以絕句見長,除了那些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存詩一卷,《全唐詩》共收賀知章詩一十九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